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遇见一家书店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遇见一家书店读后感锦集

2021-02-03 01:05: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遇见一家书店读后感锦集

  《遇见一家书店》是一本由王野霏 主编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遇见一家书店》读后感(一):吃了这本安利——首都个个圈内知名实体书店

  机场误机,加上疫情又复发,思绪万千,精神被击溃 ,但是好在带了本书,让我暂时疗以稳定情绪。 这本书大致目的是在2021年开启北京实体书店的振兴,目前大家都在各种APP,读书打卡;但是喜欢书店的人依然喜欢书店,这本书其实是“以书会友”。想了解首都北京有哪些地方可以淘书,比如东城的东安市场;南城的玻璃厂;西城的西单商场;东城的隆福寺街;等。这些对于我来说确实是打开新世界大门,以后去北京不用如往常打开大众点评搜索关键字。按照书里面提供的坐标,可以就地选择最近距离的,肯定比网红打卡地好得多 。 看完一些章节,让我有些惋惜的那些被贱卖处理的珍贵书籍,就像去年爆炸新闻,日本京阿尼动画公司被纵火,失去的不仅是珍贵的数据包,还有那么多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心血,在一瞬消失殆尽,更别说还有去世的画手和被烧伤的画手。不论是哪个国家有这样的业内同类似的事情发生都是损失。不禁想起姑奶奶说她以前在国外学习时特爱买书,大多数都是画册,那个时候的画册可想而知的珍贵 ,不用猜就知道是原版扫描或是博物馆精心操办的。可是后面回国,有一段特殊时期,被处理掉了,不然我就有幸可以一睹为快那些绝版书籍。 当然书中也有一些很有幸的例子 比如柯卫东老先生上午在潘家园,偶遇要定上册,下午居然能凑成全册 这可能真的是上天安排吧 。 看了20%中途吃了碗牛肉拉面,手机放一边充电,继续接着看,越看越喜欢,万分感谢自己有幸可以在瓦力读书群收到这样的一记安利。出发前看群里小伙伴,有星星点点的标记,自己也带着两只笔,读读画画。读到兴趣浓时,有点酸。 最打动我的是书里有个故事当事人淘到原作者都没有的书,也就是叶浅予先生的《时代漫画》,老先生还特地娓娓道来书还是和前妻一起共事时编辑的。可惜战乱把老先生和前妻分开,一直没再见过面。这本书带给老先生的念想就是前妻。这真真是睹物思人。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我们真的很幸运,只用花20多块钱,就能有幸了解作者的想法和当时的生活状态。” 自己小时候也有过一段在实体店免费看书的经历 但那个时候不用收取观书费,最吸引人的不是书架上书,而是哪些放在玻璃展柜里面的书。自带主角光晕很想拥有 ,记得当自己有一本带插画注拼音大开的故事书,爱不释手书脊都被翻烂了,到最后还是很宝贝。 就像这本书——值得宝贝,更值得遇见。

