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露西亚之后》观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露西亚之后》观后感100字

2021-02-06 04:51: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露西亚之后》观后感100字

  《露西亚之后》是一部由米歇尔·弗兰克执导,泰莎依亚 / 冈萨洛 / 塔玛拉亚兹贝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露西亚之后》观后感(一):父爱如山

  剧本是校园暴力,家庭父女之间关系常见的心灵不沟通。这个可以讲很多,如社会主流女性意识,同性之间的欺凌。技术上导演镜头固定,表现动态只有一招,在移动空间中展现外景如汽车和船上。人物脸部特写极少,角色情感变化潜伏涌动。校园同学之间不经意间的冷漠残酷其实就是你我。父亲有原则,性格脾气直爽而又细腻,最后驾船出海,将人类痛苦与正义的心理表现,导演在情绪起伏拿捏中找点很准。应该拿奖。

  《露西亚之后》观后感(二):有谁能告诉我哪里能找到103分钟版本?

  IMDB和豆瓣都明确注明是103分钟,但是我只找到98分钟甚至更短的。

  国内视频网站的就属于这个更短的范围,残缺版当中的所谓和谐版。

  众所周知一般来说公映版本裁剪较多,影碟则同时会发行公映和完整两个版本;

  据说也有少数反过来,公映播放完整的,若是错过的话,在影碟只能看到剪辑版;

  还有一种传说中的个例,完整版只在某特定场合播放了这么一次,公映和影碟里再也无缘得见。

  那么该部电影这个理论上的103完整版到哪找呢?是在哪个渠道出现的?关键是怎么才能找到呢?

  《露西亚之后》观后感(三):姑娘,你都在想什么啊

  女孩为何如此安静?如此逆来顺受?姑娘啊,你一直都在想什么?或许和其母亲的车祸,父亲对其母亲逝世的态度有关系。她父亲隐瞒了什么内情?

  罪恶,是那些人顶着未成年的帽子,却犯着成年人都羞耻的事情?还是一帮本无二致的青年聚成了集体,便将恶的想法轻易地付诸了实施?还是好人的不作为,便有了灾难的出现?一个几十人的班级,而且都在青春期,遭遇如此显性的欺辱事件,很难想象不会有义愤填膺的少年出现阿,而且这还是在崇尚个性自由的国度,哪里?墨西哥?不过后面那个光盘会是谁给了女孩的父亲呢?

  最后飘摇颠簸的小船之上,满溢的悲伤绝望,将前三分之二的虐心般的同情荡涤殆尽。

  《露西亚之后》观后感(四):你的美好不许让任何人污染

  女主被受欺负的时候为什么不反抗?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啊 别人让你好看 你就让别人难看啊 这样爱你的人得有多心寒 要不就转学啊 干嘛一声不吭让自己受气呢 想来也是 现在的孩子都心里扭曲 和以前是不一样了 所以 当有人给你发侮辱你的东西时 你要侮辱得比她还要脏 她发短信骂你是婊子 你管她是谁就骂她赶紧去死就骂她喝月经长大的就骂她连婊子都当不了送给人草人都嫌脏 反正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必死无疑 有的人就是给脸不要脸 你何必自己吃亏 女主真他妈窝囊 你的美好不许让任何人污染啊尤其是那种丑陋肮脏的人 让那种变态死一千八百遍都死不足惜 看了这部影片 我祝天下所有心术不正歹毒的人早点死掉 不希望你们被感化 你们不配拥有高尚情操

  《露西亚之后》观后感(五):导演你到底想说什么?

  导演你到底想说什么?校园暴力?女孩的善良?同学的恶毒?丑恶应该得到报复?

  我只想说,那个女孩正是死有余辜,可惜居然没死?!

