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浮生一日2020》影评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浮生一日2020》影评摘抄

2021-02-10 03:01: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浮生一日2020》影评摘抄

  《浮生一日2020》是一部由凯文·麦克唐纳执导,Gredivel Vasquez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浮生一日2020》影评(一):“我们见面吧”

  

10年前,没能第一时间观赏2010年的浮生一日。10年后,以无比期待的心情等待2020年浮生一日的首映,甚至在招募之际设想将自己的2020年7月25日的日常呈上。

4年前看完《浮生一日》后,它便成为我的人生影单之最,至今仍是我时不时拿出来翻看的治愈神片。怎么说呢,自己的日常极易厌倦,别人的日常却看不厌,可能是“窥视他人生活“的新鲜感在作祟吧。很多很多片段都已经可在脑海里,包括此次出现在《浮生一日2020》里的两个家庭。

一个是Alex,10年前是母亲要求起床打扫卫生的叛逆男孩,10年后是躺在瓷器里悄然无声的天使,10年前后均由母亲的镜头呈现,但他早已不是他了。恰好今日翻阅《查令十字街84号》,1个月前的信中弗兰克才表露妻子对成为祖母的期望,1个月后的信中便是弗兰克的死讯。人生无常,亦无奈。

另一个是起床后为妈妈点香敲钟的日本男孩,如今,他与爸爸身边又有了另外两位女士的陪伴。第一个镜头并没有认出他,是后面说着“爸爸再婚了”的时候才突然想到。幸好,幸好。

2020年“魔幻之年”,人们通过远程视频相聚一堂。10年前的影片没有中国元素,10年后的影片有中国的老人、清洁工人以及车厢中的“今日已消毒”。

2020年,做什么事之前都要在前面加上一句“由于疫情...”。由于疫情,我在家待的时间是自高中住宿后最长的;由于疫情,我在家度过了大学阶段的最后一学期,没能拍摄毕业合照;由于疫情,我在家备考复试,通过远程视频完成了毕业论文答辩以及研究生复试;由于疫情,我感受到了太多太多普通人的不易;由于疫情,我知道了日常真的来之不易……

2020年7月25日,我与半年未见的本科室友们相约见面。在这一天中,我们尽情地分享与宣泄疫情期间的苦与乐。在这一天中,我也做了无比重要的事。

2020年对我来说也是极其特别的一年,本科毕业、研究生入学,体验极多、收获极多,但感受最深刻的是时光匆匆、人生无常以及亲情可贵。

生、死、爱、惧、拼,此乃日常。希望未来能看到《浮生一日2030年》、《浮生一日2040年》、《浮生一日2050年》……最重要的是,我能过好自己的日常。

  《浮生一日2020》影评(二):在这首歌里,我们共存

  昨晚在圣丹斯电影节看了《2020浮生一日》。

  原来距离在自习室从同学那里将上一部《浮生一日》拷到我那台十寸的上网本中,已经过了十年。

  《2020浮生一日》还是由十年前第一部的团队制作。也如上次,导演从全世界征集人们在这一年7月25日当天拍摄的影像。受之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自媒体的兴起,比起十年前收到的四千小时素材,2020年浮生一日共收到来自192个国家的32万4千段、共三十几万小时的影像。一些十年前无法想象的拍摄视角与对象,也因为gopro和无人机等摄影设备的个人化而被解锁。

  电影就从2020年7月25日一天的凌晨开始,逐渐向一天中的各个时段推移,紧拉慢唱汇成一个个可感的主题:诞生、童年、劳作、饮食、衰老、爱、梦、回忆;自然还有那些2020的绝对痕迹:疫情、隔离、种族、怨怼与疏离;以及除此之外,无数主题若有似无、无法划归的日常。

  影片有几个主线人物:一个想在一天之内驱车追赶七列火车的年轻人;一个想给自己7月25日生日的小女儿一个惊喜派对的父亲;一个墙壁上贴满了科学家,把房间布置得像空间站的小男孩;一对刚被医院告知再一次受孕失败的情侣;一个从早到晚一直和一只叫India的小狗相伴的中年人。

  也如我们生命里打过照面的人那样,电影里绝大多数形象都一闪而过:追着小羊满农场跑的孩子;在LA的大道上开违规小条的交警;因为还没来得及清扫儿童滑梯被业主指责奚落的清洁工老人;介绍每一只奶牛名字的农场主;清洗尸体的入殓师;站在顶楼和对面的人挥手却从没等到回应的男孩;走过闹市区的变装皇后;插着呼吸机无法起身的少年;在众弟子包围下失声痛哭的灵修导师;求婚失败的男人;翻着老照片回忆十六年前去世的丈夫的奶奶;参加线上毕业典礼的2020毕业生们;因为人类的封锁而重新走上街头的动物们;一些不知矗立在何处的沉默的巨大雕像;许多关在窗内凝视着街道的侧脸;无数不知什么味道的食物,不知道在庆祝什么的仪式,不知在祈求什么的舞蹈,不知去向哪里的告别。

