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性的尊重》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性的尊重》的读后感大全

2021-02-12 01:14: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性的尊重》的读后感大全

  《性的尊重》是一本由[英]玛丽·斯托普斯(Marie Stopes)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02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性的尊重》读后感(一):百年已过,问题不减

  这是一本一百年前的书,而其中的认知直到今天也依然能称得上是一本实用的性科普书。虽然这本书里虽然有些内容确实有很高的时代局限性,但是关于性的一些知识,关于男女之间欲望的区别,仍然值得现在的我们去了解去阅读。我们对于性的话题总是避讳莫深,殊不知很多事情堵不如疏,当洪水已然决堤的时候才想起应该提前疏导而不是加高堤坝,到这个时候往往已经来不及了。作者也表示正是因为人们对于性的无知,无知导致了人们的羞涩,导致了人们的无从谈起,导致了人们视讨论性的人为不正常的人,进而在压抑的内心冲突中产生各种的心理和生理问题。

  《性的尊重》读后感(二):真正的性教育,看了书才反应过来

  一直觉得就算是受到了性教育,也还是哪里不对劲,看了书才反应过来,目前所接触到的性教育只会教给你做,但从来没有教过如何对自己喜欢的人发出的性邀请说不。我们总是会责怪那些轻易和男朋友发生关系的女孩子不自爱,但是我们没有反思过这个女孩子也许在当时并不是很自愿,她可能只是无法拒绝。

  到了婚配年龄的女子对性的现实一无所知,这种状况令人难以置信,但并非虚构。我认识的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曾向我吐露过她的秘密,在18岁那年一想到自己即将要有一个孩子她就感到十分恐惧,这种恐惧令她痛苦了好几个月,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因为在一场舞会中一个男人飞快地在她的嘴唇上亲了一下。

  《性的尊重》读后感(三):Married love: A new contribution to the solution of sex difficulties

  Married love: A new contribution to the solution of sex difficulties 出版于1918年,是为解决异性之间在婚姻中,特别是性生活方面的诉求与配合的纠葛的一篇论文。“爱是不加害于人的。”来自原文第五章引自圣保罗《与罗马人书》,Marie Stopes 通过阐述女性性欲周期说明夫妻间的恋爱配合,尤其是男性需要压制一部分本能的欲望以符合女性的性欲周期才能达到婚姻生活的内部和谐,此外还提供了婚后的夫妻生活应该在一些个人和私密之事上相互回避,留给双方一定的私人空间,才能持续的保持爱的激情的建议。在我看来是中肯的,即使是对婚姻不抱有热切的希望的读者也能收获一些与伴侣在恋爱和生活中相处的有益忠告。总体上很有可读性,特别是最后部分作者的写作初衷和个人信念挺打动人。虽然作者坦言“本书的目标读者是拥有正常健康的婚姻生活、思想乐观、满怀希望的男性和女性。”但即使尚未拥有婚姻生活的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而获得这些经验和教训未尝不好。虽然可能由于时代的原因,作者颇有一种传统的信奉婚姻制度下的夫妻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单位的规劝意味,但也可看到那一时代解放和自由思想的涌动。(对这个问题尚没有思考,也许真如作者所言)

  《性的尊重》读后感(四):结婚的爱,以及不结婚的爱

  开门见山地说,我也许不需要阅读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的写作对象和受众是普通类型的男男女女,都是认为自己是不完整的、渴望同另一半结合在一起的普通人,这样的结合让他们各自的生命变得完善、丰富起来,而且还能让他们有资格履行创造新生命的神圣职责”(p6)。里面的逻辑一眼见底,即:好的性(不光光是肉体的结合,而要有肉体的愉悦感和精神上的陪伴)=美好婚姻关系中的爱与性交融(生命大和谐)=合法生孩子。

  联想本书作者所处的时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打破狭隘的禁欲主义、给普通的女性以性知识的普及、将(美好的)性和(美好的)爱情与婚姻捆绑在一起销售,为受苦受难的女性谋得一点点权益,不能否认其对女性发展、社会稳定的有益贡献。

