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读后感摘抄
《巴黎圣母院》是一本由(法)雨果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80元,页数:57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黎圣母院》精选点评:
●那冗长的巴黎鸟瞰
●中学时代很好的睡前读物
●建筑描写太多了。
●依然找不到我看的版本了
●卡西莫多对她说:你去睡吧,这里有我。然后我就哭的像一个呆子。
●小学五年级在八中坑班每周从教室里的书角拿出来偷偷看,嗑完的,我紫色那块手绢落在那找不着了。
●钟楼怪人,谁是那个敲钟人
●初中记忆,我看的居然是缩减版,以后一定再完整看一遍。
●小的时候很烦前面的大段平实描写,却一次又一次逼自己一定逐字逐句看完。知道自己也开始拿不成型的文字换稿费的时候才明白,那样的描写是世界上最难的艺术。
●美女与野兽,经典了吧!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一):我来了,我被征服了
到了钟楼我几乎能感觉到小说里的每一个场景,走在螺旋石梯上,不停地流眼泪,Dance Esmeralda, chant Esmeralda,卡西莫多爱着她,可是又怎样,她爱的不是他,她爱的是爱情,坚定地知道自己需要爱情来不停地滋润心灵,人们不会原谅她,因为她居然可以那么勇敢无畏地去爱;人们痛恨他,因为他爱上了她,因为他居然有爱的能力,剥去欲望的爱,怎么可以,这样没教养的姑娘,这样丑的男人,这样欲望的世界?没什么可不可以,自由平等,因为这是爱。
“人们会原谅瓦格涅的疏狂,但是人们不会原谅我。”——张爱玲是最清醒的女子,人们不会原谅她,是因为她的才情糅合着她英勇的爱情,让她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
这跟时代没有关系,从来没有过,人们只是不喜欢自己的没有的东西被别人一再地拥有。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二):伽西莫多和金刚
我忽然发现伽西莫多真像金刚。你看:
伽西莫多也力气很大,很丑,个头很大,也喜欢在钟楼之间跑来跑去。
“我是多么可怜的不幸的怪物呀!我一定使你把我当成野兽啦。”
“我的不幸正因为我还是过分象人,我情愿完全是一头牲畜,象这只山羊一般。”
都有一片自己的领土,他人不能轻易到达。他们是那个世界的主人。
“圣地!圣地!”
都曾喜欢过一个姑娘。
都有过一段时间不被他人打扰的幸福时光。
都孤独地与世界为敌。
世界也与他为敌,想从他手中夺回这个姑娘。并认为她属于自己的阵营,不应该属于这个怪物。
都曾站在一个很高的建筑物的顶上护卫姑娘,与世界作战。
战争中都使用到了密集的投掷物,还有攻城柱。
都以失败的悲剧告终。
都赢得了后人(特别是女性)的眼泪与尊重。
都有一个没心没肺的剧作家或者导演作为线索。
一个帅哥男友,没什么用处。
当然他们的故事之间,区别也是很大的。攻守之势不同,以及令人心碎的,姑娘的立场不同。
《金刚》也算是继承了雨果的浪漫主义诗学了。
这里面应该有某种原型。请弗洛伊德的弟子去分析吧。哈,不知道会是什么样。
我一直觉得弗洛伊德的学说是一种谜语,修行不够的猜不好。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三):我读的是一本什么书
说实话,这本书并不怎么吸引我。但是我依然花大概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循序渐进地把它读完了。我忘了让我坚持读下去的理由是什么。我相信一个法国读者对《巴黎圣母院》的阅读体验肯定要比我畅快的多。翻译过的《巴黎圣母院》还能称得上是世界名著吗?还能算得上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吗?不算,一点都算不上。可能对法国读者来说,这本书语言优美华丽,但是对我来说,这本书却是累赘聱牙,阅读起来没有一点畅快感。