  《遇见一家书店》读后感(二):有选择的遇见 说明你很值得

  机场误机,加上疫情又复发,思绪万千,精神被击溃 ,但是好在带了本书,让我暂时疗以稳定情绪。 这本书大致目的是在2021年开启北京实体书店的振兴,目前大家都在各种APP,读书打卡;但是喜欢书店的人依然喜欢书店,这本书其实是“以书会友”。想了解首都北京有哪些地方可以淘书,比如东城的东安市场;南城的玻璃厂;西城的西单商场;东城的隆福寺街;等。这些对于我来说确实是打开新世界大门,以后去北京不用如往常打开大众点评搜索关键字。按照书里面提供的坐标,可以就地选择最近距离的,肯定比网红打卡地好得多 。 看完一些章节,让我有些惋惜的那些被贱卖处理的珍贵书籍,就像去年爆炸新闻,日本京阿尼动画公司被纵火,失去的不仅是珍贵的数据包,还有那么多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心血,在一瞬消失殆尽,更别说还有去世的画手和被烧伤的画手。不论是哪个国家有这样的业内同类似的事情发生都是损失。不禁想起姑奶奶说她以前在国外学习时特爱买书,大多数都是画册,那个时候的画册可想而知的珍贵 ,不用猜就知道是原版扫描或是博物馆精心操办的。可是后面回国,有一段特殊时期,被处理掉了,不然我就有幸可以一睹为快那些绝版书籍。 当然书中也有一些很有幸的例子 比如柯卫东老先生上午在潘家园,偶遇要定上册,下午居然能凑成全册 这可能真的是上天安排吧 。 看了20%中途吃了碗牛肉拉面,手机放一边充电,继续接着看,越看越喜欢,万分感谢自己有幸可以在瓦力读书群收到这样的一记安利。出发前看群里小伙伴,有星星点点的标记,自己也带着两只笔,读读画画。读到兴趣浓时,有点酸。 最打动我的是书里有个故事当事人淘到原作者都没有的书,也就是叶浅予先生的《时代漫画》,老先生还特地娓娓道来书还是和前妻一起共事时编辑的。可惜战乱把老先生和前妻分开,一直没再见过面。这本书带给老先生的念想就是前妻。这真真是睹物思人。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我们真的很幸运,只用花20多块钱,就能有幸了解作者的想法和当时的生活状态。” 自己小时候也有过一段在实体店免费看书的经历 但那个时候不用收取观书费,最吸引人的不是书架上书,而是哪些放在玻璃展柜里面的书。自带主角光晕很想拥有 ,记得当自己有一本带插画注拼音大开的故事书,爱不释手书脊都被翻烂了,到最后还是很宝贝。 就像这本书——值得宝贝,更值得遇见。

  《遇见一家书店》读后感(三):遇见书店,遇见天堂。

  犹记阿根廷盲人作家博尔赫斯说:“如果这个世上真的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遇见一家书店,就是遇见了自己心目中的独有的天堂,这里安静,是心灵的栖息地,心灵会得到安宁与充盈,平日里紧绷的弦得到放松。这里又喧嚣。智者的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巧妙绝伦的故事情节轮番上阵,激烈澎湃。 谈到读书,人们往往会想其功用,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十年苦读寒窗书,一举成名天下知”广为人传,书更多地被赋予了功利的意义,视作博得名利的工具。也无外乎大多数人不会真正的把读书当作消遣爱好,掺杂了太多的意欲,也带来了痛苦。我能感受到遇见书店的人们他们的快乐,因为他们纯粹,心怀一颗对书的郑重感和珍视感,把书看作宝贝,收藏购买一本书不是因为这本书能值多少钱,而是因为。这本书背后的文化历史和其独特的故事或者说甚至是没有理由的开心。淘到一本旧书会爱不释手。 想到之前的一部纪录片《还好,我们有书籍》很喜欢这个纪录片的命名,一句还好,道出了书是我们的依靠和慰籍的本质,我们有书籍,这也是纪录片里面的图书从业者以及这本书里爱逛书店的人们的一种底气和热爱的心声吧。 我想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读一本书入迷的时候,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得真的很快啊。而书店能容纳我们的痴迷与热爱。 因为有这么一家书店,许多人愿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或是为了书店里的一本书,在北京图书大厦,81岁的老爷爷会选择从地下三层一直排队等候到七层,让人起敬和感动。 如果说书籍是赐予我们内在的精神家园的话,我想,书店则是提供精神家园的外部渠道,灵魂通过这一桥梁得到安放和升华。书里存在着知识,存在着文化,一个人读的书多了,书里的知识已经成为了身体的一部分,懂得明辨是非和真善美,会去正确的事情。知识分子不一定有文化,但有文化的人或多或少是爱读点书的,这本书里有一篇《温馨的港湾》,作者在讲接受到丢失的身份证和现金掉落在地时,被一位打工妹捡起,想要将那200元作为酬谢时,那人回答道,“不用,都是喜欢看书的人”喜欢看书的人有文化,一个真正有文化和涵养的人不会做出蝇营狗苟之事。喜欢看书的人多半具有着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和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了。 白岩松曾说过,在这个讲求快与效率的时代里,学会慢下来很重要。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泛信息化的时代里,慢下来读一本些许厚重的纸质书吧,只有慢一点才能更好地出发,才不会迷失方向走错了路。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指引着自己要去哪儿。而书店的存在就是在保护着这些灯塔,那么,去走进一家书店吧。

