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冷夜来客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冷夜来客读后感锦集

2021-03-12 00:24: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冷夜来客读后感锦集

  《冷夜来客》是一本由[德] 英格丽特·诺尔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196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021-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冷夜来客》读后感(一):夏洛特奶奶的一生

  这本书是夏洛特奶奶的碎碎念。她讲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讲述了自己的婚姻情史,以及与旧情人相见的场景。应该也不算是悬疑吧,虽然出现了尸体。字里行间透露着女人的坚强,还有些幽默。随着历史与现实的穿插讲述,夏洛特奶奶充满戏剧性的一生展现在读者面前。 本书作者是“德国阿加莎”英格利特·诺尔。这是第一次读她的作品,感觉跟安吉拉·卡特那本关于一对双胞胎舞女奶奶回忆往昔峥嵘岁月的书有着很相似的调调。铁打的女人,流水的男人。在夏洛特成长的过程中,她家族的男人接连去世,异装癖弟弟自杀,专制的父亲抑郁病死。随着二战爆发,二哥大哥也相继战死。身为德国人的夏洛特跟家人们像从打翻了的巢里滚出来的鸡蛋,过着极不安稳的生活。夏洛特先后遇到了三个男人,生了三个孩子。最终第一个男人参战后不明去向,第二个男人离开她选择了生病的妻子,第三个男人因病去世。 但是女人们没有倒下。夏洛特的母亲在战前就像家里可有可无的角色,但是父亲去世,战争爆发之后,她与大女儿一家避难到乡下,随着大女儿病倒,母亲却成了顶梁柱似的人物。在夏洛特怀了老三之后,“这只‘田鼠’(母亲)带来了好多瓶果酱,还扛着很多重物。”夏洛特也是倾其所有养大了三个孩子。 最后夏洛特与死去的弟弟留下的一只洋娃娃相依为命居住在祖传的房子里,同时还守着地下室里那具被砌进了墙里的人类木乃伊。它就是那位“冷夜来客”。它是如何变成木乃伊的?是谁杀了他?这个秘密能够被守住吗? 这本书里透露着非常坚定而又幽默的女权主义。夏洛特看到墓碑上“女儿身,男儿魂”这样的墓志铭时那种深恶痛绝的感觉令身为女性的我感同身受。为何男人的精神就是值得赞颂的?男人们都是勇敢无畏的吗?这个世界是由男性操控的吗?在本书中正好相反,女人撑起了家庭和世界。虽然没有看到心里原本所希望的悬疑、凶杀、诡计……但是这样的故事引人深思、催人振奋,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冷夜来客》读后感(二):期待作家出版社的悬疑世界文库,下一本继续保持水准

  上次阅读英格丽特·诺尔女士的小说还是去年初,当时《罗生门玫瑰》搭配着市川忧人的《蓝玫瑰不会安眠》,两本小说都对古典有着一定的致敬,试图写出点别样的玩意。遗憾的是,出于腾房,两本推理小说我都并未读完,《罗生门玫瑰》也送给了E佬,长期阅读布洛克的E佬应该比我更值得拥有它。 《罗生门玫瑰》给我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尤为清晰的是她对女性惯有的气质的描写。这个气质我说不清楚叫什么,大部分男性作家写的女人总很奇怪,性别是女的,但说话思维是男性的,比如比留子。欧美的悬疑小说,尤其是女性作家,从阿加莎以来,似乎都有着很扭曲的趣味。这种“扭曲”是一种中国思维以外的东西,说以外有点大,换个词,不大有的东西,温馨从容。在我们的悬疑小说里,看不到质感上温馨从容的东西。温馨往往会显得暴力、谋杀、死亡更加严峻。在司汤达《红与黑》的笔下,玛特尔默默埋葬了自己情人的头颅,福克纳的悬疑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更是把这份“温馨”写到了极致。这个女人砒霜毒死自己得不到的爱人,这是多么恶毒的事,但是她却跟死尸同床共寝了四十年,这又显得诡异而温馨。欧美文学注定和我们是两种风格。值得说道的是,诺尔的童年是在中国度过的,多年以后,她还发出这样的感慨,“我对中国有非常美好的回忆,那是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主要在南京。没有上学,是我们的父母教我们的。我们有许多小动物和一个大花园,过着非常舒适的生活。”诺尔是欧美文学体系的人,在某个时间段是中国的近亲。 英格丽特·诺尔女士这本《冷夜来客》相对《罗生门玫瑰》来说我更喜欢,不仅仅是因为书的设计,而是内容。同样作为女性犯罪,在我看来《冷夜来客》无疑的一束远光,照得很远。它将时空凝聚,放在一个很密集的时间段,慢慢拉开帷幄,最终形成了一个欷吁不已的故事。一个特殊的背景考察正常的人性,如何伏笔,如何收束,这在我看来都是相当考技术的,可贵的诺尔女士都处理得很好。多收录点类似的小说,作家出版社在悬疑小说这块应该能够逐渐缩小和新星的差距,不说独大,起码也独树一帜。