可能翻译的时候,译者要达到一种“掷地有声”的效果,特别是关于人物的对话。但是,我们阅读的是一本小说,而不是舞台剧本。这本书的人物对白太舞台了。或许雨果本身追求的就是这种效果。对这么一个优秀的译者,我能要求更多吗?或许问题出在两种语言身上。如果你热衷于写作,我敢肯定,你并不能从阅读这本书中得到什么新的灵感或者写作技巧。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读者,只想从阅读中获取一种情感体验,你恐怕也要失望。当然也不能说这本书一点价值都没有,但它可能只对那些文学研究者有价值,可惜我不是那类人。
如果有一天我会重读这本书,我想我可能只会阅读其中两个片段,一个是神父克洛德·孚罗洛初次对爱斯梅拉达表达爱意的段落,这个段落的克洛德·孚罗洛的自我剖析非常精彩,一种爱、欲、妒忌以及罪恶感交织的心理状态被他描述得非常震撼;另一个就是爱斯梅拉达与母亲相认又被抓的段落,这个情节也写得跌但起伏,慑人心魄。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四):多角度了解巴黎圣母院
很久没有看名著,总觉得名著都是高高在上,坐坛讲经一般灌输人生哲理。看完《巴黎圣母院》、听完《月亮与六便士》(一本好书音频),剧中的人物跌宕起伏,高尚丑陋灵魂冲击,历史事件的震撼,大师们都拿捏的恰到好处,对社会的鞭打对人生的思考都无不是让人久久不能平静。这才想起中学时候读《基督山伯爵》时候被丰富剧情所完全吸引,我们现在看影片多,看书少,因为影片带着走不用动脑。《基督山伯爵》的剧情和《肖恩克的救赎》比只有更精彩,可又有几人会谈论大仲马老先生呢?大家说的更多的是各大排行榜里永远的top3影片,当然,说的就是《肖恩克的救赎》。
回到《巴黎圣母院》,看这本名著的原因很独特,因为去年刚去过巴黎,在圣母院前面的广场小坐,看写生的孩子们,看潇洒的巴黎骑警,进入圣母院参观,各种圣物,五彩斑斓的彩色玻璃,爬上圣母院钟楼,看拖着腮帮思考鬼生的Styge及各种神色各异的神兽,眺望巴黎远景。因此,当有机会读这本名著的时候,尤其是不厚的一本小本书的时候,自然而然想把书中描述的巴黎圣母院和真实的巴黎圣母院比较起来。
《巴黎圣母院》写于1831年,故事放在15世纪,书中所描绘的圣母院门前广场的嘈杂、混乱及肮脏,当然不能和现今的环境相比。而几个人物,卡西莫多、艾斯美兰达、副主教、宪兵队长、诗人,这些人物并不像我之前了解到的一样,以前以为卡西莫多人丑但有正义感,艾斯美兰达很善良。而书中怎么描述的?卡西莫多丑出天际了,但他就是个不会思考的低能儿,也许一杯水让他从此钟情于艾斯美兰达,但这和善良没有丝毫关系,天龙八部的游坦之对阿紫有同样的情感,但没有人认为他善良有正义感。艾斯美兰达是善良的,她给卡西莫多水喝,她从乞丐堆里救下诗人,同时,她对宪兵队长的无脑似迷恋表明这是一个普通少女。而阴险狠毒的副主教,风流无情的宪兵队长,正是当时黑暗社会的反应。最后的攻占圣母院,乞丐、教士、国王卫兵、卡西莫多等等,一场混战各怀目的,雨果用这些好人、坏人、可怜人、权贵、乞丐。。。描绘出当时的法国社会。
另,看完书又找来安东尼霍普金斯在1982年拍的《巴黎圣母院》,剧情有变动,但影像更清晰的显示了当时的巴黎及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五):很平常的事情,很不平常的人
看新闻,说是教材出现了很多的错误,真是误人子弟。
我看《巴黎圣母院》也是有这种感觉。我以前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是,我是久闻这本书的大名啊,听说讲的是人性,是有关人性的思考,是有关爱情的思考,并且,是大大的赞颂了心灵的美,讲述了大概就是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吧。
有幸看到了这本名著,圆了我的一个好奇心。但是,看完之后,有种被骗的感觉,因为,我看的这本书,和听说的不一样,和本书序不一样。