  《遇见一家书店》读后感(四):评《遇见一家书店》

  

读书是为自己的人生,筑起一所避难所。

这是一个书友在自己微信读书的个性签名。

说实话,我很喜欢也很认可她的这句话,读书,学习是这世界上最美好又幸福的事情。让我们暂时告别这喧嚣的世界,在知识的海洋遨游。

最初看到这本书,是被书的名字所吸引,因为这个世界我们一直都在遇见,遇见一本书,一个书店,遇见一个朋友,遇见未来更好的自己。我们在遇见的世界里,让我们与未来的一切未知相遇。当然,我们医一生会遇见很多,但是,对于热爱读书的人来说,遇见书店,遇见书应该算是最好的归宿了吧。

现在就跟着我的文字一起去开启对这本书的探索吧!

本书共描写了88个读者对于书店和书的邂逅,有来自农村嗜书如命的大学生,有去书摊蹭书看的小孩子,有书的爱好收藏者,有高端大气的图书馆,有只是一个格子间的消房子。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从实体书,到电子书,这是质的跨越,也是科技的进步带给我们书友的一大福利。不管是什么样的工具,都让我们与书的距离更进一步。让我们这些爱好读书的人以更加方便,便捷的方式和书邂逅。

其实,书是最容易和我们做朋友的,她不挑剔任何人,不会嫌弃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幼,你认识几个字,你来自与哪个世界,这本书写了不同的人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最终因为书聚在一起。虽然他们互不相识,但是他们都和书和书店相遇。他们赞美书店,赞美写书的人,他们或买书,或借书,或者去看书。有人认为,书非借不读,有的人感觉,抱在手里的纸质书,指尖触摸的质感,笔记在喜欢的字节处跳动,那一刻感觉书是自己的。有的读者喜欢电子书的随时随地的阅读,喜欢他们那没有任何重量的负担。就这样,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喜欢着我们共同喜欢和热爱的图书。

有人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今天我与88个不同世界和经历的读者在书的海洋相遇。体会到了农村书摊的艰辛,但是物质的匮乏没有让他们失去读读书的热爱,我也见证了故宫博物馆的宏伟庄严,了解了北京各大书店。他们是图书馆,他们是无名书店,他们是某书局,他们是新华书店。他们在每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心中建起一座爱的灯塔,为每一个人在未来人生的旅游指明方向。我们每一个人都与众不同,我们却不约而同喜欢热爱书店,喜欢读书。我们在不同的纬度,不同的岗位,共同以自己的方式热爱着读书。

生活处处皆书店,生活处处皆图书!

  《遇见一家书店》读后感(五):遇见一家书店

  一家书店 我想这家书店可以是一个真正的实体书 有名字 有橱窗 柜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这家书店也可以是一个书摊,不需要多大的地方,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新书旧书,也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爱书的人,是一家移动的书店,喜欢自己看书,也愿意给别人分享。 我今天想说的是《遇见一家书店》这本书。我们知道,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也是不可或缺的。就像我们的每日三餐。小时候,我们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长大后,我们踏进大学,毕业了,我们需要继续学习知识,为自己的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所以,其实和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书亦被称作精神食粮心灵的导师。 这本书其实是一个征文活动,形形色色的读者在不同的岗位和地方,不同的年龄和热爱,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书。他们因书而结缘,他们因书而在一起。 其实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应该是第一篇文章吧,《老夫子的书摊》就像文章说的那样,没有正儿八经的书店,只是一个书摊,掉漆的八仙桌铺满了形形色色的新书和旧书。20世纪90年代,生活物质匮乏,难得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去看书。与其说是看,不如说是蹭,最开始也是不好意思,虽然人家只租不卖。但是,实在是被书的内容吸引,所以渐渐的脸皮厚了一些,从最初的连环画,到后来的文学哲学书。再到后来的我作文获奖,我拿了一半的奖金去感谢摊主。摊主其实最不像一个商人,他是镇上唯一一个大学生,我去蹭书他也不赶我,反而还送我书。我们通过聊天才知道,他其实希望未来可以开一家免费书店,读者看书借书都不要钱。直到后来,他的书全部被爱人当废品卖掉,他们家黄金地脚做了粮油铺子,而我也走出镇上,去县里上学。看着满头大汗的老夫子,其实我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曾经开一家免费书店的梦想。直击心灵! 整本书都是围绕着书和书店展开,有工具书,文学书,收藏的书,古代书,现代书,不管怎样,都是为书而来,每个人都在分享自己与书的故事,受书的影响,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过着有书陪伴的日子。 想起几年前同学对我说的一句话,她很佩服我一直不断学习和看书的习惯,确实,我高中没有毕业走出校园,然后从事了销售工作,销售是锻炼人的,也是压力山大的,做得好自然也是非常赚钱,但是时间也是非常紧张,即使这样,我还是会保持每个月看几本书的习惯,从最开始到一个城市去办借阅证,到后来可以看电子书,买了Kindle,再后来可以去各大APP听书,读书。阅读一直伴随在我的左右,我也有幸自己喜欢阅读,因为我感觉工作一天,去读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可以瞬间忘却白天的一切,沉浸在书中的角色,实在是快哉。我可以很自豪的说,是书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我很喜欢罗胖之前说的一句话,他说,知识,就是一个人点燃另外一个人。 其实,我想说,读书其实就是从一本书中发现这本书的乐趣,并且从这本书中去寻找另外一本书!