麻耶熊猫的《冷夜来客》

  《冷夜来客》读后感(三):夏洛特太太的人生经历,是回忆,也是缅怀

  

也许,这就是一个传统的欧洲女人的一生,大抵如此吧。跨越战争时期的一个普通家庭,严厉、略显古怪的父亲,平常无奇的哥哥姐姐,异装癖爱好的弟弟,加上内心丰富的自己,夏洛特在这种家庭中度过了她的人生的三分之一,这种家庭氛围对她来说非常奇妙,但又宽容,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承载她的胡思乱想,以至于影响到了她的一生。

这是德国著名侦探小说家英格丽特·诺尔创作的小说《冷夜来客》的主人公,夏洛特女士的故事。她出生在一个虽然并不富裕,但也并不贫穷的家庭,她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以至于喜欢上了胡戈,然而胡戈却成为了她的姐夫,但这注定是个足以影响她一生命运的男人,从她十六岁见到胡戈开始,就已经无法逃离人生和岁月的蹉跎了。

《冷夜来客》

《冷夜来客》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的推理、悬疑小说,书中并没有密室、诡计以及一段刻心铭骨的仇恨,全书展现出来的只是夏洛特和她的情人胡戈的毕生经历,以及两个人共同保守的一个“秘密”,因为这牵扯到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位夏洛特永远无法绕过的访客的秘密。无论如何,那都不是所有人愿意看到的局面,这种局面并非恶意造成,但命运往往就是如此,人们很多时候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但在遇到紧急时刻,又必然能够发挥出人类极限的能量,这就是人性和人生的相互交融吧

夏洛特和胡戈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流逝起起伏伏,过程中夹杂着父亲的执拗、母亲的责怪以及大姐的怀疑。夏洛特的一生,与三个男人产生过密切的联系,她的生活满足过,也拮据过,刺激过,也平和过。她有三个孩子,孩子们分别又有了孩子,几十年过去了,在她年近八十岁的时候,胡戈要来看她了。

普通的生活节奏,更能引起人们的细细品味,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是如此,不会和像英雄一般的人物那样大起大落,但是这样的生活也挺有意思的。总体来说,夏洛特是位心志坚定的女人,她很顽强,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她已经非常坦然了。那个秘密对她来说,对于目前的生活来说,也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更重要的是,胡戈什么时候会来?

这是一本非常好读的小说,一个老太太的闲言碎语,在她跟她的外孙和同学之间的交谈中,我们认识到了夏洛特和她的家人的整个生活历程,那是回忆,也是缅怀,是对人生经历的复习。

  《冷夜来客》读后感(四):《冷夜来客》:夏洛特回忆录

  

这本书的迷惑性实在太强了!从题目到封面都给我一种阴森悬疑充满刺激的故事感,结果等来的却是一个老太太的回忆录。

既然是回忆录,少不了一串串的人物。为了扫除阅读障碍,首先祭出一张简单的人物关系图,作为送给看我书评的豆友们的春节礼物吧。

一个八十三岁的独居老人夏洛特,因为要迎接即将造访的姐夫兼昔日情人胡戈,回忆起了自己的旧日时光。

这段回忆从年纪轻轻却突然死亡的弟弟阿尔贝特开始,慢慢扩展到家族权威般的父亲,没什么存在感的母亲,以及其他性格各异的兄弟姐妹们。

当然在其中占据分量最重的仍然是胡戈。而将两人紧紧联结在一起的,除了情爱,还有那个冷夜来客的秘密。

在特殊的年代,不仅自己的命运,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都时刻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夏洛特们却让我们见识到女性的智慧和坚韧。

战争除了让国家分崩离析,也让家族中的男性接二连三地离世。但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夏洛特,尤其是曾经逃避做决定的母亲,仍然可以勉力维持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

但是因为战争带来的残忍的秘密却让夏洛特和情人胡戈分道扬镳几十年。时至今日,人至暮年的重逢,两位老人如何相处?夏洛特还需要胡戈的陪伴吗?

这本书有一种老年人的幽默。从迎接胡戈到来的装修准备,到达当天的忐忑不安,以及两位老人处理地下室木乃伊的无措,到秘密被公开后的窘态,时时处处能够感受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冷幽默。

尤其是孙女柯拉撞破老人处理木乃伊,然后帮忙转移尸体的一系列出谋划策和神操作,我完全理解不了。

但是从外孙费利克斯带着同学帮忙装修房屋,夏洛特老太太和女儿蕾吉娜的相处等等细节,能感觉到这个老太太似乎人老心不老,和孙辈之间的交流也百无禁忌。如此理解,兴师动众挖坑埋尸就更像是一个恶作剧了,也算是给两位老人解开心结,安心度过未来的日子吧。

我感觉《冷夜来客》开篇的节奏很舒缓很啰嗦,一直到夏洛特回忆丈夫的部分才渐入佳境。如果自始至终是这种慢腾腾的回忆也还挺不错的,可以塑造一种《等待戈多》的氛围,胡戈的出现反而给整个故事浇了一盆冷水。

另外,非常不适应这本书的翻译,读着太牙碜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