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游戏图鉴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游戏图鉴读后感锦集

2021-02-22 03:23: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游戏图鉴读后感锦集

  《游戏图鉴》是一本由[日] 奥成达 著 / [日] 永田晴美 绘著作,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0.00元,页数:3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游戏图鉴》读后感(一):搜罗800种日常游戏,游戏爱好者痴心之作

  ——读《游戏图鉴》

  我不说,你也许不知道,有一本书将你见到过、听说过的所有游戏收集一齐。通过阅读,你能比较出日本和中国的民间游戏其实大同小异。全书配上生动详细的插图,瞬间让人返回童年时代的那些记忆中。从代代相传的经典游戏一直到现在流行的游戏,你都可以从日本作家奥成达著的《游戏图鉴》里找到它的踪影。此书不仅给游戏设计者增添灵感,也给那些喜欢收藏记忆的人们提供了素材。

  记得小时候,那些花啊草啊都可以拿来玩。有一种草叶片很小,叶两端轻轻一扯,中间断口一头是凸的,一头是凹的;狗尾巴草可以编织很多形状;有一种像苋菜一样的茎,可以折成项链一样的形状……这些花草游戏之外,还有四种类别的游戏。捉迷藏、猜拳等是野外游戏;画片、弹珠、陀螺、跳房子等是传统游戏……

  现在孩子们喜欢的悠悠球,还有另一个版本,即毛栗悠悠球。这种悠悠球转起来和现在的一样,也可以发出奇妙的“咻咻”声。红花石蒜很美的吧,可以做成一种美丽的项链呢。还有还有,用红薯做成印章,用西瓜皮做万圣节面具……还有还有,茄子可以做火柴棒腿的牛,黄瓜可以制作马,据说日本民间传说,盂兰盆节先人的灵魂会骑着黄瓜、茄子制作的马或牛找到回家的路。也许你不相信,苏铁的大绿叶子可以编织成昆虫笼……细细读下去,的确是很有意思的呢。那些充满趣味的创意,可以让人消磨掉很多无聊的时光。

  从阅读的角度,可以看到平时不易发现的东西,譬如,语言的游戏,即童谣。那些孩子的天真烂漫啊,从这些游戏的语言里念出来,仿佛就有几个孩童在面前唱啊跳啊开心地玩着。还有一种游戏的语言,就是游戏过程中自然的产物。我们丢手绢的时候,不是会唱:“丢啊丢啊丢手娟,轻轻地放在某个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不要告诉他”?同理,抓沙包时有沙包歌谣,运球有运球歌……

  总之,《游戏图鉴》是一本可以无限挖掘的书,游戏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花点心思和时间,你一定能玩到世界上最好玩的游戏。

  《游戏图鉴》读后感(二):重温经典游戏

  现在手机普及到人手一台甚至多台,其用途已经不止于是通话与交流,针对于热爱玩手游的年轻人,很多品牌都出了游戏手机,还有游戏手柄等等。所以说现在只要提到游戏,也就是那么一两款炙手可热的手游,但我觉得我们小的时候玩的东西才真正能够称得上是游戏,因为那些是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不想现在的网络游戏,带来的只有无尽的空虚和虚伪的二次元成就感。

  小时候玩的游戏或多或少我们都还记得,这本书中记录了无数个经典的游戏,我很感谢这套系列书,可以把经典以图鉴的形式总结出来,哪怕是再去翻出来接着玩,也依然不会减少当年的热情。当拿到这本书重温了一些儿时的游戏之后我去找比我年幼一些的孩子们玩,他们大都是一开始就拒绝,觉得只是接触手边不起眼的工具,玩起来一点也没有刺激性,也可以说没有游戏中带来的沉浸感与打击感。可当真正教会了他们之后,才发现游戏中真人互动的乐趣,就比如说好多人出去聚餐,就可以玩书中的野外游戏,这种游戏的娱乐性完全不亚于狼人杀这些烧脑游戏,偶尔也要做一些体力运动,这才能够完美的帮助我们从繁忙的工作中得到放松。

  有的游戏跟小孩子说他们根本就不懂,这已经不是有成就感的事了,而是感觉到有些许代购。当跟年长的人们聊天的时候就反倒感觉轻松,可能我刚好生活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交界线,很荣幸接触到了朴素的东西。这就是科技所带来的弊端,再加上人口的迅速增长,地球变暖等问题,人们都不想要走出舒适圈,所以无限的懒惰正在笼罩着人类,想想也是可怕,这么多行尸走肉在混吃等死,穿得人模狗样去上班,赚了几个亿又有什么用?