  但客观地说,作者囿于时代,还是写得太委婉、太隐约、太朦胧了,放到快节奏的现在,算不上一本简单直接的性知识普及课本。比如在第二章“破裂的欢愉”以及第三章“女性的‘任性’”中,作者大篇幅讲述步入婚姻后,因男女双方对于相处的“基本法则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导致女性(对于男性)的失望,翻译过来即是我们现在经常讲的男性(因为自大)只顾自己爽、女性(因为羞于反馈而)无法获得高潮体验,导致女性(性冷淡、性受伤)“任性”的事实。

  从第四章“最根本的活力”开始,作者采取了较为科学的质性研究来分析一些关于性的生理知识,比如女性生理周期与欲望周期的关系、不满足的性爱对于女性身体的伤害、优生优育等等,在当时看来颇有有超越同时代的实验精神。这里面,有一条丈夫们应当遵守的最高法则:当女性说不要或没有做好准备时,男性就不要硬上。这条法则到现在依然是最高的,即不要婚内强奸,否则连飞禽走兽都不如。

  在当时当地,关于性的生理的、一点点心理的知识,是包括男性女性在内的通往自由美好婚姻生活的一条有效的道路。但就像作者在最后一章说的那样“有时候,即使掌握了人类的全部知识、怀着世上最美好的心愿,已婚的男女还是会发现自己无法融入对方的生活。”

  作者当时当地讲“本能远远解决不了问题”,并认为知识能解决这个问题,而现在,似乎应该加上法律和道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现在所讲性——特别是女性的性——的时候,更加需要强调我们的性的主张、性的权利。

  我对本书第五章引言“爱是不加害于人的”印象深刻,应该更加直白的翻译为“性是不加害于人的”。作者讲对于性知识的无知即是一种犯罪,而社会发展到现在,利用他人的无知(包括但不限于年龄、知识、阅历、地位的剪刀差)而犯罪则罪上加罪、罪无可恕。联想近段时间消失在热搜中的若干个关于性侵的事件,我想有心人士都能意会。

  时至今日,身处结婚的爱的男男女女,至少有《婚姻法》给予一定的规范(懂不懂用《婚姻法》维护自身权益又另当别论),而不结婚的爱阶段的男男女女们,在破除有关于性的迷思上面,往来百年,仍是任重而道远。

  《性的尊重》读后感(五):一本发表于102年前的性科普书

  玛丽.斯托普斯,英国学者、女性权益活动家、避孕节育领域先驱,曾创立英国首家节育诊所。《性的尊重》(有不同版本译名)出书至今已有102年,尽管书里的部分内容有着明显的时代局限性,但作者在书中针对性所提出的至今仍未得到解决的问题、对于很多人来说仍比较陌生的性知识,以及它平易近人的文风,使得它放在今天仍然是一本值得被推广的性科普书。作者在探讨性的问题的过程中对当时社会性别意识的思考和提出的观点,不仅放在当时显得大胆前卫,直至今天我们的性观念和性别意识跟书中的观点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 作者研究发现,“婚姻中的男女在性的问题上的困惑于羞涩,恰恰是性无知导致的。因为无知,才羞于谈起,才视讨论性的人为不正常的人。限在不幸福中的女性,过着一种身体与心灵分离的生活,进而引发了各种心理和生理问题。” 作者并没有采用大量学术理论、实验调查报告和逻辑推理这样的论述方式,而是以一种通俗易懂的形式向读者阐释经过实证研究的清晰明确的结果。针对当时人们在性的认识上普遍不足的现状,作者侧重的不是批判,而是关心和引导解决。在《性的尊重》一书开头,作者以自己的婚姻失利为案例,简述自己在性无知上所付出的代价,并以此为阐述性知识的切入口,加上书中处处透露的作者对人们在,性难题上所表达的关怀,使得读者更易以一种对话交流的形式进入文本,而不是因为大篇幅理论望而止步。 “在我自己的婚姻中,对性的无知令我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因此我认为以这样的代价获得的知识应当被用来服务全人类。在这本书里,健康的普通已婚人士讲读到每一个人都应当但是又没能掌握的知识,这些知识也许能够帮助他们避免长年累月的悲伤以及在黑暗中的盲目探索。” 也许当你读完这本书后,你会发现,作者对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对性的认识普遍落后现状,所指出的具体问题,放在今时今日仍有浓浓的既视感:性别刻板印象造成的性行为压抑、旧道德体系对女性性地位的贬低、婚姻制度中的性权利不平等(所谓丈夫的权利和妻子的天职)、女性教育的落后、当时性教育对女性生理知识的忽视(月经、性欲周期与男性的差异、受孕知识等)、避孕技术的落后和对避孕的污名化……而这本书主要内容,正是阐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作者指出,性欲应该包含在人们对爱的理解中,它是爱的一部分,是人类古老的欲望,这种欲望具有一种纯洁原始的美。健康的性爱包括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结合,这样的充分结合是人性完美的体现,是爱情的深奥法则。“只有学会了如何正确地握着弓子,你才能用小提琴拉出优美的旋律。只有遵从底层的法则,你才能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如开头所言,作者作为女性权益活动家,在探讨性的问题中也从性的角度对当时社会落后的性别意识作了思考,尤其是女性在落后性别意识的环境中遭受了更严重的性压抑,这也使得这本书对后来的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影响。尽管后来的众多女权主义作品中不乏有对生理知识进行探讨的,但作者和她这本《性的尊重》依然是我们了解西方女权主义发展历程和现今关怀性别议题不可忽视的经典作品。

