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陈书(全二册)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陈书(全二册)读后感摘抄

2021-01-26 02:01: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陈书(全二册)读后感摘抄

  《陈书(全二册)》是一本由姚思廉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页数:50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陈书(全二册)》精选点评:

  ●金陵王气至此收,秦汉帝国的法统亦终结于陈。观陈书,陈国土促狭,只得划江而守,虽亡于北,然已尽人事,盖历史大势不在南矣。侯景之乱,陈霸先于广州起兵,入江州而与王僧辩盟,共灭侯景。后除王僧辩,代梁建陈,退北齐两次进犯。其麾下多为降将,亦用之不疑,可谓恢宏大度之雄杰。陈蒨继位,天嘉小康,讨平王琳,翦平江南各势力,江左始安。陈顼废陈伯宗,除陈蒨之心腹韩子高华皎,始稳坐帝位,乃筹谋北伐,复淮南之地。至北伐大军败于吕梁,淮南复失,陈之灭亡,已可计日而待矣。后主昏悖,不修政事,终于建康沦陷,避井底而为天下笑,虽咎由自取,亦为大势已去。梁之末,南方分离崩析,北齐取淮南江北,北周夺巴蜀荆州,使天下未亡于胡人政权,江南之地未遭沦陷,陈之力也。陈书篇幅为二十四史最小,叙事亦简略,好在列传颇有条理,史事清楚明白。

  ●陈史无甚可观,诸史中《陈书》亦最简,略能相值。所载多庸常之人物,所记大抵升黜之履历,谓之断烂朝报可也。

  ●2018.01.06.18:05

  ●学历史最兴奋的时候就是读到了古人煞费苦心、似语还休、欲盖弥彰的一些东西吧☺️

  ●补记

  ●第二遍。

  ●北朝史我来了!

  ●高祖拔起垄亩,有雄桀之姿。始佐下藩,奋英奇之略。魏王之延汉鼎祚,宋武之反晋乘舆,懋绩鸿勋,无以尚也。决机百胜,成此三分,方诸鼎峙之雄,足以无惭权、备矣。—— 魏征

  ●南朝小朝廷的转瞬岁月,当时人是否恨生非其时?

  ●因为“纪传体”的“纪传互见”,高宗夺位、吕梁大败两件事分散到了全书,十几个人物的《列传》里头!

  《陈书(全二册)》读后感(一):短暂而稍显枯燥的陈书

  陈的历史毕竟太短,五六个皇帝,无论是历史事件还是人物,都脱不开与梁的关系。读起来感觉就像你去看一处房子,却总是看到隔壁不相干的邻居在阳台洗脚一样。

  和《史记》相比,《陈书》少了很多史前的神话传说色彩,乏味很多,吸引力不够。说句冒昧姚氏父子的话,更多的像是流水帐。不过,也许我需要端正一下我读史的态度了。

  《陈书(全二册)》读后感(二):历史面前要谦虚

  2014年底至2015年2月深入阅读历史,阅读史书——南朝四书及田庆余、陈寅恪著作等。

  并非所有史书都具有文学价值,像这本陈书,读之实在感到无趣,让我这样非专业研究的人去感受其史料价值确实过于勉强。我们不是古人,没有拥有过江山,更没有拥有后又失去江山,是难以体会古人心情的。我只能将历史碎片囫囵挤入脑中,深刻体会不足,补充细节有余。

  读罢历史,直接“拿来主义”看学术综述,其中各种角度看历史的方法很有吸引力,大师对历史的推敲也实在有趣。更重要的是历史观得以质变,正确认识“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类话,意识到自己的浅薄。历史研究总是在无限接近真相的,不清楚基本史学概念就敢出来胡吹大气,对历代史学工作者们夜以继日的精勤缺乏尊重,是我这样的“历史爱好者”常犯的错误,故深觉在历史面前定要谦虚。

  《陈书(全二册)》读后感(三):读书存照

  陈书 >> 本纪第五

  宣帝

  古者反噬叛逆,尽族诛夷,所以藏其首级,诫之后世.