  《遇见一家书店》读后感(六):在书店的美好时光

——读《遇见一家书店》

刚毕业工作那会儿,每周休息一天,这一天对我来讲,是特别幸福的一天。清晨起床后,坐8路公交车来到东大街的新华书店,在那里待上大半天读书挑书,直到肚子里“咕噜噜”叫,我才会结账付款,心满意足地回家去——那些逛书店的经历让现在的我每每回想起来就幸福无比。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1月刚刚出版的《遇见一家书店》,是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在“全民阅读”的时代,“遇见一家书店”的征文活动勾起了爱书的人的回忆,88篇饱含深情的文章,带领着读者走进一间间充满了书香气息的书店,走进了一段段幸福美好的岁月时光里。

无论是对实体书店的描写,还是网络书店的讲述,每一位作者在字里行间都写下了自己难忘的读书岁月,我们在他们的文字中感受着阅读的美好,感受着岁月的变迁。李于兰的《老夫子的书摊》的“老夫子”,坚守着自己喜爱阅读的心,他的书摊丰富了像作者一样的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孩子们在这里读书,感受着人性的温暖,因为喜欢读书,因为老夫子书摊的存在,作者说自己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当她拿着自己的获奖奖金给老夫子时,老夫子回赠了她一本《道德经》,这本书果然像老夫子讲过的,作者对它喜欢无比,只不过作者惆怅的是,老夫子曾经想要开免费书店的愿望最终被生活的琐碎磨灭了。刘明的《遇见一家书店》里提到了小人书儿,我忽然想到我小时候的阅读启蒙也是从小人书开始的,邻居家的小哥哥有一个小木箱,那是他的宝贝,那里没有装着好吃的,没有装着好玩的,装着的是满满一箱小人书,每到饭后,我们这些弟弟妹妹都会跑到他的家里,一个挨一个坐在屋檐下,等着小哥哥发书给我们看,那些小人书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叫《赛虎》的小人书,赛虎是一只狗,它很勇敢,会保护自己的小主人,那段时间,我一直缠着妈妈给我买一只像赛虎那样的小狗呢!现在想想,真是有趣哈!

《遇见一家书店》这本书,凝聚了88位作者的爱书情缘,体现着人们和书店之间的特殊“缘份”,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觉到:当我们远离喧嚣的生活,当我们迈步走进路边的一家书店,我们的心便会静下来,我们向往自由的灵魂便会游弋在阅读世界,游弋在幸福和美好之中!