  过去的人之所以聪明,就是什么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获得,想要玩玩具就自己做,哪有那么多钱去买。这本书适合所有年龄段,总是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游戏,有一个人的也有多人的,况且看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情怀。当以后有了孩子之后,大可以跟他们去玩,真正有意义的游戏,是应该在其中锻炼到脑力、体力等等全面的发展,这样才是孩子们应该玩的,也是成年人应该玩的。

  《游戏图鉴》读后感(三):没有手机,原来我们还有这么多游戏可以玩

  现代人离不开手机,但是如果给孩子一部手机,真的可以毁了他。我不想讨论手机的好坏,但是家里有两个孩子,我必须要考虑如何让他们远离手机。其实很简单,只要愿意陪孩子玩耍,他们对手机是没有兴趣的,问题在于玩什么?推荐一本《游戏图鉴》给不知道怎么陪孩子玩的大人们。 【亲切】小时候没有手机,但我们的童年却是精彩万分的。翻开这本书,看到花草角力、利用身边一切材料做花环、跳房子、捉迷藏、跳马、跳绳、弹珠、沙包……这些都是我们小时候玩过很多次的传统游戏,一下子就把思绪拉倒了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亲切、怀念、开心。你看,原来没有手机,我们还有很多游戏可以玩。 【实用】全书有4千多幅插图,介绍了800种传统游戏,图文并茂,简单易学。这些游戏无论在室外还在家里,晴天还是雨天,都可以玩,有了它,丢开手机,也绝对不会感觉无聊。 【快乐】陪伴,就是一起玩!和孩子们一起玩我们小时候玩过的游戏,或者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游戏,笑声不断欢乐多多。而书里如此多的游戏,有的可以锻炼运动能力、判断能力,有的可以锻炼思维力、平衡力,有的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应用能力,有点可以锻炼团队协作能力……除了欢乐,它还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收获。

  《游戏图鉴》读后感(四):再见童年

  关于童年的游戏,有太多细节模糊在了时光里。

  看到路边的一串红开了,会想起小时候跟同学一起摘来吃花蜜,没有零用钱的时候,一串红就是我们的撸串儿。小区花坛里万年盛开的酢酱草,小时候随手摘来就能放进嘴里,慢慢嘬那草茎酸溜溜的滋味。我从小心不灵手也不巧,从没学会怎么不用针线就能把花串成一串儿项链、装点小女孩爱美的颈项。也从来没学会怎么把狗尾巴草和其他不知名的草茎编成精致的小马、小狗、小兔子。

  每次带着小外甥玩儿,我都有种黔驴技穷之感。我小的时候,身边的大人和同龄人总是知道怎么就地取材、怎么能玩儿得风生水起、不知今夕何夕。等到我大了,轮到我陪小辈们玩儿了,才惊觉自己除了滑手机、什么都不会。小时候玩儿过的游戏,从记忆里消失得干干净净,连一根毛也没剩下。

  怎么在野地里搭灶生火、烧偷来的地瓜吃?

  怎么抓知了、抓小鱼苗?

  怎么在窗台上招引小鸟?

  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

  虽然已经不会再去做这些事情了,但“会而不去做”跟“不会”是两码事。

  会而不去做,是光荣毕业、细数革命光荣历史。

  不会,是在数学课上睡着、醒来的时候大家都毕业了。有一种很深的惶惶然和失落感。

  这本书特别打动我的地方,就在于它认认真真地复原了那些消失在记忆里的童年游戏。

  怎么在野地里搭灶生火、怎么抓知了、抓小鱼苗、怎么在窗台上招引小鸟……这些童年游戏因为是最原生态的、失落于正统教育的记录与文字之外的,因而总是依靠一代代人的口口相传、言传身教而存在。到了手机和ipad发明的年代,父母忙于滑手机、兄长忙于上辅导班的年代,这些代代相传的童年游戏中、那些美好的细节又有多少还存在于我们的互动之中呢?

