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宋朝人的吃喝》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宋朝人的吃喝》读后感精选

2021-03-04 00:28: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宋朝人的吃喝》读后感精选

  《宋朝人的吃喝》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北方文艺出版的220图书,本书定价:32.0,页数:2018-06-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宋朝人的吃喝》精选点评:

  ●其实不光宋朝,现代的人也有好多。有些篇幅选集内容重复,通读的时候略怪。

  ●能够度过困苦的、卑微的生活,这还不算;能于困苦卑微的生活觉得快乐,在没有意思的生活中觉出生活的意思,这才是真正的“皮实”,这才是生命的韧性

  ●不客气的说,汪曾祺放在今天也就是写写公众号,还是转发特别多的那种。可能有人觉得他的散文闲适慵懒,我觉得那是丰子恺,汪曾祺有文人病,啰嗦

  ●本来对书名感到气愤,但后面写沈老师那篇真的感人啊

  ●汪先生的生花妙笔,写了美食、历史、人物、文学,文字平和朴实,却往往引人共鸣。尤其是他写师友那些段落,让一个个历史人物都鲜活起来。

  ●【微信阅读】主要讲了自己,吃事,西南联大的老师;自报家门那篇是读书写作宝藏。沈从文又“氓”又“儒”。我说的氓是传奇的漂流经历。另外,请上天赐我汪菊生(汪老他爹)当我未来孩子的爹,真是个无限有趣的人。[能在西南联大读书是多么幸福的事呀】

  ●书是好书 就是出版天天圈钱

  ●这本书不应该叫《宋朝人的吃喝》,应该改名叫《汪曾祺的快乐》。全书跟宋朝没有多大的关系,前面一度让我看的断断续续,但是后面几章谈历史和师友,实在是太有趣了,但是我词语匮乏,一度只能哈哈哈哈哈哈

  ●文人日记。

  ●卷四的谈诗友挺真切,汪曾祺读起来就像是沈从文的小迷弟

  《宋朝人的吃喝》读后感(一):有点文不对题,但是不妨碍文字依然精彩

  

这本书的名字与内容还是有些偏差。内容包含几块,吃喝只是部分内容。喜欢这本书中记载的东西,汪先生还和沙家浜渊源颇深,还有西南联大,还有沈从文先生的一些事。西南联大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组成,恰巧父亲也是南开大学化学系毕业的,所以对西南联大也感到分外亲切。只是父亲今年年初永远离开了我们,无法再听他讲述关于南开的事情了······

  《宋朝人的吃喝》读后感(二):第一本汪先生的书~

  一直陆陆续续看过汪老几篇文章,文章中的随性和生活气息实在很喜欢。像是曾经过文革,被批成右派的汪老自己坦然自己的人生态度,便是“随遇而安”,这种生活态度也可从汪老对于到处逛悠,热爱美食可以看出。 第一本看过的汪曾祺先生的书,纯粹是被书名引去看的,整本下来只有一章是“宋朝的吃喝”,其他都是零零碎碎的一些日常,有和吃食有关的,有没有关系的,这倒是一个遗憾。不过里面几章在西南联大的回忆录,读来真是令人神往,也是意外的收获吧~

  《宋朝人的吃喝》读后感(三):汪曾祺聊人生

  这本书是为了要出书而起的名字吗?单单这名字就直接减去一颗星!这本书我看应该改名字叫汪曾祺聊人生,要不就是回忆录之类的。好像汪曾祺这类的书现在市面上很多,其实里面的内容有很多都是相同的事件,好像就是为了凑字数出书而拼凑起来的,这点挺令人反感的!

  除开这些以外,汪老聊起吃来似乎就神采焕发,不称他为吃过都对不起他对于吃的热爱。汪老那个年代的吃很多菜或者很有特色的食物吃过一次很容易就印象深刻。一个是因为他对吃确实有着特殊的爱好与味觉体验,另一个也是因为当时在平时吃的的确很匮乏,大多时候是以能够填饱肚子为直接目的,能够吃上一顿很棒的饭确实是印象深刻的!总之,读过此书,留给我最大印象的就是一个爱吃会吃懂吃的汪曾祺。

  再有后来他写了很多他印象中文学界以及其他各种与他熟识人的逸闻趣事。这些其实是很有意思的故事,让我们从另一个方面认识了很多书本上定型的文化名人,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他们有血有肉的生活趣事,对我们了解那些人的真实可爱的不太为人知的一面提供了很好的生活素材。

  汪曾祺真是一个热爱生活,陟罚臧否的真性情中人!

  《宋朝人的吃喝》读后感(四):何以坦然笑对人生?

  其实最开始知道汪曾祺先生,是前几年做微信“春菜”主题时,我想着要引些古今名人对野菜的诗作和描写,于是查到了汪老各种关于吃野菜的片断,于是对汪老颇有好感,产生了今后要读汪老作品的意愿。

  最近前边一本刚刚看完,于是想着“微信读书”再看一本,因为最近的工作,正好本来对宋饮食文化就想了解一下,于是便选了这本,不想这本竟然一本“挂羊头卖狗肉”,说编辑出、版社拼凑的散文杂集,实则与吃相关的内容不多,而“宋朝的吃喝”,更不过是其中仅仅一节,以至于我看了数篇后,还觉得颇为诧异。

  不过就书而言,汪老的文字可谓轻松惬意,读起来颇有快感。而更令我动容的是,汪老在历经坎坷,都能坦然面对,对疟疾、牙疼等病,更是能笑对,这实在不是常人可为,以天真烂漫之心,应对人生重重挫折,这究竟是何种的心胸可以做到?

  近些年,我母亲重病,儿子尚小,家中纷繁事杂,纷争不断,而工作既不如意,又觉得太过心烦,前一月起突然失眠,到如今一天到晚吃着中西各种药,才能稍稍安睡,真是痛苦不堪。看了汪老的人生之达观,想来若人生无致命疾痛病苦,本应放下一切,只做笑谈,只奈我又何时才能做到。

  其中收录汪老的诸多老师、前辈,想来汪老如此从容坦荡,也是受各位大师达观性格影响有关,但一想起诸多大师的结局,不由一叹,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汪老之文,评十分亦不为过,只是不太喜欢如此“挂羊头卖狗肉”的杂文集方式而已,如此刨了一分,表示对编辑和出版社的不满,实与汪老无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