  《遇见一家书店》读后感(七):有生之年有幸遇见 ——读《遇见一家书店》有感

  

这是一本关于书店的故事集,在每一个短篇里,都有长长的满满的深深铭刻个人印迹的回忆。对于爱读书的人,能感受到的不止是似曾相识的共鸣,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读他们的经历时,情不自禁的就回忆起了自己与书、书店有关的往事。我是在爷爷家的字贴里看到过“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样的句子,后来在聊斋中又看来“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的真正力量,最初不是由这些物质属性做引导,而是一种对于知识的探索,对于生活生命的充实。 很小的时候,每个年末都能跟爸爸去一趟县城,那是我一年之中最期待的一天。因为,在县城的邮局旁边有个报刊室,报刊室门口常常会放一张摆满杂志和书籍的大木床。在那张床前,爸爸总会给我买上一两本书。当然,是按我的意愿来选的。令我印象更为深刻的是,当我读完带图书籍后,带到学校里,同学们争相传阅的热情让我感受至深。那些书籍,有《葫芦娃》、《黑猫警长》、《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等。文字给予我最初的憧憬,就是在这些书里培养起来的。 初中的时候,在中学生读书报的一篇文章中,读到了一篇关于中日十大女性作家的代表作的文章,我抄下中国女作家的名字,在周末奔进了电影院旁边新华书店。那时还羞涩,没有直接询问要找的书,而是在一个个书架上寻寻觅觅。终于,在一个很显眼的位置,我找到了陈染的《凡墙都是门》。二十二块钱,那是正长身体的我一周左右的伙食费。我出生在农村,家境不富裕,手里基本没有阔绰的零花钱。我的买书钱,基本都是我过年的压岁钱。那本书我看完了,还透过她那缥缈伤感绵长的句子写过一些仿句。说真的,直到现在我也没能啃透。 高中的时候,经常有两个在校园里摆书摊的人。他们的书摊上,一部分是各学科的辅导书,一部分是文学类花边类的书。那时候囊中也羞涩,看的多,买的极少。那本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是在一个个课余时间给翻完了。那种期待的心情,就跟小学时等待放学后看动画片的心情是一样的。 大学的图书馆是个好地方,唯一的遗憾是座位紧张。如果不趁早,那只有占读的份儿。在这里,有着许多专业的学术书籍。我是个相对保守落后的人,那时候的网络数字图书馆还没有普及,没有及时打开知识爆炸的那扇门,算是一种遗憾。 工作了,先后去过天南海北许多地方。在北京,从老乡的小商品店的书床上淘到过王安忆老师的《富萍》、罗兰的《飘雪的春天》、关于黑塞的《黑塞画传》。和每一本喜欢的书相遇,都有一种时光悠悠终于见到你的满心欢喜。 如果有可能,我会去一些记在心里的地方——冯骥才在大学里的图书馆、麦家的理想谷书吧等。

  《遇见一家书店》读后感(八):遇见一家书店,感受温度

  我一直觉得,书本里啊,必定是浸润着厚实的独特的人文情调。而如今在迷茫困惑时,养成的习惯也是拿起书本,因为网络时代的发展,现在踏足书店的时间已经比幼时少了许多,电子书非常多,但是拿着纸质书籍的时候,仍能时刻感觉到那一份厚重实在的温意。

  阅读,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启蒙,也是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在书里汲取着精神的力量,和伟大的前辈们对话,《遇见一家书店》收录了88个人与书店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当代书店的现状、书店营业者对书店的坚守,还有人们对书本的热爱。大多数都是在80年代的人们,口袋里揣着仅供温饱的钱,却仍旧不忘对书本的热忱,读书兴城,读书兴国啊。

  看到第一篇的时候,就已经有所触动了。曾经我也过梦想,就是开一家书店,来的人看书、借书都不用钱,然后在里面设个卖茶的地方作为营收,一边闻着书香一边饮着茶香,大概是人生无比惬意的事情吧。老胡同里那股墨香,一排排的书肆,萦绕着茶香的街道。

  大概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一段时光,口袋里只有几毛钱,却在书店里被价格不菲的各类书籍吸引,遇到好的店员,你站在看一天也不会赶你,便能心满意足的一直看下去,直到人家关门才愿意回家,那一天的精神食粮仿佛比吃了半斤的麦芽糖还满足。

  过去买一本书攒钱都能花上大半年,书对于想读书的人来说是”紧俏货“,看到书里的作者们,用尽了各种办法,有把书先藏在角落的,有打工去换取买书钱的,有拿了奖学金就兴冲冲跑向书店的。遇上口袋紧的,有红着脸在书店角落偷偷翻着书看的,也有坦然的在书店地板席地而坐,用上一整天的时光,沉浸在书中的海洋里的,还有在小北风一吹就能吹透的胡同里瞎折腾一天,只为了淘上一本好书的,但凡捡着漏儿,都无比的兴奋,这些可爱的读书人会时常为这样的欣喜而感动。