  我经常给同事的孩子推荐有趣的绘本和自然教育类游戏。同事的小女儿听说我养了一只小鸟,最近总是缠着她妈妈、想知道怎样能得到属于她的一只小鸟。

  同事说小鸟得从蛋开始孵。

  女儿不信,她说一定是有某种神秘的方法可以捕获一只野鸟的心、让它愿意在她手掌停留。

  我特别想把这本书推荐给这个小姑娘,我知道她能带着这本书获得很多乐趣,她会尝试在野地里搭灶生火、上树抓知了、下水抓小鱼苗、在窗台上招引小鸟……

  她一定会闯祸,但和她妈妈一起闯祸是多么棒的一件事啊,而一个全然乖巧、没有游戏的童年又该多么无聊啊!

  《游戏图鉴》读后感(五):《游戏图鉴》:从书中看到儿时的游戏,借助游戏回忆起那时的夜

  《游戏图鉴》一书,宣传得力,最少成功抓住了本人的视线,在停留的时间中,几幅还看的过去的图片更是勾起了回忆,或者说图片所代表的的游戏场景深深触动脑海深层的褶皱,令人想起儿时美好的时光。 是呀,那是多么无忧无虑的阶段呀。甚至一把杏核、一片空地,有时候只是雨后地上存下的一汪水坑,都可以热热闹闹的玩上半天,享受着。就算回家后预示着没有饭吃,可能的一顿暴揍,那又如何? 长大之后,经常发问,同时也经常被问到的一句话便是:你快乐吗?世界上什么可以买到快乐呢? 来吧,抱头痛哭吧。 对大部分人来说,工作都是糊口的营生,快乐不能说没有,不在那么单纯,也不在那么的美好。短暂就成为常态,持续一定是奢求。 不管游戏的名字怎么称呼,所运行的规则大体一致。跳房子、四角板、捉迷藏、过家家、顶牛、撞拐、摔跤、拔河、上树掏鸟、下河捞鱼、爬瓜遛枣等,抱歉,后面的几项,貌似属于“破坏生态、影响生产”的范畴,but,当年,谁个不是玩的无亦乐乎呢? 曾记得,那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漆黑一片。 一起见过真身的小伙伴,光着膀子,在房前的凉台上“喂蚊子”、聊着天。畅谈着长大后的理想,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好几位少年儿郎。 突然,不知是谁,大吼一声:“我饿了,咱们去村南边的地里面,拔上几颗花生,回来让浩哥给煮上,熟了,咱们吃吧”。 真正意见领袖,那是一呼百应。 农村嘛,唯一不缺的就是工具——蛇皮单子。大晚上的几个小伙伴,不睡觉了、不聊天了,呼呼啦啦的跑出去了。 哎,我能够干什么呢? 只好,将就着,大锅里面舀满水,放好八角、大料,抓两把盐进去,灶膛里面生起火,填上几根干柴,烧开、候着。谁让咱是老大哥呢,要有大哥模样,做好表率作用。 时间管控的刚刚好,等他们大呼小叫的回来后,花生撸下来、洗干净。再次放进蛇皮袋子,把口扎上,呼啦啦的扔在地上,踩上几脚,让花生尽情的绽放开,便于调料味道更好的进入。 等将花生放进锅里的时候,大火再次烧开,试着将未燃尽的干柴抽出部分,余火也就可以煮好花生了。 后面才是真正长见识的地方,煮好了,大哥在炕上找个最舒服的位置,倒头便睡,让兄弟们好好享受吧,毕竟他们才是最大的功臣。 等他们吃饱喝足了,自然夜会更深了,草丛间的虫子也都睡去了。 第二天,早早的起床,洗漱完毕,伸个懒腰,看着兄弟们睡着香甜、哈喇子都流了满枕头,一个人默默地,从锅里面盛上满满的一盘(经过一夜的浸润,味道达到的最佳),静静地坐在院子里面(没有蚊虫的叮咬),看着初升的太阳。 景色真美、撩人;味道真香、可口。

