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姬》经典影评1000字
《舞姬》是一部由Alexandre Tarta执导,Isabelle Guérin / Laurent Hilaire / Elisabeth Plat主演的一部法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舞姬》精选点评:
●太美了,太美了,特别是幽灵王国那段,简直看着要尖叫出来。
●除了俄罗斯两大芭蕾舞团以外,最好的版本了。玛林斯基的Uliana Lopatkina是我看到过最动人的NIKYA。
●跳舞太有气质了,可惜剧情不太懂。
●缺些感染人的力量,欢快得黏糊,忧伤得黏糊。
●Svetzlana Zakharova!令人心醉的红裙和独舞
●这么多后踢腿真的累死了
●巴伐利亚国家芭蕾舞团官网直播的Patrice Bart版,Lucia实在太美!
●看的是广芭的演出,幽灵舞蹈冰清玉洁,双人舞如泣如诉,solor 为什么你明明爱nikiya 却可以忍心看着她死去?T T
●幽灵那段美呆了
●很美
《舞姬》影评(一):视觉的冲击-舞姬
第一次看现场版的芭蕾舞剧,而且离舞台很近。最初对于芭蕾的印象只有 优雅 、唯美的天鹅湖配乐,一直没有机会真正的欣赏。本周五是天津芭蕾舞团庆祝建团20周年的纪念演出,有幸现场观看了舞姬,作为一名芭蕾知识极度匮乏的人不知道如何正确的评论演员们的技艺,无论如何我为他们的表演深深震撼。
演出的场景华丽而唯美,两个半小时的时间,背景不断变换。将观众们从肃穆的神殿带到恢弘的宫殿、柔美的梦境。演员的功力 叹为观止,优雅的舞姿、炫目的旋转与跳跃。郡主非常美丽、舞姬技艺精湛。
故事本身并不复杂,是一个多情的男子引发的悲剧,纵然是山盟海誓,不过尔尔。最终、结局安排男子从梦境中醒来之后悔恨不已,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完全被剧情所带动,结局时没有感到太多的悲情,更多的是对于精彩表演的叹服,也许自己不能很好的理解演员们的肢体艺术表现。
《舞姬》影评(二):公主与舞姬,不同的身份,同样的命运
Ludmila与Dupont的舞姬,Guerin的舞姬,都曾带来深深的震撼。
一个是寺庙里的舞姬,在宗教的神秘面纱下,她高贵,脱离于世俗,脱离于尘世,众多人只能仰慕她。她有惊艳众人的魅力,一颦一蹴都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可是,她却不能摆脱自己一身的束缚,要偷偷地去约会,爱意只能在月光下吐露。她渴望自由,渴望自由的爱情。武士对她来说,是无限的未来,是自由,是向往;而大祭司对于她来说,是凝固的过去,是刻板,是束缚。她会毫无犹豫地选择前者。当得知武士已不属于自己,她坚定地决绝地离开了人世,没有了武士,没有了爱情,她就没有了未来,没有了向往的自由。
公主,富贵娇艳的外表下,是空虚,是对自我的否定。公主,似乎是父亲的掌上明珠,是一国的宠儿,可ludmila凌厉的眼神里,是自小在父亲一人呵护中长大的公主,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对于自由、未来的憧憬。她渴望为命运做主,却永远是父亲庇护下不能高飞的雏鸟。被父亲安排了婚姻,她无奈。未婚夫打动了自己,她想要用自己的魅力将未婚夫锁住,想要自己的未来。可无奈,当她看到舞姬的貌美、看到未婚夫对舞姬的眼神,看到舞姬坚定的态度,她心虚了,她是公主,她有金银首饰,她有王冠,可是,她无法像舞姬那样坚定地追求所爱。斗舞中,她咄咄逼人的气势下,是柔弱,她深知自己赢不过舞姬,可是她有那么不甘心,多么渴望自己可以靠自己的魅力赢得些什么……一幕里的公主,没有足尖鞋,我却想将每一幕都截下来。