  十年过去,我始终被《浮生一日》的创作初衷触动,它激发了我的某个面向,即对生命之连接的觉知。一个随机的日子,人们在自己的坐标上举起摄像机,同时记录这一天里可能发生的一切。那就像是一个成员遍地散落的乐团,每个歌者对另一个声部正在演唱的旋律一无所知,只是纷纷从自己的位置发声,等待着有一天从一个全知全能的视角,去收听那一日窸窣或盛大的交响。那是多么温柔又壮丽的野心——去聆听某个时刻的全世界,去加入它的合唱。那一刻来自空间的合声,也好似运载了来自远古的颤动,里面有我们共同的祖先的和鸣。

  我们不会相遇,但就在这首歌里,我们可以共存。

  生之欲,能讲得恢弘,也能说得细微。前者代表有《天地玄黄》,而将《天地玄黄》中的上帝视角归还给个体之后,才能成就”浮生”之“浮”。“浮”:一个顷刻的动态,乘水乘风、飘忽、短促。《浮生六记》里那篇极为可爱的《幼时记趣》的开场:“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浮生一日》也借此直接作用于观者:将他者的藐小微物陈列组合,令观者查其纹理从而入神,从“物外之趣”到“同理”,让静止的周遭重新流动,是此刻的世界更大的野心。

  十年前的《浮生一日》中有一对母子,在被选入电影里的片段里,母亲拍摄着哼哼唧唧赖床不肯起来打扫卫生的少年。《2020浮生一日》里,又是母亲的视角,这一次她先是重播了上一部电影里母子相处的片段,接着她关掉录像说,“这是现在的他”——镜头转向沙发边一个安静的罐子——“现在他会一直在家里了”。少年在2020年因为新冠去世。这部电影最后献给他。

  电影的最后,人们关上灯,逐一入睡。那个带着小狗India的男人讲述了India的来历。那个热爱太空的男孩打开望远镜对准星空。他的妈妈在一旁问道——“你猜人类以后会怎样呢?”—— “我们会把我们的大脑都连接起来,这样我们死后也可以交流啦。”——“明白了,现在我们拥抱吧。我爱你,亲爱的儿子。”——“我爱你。”

  我爱你,这是电影的最后一句话。

  也或许是唯一一句话。

  《浮生一日2020》影评(三):是交响乐章,亦是摇篮曲

  

2011年,一部没有主角的纪录片《浮生一日》上映,这部特殊的影片由来自190个国家的网友拍摄的视频剪辑而成。那时,UGC的概念还没怎么出现,在那个我们都还用着QQ空间和人人网的时代,它火爆一时。

2021年,圣丹斯电影节因为疫情转移到了线上,我得以在线上看到了《浮生一日2020》的首映。而这时,UGC的视频充斥着网络,QQ空间和人人网早已被抛弃,我们可以在某音和某站上刷到千万种他人的生活。

看到豆瓣上有人说,看这部片子就像刷了两个小时的抖音。我仔细想想,似乎不无道理,但我依然无法不爱《浮生一日2020》。

《浮生一日2020》依然由凯文·麦克唐纳执导,收到了来自192个国家的32万段视频素材。和十年前的《浮生一日》一样,《浮生一日2020》的故事依然围绕着爱与恐惧,由晨曦到夜晚,由出生到死亡。但似乎又多了一些东西,它有着更强的时代性,似乎更加宏大了。

而对我们来说,最直观的区别就是,这次出现了大量中国的画面。在影片开始没多久就出现了中国隔离酒店的画面(之后出现了一闪而过的汉字),是通过猫眼拍摄的。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北京清洁工的一天,清晨物业带着他们一起唱《小白杨》,之后一个女业主让他擦游乐设施里的滑梯,擦完后拍摄者问他:“有人对你说谢谢吗?”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沉默了。影片的最后又出现了他收工的画面,夜幕降临,他独自行走着,周而复始。

我觉得《浮生一日》这一系列电影最显著的特质是全片大部分由主观视角来呈现,是主观视角的集合,对我而言,它意味着“民主化的影像”。

我不由得想到去年平遥电影节上映的一个纪录片《烟火人间》,它是由800多个快手短视频剪辑而成的,试图展现当代中国普通人的群像。而对于这种UGC视频合成的影像,最重要的莫过于素材的选取和拼接,如何能丰富却不凌乱,真实而不片面,让每一个小我汇入到一个更加生动的大我之中。