  《游戏图鉴》读后感(六):不是只有电子产品才能够让你感觉到快乐

  在当下这个电子产品横行的时代,成天沉迷于手机平板的又何止是成年人和青少年啊!甚至有许多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们也成天拿着家长的手机在划来划去。家长图省事固然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但是很多的时候身为家长,他们也有自己的无奈。

  光听说专家说要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那么我们到底该和孩子们一起玩些什么呢?孩子又愿意和我们一起玩什么呢?其实说起来这个问题一点也不难回答,想想我们小时候,没有这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电子游戏不是也过得很开心吗?简简单单的几样游戏小道具就能够让自己开心半天。如果你记性实在是不好,早就将当年自己玩过的那些游戏忘得一干二净到也不要紧。这本《游戏图鉴》来帮助你找找童年的游戏回忆。其中一共收录了八百多个游戏,游戏道具和材料基本上都是常见或是很容易找到的,就算是一天一个,也足够玩你两年而不重样的了。

  虽然这是来自于日本的一本游戏书,但是当你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一种熟悉的感觉会扑面而来,曾经在小的时候玩的乐此不疲的那些游戏一个个如走马灯般的在眼前掠过,那些曾经的童年美好被我们一点点的回忆起来。原来这些好玩的游戏还真的是不分国界的。拍贴画、挑竹签、抓沙包、打弹珠……这些游戏分明就是我们小的时候经常玩的游戏嘛!当然有一些游戏也是小时候没有见过的,像是插钉子、盘香等。这本书不但能够帮助你回忆起童年时代玩过的一些游戏,还能够教会你和你的孩子玩一些看起来更加新颖有趣的游戏。

  若是你想要亲近大自然,这本书中还有各种花草游戏、野外游戏、自然游戏可供你选择,既能够在游戏中无限的亲近大自然,还能够认识各种动植物。那感觉,比成天捧着电子产品的感觉要好的真是太多太多,也真实太多了。

  从今天起,请尝试着逐渐放下你手中的电子产品,和自己的孩子们一起按照《游戏图鉴》中的教授和指引来玩这些各种各样有趣的游戏吧。你会发现,不是只有电子产品才能够让你感觉到快乐,这些看上去并不高大上的游戏其实也很好玩。

  《游戏图鉴》读后感(七):离开手机还能这么玩之《游戏图鉴》

  lue编辑

  再试下已经人人都习惯手机的今天,我们的吃喝拉撒好像都已经有了收集的身影。网络游戏的开发者和运营商也与时俱进将触角深入到了手机等电子产品中。对于现在的人们而言,不管是好动的儿童还是处于青春期的少年,现在的娱乐已经由原来的丢沙包跳绳等户外集体游戏转为网络游戏,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在过早的年纪开始戴上了厚厚的眼镜。

  上述这种现象绝不是个案,眼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专家学者对此高度重视。如何将这些青少年儿童对电子产品的沉迷有效转移,这已经成为当下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许多教育专家给出了各种建议。而其中让家长更多的与孩子互动,增进亲子关系是办法之一。如何与自己的孩子做朋友,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是以家长为学习对象,如果家长们都是习惯手拿手机,那孩子估计也就会养成看手机电脑的习惯。放下自己手中的电子设备,真正投入到与孩子的互动中来,对于现在的年轻家长而言难度不可谓不大。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之一就是现在的家长已经不太记得小孩子的思维模式,不知道怎么玩那些比较“幼稚”简单的游戏,例如丢手绢等。

  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本诗人、散文作家奥成达和拥有插画家漫画家背景的永田晴美联合推出的《游戏图鉴》一书就通过图解的形式将动手协作的传统游戏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书中你会看到很多小时非常熟悉甚至玩过的游戏是如何一步步拆解开来的。从本书的书名也可以看到作者一共收纳了800种游戏,这些游戏的适用年龄基本上全年龄适用。