一幕中二人斗舞的情形。公主的一方是,从笃定到心虚,用外表的不甘示弱竭力掩盖内心的压抑。舞姬的一方是,从惊诧到自信,到要主宰自己命运的自信,到意识到命运无奈后的怅然。二人斗争的,是武士,是爱情,是解脱,是未来,是自由。她们嫉妒着,悲伤着,她们是舞台上针锋相对的两个人,可是她们却有一着一样的追求,她们是那么相像……
《舞姬》影评(三):《舞姬》——来一杯94年的法味印度舞剧
印度的舞女与一名武士相爱,舞女拒绝了主教的求爱令后者怀恨在心。王子赐婚武士和她的女儿,武士欣然接受。在婚礼上悲痛欲绝的舞女跳舞求爱,王子施计用毒蛇咬中了舞女,舞女拒绝了主教的解药含恨而终。武士在舞女死后自甘堕落整日吸食鸦片,在幻觉中与舞女翩翩起舞。
浪漫凄惨的爱情故事既讴歌了女子对待爱情时的忠贞、纯洁、勇敢以及真诚,同时也对权贵玩弄感情、欺压百姓作了有力揭露。舞女与武士同非权贵,一个碧玉无暇一个权财蒙心形成鲜明对比。第三幕的幻觉与其说是在讽刺武士的软弱、惩罚他的背叛行径,倒不如说是编者给舞女赤子之心的嘉奖。在《沙恭达罗》中,国王可以因为一个戒指遗忘辗转记起怀有自己骨肉的女人,可见对于男子的薄情,印度的戏剧里还是太过宽容,对女子的悲惨命运又太过成章。世界那么大,女人还可以去看看。
民族风芭蕾舞当真是赏心悦目,在印式华丽的服饰下男女妙曼的身体旋转摆动,仿佛他们的雀跃已经超出了世俗的界限。然而观众可以清楚的从不同背景、服饰、甚至妆容上看出明显的阶级身份,奴隶的赤身裸体和权贵的锦衣华服形成鲜明对比,舞女朴素的妆容和王子女儿的妖媚的眼妆对比之下更像是一场心机的比拼。当爱情彻底死在了冷血的阴谋之中,王子的梦中尽着白装,然并卵,现实中的他衣装华贵光鲜。
武士一出场便救了一个出逃的奴隶,其机制勇敢令人钦佩,而后抛弃真爱选择孔雀女的行为却露出了其趋炎附势的劣根性,凤凰男本性暴露无遗。这个故事之所以到现在依然不过时的原因正是如此,穷苦阶层的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获得上层社会的认可,然而却必须以出卖良心为代价不择手段往上爬,在欧洲文学中叶尤为常见这种男主角。在这里想起了同志片《莫斯利的情人》里的最后一幕,克莱夫关上了窗子,回到光鲜亮丽的上层社会,也从此关掉了真实的自我和情感。这是人们常说的现实,不过是虚荣而已。最后他既不敢为舞女的死负责,又无力给新婚妻子幸福,只有在吸食毒品中获得安慰。这样一个既没有原则又懦弱不堪的男人也能获得两位美女的垂青,编剧是对本国的男人多失望啊。
王子的女儿虽然是个小三,我却并不对她有多厌烦。她的妆容和举止傲娇贵气,她的行为大胆热情,面对英俊的武士动心再正常不过,而重点是人渣武士并非如实告知一切,而是欣然接受婚礼的举行。当爱情开始的时候,她也只是个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小女人。而当舞女前来对峙,她的教养和经验以及对社会中阶级分明的现状令她做出的种种过激反应也同样可怜。后来明明是她的父亲下了毒手,而她却毫不隐瞒甚至揽在自己身上,可以看作坦率,也可以看作蛮横,但都比武士的刻意隐瞒光明正大的多。
作为全片的主角,舞女的敢爱敢恨令人钦佩不已,然而时代的局限性令她摆脱不了多数女人的悲惨命运:面对渣男要么沦为玩物要么自杀了之最可惜的是,曾大胆拒绝权贵的她却求不得良人的一颗真心,最终抱着宁可玉碎的态度拒绝解药毒发身亡。赞美她追求真爱性格刚强的气魄,可怜其受封建礼数和权势摆布的不幸身世。给奴隶水喝的场景又模仿了《巴黎圣母院》,其善良的可贵品质得到嘉赏。舞女的地位之底非一朝一夕可改,印度宗教和社会问题中的种种弊端也非这样一丝清泉便可洗净。
瑰丽的群舞和优雅的独舞让这个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印度舞姬熠熠生辉,众演员的表演之优有目共睹掌声不绝,如果两个女主角再年轻些就更妙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