就像影片的名字一样,《浮生一日2020》被深深地打上了2020的烙印,无数的影像都和疫情、游行、暴动相关,也不免陷入到对社会关系、种族问题、生死无常的思考之中。

一个库页岛的男人跳进溪水中说着:“我最恐惧的事,是生命悄无声息地逝去,我的名字在世界中像从未存在过。”一个隔离中的男人每天都到天台,等待着和对面他喜欢的女孩打招呼。一个孤独的独居老人给家里的每个蜘蛛都起了名,他说那是他的朋友们。

除了对疫情本身的展现,影片也呈现出了些许对疫情的思考,很多人都传达出了自然主义的观念。影片的一段画面非常有张力,将那些非自然培育的生物与大自然的毁灭力量并置,养鸡场的鸡在流水线上如统一化的工业产品,紧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电闪雷鸣。

而大量的BLM游行画面让影片拥有了难以抹去的政治色彩。

一个开着车的黑人说:“Go left. That's Also my right.”一个黑人女孩谈起警察在狱中打伤了一个老兵的新闻,控诉自己的两个哥哥也是在狱中死亡。

在疫情和暴动中,大自然和人类都在不安地躁动着。

这部片子也将无数真实的悲剧搬上了屏幕。在看之前,我不会想到,原来十年前《浮生一日》中的一个小男孩Alex会在去年年初死于新冠,永远活在了他的24岁。她的母亲拍摄着电视机里十年前的画面,然后将镜头转到了旁边桌子上的骨灰盒,然后轻轻喃喃着:“他永远和我在一起。”

对于纪录片中的悲剧,我永远无法像看剧情片一样进入审美状态,因为它是活生生的。

但《浮生一日》中对于悲伤的展现十分克制,我对清洁遗体的一段画面印象深刻,在那里工作的人每天要清洗几十个遗体,那些僵硬的不知名的遗体在清洗之后被草草埋葬,似乎路人都习以为常,就像无数的悲欢离合,都只是量子波动的一次涟漪而已。

一个戴着呼吸机的韩国男生用极其轻松的口吻说:“虽然我已经活着,但人们对待我就像我死了一样。”但紧接着他又说:“但这OK,因为能活着,能呼吸就足矣。”

在电影《时时刻刻》中,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丈夫问她,为什么她的小说里的角色总要死一个,伍尔夫说,死去的人向活着的人彰显生命。而《浮生一日2020》中的死亡,那些被疾病和时间的洪流席卷而去的生命,告诉了我们生命存在本身的意义。

而生命存在本身的意义,或许就是像影片中一个热衷于追火车的男孩般,跑到荒郊野岭等待行经的火车,他也不坐,只是单纯等待着火车经过,然后一个个地数着。他等了一整天,终于等到了七趟火车。那一刻,他兴奋地笑着,像一个初降于世的孩童。

在这个悲伤多了一点的年份,我们依然没有忘记快乐的模样。有人奔跑在草地,有人沐浴在爱里,有人在禅定中享受无尽的平和。有人通过跳伞、翼装飞行在高空感受着终极的自由,有人在地面仰望着满是风筝的天空。

手机、单反、GoPro、鱼眼镜头、无人机……无数可能的拍摄方式都尽显其中。除此之外,《浮生一日2020》中又加入了各种网络视频会议画面,在数不清的主观镜头中,这形成了某种特殊的客观。我们像是拥有了上帝视角,看着无数张脸闪动在屏幕上,汇成了无尽的光点。

在这个人与人更加隔绝的特殊时刻,这部影片将所有人重新连接到一起,告诉我们,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就像影片的最后,一个母亲在睡前问孩子:“你觉得人类最终会发生什么?”小男孩出乎意料地说:“意识连接。”

如果说《心灵奇旅》是给当代996社畜的一剂良药,那么《浮生一日2020》则是给所有生命奉上的一首交响乐章,也是一首摇篮曲,恢弘亦温柔。

去年7月11日,还在酒店隔离的我收到了YouTube发来的邮件,说YouTube要重启《浮生一日》的制作,向世界各地的人征集2020年7月25日的视频。看到邮件的那一刻,兴奋的我还想着这次一定要提交视频,不过后来因为我的7月25日实在平平无奇,就搁置了拍摄。

但《浮生一日2020》再次提醒了我,心脏跳动着的每分每秒,都值得被记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