  我们在书中可以从作者归纳分类的花草游戏、野外游戏、自然和游戏、传统游戏以及手工游戏五大类游戏。

  这些游戏里面既有属于一个人独处的娱乐,如折纸类游戏里面的纸飞机,对于已经成年的读者而言,这类游戏是童年时期必不可少的,但是要如何让自己的孩子也能学会折纸飞机,而且是不同造型的纸飞机,这些在书中都有详细的步骤演示。

各种纸飞机折法演示

  而团队类的游戏在本书中就更多了,如书中的“各种水中游戏”里的游戏都是至少两人以上才能玩的,这样技能满足孩子玩的需求,又能够在不知不觉间培养起孩子的团队能力。

  相信不管眼前的你是为了自己学习也好,还是为了引导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将注意力从手机等电子产品转移到真正的日常游戏中,本书都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游戏图鉴》读后感(八):成人和孩子都会喜爱的游戏全书

  “我感到手机吃掉了我的孩子。”曾经有一位父亲这样说,孩子从小学开始就爱玩手机游戏,越长大越沉迷,这位父亲也曾收走过手机和ipad,孩子竟然干脆赌气不写作业了……

  每每在学校门口听家长们聚在一起抱怨的话题就是:孩子天天就喜欢玩手机游戏,怎么办啊?

  然而当我们一边听着家长们抱怨,一边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抱怨的家长们,自己也是手机不离手,不停刷朋友圈、玩游戏、逛淘宝等等。这些大人自己每天手机不离手,凭什么责怪孩子呢?”

  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是非常重要的,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随着游戏场地的缩减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昔日耳熟能详的游戏正在一点一点消失。现在,是时候重新梳理一下那些伴随无数孩子童年的日常游戏了,让成年人忆起幼时的点滴美好,让孩子体会游戏的简单快乐。

  《游戏图鉴》中既有经久不衰、代代相传的经典游戏,也囊括了近年来的一些流行游戏;既有可以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户外游戏,也有需要坐下来精心雕琢的室内游戏。捉迷藏、踩影子、纸飞机、七巧板……翻开这本书,暂时远离电子设备的嘈杂扰攘,让自己找回渐行渐远的童年游戏时光,可以让孩子体味传统游戏的简单快乐。

  01.做个有趣的父母,多么重要。

  亲子游戏是交流亲子感情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而且还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育,在游戏中可以让参与儿童发挥他的能力,是又具有开发孩子潜能的作用。

  要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有趣的人,做父母的,首先得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周国平先生说,“有一些正经的父母,自己十分无趣,看见孩子调皮就加以责罚,听见孩子的有趣话语也无动于衷,我真为他们的孩子感到冤枉。

  家庭中,如果父母一直保持和孩子某种程度上平等的位置,和他们一起游戏、学习,进入他们的世界,会发现很容易跟孩子打成一片,这样的亲子沟通将会更加顺畅,会创造出有趣的家庭文化,良好的家庭氛围。

  对一个孩子来说,大人最有效的示好就是加入他们的游戏。

  02.一起享受亲子游戏时光

  回溯从前,在网络时代到来之前,我们作为孩子,都是满大街地乱跑,抽陀螺、跳皮筋、打元宝……现在可以带着我们的孩子一起享受、回归童年吧。

  曾经很多女孩子最喜欢玩的户外游戏之一就叫跳房子,可以说这是一种世界性的儿童游戏,据说罗马时代遗留下来的镶嵌地面上,就曾经发现类似跳房子的图案。只要在家门口的空地,或是没车的路旁,用粉笔画个房子,孩子们用一只沙包作为游戏的辅助物,先把沙包扔到指定的地点,然后蹦蹦跳跳、飞檐走壁,把沙包拾回来便大功告成。

  翻手绳,又叫“解股”、“翻绳”、“线翻花”、“编花绳”。这也是一个经典的游戏。跟今天孩子们玩的溜溜球很有得一比,也是一个非常讲技巧的游戏。翻手绳的造型非常多,每一个造型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比如面条、大桥、饼干、降落伞等。而且手绳的材料也非常简单,串窗帘的塑料线、棉线等等都可以,把绳子两端打死结后,就形成一个绳圈。将绳圈套在手指上,并利用手指进行不停的勾、拉、套,进而翻出面条、大桥、饼干、降落伞等造型。一个人拉绳,另一个人翻绳;若一方将绳翻散,为输家。

  跳皮筋,又叫跳橡皮筋、跳橡皮绳、跳猴皮筋,这是70后、80后女孩子中的第一风靡游戏。两三个人原地站立,将长长的皮筋绷直,另一队人在皮筋的圈内转身、跳跃、勾腿……皮筋一节一节地升高,难度也一点一点地加大。女孩子们最爱一边跳一边碎碎念的“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

  这些游戏,或许没有机器人那么高科技,没有洋娃娃那么昂贵,但是它一样可以带给我们的亲子时光该来无限的想象力,无边的快乐!

