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来了又走了读后感锦集
《彩虹来了又走了》是一本由[美]安德森·库珀 / [美]葛洛莉娅·范德比尔特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彩虹来了又走了》精选点评:
●既然彩虹时隐时现,那何不及时行乐。在它隐去时无须惊讶,待它出现后纵情欢歌。
●不忧亦不惧
●本着对银狐的爱和对纽约名媛八卦窥探去的,却收获今年阅读最心动体验和对一些人生提议的反思:如何告别,如何确认和什么样的人什么时候结婚,如何去接受自我,如何去表达、拒绝和接受爱...尤其推荐书的最后一部分。觉得如果有一天可以和孩子有这样的对话,当个母亲也不错
●值得很多次阅读,父母也好、孩子也好。我们之间的隔阂与误解都是源于难以启齿的交流。
●看哭了很多次,从书里看到了自己,亲情的缺失,对爱情的渴望
●和原生家庭的和解,一定是建立在作为长辈的一方,坦诚自己给最亲近的人带来了伤害,不如此就无法达成和解。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伤害,走出第一步链接的人都需要很大的勇气,书中91岁老母亲的坦诚令人感动。
●很久没有这样一口气读完一本书了,文字坦诚极有力量,牵着你一直往下读,不舍得放下。 “The rainbow comes and goes. Enjoy it while it lasts. Don't be surprised by its departure, and rejoice when it returns.”人生终有起伏,但一定不能被打倒。就带着满身的缺点继续折腾吧。 不过,印在封面上的宣传语我觉得有点扯,和龙应台的书没什么相似之处。
●居然是Anderson Cooper的书!固定封面是彩虹,特别好看! (瞧见了吗?只要你能熬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最重要的是心存希望,这样才能好好活下去。 我从没想过,彩虹可能永远不会再出现。正如你说的,我只知道有一艘游艇,至少是一条大划艇,在地中海等着我。有朝一日,我会和所有我爱过的人一起登上那条船。……“希望”是个神奇的东西,能把梦想变成现实。
●#每日一书072#本书是《纽约时报》畅销书,名人母子的对话录,似乎是美国版《亲爱的安德烈》,但本书的母子年龄跨度又更大一些,对话所涉及到的时间更长,所思所想的范围也更广。“彩虹时隐时现”——哪怕彩虹会消失,追寻彩虹的过程也会非常快乐。
●前大半段基本都是范德比尔特的戏剧人生,缺少父亲而缺乏安全感的性格,贯穿她大半个人生,像乱战一样的恋爱情史,直到遇到怀亚特库珀,才大概找到了停泊的港湾。从小缺少父母的她,没有经历从生到死的循坏,因此从没想象过“老去”如何发生在自己身上,当走到九十一岁的人生长路时,也终于能坦然面对老去,老去能给予你自由,让你能够原谅自己,但也没有回头路可走了。范德比尔特前段时间去世了,那个在丈夫病逝、长子自杀后给唯一的家人写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彼此的伴了”的母亲也离开了,可是AC经过这一年与母亲的邮件长谈,接过了勇气与爱,也不再是孤身一人。读《边缘信使》是很多年前了,已经不记得他有没谈及父亲和哥哥的死亡为他带来人生轨迹的改变,哥哥自杀以后,他说必须前往充满痛苦和失落的地方,才能从别人身上学习怎么活下去。
《彩虹来了又走了》读后感(一):迟到了半个世纪的对话
母亲,出身名门,却是命运多舛,幼年丧父,中年丧夫,丧子。
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道要度过这样的坎儿需要多大的坚持。
小时候我很喜欢母亲的雷厉风行,虽然很少管我们,却一直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强,要独立,所以很小的时候我学会了独立,我学会了去把握自己的人生,也许相对于这个儿子我是幸运的。但是作为名门出身,又有才华的母亲,他对自己的儿子就有点严厉了,没有这些平常家里能看到的温暖,但是却能感受到母爱的力量。
父亲,哥哥去世之后,母亲和儿子的距离渐渐疏远。母亲一开始的角色饰演都没有表现到位,让十岁的儿子产生了阴影,学会独立,学会自己去规划自己的未来。远行非洲,办假证去做战地记者,因为害怕会失去的更多,所以更努力的让自己一直处在忙碌中好不去想这些过往,看向未来。
他们的对话,涉猎甚广。人生跌宕起伏,对死亡的考量,爱情的言论,都给人以深思,迟到了半个世纪的对话,又多出了很多生命的意义。这是读这本书,我所看到的。
彩虹时隐时现,不能一直期待彩虹的出现,但是也不能失去期待彩虹出现的心境!