我看这本书是从本书序开始的,看完之后,我有些期待,我想,我会看到多么无与伦比的爱情呢,多么的惊世骇俗呢,卡西莫多到底有怎样的独特呢,他与埃斯梅拉达之间到底上演了怎样的爱情奇迹呢,阅读的心情很是激动。
大概就算是两天吧,我看完了,我是有些激动,我激动的是我被骗了,书序中的惊动人心爱情故事没有上演。我感觉,书中所述的都是一些很平常的事情。埃斯梅拉达年轻漂亮,人见人爱,这是自然的,谁都喜欢美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也十分的具有吸引力,这份吸引力就吸引了书中的三大男主角,卡西莫多、弗罗洛、还有假借太阳之名的弗比斯。埃斯梅拉达爱的是谁,毋庸置疑,她一直爱的是弗比斯,她自然会爱他,爱他英俊的面容,爱他的甜言蜜语,爱他的色心所编织的谎言。我想,在是很平常的事情。我没有发现她爱卡西莫多,她甚至连看他一眼都需要鼓起勇气,她们之间怎么会有爱情呢,真是可笑啊,我还幻想看到他们之间动人心魄的爱情。还有,卡西莫多,怎么来看待他对埃斯梅拉达的爱情呢,我想,他应该是爱她的,不是感激,或者说不仅仅是感激,他应该是爱这个光鲜亮丽的吉普赛姑娘的。但是,我我,我不知道怎样来看待。卡西莫多是个貌丑心美的人吗?我倒是不十分的认同,因为,他为了他的恩人,他还是去劫持了埃斯梅拉达了,并且,他在爱上埃斯梅拉达之后,还是背叛了他的恩人的。我并不觉得他是个灵魂多么高尚的人。我觉得书中所写的爱情,真的是很平常。唯一让我感到不平常的倒是那个反面人物-------主教代理弗洛罗。书序中对他的评价是人面兽心阴险毒辣。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我惊叹于他对埃斯梅拉达的爱情,那种感情的深度。虽然,他因为求而不得,令他的心灵扭曲,令他的爱情变质。但是,他的这份爱情,还是让我很是触动。这是一个让我感到不平常的人。
我觉得雨果对他的描写十分的精彩。特别是他第一次见到埃斯梅拉达时,第一次就让他这个如暗夜一般的人跌入了烈焰,地狱的烈焰中。确实,这份爱情指引着他走向了死亡。教士形容他的第一次见埃斯梅拉达时说 他心醉神迷,他就一直在忘情的凝视他,他感到命运抓住了他,他感到自已在坠落。或许,真的就是冥冥中的注定,教士当时就怀疑埃斯梅拉达来自地狱,要来毁灭他。
爱过的人都知道这种感觉的,那种无力逃离的感觉。教士就觉得,他心里所有可以阻止他的信仰再也无法站立了,他觉得他再也逃避不开了,他满脑慢心的都住下了一个人了。 但是,埃斯梅拉达不爱他,不爱他一点点,在埃斯梅拉达的眼里,弗洛罗就是个魔鬼。是的,比起弗比斯,弗洛罗是又老又丑啊。但是比起,弗比斯,弗洛罗的爱情要真挚的多,最起码,是从心而发的感情。可能,有的人会说,弗洛罗变态的爱情毁了埃斯梅拉达,或许不能称之为爱情。但是,我想,弗洛罗的本意不是要毁灭埃斯梅拉达的,他只是强烈的爱而不得,强烈到,宁可毁了她,也不要看到别人来得到她。实际上,他是一次一次的在奢望的,他一次次的恳求埃斯梅拉达,一次次的想听到她改变主意的话语,但是,没有,他自始至终得到的都是一种答案,一种让他血液倒流的答案。书中在最后,还有对他的一段精彩的描写,写的是他绝望至极的心情,“我就像是个孩子一样痛哭流涕,从我的胸膛里。。。。不是掏出话语,是掏出心肝五脏,以便对你说我爱你,,就是做出这一切也都无济于事啦。。。你的心灵里有温柔于宽厚,你完全是甜蜜,仁慈的化身。唉,但是,你却只是对我一个人冷酷无情,你不爱我。这就是命运,竟然是这种命运”失望至极的弗洛罗,真的在掩面痛哭啊。。。。一个清心寡欲的过来三十多年的人啊,一个看起来冷淡若水的人啊,在爱情面前竟然也是这样的不堪一击啊。。。。
这就是我的感觉,很平常的事情,很不平常的人。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还是感叹,爱情的力量啊,送人入天堂,置人与地狱。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巴黎圣母院》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名著。或许,不同的你,会有更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