  《游戏图鉴》选取了约 800 种游戏,包括能够体验季节变迁的花草游戏、调动全身的户外游戏、亲近自然的野外游戏、经久不变的传统游戏及体现个人创意的手工游戏等。翻开本书,大人和孩子,一起享受一段纯粹的游戏时间吧!

  《游戏图鉴》读后感(九):想让孩子变得更棒?那就陪他们做游戏,来激活孩子的勇气与活力吧

  游戏是什么?

  对于很多中国家长来说,“游戏”二字不啻于洪水猛兽,在家长们的心目中,孩子玩游戏这件事,本身就等同于古训所说的“玩物丧志”。

  其实,游戏并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事,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对于成年人来说,游戏,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之一。就像荷兰学者赫伊津哈指出的那样,游戏是文化本质的、固有的、不可或缺的、绝非偶然的成分。

  而在家庭亲子教育与关怀孩子成长等许多方面,游戏也能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因为,游戏不仅具有充分激发孩子内在自信力的神奇功效,更是重建父母与孩子间亲密沟通桥梁的最好工具。正因如此,许多心理学家才把游戏比作亲子沟通的“双向翻译机”。

  为什么这样说呢?那是因为,当父母陪伴孩子一起做游戏的时候,所激发出的活力和亲密感,可以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塑造出一种融洽而和谐的氛围,从而帮助父母更好地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而如果孩子能够在这样的游戏中玩得开心、玩得尽兴,深藏于他们天性当中的合作精神与创造力,也会被充分激发。

  因此,游戏既能帮助孩子探索世界,又能帮助他们理解每天所接收到的信息,还能帮助他们从生活的挫折中重新振作起来。

  但是,对于家长们来说,游戏却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忙于工作和生活的我们,早已失去了游戏的能力。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之下的家长和孩子,就像是来自于两个星球的不同物种,我们都觉得对方所热衷的事物实在很奇怪:我的女儿为什么能为她的芭比娃娃穿一下午的衣服?我的爸爸又怎么能整个晚上都坐在饭桌上喝酒聊天?

  其实,家长们也曾是孩子,也曾为了游戏而废寝忘食、乐此不疲。还记得你小的时候玩过的抽陀螺、堆雪人、滑冰车、跳皮筋、弹玻璃球吗?那时的我们,也曾是纵横自家小区游戏界的一代高手呵。

  为了帮助家长们找回遗失已久的那颗游戏之心,日本诗人奥成达和漫画家永田晴美合作绘制出一本非常棒的《游戏图鉴》。

  在《游戏图鉴》这本书里,选取了约 800 多种游戏,既包括能够体验季节变迁的花草游戏,也包括能够调动全身的户外游戏;既包括那些能够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户外游戏,也包括一些需要静心坐下来耐心雕琢的室内游戏;既有那些经久不衰、代代相传的经典游戏,还囊括了近年来的一些流行游戏。可以说,这本书不仅能让家长们找回自己渐行渐远的美好游戏时光,也能让现在的孩子们暂时远离电子设备的嘈杂扰攘,回归传统游戏,体味蕴含其中的那些简单的快乐。

  其实,与现在风靡一时、突出对抗性的电子游戏相比,那些传统的游戏方式,更多的是注重孩子之间、亲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然而,不幸的是,这些对于孩子来说简单而亲昵的良好互动,却因为家长们心中的迷惑和抵触,变得遥不可及。

