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新唐书(全二十册)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新唐书(全二十册)读后感100字

2021-01-31 00:05: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新唐书(全二十册)读后感100字

  《新唐书(全二十册)》是一本由欧阳修 / 宋祁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0,页数:64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唐书(全二十册)》精选点评:

  ●高山仰止,无话可说。凡是我不怎么说话的书,其实才是绝品,因为自卑……在先哲们面前,就我,也就能评价为不是文盲……这也是为什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得人,却往往都很谦卑的根源,因为见过大世面,知道在宇宙面前,在地球面前,在社会面前,在伟人面前,自己太渺小,并且因为天赋不行的原因,这辈子再努力,也追不上了。

  ●这书文笔简略到损害史料价值的程度,毛都查不到,还不去翻旧唐书和通鉴。欧阳修脑子进水?

  ●新唐书的史源过于细碎了,在闲人杂语里寻章摘句,选取史料上倒更有人情味一些。

  ●第19册《藩镇》《突厥》《吐蕃》《回鹘》。第20册《沙陀》《北狄》《东夷》《西域》《南蛮》。

  ●虽然成书较晚,但是总的编写体例很舒服,逻辑清晰,是本很严肃的史书。比旧唐书好读多了。

  ●买不回来。。

  ●从大三起为了完成毕业论文,反复查阅了许多史书,对于该书主要集中在高仙芝传、李嗣业传、李林甫传、杨国忠传、西域传、封常清传、段秀实传、玄宗本纪、地理志等等...

  ●要是有注释就好了,毕竟功底远不如科班出身;读传还是挺有意思的。

  ●在读

  ●《新唐书》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这是我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为以后《宋史》等所沿袭,保存了我国军事制度和用人制度的许多宝贵史料。《新唐书》的宰相、方镇诸表,也给读者认识唐朝宰相族系(世家大族)的升降和藩镇势力的消长,提供了一条线索。著名史论家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说:“新书最佳者志、表”。这是公允的评价。自司马迁创纪、表、志、传体史书后,魏晋至五代,修史者志、表缺略,至《新唐书》始又恢复了这种体例的完整性。以后各朝史书,多循此制。因为宋代大体上继承了唐代的制度,为了总结唐代的典章制度供宋王朝参考,《新唐书》对〈志〉特别重视,新增了《旧唐书》所没有的《仪卫志》、《选举志》和《兵志》。其中《兵志》是《新唐书》的首创。

  《新唐书(全二十册)》读后感(一):新唐书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的是。”

  一千年后,渺小如斯,恍若尘埃的我接替它解释自己对书执拗的爱。

  《新唐书(全二十册)》读后感(二):人事档案般的感觉

  花了3周时间,囫囵读了一遍《新唐书》。心里有点失望,因为隋唐开国,安史之乱,黄巢起义,这么多传奇的人物的传写得都很简单,就像人事档案,具体的轶事或传奇几乎没有,或三言两语一笔带过。但对制度很有总结。

  感觉还是喜欢《汉书》,里面有激情也有详细的人事。欧阳修的风格就是这样的。不知道《旧唐书》怎样。。。

  《新唐书(全二十册)》读后感(三):最喜欢的历史著作

  它的优点一是采用了大量笔记、杂记、小传中的文学性史料,补充了晚唐的遗漏记载并披露了一些被唐代档案掩盖的真相;二是广泛使用分类立传的方式,虽然加强了封建纲常思想,但比《旧唐书》要有条理。不是文学家手笔,恐怕难以做到。

  因为我是立意研究唐史以便于写作的,所以原本更钟爱的《史记》就要降低席位了。

  至于国外史著,我最偏爱的是非洲史,但那里的古典史书如《探索者史》之类国内没有翻译出版,其余更是不可比拟了。

  《新唐书(全二十册)》读后感(四):关于武则天

  唐人就是这样生活的。唐家功业,千古传颂!

  关于则天顺圣皇后武氏,我看该肯定的还是多点。宋祁、欧阳修等人对武则天苛刻了点。看陆贽的奏议集就知道,终唐一世,李家的历代子孙都是对武氏大加推重的。武皇后对唐王朝是有功的,不可否认,且李家天下能够最终保存,武氏是有一分功劳的——如果不是她晚年还政于李氏的决策,唐王朝的政局就不会稳定下来,李隆基也不会有机会成功消灭太平公主的势力从而登上皇位,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开元盛世。辅佐李家王朝开创盛世的人才,是武氏在位时选拔的。终其一生,她都在为天下苍生操劳着。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有业绩的女政治家。

  《新唐书(全二十册)》读后感(五):《新唐书》存照

  上问关中、关东人才同异,答天子以四海为家这个不是狄仁杰说的。

  唐太宗自云“吾十八岁起义兵,二十四平天下,年未三十而登大宝”又对宰相说“吾身兼将相,妨而等立功名也”,被说不应该与臣下争功~~~

  陪葬昭陵的不止那八匹马,还有很多很多人~~~

  太宗朝一度分封世袭刺史,几乎回归周代的封建制,但终于未果。但后代的方镇还是走上了这条路。

  列传三十三,诸夷蕃将。太宗死的时候好几个要自杀殉葬的,看来至少这个时代少数民族殉葬风气还很流行。

  出将入相,李靖是代表。初唐时多有边将为相。西北边事频繁。突厥九姓,十姓尤重。

  张嘉贞传,想当宰相有时候也不困难,玄宗欲用其为相,对宰相说张姓,复名,北方边将。结果宰相把朔方节度使推荐上了,诏书都下了才想起这个名字~~

  中央,地方官员的流动问题在那个时代被频繁提起。

  疑问:武后朝,玄宗朝几度改年为载,改载为年,请问这中间隐藏有何重大意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