  一开始便和陌生的同学玩的很HIGH,随便给给人上了。上了就上了,你性格开放也无可厚非,但是你后面被同学戏弄强奸开放的性格哪去了?就不懂的半点反抗?不懂得求助他人?就突然变得那么那么的内向和沉默?你没死不可以让父亲知道,疼你爱你的父亲得罪你了?要让已经丧妻的父亲担心难过?最后导致父亲走上犯罪道路?

  丝毫不懂的反抗和求助的人,我只想说,那群同学怎么没把她轮奸然后弄死?真可惜,还应该暴尸的!!!!

  导演,你应该要宣传的是人遇到侵害应该懂的基本的反抗以保护自己,反抗不了应该懂得求助他人(老师,父母,社会),而不是一味的孽心!

  《露西亚之后》观后感(六):露西亚之后

  电影里最让我生气的部分不只是吃醋的女孩帮,或者一心想吃豆腐的该死男同学。更多的是,拍摄,并矢口否认上传,得知因为此时让女孩受到无尽凌辱而袖手旁观的始作俑者。尽管说这个人渣为自己的行为终于受到了轻微的惩罚,但是我仍旧没有觉得正义得到了充分的伸张。

  关于女孩的隐忍,很多人不能理解。甚至很多短评上面甚至说女孩的悲剧是咎由自取一类无知且无耻的评论,着实是冷漠可鄙!纵观华夏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数万万人民在面对列强的法西斯欺凌侵犯时,那超强的,惊世骇俗的“包容”和“放纵”!

  我相信,在回忆的苦酒和现实的粪池之中,一个少女的无所适从实在毫无争议。即便养尊处优一帆风顺的城市公子公主们,似乎也都难免迷茫无措的一段。

  影片画上了潮湿的带着缺口的句点,留下平静而汹涌的苦涩,和涛涛不绝的愤怒。而这种愤怒的意义也无疑是关注青少年问题的一次鸣钟和呼唤。

  全篇的固定机位和长镜头,加深了整个事件的真实感。第三者现场视觉的的运用也提升了电影语言的可信性。抛开了配乐的煽惑,却陡增了故事的张力。本片是去年欧(美)洲多部佳作中代入感最强的一部。

  《露西亚之后》观后感(七):沉默不是金

  青春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蜕变与崩坏总在一念之差。电影《露西亚之后》的结尾给人感觉就像一瓶陈年烈酒忽如其来的后劲,像一股生猛的浪潮撞击的你的胸口,久久无法平息。

  导演兼编剧米歇尔·弗兰克以一种冷静到窒息的画面风格,用固定机位长镜头述说一个女孩遭受的霸凌的故事。以一种观察的角度,让事件肆意的疯涨直至失控。在没有配乐的渲染下,画面中人物神情动作就显得格外显眼,画面的表现张力也得到了提升。

  一切霸凌的源头其实都是负面情绪的失控,卡米拉的嫉妒, 荷西的推卸,亚蕾的懦弱,亚蕾同学们的从众,便使这场霸凌长出了苗头,直到不可收拾,理所应当,而亚蕾的父亲对女儿心不在焉的关心,使刚失去母亲的亚蕾没有及时补充到父爱,让她更加的无助与彷徨。亚蕾的父亲把丧妻之痛寄托于工作,却没有想到她的女儿正在经历一场青春的炼狱。

  最后的父亲做法也是一种反社会暴力的扩展,但谁又能明白,他的人性早就被丧妻之苦和丧女之痛碾碎成沫了,于是他选择报复,一种无奈又悲哀的做法。

  电影《烈日灼心》中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人是动物性与神性的总和,他有你想象不到的好,更有想象不到恶,没有对错,这就是人。

  《露西亚之后》观后感(八):未成年人的暴力更可怕

  女主角和同学初尝性爱被录了像,然后性爱视频被人放到校园网上,本以为不过又是一个艳照门事件而已,但这仅仅只是校园暴力的导火线而已,校园暴力远远超出成人的想象!