  对于家长们来说,来自社会的压力、责任与工作,让我们很难再去发现生活中的乐趣,我们也常常觉得,现实生活当中早就没有游戏的空间了。在一天的辛苦工作之后,即使我们想坐下来陪着孩子一起游戏,也往往会因为疲惫不堪,而容易失去耐心,最后只能作罢。

  其实,玩游戏并不只局限于传统的游戏时间,它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在《游戏图鉴》这本书中,你会找到许多符合你需要的游戏,既有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占用太多时间和精力的小游戏,又有可以一起接触大自然、找回天真童趣的户外游戏:从枕头大战,到一起拼七巧板;从编织草叶,到一起晒太阳;从跳马,到抽陀螺;从各种手工游戏,到户外野炊露营——万事万物,都可以拿来成为游戏。

  父母们总是抱怨,嫌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踏踏实实坐在那里认真学习。可是,父母们却从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自己又能踏实地坐下来多久,不发火、不生气,耐心地与孩子一起玩玩弹球、做做手工,或者玩玩其它游戏呢?

  也许,在家长们的心中,完成手头各种繁忙的工作,或者做好一顿饭,才是自己的头等大事,于是干脆抽身走开,让孩子自己闷头玩耍。

  其实,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孩子们紧张的情绪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和释放,如果这个时候,家长能够理解孩子正在玩的游戏,并且能进入他们的频道,配合他们一起玩游戏,对于亲子关系的培养,是最好不过的了。

  好的游戏,不仅能让孩子学会自信与合作,更能激发出深埋在他们内心中的勇气与活力。能有一个游戏丰富、快乐自由的童年,是最幸运和美好的,不能让孩子们丢失了玩游戏的能力。

  《游戏图鉴》读后感(十):不知道和孩子玩什么?800种游戏全书给你点灵感

  作为一个上班族妈妈,心里多少都对孩子有一些歉疚感,因为和全职妈妈相比,陪孩子的时间明显少很多。好在陪伴这件事拼的是质量,而没有质量的数量只是kill time。能和孩子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是高质量陪伴的重要方式,不仅有效地增进亲子感情,同时在亲子互动中感受到生活的丰盛与快乐。

  所谓和孩子痛痛快快地玩一场,并不一定要去声光嘈杂的游乐场,在家里,在小区广场,在公园等自然环境,都有非常丰富的游戏选择。对于不知道玩什么的家长,推荐看看在日本畅销30年的游戏全书《游戏图鉴》,这本书按照【花草游戏】【野外游戏】【自然和游戏】【传统游戏】【手工游戏】分门别类地介绍了800种日常游戏。在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童年记忆迅速地被激活了。我们一起折纸飞机、在红砖上画简笔画、吹马莲花……在孩子眼里,我不再是枯燥无趣、乏味说教的成年人,而是能和他一起玩一起闹、知识丰富、灵魂有趣的妈妈。

  【传统游戏】

  扳手腕(低幼儿可以换成“扳手指”):朋友秋平家有一天父子争吵,当晚家庭气氛有些暗淡,过一会,5岁的儿子主动跟爸爸说:“咱们扳腕子吧”,后来父子俩玩的不亦乐乎,轻松化解了一场家庭风波。

  晚上的哄睡时间,借助台灯暖黄的灯光,和孩子一起开心地玩影子游戏吧。

  【花草游戏】

  在视野开阔的公园和遍布绿草的大自然中,我会感受到自然对我的滋养。而如果在游乐场所玩闹,我通常无法得到休息,反而觉得自身的能量被消耗了。孩子其实比我们更为敏感,他们能够敏锐地区分出不同环境的能量差别。作为家长,可以有选择地多带孩子到能够滋养他的环境中去。

用树叶折手包

  【手工游戏】

  随时随地都可以嗨起来的手工游戏,孩子通过动手,可以有效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野外游戏】

  孩子喜欢玩水和沙,除了像佩奇一样跳水坑,还能和孩子玩什么游戏呢?借鉴一下《游戏图鉴》里丰富的玩沙方式吧。

  “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即建立联结。”我们似乎离童年已远,但我们可以在游戏中试着弯下腰、屈下身,和孩子在同一高度上对视、对话,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个体一起做游戏,如果他觉得妈妈/爸爸是他最好的游戏伙伴,是不是太酷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