  因为书而遇上的奇遇,或者改变人生的故事更是许多。很多作者在某一间书屋中,都学会了很多的人生道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在他们心里埋下了不同的阳光的种子。”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读书,这两个字带来的好处,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的,不管你是官员、教授,还是工人、农民,都可以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

  修补洋装书的柯卫东先生在书里有一段话看完以后我心里一直记忆深刻,他在书里说:我曾有那么多幻想,在岁月的消磨中逐一破灭了,唯一未被夺去的,是对读书的爱好。我想值得炫耀的不只是珍本书,还有藏书者对书籍的爱慕。

  书本里面也分享了很多地方的书店,读书馆,淘书的市集等,有机会去的话该是多好,红墙内熏染着情怀的故宫书店,潘家园的书摊大集,以收藏和经营连环画为主的老马书屋,八一路旁的又合书舍,地安门外的百年书店,能够晒太阳欣赏星光的南锣书店等等。

  最后在收录一段彼岸书店的负责人的话:“独立书店之所以与众不同,其灵魂就应该是看你选择了哪些图书。绝大多数书店的面积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做成全品种,那么体现这个书店的气质就在于选择图书品种上了。但挑选图书又极其个性化,有时我们甚至会用手抚摸一下,感受一下图书的手感好不好……拥有自己的判断和主张,不做乌合之众,才能真正长久的地站稳脚跟。”

  希望未来有一日,自己也能开起一家幼时梦想中的书店,每一本都经过自己的触碰,感受过它们的温度,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在星河点缀的夜晚中,安静的饮一杯茶,在这样的书店里,温暖的看一本好书。

  《遇见一家书店》读后感(九):深情的遇见

  

今天看到卢思浩的一句话:“如果有人这么问你,为什么还要看纸质书,为什么还去写信,为什么还要不远万里去见一个人。你告诉他,因为你偏要在这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遇见一家书店》就是一张深情地图,让你在一个所有人都行色匆匆拥堵的大都市里精准地找到温情的位置。

很是羡慕书里的作者们能从小有书可看。在传统老思想根深蒂固的封闭农村,一是没有开书店的时代先锋(周边几十公里没有可看书之地),二是老师、家长都认为除了学校的教育课本,其他的全部归为异类的书籍是不应该也不允许被看的。所以对书的热爱是大学毕业好多年以后才开始的,时间虽晚,所幸我还是遇见了。

经济的发展为网络买书和各种版本的电子书提供了大大的便利,但是我还是深爱逛书店。书读的比以前多了,然而我却是少逛书店的那一个。交通不便和时间有限是导致我鲜入书店的最主要原因,但是每有机会逛书店,不待一天是不会出来的。而在这个烦躁的时代中,去到书店遇到的大部分是赶作业的中学生和一些陪着孩子来看连环画的家长,真正愿意在书店中享受时光的人越来越少了。

书中的一位作者萨苏在《藏着一家图书馆的书店》中提到一位老先生,他在一家书店中工作几十年,作家林特特遇见他的时候问他在这家书店工作这么多年有没有遇见过什么有趣的事情,老先生回忆说:“年轻时候在书店工作的时候睡着了,老板陪着一位翘胡子先生进来挑书,那位先生和蔼的摸了我的头,后来才知道那是鲁迅先生。”林特特说那时候感觉离鲁迅先生特别近,近到只隔了身边这位老人的距离。而我看到这里也是满心感动,觉得自己离鲁迅的距离也不过是隔了作者一个距离,而以前读鲁迅先生文章的时候都没有过这种感觉。

书店,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这本书收录了八十多位作者对北京书店的热爱,他们对每个书店的详细解读,让远在天涯的我犹如身临其中。更是让我的心激动起来,特别想要随着作者的脚步去探寻一番。这本书很适合老北京和热爱北京的人阅读,一个个书店不仅承载着作者对书籍的热烈,更隐含着每个作者对北京的熟知与深情。两年前,从喜欢的朋友那里知道了北京的潘家园,那时候就向往着要去走走看看,直到与好友断了联系也一直没有去过。在这本书中看到一些作者对潘家园的介绍,真的让我很欣喜,这让我对潘家园的了解不只是想象的表面,而是已经用别人的眼睛去探查过一番,就算以后一直没有机会去一次,我想也不会留下什么遗憾的。