  《性的尊重》读后感(六):一本书做出来编辑不敢晒,书评没人敢接,微博没人敢发是什么感觉?

  这本书几乎是我从业以来阻力最大的书。做书的过程虽然漫长,但好在顺利,但阻力出现在推广上。

  因为这本书曾经有人推荐过,编辑试图联系作者,意图借势推广,结果碰壁,理由是不做商业用途。给钱也不行。

  约了书评,给钱倒是有人接,但是写完想让人晒书,朋友圈不敢晒,因为都是熟人,微博也不想晒,因为怕影响人设。

  好,其他人不敢晒,编辑晒晒总可以吧?结果,编辑也不好意思晒,因为怕被误解。

  编辑自己写了书评发豆瓣,结果看到的人大多只是点有用,回复都很少,更不要说转发推荐了。编辑部内部也无人转发推荐点赞。

  这仅仅是因为书名上出现了一个字:性。

  以前不知道什么叫谈性色变,现在终于体会到了。

  也不是所有人不敢晒书,我们找到了性学研究者,很顺利,他们一个个痛快地晒书了,而且有人还不止发了一条微博。

  他们为什么敢晒书呢?

  无外乎,他们摆脱了性的羞耻感,把性看做一件正常事。

  而寻常如我们,不敢晒,是怕性这个词污了自己。因为在大多数人心里,性等同于不正经、下流、作风不正。

  某一天在搜集资料时,我看到了一篇关于性的佳文,点了在看,某未曾谋面的小弟在下面点了赞。我突然明白了大家为什么很少转发此类文章却会看此类文章的原因。

  内心有需求,但是只能自己看,却不能与人分享。

  我们的内心总会有很多自己认为很重要但从不与人探讨的地带,性便是。

  即便很多人认为性教育很有必要,性在婚后生活中很重要,很多人为鲍某明事件愤怒,为房思琪痛心,为日本的伊藤诗织小姐姐难过,也不会公开去探讨性的问题,更不会公开去看此类文章。

  你去问问有多少人看过下面几本书:

  《性学三论》

  《海蒂性学报告》

  也可以去问问多少人听过阉割焦虑,是不是有很多人感到那是胡说八道?

