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伯德太太》读后感摘抄
《亲爱的伯德太太》是一本由[英] A. J.皮尔斯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90元,页数:3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亲爱的伯德太太》精选点评:
●你不用一直假装坚强,你可以留一个缝隙让别人去爱你。
●看了推荐慕名而来,封面也很有感觉,很期待这本新书~~
● “我的未婚夫很棒,聪明、体贴、有爱心,只是他不是很赞成我要从事报业的梦想。但即使他不同意,我也不会放弃我的梦想。我爱他,但不意味着我事事都要顺着他。”女主三观太正了。
●暖心的小故事
●爱让我们明白自己想成为的样子,但战争让我们看到自己真正的模样。虽然伦敦街道面目全非,人们心里千疮百孔,A.J.皮尔斯却带着难能可贵的轻松笔触,在这些缝隙中洒落了悲喜交织的温暖光辉。
●一开场小艾拎着菜的同时,也拎着防毒面具的细节就让人可以体会到战火纷飞。小艾实在是一个朝气勃勃、充满激情的形象,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个性,才会让她不忍心让那些读者来信石沉大海,想办法假扮伯德太太回信给予慰藉和建议。在战争面前,无论是前线还是处在后方的人,都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为家人的安危担忧,连自己的日常生活都处于险境
●战争时期的暖心故事。世界上好像从来不乏“穿普拉达的恶魔”,也不乏青春洋溢、充满朝气的小萌新,遇上了就是一出精彩纷呈的好戏,这一次,故事发生在杂志社里。
●原本以为是类似于穿着prada的恶魔那样的职场故事,结果是借着女主在女性杂志的工作介绍二战的小说,没有直接描述二战,但生活的方方面面确实受到二战的影响。工作想要战地记者,来信也是饱受二战影响的关于婚姻或生活;消防站的兼职也见识到随时随地的炮弹攻击;好朋友的婚前party也因为袭击导致其未婚夫的死亡。但是依然为因为约会而美丽打扮;鼓励来信者软弱、不坚强也是可以的。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即使在战争时代,我们仍然可以欢笑,可以相爱。太温暖了……
●"Look for the helpers. You will always find people who are helping.” -Fred Roger卸下假装坚强的面具,留一个缝隙让别人去爱你。
《亲爱的伯德太太》读后感(一):一个“自以为是”的烦人精
这是今年所读书中最难读的一本,不是因为晦涩难懂,而是实在没有兴趣。
这是二战背景下的玛丽苏故事,自以为是的对他人好,却破坏规则。
最终,她却收获了工作,收获了爱情,即使被炒鱿鱼,也有贵人相助,也坚持了自己的理想。
但却觉得这种自以为是的人盲目正能量,却很讨人厌。把自己所谓的好心强加在别人身上,别人就真的需要吗?
《亲爱的伯德太太》读后感(二):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
不需要假装坚强,不需要隐藏自己的情绪,糟糕的情绪也是真实的反应,艾米假冒伯德太太的笔迹给写信者回信这这件事尽管在伯德太太看来这是非常严重的违背工作原则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艾米的回信像是一汪清泉,鼓励着那些有问题但却无法解决的人们,让这些人们在战时也能有地方发泄自己的情绪。伯德太太的无情与艾米的耐心热心,宁愿冒着危险也要写信开导他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亲爱的伯德太太》读后感(三):没有什么伟大与卑微,没有什么坚强与脆弱,不过都是互相拥抱的普通人。
小说写得很一般,我想一部分是翻译的问题。
有很多略显累赘的片段,当然,这些“多余”的地方呈现了二战期间英国伦敦女性生活的面貌,倒也很易读。若这真的是一片生活纪事也就罢了,但想来作者想要借此凸显一些东西——战争下格外凸显的任何时期所有女性都具有的普遍诉求和她们的抗争。
战争中的每一个人都活得很简单,并在此同时为国家的胜利牺牲。我们看到后放女性代替上战场的男人们在工厂里从事工业生产的一面,也要看到她们更生活的一面,以及她们极力遮掩的脆弱。
敬所有女性。
我还想说的有两点。
当我们在安慰伤者的时候,我们其实在安慰自己。
当我们不放弃地祈求他人原谅的时候,我们要的是那个过程而不是结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能明知到不了那里还义无反顾。
所以,
没有什么伟大与卑微,没有什么坚强与脆弱,不过都是互相拥抱的普通人。
《亲爱的伯德太太》读后感(四):爱幻想女孩的成长
以为是一个睿智老太太指导成长的故事,结果书名是本书最大的反派,苛刻刁钻。 故事大量描写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内心的幻想到现实,挣扎害怕到行动,内疚到致歉,就是在内心和行动之间反复。 故事背景应该是二战期间,主人公是这其中平凡人一个,一个爱幻想,因为感受到战争对生活带来的痛苦又有爱国情怀而想成为战地记者的人,但她其实从未真正了解战争。在火灾现场,到后来的袭击现场和最后的考文街,女主一步步接触到战争的边缘,战地女记者这个梦想也渐渐少有被描述了。 作者创作的初衷也是看到当时的女性杂志,然后想写写战争时代普通人的努力故事。这点在书里是最厉害的,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甚至用一些语句幽默、轻松了当时的状况,但是让读者不自觉一直处在战争的紧张中,体会到和平的可贵。主人公通过一系列事变,慢慢更清楚自己的工作,自己所真正能做的事,以及一些帮助应当怎么落实。其中我觉得还有一种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冲突矛盾,书里最终是坚持了实体正义,做真正对的事,勇敢地去行动,稍微违背了程序也不要紧的感觉。
最后的结尾也是意料之中的,虽然之前有一种往坏的方向走去的剧情,但还是那类型奋斗史的熟悉节奏。
《亲爱的伯德太太》读后感(五):看着有点气愤的一本书
《亲爱的伯德太太》,看封面那句“你不用一直假装坚强,你可以留一个缝隙让别人去爱你”,满满的鸡汤风味,实在提不起兴趣。最近网易和豆瓣一直在推,一时也不知道看什么好,于是就看了。 先说一下简介,我怀疑写下简介的人,压根就没有看过这本书。因为看完简介后,会让你产生一种,是不是在看《穿prada的女王》的错觉。然而整本书的主角并不是,伯德太太。 再说一下故事背景,二战,很宏大的背景。让本以为是职场书的档次,一下子就提升了上来。看过的书不多,我印象中《金陵十三钗》是少数能驾驭好大背景的书,当然它的电影,我也很喜欢。最感动的是德国轰炸巴黎咖啡店(在英国)那段,不是因为女主歇斯底里地寻找邦蒂,而是在那个处处可能遭受空袭的时候,消防员小心翼翼地守护普通人的信仰。 整本书,女主人公的行为都让我感觉很生气,虽然我清楚要是没有她那些自以为是的行为,也不会有这本书,可是我还是要说一下。第一,工作中,不顾规定擅自冒充伯德太太,给来信者回信,犯了重大错误还狡辩。第二,责备比尔。假设艾米琳没有主角光环,没有所有人即使她犯了错,也站在她那一边,那么她就是个讨厌的普通人而已。 最后,心疼邦蒂,就算自己缝制好了婚纱,比尔却再也看不到穿上婚纱的邦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