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皇威廉二世回忆录经典读后感有感
《德皇威廉二世回忆录》是一本由[德]威廉二世(WILHELM II)著作,华文全球史|华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5,页数:4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德皇威廉二世回忆录》精选点评:
●关于战争,无论多少次回忆,都总是带走一层抹不去的阴影。
●这本来是一本可以给五颗星的书,至少威廉二世讲的许多东西深刻地阐释了“一个人的命运除了靠个人奋斗还要看历史的进程”这句话,即使贵为皇亲贵胄也不例外。如果威廉所言不虚,那么沙皇尼古拉二世后来的下场真是咎由自取,野心太大,自己的实力也撑不住这个野心。扣掉一颗星的原因在于其翻译,一个过去翻译儿童文学的译者,对德国的历史无知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除了到处都有的错译之外,译者在很多地方画蛇添足地添加的译者注真是“无知者无畏”这句话的最好注解。
●特别好的一本书,我自己对德国历史一直挺感兴趣,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很多相关历史事件。
●德国历史不能错过的一个部分,不错不错,推荐一下
●浪漫的国度,不一样的历史文化,作者展现了新世纪。
●那个曾经权倾一世的第二德帝国的覆灭,那个铁血的国家铁血的民族
●一个亡国的君主,很真实的历史,非常好看。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很有意义的
●看一个皇帝对自己的评价到底是如何的
●喜欢这本书想看就看一看
《德皇威廉二世回忆录》读后感(一):这书民国时出过一版
商务印书馆1924年,看了下,章节名字翻译的有些不同。
《德皇威廉二世回忆录》读后感(二):你之经历,我等亦铭记
时间就像一幅卷轴,在这之上,有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有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它们一点一点的汇聚在此,有的为人知,有些人不知;每逢翻阅一个不曾了解过的故事之时,都是抱着一份虔诚敬畏的心,这大概是我能给予这些往事最好的,且唯一的。
作为一个受着中国教育成长的年轻人,对于这个地球上其他几个大洲的国家历史涉及不深,应该说是少之又少,能够知晓的内容不过是在上学之时,历史书上的那斑斑点点的内容拼凑而成的印象罢了。
如今这是第一次,如此郑重的去翻阅关于一个国家的历史回忆,带着一点未知的小雀跃,应该说是十分之荣幸了。
《德皇威廉二世回忆录》一本关于德意志帝国、那个人们口中的欧洲大国的历史回忆;
如果说起德意志帝国,我能想到的两个最突兀的两个关键词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了,在两次的大型战役之中,德意志都无疑是占据缘由的一个国家。从而,不管是对于世界,还是单独对于欧洲,德意志的意义都是不容小觑的。
威廉二世在世人的眼中,是野心勃勃且生性鲁莽的一位君主,与其说这是他的回忆录,不如说这就是他的记事录;所有的事皆是他亲身经历之后所写下的,然而这被他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不是所谓的人物传记,而是一个国家传记,里面有着经典的历史战役,有着不安跟骚乱并存的内政问题,在他的记录跟呈现之下,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更真实的历史,不再是靠其他人模糊记忆的了解,而是身为当事人的完美记录。
我想威廉二世最尊敬的人莫过于被称之为“铁血宰相”的俾斯麦了,整个回忆录的开篇都是以他为主的;不管俾斯麦在他继位之后,与其有着何种分歧及提了多少的反对意见,都无法抹去俾斯麦在他心中的地位;威廉二世在回忆录中说道:“无论如何,政治上的分歧并不能减少我对俾斯麦作为味道政治家的崇敬之情,他仍是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当然,他对这个国家的贡献无人能及。”
在威廉二世的一生之中,除却了几位至关重要的“老人”之外,让人为之敬佩的更多的应该是他所经历的那段历史,在这本厚重的回忆录之中,他给人们讲述了这些事情的缘由、发生,也让人在阅读之时,眼前一片清明。
关于人,他写出了所相处之中的大小事件,或和谐,或争执,或决裂;
关于战争,他写出了为何会有这场战争;
我想,身为当事人,我想没有人比他更有发言权;同样,没有谁在写起这段历史之时,比他的文字更有说服力。
关于所写的每一段历史,在这个世界的发展之上,都无疑是一个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有着不容质疑的地位。历史,是需要每个现代人去铭记的,如若不是那段历史的发生,谁都不曾想到我们当今的这个世界会是如何的。
如此一来,珍惜此时所有,铭记以往之忆,甚好!