  谈性色变其实是下意识的。

  羞耻感其实都是潜入下意识中的,仿佛只要跟性沾边,顿时整个人就不道德了。

  当我们无法坦然地谈性,其实也是一种性压抑。内心想说但不敢说。

  而这种压抑,几乎是可以影响我们的性观念的。在这种压抑下,我们会认为:性不是正经人的事,而是不正经人的事。

  很多人认为性教育很重要,但教起来很难,难以启齿,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者的性观念落后,没有摆脱性羞耻感。所以,性教育绘本很受人喜欢,但是学校大规模推广性教育不被接受。

  当父母的性观念落后,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想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父母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性观念,其关键就是要摆脱性羞耻感,正确去认识性,了解性。

  因为羞耻感的根源并不是了解性,而是误解性。

  这本稿子我看了七遍,说实话,我没有产生羞耻感,而且这其中的文字没有一个字污人耳目,相反文笔优美。而从这优美的文字中,我也发现了以前不知道的很多事,比如性欲曲线,女性性欲高潮的时段,我第一次听说,第一次发现了身体的奥秘。

  在这本书里,也有男女平等的观念。比如,作者虽为女权主义者,但并不提倡女性去跟男性去争权力,而是希望女性也去了解男性的身体。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是意外。

  很多人看完文稿觉得知识陈旧,但即便陈旧的知识为什么很多人还是不知道?这充分说明,我们的性知识还是停留在石器时代的,只是我们误以为自己站在青铜时代。

  或许,当我们像性学研究者那样深入研究、专业学习后,至少当我们读完这本《性的尊重》后,方能去除内心的污感,成为一个全新的人。

  《性的尊重》读后感(七):编辑手记:享受生而为人的基本快乐,运用知识解决本能问题

  新书《性的尊重》上市,宣传却无从着手,联系到的微信公号,并没有很积极响应我这本性教育的书。心里是颇为沮丧的,甚至是灰心,怀疑自己为什么要出这样一本书,价值何在?

  作为一个已婚已育的编辑,也是第一次这么理性地学习到性·爱的教育。以前也看到一些个关于做-爱-的网文,比如太平洋女性网的那些帖,总觉得就是性的知识,科学研究和结论而已,不需要去多想什么,知道就好。

  《性的尊重》这本书,区别于科学和理性那样客观,而是从主观角度,性的心灵的读物。性愉悦是两性的尊重的生活。缺少另外一方的投入,难以每次都快乐和满足的,难以谈得上美满的婚姻生活。

  说说这本书的作者,英国植物学家玛丽·斯托普斯(1880-1958),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女科学家。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和学霸的经历,22岁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获植物学和地质学双学位。24岁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任教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然而,出色的才华并没有带给她完善的亲密关系教育。30岁结婚,然而她的第一次婚姻并不快乐,6年后离婚。

  此后她逐渐对亲密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后,才恍然大悟:从前的遭遇并不是自己的错,作为女性,自己对亲密关系的认知实在太匮乏了。

  于是,她开始动手写书,给大众科普基本的性知识。1918年,37岁的她终于完成了《婚姻之爱》的创作。在这本书的介绍里,她这样写道:“在我自己的婚姻中,对性的无知令我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因此我认为以这样的代价获得的知识应当被用来服务全人类。”

  【编注:玛丽·斯托普斯30多岁才结婚,婚后发现丈夫性无能,她惊诧于性知识的重要性,遂写作了本书。这种经历和《波兰爱经》(又称《性爱的艺术》)的作者米夏琳娜几乎一样,后者跟志同道合的丈夫结婚,发现丈夫非常注重性生活,而她却着迷于学术研究,为了平衡两个人的需求,米夏琳娜介绍闺蜜旺达跟丈夫认识,于是一段奇怪的婚姻生活开始:米夏琳娜跟丈夫讨论学术,闺蜜则跟自己的丈夫做爱。后来,为了继续平衡生活,米夏琳娜在旺达怀孕后也怀孕了,直到丈夫向旺达求婚,米夏琳娜才突然发现这种方式根本解决不了性与爱的问题。于是,她和丈夫、闺蜜各自分开。离婚后的米夏琳娜后来遇到了一个水手,经由对方,她发现了自己身上潜藏的欲望,而对方因为有家室不可能跟她结合。这两段经历促使米夏琳娜写出了《波兰爱经》,改变了无数波兰女性的命运。】