  陈书 >> 列传第二

  杜僧明 周文育 子宝安 侯安都

  (侯安都)迎衡阳献王昌。初,昌之将入也,致书于世祖,辞甚不逊,世祖不怿,乃召安都从容而言曰:“太子将至,须别求一蕃,吾其老焉。”安都对曰:“自古岂有被代天子?臣愚不敢奉诏。”因请自迎昌,昌济汉而薨。

  (春秋笔法啊)

  陈书 >> 列传第二十二

  世祖九王 高宗二十九王 后主十一子

  (长沙王叔坚)四年,进号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祯明二年,秩满还都。

  三年入关,迁于瓜州,更名叔贤。叔贤素贵,不知家人生产,至是与妃沈氏酤酒,以佣保为事。

  世祖尝谓高宗曰:“我诸子皆以‘伯’为名,汝诸儿宜用‘叔’为称。”高宗以访于喜,喜即条牒自古名贤杜叔英、虞叔卿等二十馀人以启世祖,世祖称善。

  陈书 >> 列传第二十五

  萧摩诃 子世廉 任忠 樊毅 弟猛 鲁广达

  摩诃时年十三,单骑出战,军中莫有当者。

  陈书 >> 列传第三十

  始兴王叔陵 新安王伯固

  (叔陵)府内民间少妻处女,微有色貌者,并即逼纳。

  另外,南北史均少志,特别是有志的齐书也无食货志,不知为何。

  从卷次来看,少有的把宗室排在最末一卷的史书。

  《陈书(全二册)》读后感(四):《陈书》阅读的三个问题

  《陈书》作为“二十四史”中的一部,当然是断代纪传体史书。

  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可能还是《陈书》读来有没有什么意思和价值?我觉得应该先放一下,先回答:“究竟这部《陈书》该怎么读”?

  1.对于有古代书籍阅读基础的读者来说,其实就是梳理一下“体例”问题而已。《陈书》是“纪传体”,当然就是先《纪》(5位皇帝作主线)后《传》(名臣功臣王爷名人等)咯。

  然后,要注意《陈书》的《纪》,梗概是:《高祖本纪》主要就是说了陈武帝的艰难创业,具体说含有“发家岭南”“平定侯景之乱”“与其他主要对手竞争后让梁代禅让”三部。

  然后就要注意《陈书》在表达以上主线故事的时候,还包含了很长的“诏书”文章来叙述的,比如“让梁代禅让”就是通过长篇大论的“下诏给陈武帝封丞相加九锡”与“梁禅让陈的必要性”等等组成的。

  读者看起来有点无聊,毕竟是古代人的“政治合法性”与“程序正义”的体现,理解到这点才能明白“长篇大论有什么意义”!

  2.继续读下去就会发现,不少地方“很隐晦”!对了,这就是《陈书》反映古代修纪传体的“纪传互见”的主要特征!

  很多不好意思说的“阴谋诡计”和“黑料”,怎么处理?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一件事,在“主谋”(皇帝)这里是“一笔带过”的,只说“有这么件事”。然后具体的细节,在“实施者”的《传》里头,给皇帝“背锅”!

  比如说,陈武帝叫人杀了禅让后的梁代末代皇帝。事情其实就是竞争对手拿梁代旧臣和旧皇子炒作,武帝只好把梁敬帝杀了断绝这条路,当然梁敬帝有秘密参与也难说。在《高祖本纪》只好说“薨”,后面在具体的《传》才说怎么派人赐死的。

  又比如《世祖本纪》里头迎接“高祖”的亲生儿子,路上就淹死。又比如《后主本纪》一开始说的“陈叔陵犯逆”(陈后主的二弟不服气想杀死他当皇帝),就是在全书最后的《叔陵传、伯固传》里头详细说。

  最重要的,比如《废帝本纪》毫无预兆地就太皇太后出来废帝让高宗上位了,这个牵涉到太皇太后、太后、支持太后的刘师知、支持高宗的毛喜等等一大帮人!都在个人的《列传》里头,基本全书分散了!

  再比如“高宗好大喜功搞得北伐被北周大败彻底定下大一统趋势的关键一战(吕梁之败)”,也是分散在全书的功臣、武将、谋士等等的《列传》里头的!

  3.《陈书》效仿前面的史书,也是有“帝皇家史”和“王侯将相发家史”以外的人物志,当然很少。也有“儒林”“文学”的,写的不够有血有肉,人人都是一份“简历”。

  平心而论,比较有“立体”人物反而是最后一传的陈叔陵,写得确实很形象,一个出身富贵又没教养的纸醉金迷的青年,唯一的命运就是荒诞不经和欺君犯上!

  我猜以上三点合起来,算是解答了“《陈书》的价值在哪里?”,就是在于该怎样读《陈书》古老呆板的体例!