《德皇威廉二世回忆录》读后感(三):另个角度看德国的崛起与失败
但在普鲁士王国战胜法国,建立起德意志帝国之后,德国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一种发展过程,历史上当然已经定论。但如果这样一种过程从继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之后登基的威廉二世,以第一人称回忆录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时候,德国崛起和失败的秘密或许也会同时在其中显示得几乎淋漓尽致了!既然是第一人称回忆录,在能够确保当事人内心想法真实性的基础上,当然也难免会有所取舍,把对自己有利的那些方面更多地展示出来,而对自己不利的那些方面则会进行模糊或者避而不谈。所以不必尽信,而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多方佐证,才能够得出一个较为全面、更接近史实的结论。
威廉二世虽然名义上是德意志帝国的第三任皇帝,但由于他的父亲腓特烈三世在位只有短短的百日,所以这位德意志帝国的末代皇帝在帝国发展过程中所起到作用也是非常大的。事实上,正是在威廉二世在位期间,德国经济发展达到欧洲第一,工业产量超过了英法总和,军事实力也大为膨胀,还与英国开展了造舰比赛;并且,正是在威廉二世的主导下,德国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妄图攫取更大的利益。
历史上的德意志帝国,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缔结了三国同盟,来对抗英、法、俄三国协约,大致是这样一种局面。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之样一种局面仅仅只是一种结果,包括德皇威廉二世自己对其登基前后的回忆中,也可以看得出来。威廉三世对俄国的态度也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变——并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而是以国家利益来通盘考虑。这一点,包括威廉二世处理德国与英国的关系中也可以看得出来——要知道,维多利亚女王是威廉二世的亲外祖母,这一层关系无法抹杀。
由于威廉二世出生时是臀位生产,罹患有厄尔布氏麻痹,以致左臂萎缩。但身体上的缺陷显然并没有影响他日后的成长,反而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他更加自立、自主。无论是他在求学期间,还是担任威廉一世的皇长孙期间,或者在1883年以后开始独立履行一些外交事务期间,抑或是在正式登基担任德意志帝国皇帝,成为威廉二世时,通过处理与国内自由派、保守派,与欧洲大陆诸国之间的关系,威廉二世都显示了其充满野心却也不乏冲动鲁莽的一方面。或许,这也正是德意志帝国最终成为一战策源地、打响一战的部分原因所在。虽然写自己的回忆录的时候,威廉二世已经退位良久、德意志帝国已经不复存在,但他在那个时候能否正确、客观地更新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显然也是非常值得玩味的。
《德皇威廉二世回忆录》读后感(四):从《德皇威廉二世回忆录》,体会读书方法
这又是一本大部头的书,流亡海外的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回忆录。
读国外的史书,与读中国的史书不同的地方是我们大都对国外的历史基础没有对华夏文明了解深刻,知识的断点太多,加上长长的人名穿插在文章中,如果不注重梳理脉络,是很枯燥且云里雾里的。
按照思维导图读书法,我们先看封面、封底和目录,找出这本书都讲了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从哪些维度展开的。
“本书的主人公、所在国家、事件,发生这些事件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这些在还未读之前,就应该在我们的脑海里去搜寻这些信息,这样可以很快就对一本书的内容有一个框架。
从本书的封底可以把上面我们要找的信息一览无余。
这本书讲的内容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末代君主威廉二世流亡荷兰期间,对德意志统一、德意志第二帝国崛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革命、德意志第二帝国灭亡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忆。
威廉二世本人是怎样对待和评价德意志统一和崛起的功臣俾斯麦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外交斗争在他的领导下为什么如此跌宕起伏、交锋激烈?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德意志革命发生的根源是什么?德意志第二帝国覆亡阶段发生了哪些不可思议令人唏嘘的事情?