  在书中,她向读者阐述了自己对欲望的理解,解释了性行为的一些基本知识。同时,也表达了一些个人观点。比如,她认为女性应该有享受身体之乐的权利;丈夫不应该将婚姻看做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不应该觉得只要娶了她,就能随时使用她;爱应该是双向的,女性的意志在亲密关系中和男性的一样重要;为了享受这种快乐,夫妻应该学习如何在亲密关系中保持健康,并且健康避孕。

  这本书在两周内卖出2000本,在一年之内又再版了六次,并在接下来的13年间卖出了75万本。

  书中关于男女的种种生理常识今天已被大众所周知,但是所提出的观点在今天看来仍颇具指导意义。今天的男女之间不仅存在显性的不平等,更有很多隐形的、难以言说的不平等,尤其在性事上。这些隐性的不平等将女性的快乐囿于家庭、职场,而唯独缺少身体的快乐。很多男性依然视性为自己的权利,而女性也视性为自己的天职。

  其实,沟通才能让关系更有爱,才算真正的尊重。

  玛丽·斯托普斯是勇敢的实践者,不仅写作了本书,还身体力行创立了服务于广大女性的母亲诊所,积极推动女性的避孕和节育事业。直至今天,玛丽·斯托普斯的组织依然遍布全球,甚至可以说,今天学校有性教育课程,在药房能买到避孕药丸,全世界有数以百计的节育门诊部,我们能消除对性的恐惧,无一不是斯托普斯的努力。

  《性的尊重》读后感(八):适合推广,全世界人类必读

  

总的来说,大部分其实都在网络上被科普、分享过了(除了女性的性欲起伏周期)。但是感觉还有超多人还不懂,我自己身边也有女生抗拒接受这些知识,而且也不是女生懂了就行,男生也要懂才能沟通理解。所以,还是适合推广,全人类普及。 书里有好些部分是关于生娃的,(。・∀・)ノ゙嗨,为了不让人类灭绝,还是让人类快乐一点对待性这件事吧。

第一章 内心的欲望

尊重并接受人的内心想要做爱,想要获得性愉悦的需求。 (考虑到本书出版的年份较早?毕竟还说到了禁欲主义,所以嗯,对当下好些害羞的小青年还是很有意义的。)

第二章 破裂的欢愉

婚姻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而和谐的性生活其实有助于夫妻感情的经营。

第三章 女性的“任性”

女性的性欲起伏存在周期性,但一般很多男人都没有注意到。(我好像也是第一次知道诶。)

第四章 最根本的活力

女性每个月大概有两个性欲高峰期,一个是经期前后两三天,另一个不知道,自己找感觉找规律。

第五章 相互适应

男性应当尊重女性的性欲望周期,最好一个月两次,在女性性欲望高涨的三四天中做多次,其余时间尽量控制自己的欲望;要是平时实在想做,就花时间去挑起女性的兴趣。

第六章 感受与真相

以睡眠为切入点,说明正常完整的性生活(能够体验性高潮)的重要性——男性得到满足了就快乐睡觉,只剩下没能高潮就被迫结束的女性恨恨睡不着——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神经质的已婚妇女。

第七章 关系的距离

推崇夫妻之间的距离感,大概是要像上个世纪一样,只给对方呈现出最完美的自己,分床睡,不然对方看到自己各种整理仪容的样子。

第八章 性活动与创造力

禁欲是不合理的存在,是遏制人类天性的行为。充分享受了美妙的性活动后,把精力投入到其他的活动事物中会更好。

第九章 适当的节奏

娃要注意时间。不要婚后马上生,也不要两胎之间间隔时间太短。

第十章 冒险与坚守

夫妻双方保持各自精神上的自由可以帮助在婚姻生活中持续地创造惊喜或激情。对女性来说,保持精神自由的一个好方法就是从事创造性的工作。丈夫在情事中给予妻子足够的高潮,双方都有和谐满足的性生活,出轨找妓女的可能性会相当降低。重点:双方都在纵情享乐。