书店是静谧的,每一本书都在默默的等待那只打开它的手,每一个读者都互相尊重在书店相处的环境。书店是喧嚣的,每一本书的灵魂都在向你倾诉。在静谧的书店中打开书本与这本书的灵魂沟通,真的可以让你穿越百年,在那个时代与作者并肩而行。

可遇而不可求,是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只能等待的,而人生中很多美好的事物是可以通过努力追求获得的,遇见一本书,遇见一家书店都有可能会为你的人生打开一扇崭新的大门,更会让你在大千世界感叹,原来除却可遇而不可求的无奈,还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叹,也有“晴空一鹤排云上,直引诗情到碧霄”的豁然。

  《遇见一家书店》读后感(十):书店是最美好的地方

  

我最喜欢的地方是书店了,它常常使我踏入门后,便引人入胜,不能自拔。在书店里,一排一排整齐的书架,陈列着古今中外各类书籍。打开它们,就像在我面前展现了一片广阔的知识天地,我贪婪地吸取着无数的知识。书店对于我来说散发着莫名的魅力,会不由自主的进去瞧一瞧。我喜欢指尖划过书籍的触感,像是在和书里的灵魂打了个招呼;我喜欢穿梭在一排排书架之中,就像是在迷宫里漫步,带着些许未知的喜悦;我喜欢静静的坐在书店里看好玩的故事,认识有趣的灵魂,好像自己就是那书里的主角。

《遇见一家书店》是一部读书人与书店的故事集,其中讲述了88个人与书店的故事。书店可以博览群书、收获新知识。我在这儿不仅感受到字里行间静止的美,还体味到人与人友善的美。书中讲述了很多人与书店的缘分,其中有一篇《我在书店当店员的日子》,使我很是羡慕,每天可以跟书打交道,可以每天看书,第一个知道新书的讯息,真是美好的工作呢。

最能放松心情的地方莫过于书店,跨入书店,一阵书香的风吹来,似乎将我净化。书店的书摆在木制的书架上,颜色各异,整整齐齐,等待着有心人的探索。一样多的人,有的站在书架旁翻找着需要的书,有的坐在桌子旁边正认真地阅读着书,有的站在柜台还书或借阅。

如今互联网的网购特别发达,而传统的书店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可是,我们不应该失去这些实体书店。很多人会经常在网上买书,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你们选择网络而不是去书店买书?或者去书店而不在网上买?网上的折扣一般都比较低,但是也会有人放弃低价只为了享受书店的感觉而去书店吧!有的人是经常在书店把喜欢的书都暗自记下来,然后去网上找。书店比网络更能激发我买书的冲动和乐趣。我更喜欢去书店买书,可以在书架间慢慢选。挑中了某一本书,可以先看外形是否心仪,再看内容是否喜爱,还要打量一下作者、译者、出版单位和日期。

闲余时间第一件事就是去书店,看新书,买新书!带了几本新书回家,总觉得收获满满,不虚此行。智能手机的出现打败了书店,笔者所在的三线城市,书店都很难找到了,幸好可以网购。实际上也是如此,只要智能手机电量充足,想看什么样的书找不到?何必要买书呢?但是,我还是喜欢买书。尽管比以前的频率少了些。毫无疑问,手机没有新书的油墨香味,即使是旧书,似乎是霉味,但这难道不是一种另外的书香味?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朋友,买书回家,你就长期拥有一个好朋友,花点小钱,是非常值得的。

买书的动机其实是藏书,在书房置一书架,书满架了,也就心满意足了。毕竟书店是属于我自己的精神领地,也是很多人的精神乐园。 其实,所有读书的人内心都有一种渴望,渴望遇到同样爱书的人,因为每一次的阅读都是灵魂的一次奇妙旅行,而这种奇妙的感受渴望与他人的分享,只有分享才能让那种美好的感觉持续发酵,读书已经成为了人与人心灵交流沟通的捷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