带着上面的问题,我们去书中寻找答案。
上面的问题,是这本书的骨干,其他的人物、历史事件是血肉,是解答上述问题的构成要素。
打开这本书后,我惊喜地发现前五章,每一章都是讲述了一个人,看完前五章每一章的第一页就会发现,这五个人是威廉二世从还是普鲁士王子时到执政期间首相位置的人物,可谓均是对威廉二世来说举足轻重,对德意志帝国发展影响很大的人物。
后面的章节从很多维度讲述了构成上面历史事件的因素。如行政机构的官员们、科学艺术、和教廷的关系、陆军海军、教皇等等。
从目录里我们可以找到这样的关键信息:德意志帝国的社会问题,国会的内部斗争,困境和另一个错误,这些都可以为我们探索德意志第二帝国覆亡、威廉二世流亡海外搜寻素材。
这本书还可以让我们对许多熟知的历史事件进行更深刻的解读。例如:俾斯麦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占领青岛,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因后果,罗马教皇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等等……
总之,我们读一本书时,要先学会解剖它,带着自己想解决的问题和渴望通过读这本书达到的目的,去书中找寻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答案的关键词,把自己在读这本书之前提出的问题解开即可。
千万不要不分青红皂白,拿来书就从第一页一字不落地读,这样很难梳理文章脉络,脑子会一片混沌,知识在脑海里的流失率会很高。
《德皇威廉二世回忆录》读后感(五):为了国家和人民,一位皇帝的独白
文/楚淮扬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几千年,地球的历史早已超越了百亿年,这么看来,人类是如此渺小,不过是历史长河中泛起的浪花泡沫。在这些浪花泡沫里,有些得到了太阳神的垂青,让他们看起来那么耀眼夺目,光芒万丈。在这片璀璨的光芒中,有一片让人不得不为之侧目的存在,那就是以严谨细致、灿烂多元著称的德意志文明。
德意志文明发源于欧洲中部,经历了中世纪的黑暗,承受了一战、二战的错误后果,德国依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这不得不让人深思。但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今天我们关注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一位皇帝,也许我们能从他身上看出德国这个国家历史发展的一些端倪。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第三任皇帝——威廉二世,他是威廉一世的长孙,腓特烈三世和维多利亚公主的长子。他的外祖母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他与英王乔治五世、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是表兄弟关系。威廉二世由于出生时臀位生产,从小便患有厄尔布氏麻痹导致左臂萎缩。为了弥补这个身体缺陷,威廉二世自小接受严酷的军事训练,以证明自己不比健全的人差,这样的人生历练使得威廉二世身上有了自负甚至野心的性格特点,这一点深深地烙印在威廉的内心上,以至于反映在登基后的某些抉择上。
说到威廉二世,那么就有一个绕不开的人物,铁血宰相俾斯麦。 俾斯麦是个伟大的政治家,为普鲁士王国和德意志帝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这是威廉二世对俾斯麦的高度评价,但是为何两人在后期合作中分道扬镳呢? 首先帝相失和必定牵扯到权力的关系,威廉在回忆录里认为帝国宪法完全是配合了俾斯麦的政治优势而制定,而使他长袖难舞。俾斯麦作为帝国的缔造者之一,与其祖父有着良好的关系,而威廉二世继位后,这些个元老人物未必会对这个年轻皇帝像对其祖父那般恭敬从命,而俾斯麦更是首当其冲。 其次,威廉二世与俾斯麦在诸多问题上的意见相左,比如外交、内阁政策、工人问题等等。威廉二世自己则说:“我和俾斯麦之间因社会问题产生的冲突,即是否由政府参与改善劳动阶层的社会福利一事产生的冲突,是我们之间不和的真正原因。”的确,在面对工人问题的时候,俾斯麦更乐意于用武力解决,而威廉二世对待工人问题的态度则温和许多,他希望得到劳动阶层的认可,认为劳动阶层的权利和公平不应被剥夺。就这一点而言,威廉二世代表的是先进的、符合历史潮流的一方。
威廉二世所处的时代,正值欧洲列强瓜分世界的历史阶段,作为一位有野心、不甘人后的皇帝而言,他必定也会走上同样的道路。彼时德意志的触角已伸向世界各地,近至影响土耳其、摩洛哥,远至占领中国青岛。 英国作为当时的日不落帝国,经济与军事实力均处巅峰。二十世纪之初,英国海军力量是德国的四五倍,威廉二世猛然听闻爱德华七世正在从容实施所谓的包围政策,密谋将德意志帝国从世界版图上消灭。他无法冷静,开始积极扩展自己的海军和陆军力量。 虽然威廉二世声称,德国海军扩建计划并非为了与英国军舰抗衡,而只是保卫其海岸线和商业。为了有更强的防卫能力,捍卫帝国主权,必须对海军进行更新换代。 而这一切,早已引起周边国家包括英国的恐慌,各国军事力量成倍增长,为世界大战的爆发提供了军事基础。
虽然威廉二世在其自传《德皇威廉二世回忆录》中陈述了许多历史事实,坚称战争的爆发与自己无关,但“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威廉二世同时也说,“唯一让我痛苦的是我的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不曾为谁停留。究竟威廉二世是自证清白,还是混淆是非,不妨打开这本由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德皇威廉二世回忆录》,相信您能找到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