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锥编(全五册)读后感锦集
《管锥编(全五册)》是一本由钱钟书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15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管锥编(全五册)》精选点评:
●旁征博引 仪态万方
●呃…………………………………………………………………………………………………………
●先是看了汤晏写的钱钟书,后鼓起勇气打开这套买了5年一直没拆封的《管锥编》。看了几行识趣地合上了书。钱钟书对于中西学问研究之深,岂是我般庸人能读懂? 这本书对于我,仅适合供奉。
●略晦涩,但也是时事所迫
●国学之精深。
●把这本书当字典看吧,绝对比〈新华字典〉有趣味
●无问西东
●“堆砌史料而论述单薄”,分明是言简意赅极尽自娱,多有意思。稍微有一点点点点后悔没考比较文学。
●重新看一遍
●钱钟书到底读过多少书啊
《管锥编(全五册)》读后感(一):厚重与轻灵
这套书在上海几乎找不到,曾在一个学期里跑遍了书城以及各大书店各小书摊的角落旯旮,向旁人打探也知之者甚少,直到我暑假回家的时候才从一个书店的古老仓库里翻出来,积尘已久且篇页有些发黄,拿在手里的时候除了有苦觅终获的欣喜,更多掂量到的是这位鸿儒巨学在这套札述中凝结的厚重和薄发的轻灵。
《管锥编(全五册)》读后感(二):可以看一辈子的书
开始接触钱钟书的时候是高三看的围城,在大一时居然在书城看到有《管锥篇》卖,把心一横买了下来。这快十年内陆陆续续的去研读她,越看越觉得不可意思,一个学者博学到如此地步,实在令人震惊。虽说这些年自己的文字阅读水平不断提高,但对如此浩瀚巨著实在是杯水车薪。这是一套可以让我用一辈子去学习,去看的书。
《管锥编(全五册)》读后感(三):需要静心读的书
我手中的这套《管锥编》入手大概已经超过十年了。说来惭愧,以前一直只是浏览式的看,随看随忘,只记得看的时候妙趣横生。后来,认真读了一些,为了锻炼自己,尝试译成白话文的大概有三四十则,发在百度的钱吧里。对于这件事,毁誉参半,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无论如何,《管锥编》都是一本需要静心精读的好书。
《管锥编(全五册)》读后感(四):很好的书,好希望自己能够从头看完一遍
看《谈艺录》的时候,感觉非常舒心与轻松的,在枕边也好、在旅途堵塞的途中也好,可以随时捧出,从任何一页开始往下读,甚至曾经因为车子堵塞在天山麓顶的山洞口,就路边一蹲翻开看了。而这套书确是正经端坐,也没能啃下多少,原先以为一天一页,如同愚公移山一般蛮干也会有结果,哎,结果就不谈了,还是意志薄弱啊。
所谓书柜,我想就是单指这套书就足够了。这书我以为是钱老的毕生心血,他并不在乎看书人的感受,只是要在世间写下自己读书的寸心得失。
也许,这套书写给看的对象是所有天使,在天堂,独自的寂寞高手。
《管锥编(全五册)》读后感(五):找到与找不到
我想看的时候正读高一,我看的时候正读高二,我再想看的时候从还回去的那一天开始...
那是一个怎样的暑假,我翻遍所有图书馆、夜市、地摊都无消息。我只知道这是大部头。后来打听到小姨父在我们城市里大学图书馆做馆长,才兴冲冲而去。
我竟然没有找到!大学图书馆的暑假是闷热且安静的,你也可想象找不不到书的焦急。“但图书馆网页上毕竟有啊~~”后来是经他的批条,才得以进入储藏室,翻出那5本早已浸渍灰尘与光阴的《管锥编》。
我没敢造次地拿走5本,只挑了1、2两本,说:“其实我也就是看看热闹...”没想到它是繁体字,还有大段大段的德文、英文、法文注释。
我默然,我只看了《诗经》《史记》中我看过的章节读罢,安静地还了回去。脑子里还记得我实习的上司--商总那一句:“傻B!别看别看,脑子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