第十一章 知识与自由

婚姻是值得年轻人向往的。

  《性的尊重》读后感(九):周作人谈Married Love

  周作人谈MarriedLove

  《结婚的爱》[1.编注:《结婚的爱》即《性的尊重:一本关于爱、性和尊重的书》。1924年引进中国,国人将其直译为《结婚的爱》,但这个译法推敲下容易引起歧义,是说结婚这个行为带来的快乐呢,还是其他呢?故编者在编辑过程中,再三考量,又结合副标题A New Contribution to the solution of sex Difficulties,译为《性的尊重:一本关于爱、性和尊重的书》。](MarriedLove)是我近来所见最好的书籍之一。著者斯妥布思女士(MarieStopes)(现译为玛丽·斯托普斯)是理学及哲学博士,又是皇家文学会及植物学会员,所著书在植物学方面最多,文学方面有剧本数种,最后是关于两性问题的书:《结婚的爱》讲夫妇间的纠葛,《聪明的父母》讲生产限制,《光辉的母性》讲育儿。《结婚的爱》出版面一九一八年,我所见到的去年六月新版,已是第一百八十一千里的一本了。

  “性的教育”的重要,现在更无须重说了。但是只明白了性的现象,而不了解性的法则,其结果也只足以免避性的错误,至于结婚后的种种纠葛仍无可免。半开化的社会的两性关系是男子本位的,所以在这样的社会里,正如晏殊君曾在《妇女杂志》(三月号)上所说,女子“被看作没有性欲的”,这个错误当然不言而喻了。文明社会既然是男女平等的,又有了性的知识,理论应该是对了,却又将女性的性欲看作同男性一样的,——这能说是合于事理吗?据《结婚的爱》的著者说,这不但不合,反而是许多不幸的根源。性的牵引本来多在于二者之差异,但这当初牵引的差异后来即为失调的原因。异性的要求不全一致,恋爱的配合往往也为此而生破裂,其余的更不必说了。《结婚的爱》便是想去解决这个纠葛的一篇论文,他的意见,简单的说来是主张两性关系应是女子本位的。

  本书的重要的话,都在第四五两章里。现在有许多学者都已知道两性的性欲的差异,男子是平衡的,女性是间歇的。第四章名《根本的冲动》(现译为《最根本的活动》),便是专研究这个问题的,根据精密的调查,发现了一种定期律,却与以前学者们所说的全然不同。第五章名《相互的调节》(现译为《相互适应》),是最切要的一章,写的非常大胆严肃。篇首引圣保罗《与罗马人书》的一句,“爱是不加害于人的”,可以说是最深切的标语。有些人知道两性要求的差异,以为不能两全,只好牺牲了一方面,“而为社会计,还不如把女子牺牲了”。大多数的男子大约赞成这话,但若如此,这绝不是爱了,因为在爱里只有完成,绝没有牺牲的。要实现这个结婚的爱,便只有这相互的调节一法,即改正两性关系,以女性为本位。这虽然在男子是一种束缚,但并非牺牲,或者倒是祝福。我们不喜那宗教的禁欲主义,至于合理的禁欲原是可能,不但因此可以养活纯爱,而且又能孕育梦想,成文艺的种子。我想,欲是本能,爱不是本能,却是艺术,即本于本能而加以调节者。向来的男子多是本能的人;向来的爱只有“骑士的爱”才是爱,一落在家庭里,便多被欲所害了。凯沙诺伐是十八世纪欧洲的一个有名的荡子,但蔼理斯称他“以所爱妇女的悦乐为悦乐而不耽于她们的供养”,所以他是知爱的人。这“爱之术”(Arsamatoria)以前几乎只存在草野间了,《结婚的爱》可以说是家庭的爱之术的提倡传授者。