  《陈书(全二册)》读后感(五):读姚思廉《陈书》

  后主时多灾异。

  后性端静,寡嗜欲,聪敏强记,涉猎经史,工书翰。初,后主在东宫,而后父君理卒,后居忧,处于别殿,哀毁逾礼。后主遇后既薄,而张贵妃宠倾后宫,后宫之政并归之,后澹然未尝有所忌怨。而居处俭约,衣服无锦绣之饰,左右近侍才百许人,唯寻阅图史、诵佛经为事。陈亡,与后主俱入长安。及后主薨,后自为哀辞,文甚酸切。隋炀帝每所巡幸,恒令从驾。及炀帝为宇文化及所害,后自广陵过江还乡里,不知所终。甚为可悲。

  张贵妃发长七尺,鬒黑如漆,其光可鉴。特聪惠,有神采,进止闲暇,容色端丽。每瞻视盼睐,光采溢目,照映左右。常于阁上靓妆,临于轩槛,宫中遥望,飘若神仙。才辩强记,善候人主颜色。是时后主怠于政事,百司启奏,并因宦者蔡脱儿、李善度进请,后主置张贵妃于膝上共决之。李、蔡所不能记者,贵妃并为条疏,无所遗脱。由是益加宠异,冠绝后庭。而后宫之家,不遵法度,有挂于理者,但求哀于贵妃,贵妃则令李、蔡先启其事,而后从容为言之。大臣有不从者,亦因而谮之,所言无不听。于是张、孔之势,薰灼四方,大臣执政,亦从风而靡。阉宦便佞之徒,内外交结,转相引进,贿赂公行,赏罚无常,纲纪瞀乱矣。是国色祸国也。

  瑱令军中晨炊蓐食,分搥荡顿芜湖洲尾以待之。将战,有微风至自东南,众军施拍纵火。定州刺史章昭达乘平虏大舰,中江而进,发拍中于贼舰,其馀冒突、青龙,各相当值。又以牛皮冒蒙冲小船,以触贼舰,并熔铁洒之。以熔铁烧船,是水战秘技也。

  昭达性严刻,每奉命出征,必昼夜倍道;然有所克捷,必推功将帅,厨膳饮食,并同于群下,将士亦以此附之。每饮会,必盛设女伎杂乐,备尽羌胡之声,音律姿容,并一时之妙,虽临对寇敌,旗鼓相望,弗之废也。四年,配享世祖庙庭。

  弘正特善玄言,兼明释典,虽硕学名僧,莫不请质疑滞。六年,卒于官,时年七十九。诏曰:“追远褒德,抑有恒规。故尚书右仆射、领国子祭酒、豫州大中正弘正,识宇凝深,艺业通备,辞林义府,国老民宗,道映庠门,望高礼阁,卒然殂殒,朕用恻然。可赠侍中、中书监,丧事所须,量加资给。”便出临哭。谥曰简子。所著《周易讲疏》十六卷,《论语疏》十一卷,《庄子疏》八卷,《老子疏》五卷,《孝经疏》两卷,《集》二十卷,行于世。

  太建五年,众军北伐,摩诃随都督吴明彻济江攻秦郡。时齐遣大将尉破胡等率众十万来援,其前队有“苍头”、“犀角”、“大力”之号,皆身长八尺,膂力绝伦,其锋甚锐。又有西域胡,妙于弓矢,弦无虚发,众军尤惮之。及将战,明彻谓摩诃曰:“若殪此胡,则彼军夺气,君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矣。”摩诃曰:“愿示其形状,当为公取之。”明彻乃召降人有识胡者,云胡著绛衣,桦皮装弓,两端骨弭。明彻遣人觇伺,知胡在阵,乃自酌酒以饮摩诃。摩诃饮讫,驰马冲齐军,胡挺身出阵前十馀步,彀弓未发,摩诃遥掷铣鋧,正中其额,应手而仆。齐军“大力”十馀人出战,摩诃又斩之,于是齐军退走。以功授明毅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封廉平县伯,邑五百户。寻进爵为侯,转太仆卿,馀如故。七年,又随明彻进围宿预,击走齐将王康德,以功除晋熙太守。九年,明彻进军吕梁,与齐人大战,摩诃率七骑先入,手夺齐军大旗,齐众大溃。以功授持节、武毅将军、谯州刺史。此一代勇将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