  在同学们欢声笑语的另一扇门背后,你能想象得到未成年孩子所犯下的罪恶吗?虽然镜头并未向我们展示任何暴力场面,但我的拳头还是不由得攥紧了,最终这拳头变成一把匕首,深深扎进了我的胸口。

  那些冷漠的同学们,给她灌酒,给她撒尿,逼迫她下海洗澡,直到她最终消失在黑漆漆的大海之中。

  很多人可能会责怪女主角为什么不去反抗,为什么不告诉老师或父亲,这样故事结局就不至于那么悲惨了。而我却特别能理解。小时候我也在学校里遇到了一些麻烦,但告诉老师和家长之后,他们顶多就是轻描淡写的训斥一番,根本于事无补,反而会加重坏同学的报复。记得二年级和同学玩跳绳,后来她的跳绳不见了,就赖我给她搞丢了,而事实上她是担心自己回家被母亲揍而已。我明明是冤枉的,但却每次在放学之后遭受她和几位同学的围攻。这件事持续了大概一学期。现在想想,父母当时也知道这件事,大概他们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对孩子来说影响很大的事,也可能父母都忙于养家糊口,并没有将它放在心上,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孤立无助,只能一个人面对欺凌。

  最后,影片以父亲采取极端的方式来发泄自己女儿失踪的愤怒,更是让人心如刀割。

  这部影片虽然拍摄手法平淡,却更能让观众静下心来想想,作为成人的父母和老师,到底应该如何去关注未成年人?

  关注校园暴力不只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更是为了避免那些本来可以终止的悲剧。

  《露西亚之后》观后感(九):我純粹就是要婊那些所謂「很活潑」的小孩子

  作為一個曾經被「色情報復」,外加被那些廣義上「很活潑」的小孩欺負的宅宅表示,

  我非常同情女主角的遭遇,但是即使如此我就是看那些「很活潑」的小孩不爽。

  那些所謂「很活潑的小孩」,

  講難聽一點,就是一群很膚淺,很愛玩,

  然後腦袋空空自尊心又非常膨脹的一群人,

  明明很不堪卻又非常自以為是,

  做一些很無聊或者是譁眾取寵的行為然後自以為自己很有創意,

  心理年齡只有八歲又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

  到處對人秀優越、歧視別人並且以欺負他人為樂,

  正事都不幹,每天滿腦子只會想要怎麼做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最可怕的是這種人一群人去欺負朋友圈以外的人就算了,

  這種人還會內鬥欸,

  所以這部片裡面出現的「霸凌」就是這種人「內鬥」的典型。

  作為一個從小到大被那種「很活潑」的小孩欺負的宅宅,

  我對這種人長期以來一直都很不爽,理由在上一段有說。

  然而很奇怪的是這種人卻很容易交到朋友,

  老師也會覺得他們很「活潑」所以就很喜歡他們,

  所以為什麼女主角受到的敵意這麼廣泛?

  也是因為這種背景所以女主角才會受到這麼嚴重的霸凌。

  特別是在本片中,其他同學偷女主角東西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我也曾經因為被班上那些「很活潑」的同學瞧不起的因素而被偷過東西,

  甚至連在「好學生」比較多的公職補習班也遇到有人偷過我四支筆和一把美工刀,

  雖然只是小錢但是回想起來讓我非常火大,

  也同時讓我對那些「很活潑」的小孩非常不滿。

  有人說宅宅和「活潑」的小孩本來就是勢不兩立,但也要看是誰挑起的,

  如果不是那些「很活潑」的小孩一天到晚只會做些很奇怪的事情,有誰會對那種人不爽?