  《结婚的爱》是一本“给结婚的男女看的书”,所以我不多抄录他的本文了。《不列颠医学杂志》批评地说,“在已结婚或将要结婚的人,只要他们在精神身体上都是正则的,而且不怕去面事实,这是一部极有益的书。”因此我也将他介绍给有上面所说的资格的人们。不过我还有一句废话,便是要请他们在翻开书面之前,先自检查自己的心眼干净与否。圣保罗说:“凡物本来没有不洁净的,唯独人以为不洁净的,在他就不洁净了。”蔼理斯在《圣芳济及其他论》中说,“我们现在直视一切,觉得没有一件事实太卑贱或太神圣不适于研究的。但是直视某种事实却是有害的,倘若你不能洁净地看。”以上也就是我的忠告。

  (我很怕那些大言破坏一切而自己不知负责,加害与人的,所谓自由恋爱家的男子。)

  《结婚的爱》布面的价三元馀,纸面的二元,以英国版为佳,因为我的一本《光辉的母性》系美国版,其中有删节的地方,所以推想美国版的《结婚的爱》一定要删节的更多了。(听说因为他们有一种什么猥亵条例。)英国诗人凯本德(EdwardCarpenter)的《爱的成年》(Love'sComingofAge)前回曾连带的说起过,也是有益的书。原本英国出版,美国《现代丛书》(ModernLibrary)里也收着,价一元馀。曾经郭须静君译出,收在《晨报社丛书》内。但是已经绝版了;听说不久拟校订重印,希望他早日成功,并且能够更多有力的传达那优美纯洁的思想到青年男女中间去。

  《性的尊重》读后感(十):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谈性的尊重

  1.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确确实实发生过。而且,非常常见。

  两个男生在宿舍里闲聊。两个人都是新婚,聊着聊着A突然问B:

  你新婚之夜跟老婆来了多少次?

  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

  你跟你老婆来了多少次?

  A自豪地说:六次。

  说:你吹牛吧?喝酒都喝醉了,哪有体力干那个?

  A贬损道:你不会新婚之夜当了和尚?

  马上反击:瞎扯!我们来了八次。

  ……

  谈性不可以接受吗?倒也不是,但是这种谈论的方式,我觉得作为文明男女能接受的人大概都是少数吧。少数能接受的,大概也是猎奇心理吧。

  性本身具有私密性,不能与第三人分享的。与第三人分享,本身就是对性的不尊重。

  2.

  一个朋友的办公室最近气氛很诡异。诡异的来源是一个男同事,大家对他的行为很愤怒,但是无法与之沟通,让人修正他的行为。

  这位男同事在工作时总是跑神,没事爱看视频,而视频的内容都是和性爱有关系的。

  关键是他不是悄悄看,而是上班时间看。

  而且他偷看时恰巧被同事们看到了。

  没人能接受这种行为。

  可是他为什么这么做呢?

  关键是,这男同事已婚,有老婆,如果婚内得不到满足,需要看性爱视频得到满足,那也不是上班时间去看啊。

  可见,他内心性的匮乏到了极点。

  他不该去满足内心的欲望吗?当然不是。问题是,他借助了错误的路径。

  一个问题的解决最终要回归到问题本身,而不是第三条路径。

  3.

  有对很著名的无性婚姻名人,就是蔡琴和杨德昌。

  蔡琴因为工作和杨德昌相识,从此开启了一段爱情。步入婚姻时,杨德昌说:“我们应该保持柏拉图式的交流,不让这份感情掺入任何杂质,不能受到任何的猥亵和束缚,因为我们的事业都有待发展,要共同把精力放在工作中去。”于是,十年无性婚姻开始。

  1995年,杨德昌因劈腿小自己18岁的钢琴家彭铠立,而与蔡琴分手。婚后他和彭铠立夫唱妇随,还生了儿子,杨德昌曾形容与彭铠立在一起的时光,是“生命中最快乐的几年”。

  矛盾吧?一面宣扬柏拉图式的婚姻,一面又与第三人生孩子。

  不是不想性,而是根本不爱。因为不爱,所以不想碰对方。

  4.

