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柏杨版资治通鉴》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柏杨版资治通鉴》读后感1000字

2021-01-16 01:09: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柏杨版资治通鉴》读后感1000字

  《柏杨版资治通鉴》是一本由柏杨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50.00,页数: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柏杨版资治通鉴》精选点评:

  ●白话的似乎没原版有味道

  ●一本本读,漫长的工程

  ●读资治通鉴必备的辅助书。

  ●不错,看了几本,有时间再读

  ●资治通鉴太厚,实在没有勇气去读,读这本算是来补充这个遗憾。柏杨的解说其实很浅。2001年读过

  ●呵呵呵,柏杨先生的个性真的是无处不在。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看看柏杨先生这套白话版的资治通鉴。

  ●相当之精彩,中国式管理的必读佳作

  ●白话文翻译的过于随意了

  ●还没看完呢,是好书。

  ●除去柏杨老贼的陋见还可以看看。看得出来他被国民党折磨的精神不太好。

  《柏杨版资治通鉴》读后感(一):在哪里买到这本书

  在哪买这本书啊?当当网好贵的。、、网上也没用TXT版本的,只有PDF,下载之后不方便阅读啊。谁有TXT版本的求告知啊。或者把你的书卖给我。便宜点啦。。。。

  在哪买这本书啊?当当网好贵的。、、网上也没用TXT版本的,只有PDF,下载之后不方便阅读啊。谁有TXT版本的求告知啊。或者把你的书卖给我。便宜点啦。。。。

  《柏杨版资治通鉴》读后感(二):非常不错

  不同于中规中矩板着面孔的学院派古文翻译,柏杨先生的翻译是灵动的,或者说不应该称之为翻译,而是类似于林纾先生的风格,是一种时时刻刻不忘自己的再创造,所以书的名字起得恰如其分,果然柏杨笔下的资治通鉴。喜欢里面对于官职的翻译,古人的林林总总的官名转成现代职务,一目了然又多了几分俏皮,还有关于著名的酱缸言论,虽又些偏激,但却不得不同意很多时候是在是很在理

  《柏杨版资治通鉴》读后感(三):工科生史学必备

  地图、地名以及白话翻译都是不可否认的优点。柏杨先生在司马光曰完之后会另外加一些古人的曰(比如王夫之),然后最后加上自己的曰。不得不说每个人(包括司马光)对历史的评论都有其局限性,但是我觉得柏杨先生的评论很多时候略显偏颇甚至有些论据不足,说服力不强。 不管怎样,读者都本着求同存异的心态去接受这些观点的话,这套书对于我这种理工科生来说是非常好的。我看了胡三省的备注版,小生不才,真的很吃力。

  《柏杨版资治通鉴》读后感(四):只看过一册

  柏杨当初在台湾写《柏杨版资治通鉴》时是以月刊形式发出的。

  一次机缘巧合,我得到了一本台湾出的《柏杨版资治通鉴》月刊,是公元前四世纪的历史,繁体字,竖排,看着颇不方便,但是被其内容深深吸引。

  历史的真相第一次如此赤裸的出现在眼前,不由得为柏杨叫好,也不由得对古代中国人民的命运悲叹。

  初中时在一家“三味书屋”买了《丑陋的中国人》,看罢热血沸腾。这么六七年过去了,当初的冲动已不再,多了一些思索。

  这几天在看《柏杨曰》,这是大陆出的,号称《柏杨版资治通鉴》的大陆版,篇篇叫绝。

  《柏杨版资治通鉴》读后感(五):比较启发智慧

  相当好看。怕自己犯困,先看完感兴趣的李世民、武曌朝代,再从头读起。

  可以看到面对同一问题,大臣们的不同看法,皇帝如何抉择,最终产生什么结果,无形中学到一些智慧。

  柏杨在里面有很多评论,经常骂人,经常批评司马光言论不公正。许多读者诟病柏杨太狂傲,我认为这恰是此书优点,有不同观点对峙,我们自能对比出哪个更让人信服。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相比司马迁的《史记》,我更喜欢《资治通鉴》。纪传体的《史记》写得无比精彩,娱乐性很强;编年体的《资治通鉴》虽然生涩,却让人对时代更有整体感,侧重对君臣言论的描写,更有启发借鉴作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