  我重申一次,我這篇文章不是在說女主角「活該」(雖然我也不小心罵到她),

  我只是覺得那種所謂「很活潑」的小孩最好都丟到海裡死一死算了。

  《露西亚之后》观后感(十):《露西亚之后》:沾染了毒液的青春

  (芷宁写于2014年6月3日)

  被肆意挥霍的青春很可能开出有毒的花,而在合伙欺负弱小方面,青春则显得出积极主动的一面,墨西哥影片《露西亚之后(After Lucia)》便以一种冷静到冷寂的呈现方式,引领观众一路旁观着发生在校园里的一连串欺凌事件。

  无疑,本片导演兼编剧米歇尔·弗兰克带来了一部基调压抑的电影作品,他用固定机位长镜头凌厉地观察着,又以延展空间的纵深度悉心地静观着,还以对光线的出色运用来无情地透视着,却很少以创作者的主观态度来言说,仿佛片中人的人生没有思绪,只有表现形式一般,任由事件肆意地发生、发展到失控,还时而用隐藏事件第一现场的手法,令视听焦灼,让所有观影情绪都仿佛被困在一个憋闷的罐子里,让暴力冲突有了想象中的爆裂和崩坏,同时,在摒弃了配乐的渲染之后,肃静冷峻的画面反而平添了表现张力,影片前半部分略显松散随意,至事件发生后,则明显的节奏适当,该片的张力也主要体现在后半部分。

  当事人、少女Alejandra在一连串欺凌事件发生后,却只能以无法诉说默默承受的方式麻木度日,虽然彼时的学校对她而言,已是地狱,但她依旧“按时点卯”上学。很多观众质疑她的懦弱,认为和之前的她性格判若两人,这其实是主创了解青春期心理的表现之一,或许在被欺凌的青少中,性格极端的会选择自杀以求解脱,有条件的会尽快转学以避风头,只是这两条路对Alejandra来说是行不通的,母亲Lucia离世后,父亲带着她搬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刚刚转入目前这个让她逐渐胆战心惊的学校不久,和爱侣隔世的悲痛令父亲Roberto一直没缓过来,他无法承受更多,否则他会发疯,而父亲最终的大爆发也说明了这一点。另外,Alejandra的不反抗也是基于对她那些所谓同学的了解,因为反抗会带来更大更多的伤害,或许,她对于自己之前的行为也感到羞耻,有短处握在别人手里,也就只有沉默的受制于人,以至于越来越麻木。

  人们对所谓的有污点者、弱者群起而攻之的做法,似乎是人性中从众心理作祟的一种,只有凌辱了个别人的不堪,才会使得欺凌者觉得自己和大家没有区别,站在了重要的一方。这种从众心理在青少期显得尤为明显,他们一方面急于表达自己是大众的一份子,一方面又想要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只是片中的他们将这种与众不同独一无二体现在了欺凌方式的五花八门上。成年人的欺凌或许倾向于使人在精神上感到羞耻和抑郁,而处于青春期的半大小子和半大姑娘们的欺凌,则在精神和肉体上均施暴,过剩的荷尔蒙和不稳定的情绪让他们时常失控失衡又失态。

  通常校园暴力欺凌事件中,被欺凌者的父母是最后一个知晓的,这大抵和校园是一个属于学生的社区,这里自有规则,仿佛一个自成体系的社会有关。影片仿佛也在着力构建一个由学生自成体系的社区,故事的构架都集中在学生身上,片中事件,校方没有过多介入,事情都在老师的视线范围之外发生,在这样的一个小体系内,一切都仿佛在内部消化般的轮番上演着,铺排有序,且愈燃愈烈。

  起初,刚到新环境时,比起父亲无心工作心不在焉,女儿似乎要适应得多,她很快就结交到了新朋友,一切看似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只是青春期心理是微妙的,它的变化无常直逼更年期,视频的泄露,让Alejandra成为众矢之的,很多年轻人躁动的青春都需要一个醒目的靶子来宣泄,Alejandra恰好在错误的时间不知不觉地成了那个靶子,此后,男生对她失去了最起码的尊重,女生的心理则相对复杂一些,有的心生嫉恨(仿佛抢去她们的心仪对象),有的心生鄙夷,还有的兼而有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说:“我们不能对人性绝望,因为我们自己就是人类。”有时候,看着正在成长起来的一代的行事风格,对此话也感到无语。

  (杂志约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