  有一天妈妈在和一位阿姨聊天,我突然听到一个细节:她流产过五次。不是自然流产,是人工流产。

  那一刻我震惊了。

  幼年时妈妈很多事情没告诉过我,但是成年之后妈妈都告诉我了,唯独流产这件事妈妈从未告诉过我,而我也从未发现过。

  妈妈跟许多传统女性一样,对于无法抗拒的事情,大多数时候不会破口大骂,甚至抱怨,而选择沉默不语,三缄其口。更重要的是,流产这件事在她看来是羞耻的,不好的。

  甚至当我现在试着搜索记忆,真的发现不了妈妈流产的迹象。她每天都是一样的起床,收拾房间,做饭,洗衣服,一天都没落下的。甚至,有可能流产那天她还在洗衣服,而我皇帝样的爸爸照样吃妈妈做的饭,让妈妈帮他洗衣服。

  而在妈妈那个时代,经历这种身体的痛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在避孕尚未普及的年代,真的是太多了。只是妈妈们选择了不说,深深埋藏在心底。

  就算是现在,当你流产了,你会去说呢?大概也不会吧。因为不够光彩。

  一位关系特别好的闺女在妇产科医院工作,很多时候都会发现产检的地方女人们叽叽喳喳,而流产的地方,特别是流产后病房静悄悄的,大家都默不作声,顶多女人们会来句:我们也只有在这个地方相互安慰了。甚至有人躺在病房戴着口罩,生怕别人认出。还有的女孩子独自一人来,既没有家人陪伴,也没有男友陪伴。

  这种悄无声息的氛围,似乎在说: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甚至是件有违道德的事情。

  可是,这里的女人有罪吗?为什么要承受这些?如果女人有罪,那男人岂不更有罪?

  女人们认为有罪,其实是源于羞耻感,让她觉得这不是光彩的事情。

  那为什么不去上环或者避孕呢?

  如果是已婚,大概是为了继续生育吧?生个男孩。生不出男孩就不终止自己生育的能力。

  她们中的大多数为了树立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以身体做代价不断怀孕又不断流产。

  身体好像是自己的,又好像不是自己的。

  性对他们来说,不过是生育、服务男性,至于快乐真的是其次的。

  所以,在她们心里,性始终是压抑的、不光彩的。

  他们尊重性吗?当然不尊重。真正的尊重是尊重身体的感觉,摒弃对身体的伤害。

  5.

  性的尊重是什么?

  也许这几个字让我们看起来虚无缥缈,但是细细体味生活中的一切与性的有关的事,我们会发现:尊重二字含义丰富。

  与爱人之外的人谈私密的性,不仅是对自己性的隐私的不尊重,更是对爱人的性的不尊重;

  在公共场合看性爱视频,更是违背了性的尊重的原则。

  与爱人无性,但是却与他人生孩子。更是对方性的不尊重,言行不一。

  尊重性,也意味着不通过性去伤害自己的身体,而是让身体愉悦。

  生活中还有很多对性的不尊重:

  不想带套却想拥有性,对方不允许,却指责对方不爱自己。

  因为对方不是处女,极端鄙视甚至谩骂对方。

  著名性学家李银河博士提出“性爱三原则”,即“自愿、成人、私密”,她认为,不管何种形式的性爱,只要遵守“性爱三原则”,就应像人权那样受到保护;对性的约束越宽松,社会越和谐。

  如果无法做到这三原则就是对性的不尊重。

  谈性有界限,越界就不被接受,优雅也就变成了下流。

  所以,今天谈性色变,一是因为性羞耻,二是很多谈性的方式我们无法接受,三是不知道如何谈才是优雅解决问题的。

  一百多年前,玛丽斯托普斯写出了一本《性的尊重》,教导青年男女去谈性,但是至今谈性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依然很感动。感动于文字的优雅,让我看着不再脸红;感动于她并没有教导我们去谴责男性,而是引导我们去了解男性。而翻看斯托普斯的经历,更是让感到这位高知女性用身体去做学术,去知识去解救女性。

  她让我明白:爱自己,最基本的是爱自己的身体,尊重身体的感受,不以任何理由让身体难受,而是让它愉悦。

  我爱自己的身体,我尊重它内心的声音,不以它做任何交换。

  我们今天谈性,仅仅是我们想尊重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