《彩虹来了又走了》读后感(二):彩虹来了吗
这本书是看了一篇荐书的文章买的,是2019年8月买的,内容真的不多,很快就看完了。这本书是CNN主播安德森库珀和他妈妈一块写的。这本书总体作为一本休闲的小书还是合格的,看起来比较轻松,不过由于文化差异,不了解他们家族的名字,他老妈在美国的名气,只能是想象一下那种生活。我们还是吃饱饭没多少日子,不知道那种名门望族。家族传承的感觉。我脑补一下,当时普通老百姓追他们家八卦,也许就像我们现在看马云家八卦?看完本书,首先的感觉是:穷人和富人真的很难相互理解。国外真的感觉比较阶层固化了,他妈妈是纽约的名家族范德比尔特的后人,虽然小时候由于家庭原因,吃了些苦,但是她那种苦,不是穷人的吃不饱穿不暖的苦,主要是精神上的,父母的矛盾,父亲不管她,母亲为了钱愿意要她。姥姥管她。这种苦,搁穷人身上估计就很难觉得是大困难。有钱人的生活也不是无忧无虑啊,这么名门之后,自己的事业也发展得不错,但还是很多苦恼。被亲人虐待,小小年纪要面对父母的矛盾,要上法庭,被记者的闪光灯追拍,丈夫早逝,儿子自杀,历经艰辛活到90多岁。在知乎上看了一个问题:哪个瞬间让你觉得人生实苦?其实我之所以看这个问题,是为了鼓励自己好好活下去,对比一下,人家那种悲惨的经历,自己的经历算好的了,所以我要好好活下去。看这本书的目的也是一样,等我活到90岁,是不是也有那种通透感,也许很多普通人活到90岁,也有些人生感悟,不过没机会写下来去发表。这么想,网络的记录还是非常好的,我现在干的也是这事。
《彩虹来了又走了》读后感(三):慢一些时光,让我们与最爱的人再好好聊一聊
这本书的封面:一位母亲,一个儿子,关于生命、爱和失去的对话。
看着这本书时,我脑海里浮现的,有两个亲子间的对话,一个是母子间的对话:龙应台和安德烈。另一对父子之间的对话:刘墉和刘轩。他们的对话来得很早,在年少叛逆时,就已开展了诸如,青春、爱与整个世界的对话,你会看到年轻人的桀骜不驯,冲动,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什么都要试一试的心态,和年长的父母又担心,又只能放手让他做一下的矛盾心理。
正如刘墉所说:要一个年轻人寻找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主动地参与社会、关怀别人、贡献自己最让我高兴的是,他说他已经不再活在我的阴影里,他找到了自己!我突然领悟,要一个年轻人寻找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主动地参与社会、关怀别人、贡献自己。因为只有成熟的人懂得关怀,只有独立的人能够贡献,人不是在“爱”当中成熟,而是在“施”当中成熟,而且给予别人的愈多,愈会去关怀,我们做父母、师长的,常忘记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已经长大,大到不再需要我们的呵斥与监督。他们不再喜欢我们带着走,而要自己走。他们要寻找自己!
而我手上这本书,却异常地沉重。这是一对91岁的老母亲和48岁的老儿子之间的,迟到了好多好多年的对话,通过写信的方式,展开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母子沟通秀。母亲也有别于以往的中年母亲,她睿智,人生阅历丰富
《彩虹来了又走了》读后感(四):0371.彩虹的意义——读[美]安德森·库珀《彩虹来了又走了》
和解,是这本书的主题。
作者的母亲一生波澜壮阔,显赫的出身带给她很多,也剥夺了她很多。历经沧桑后,仍然保持那份平和、热情与好奇,真的非常难得。我想,能成为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人,也是成功的一种定义吧。或许,也根本不需要有所谓的成功的定义了。
九十一岁后,这位有意思的女性开始第一次主动通过邮件的形式,与作者开始了一次次真诚的对话:关于生命中的起起伏伏、得失成败,关于成长、爱情、婚姻、孤独、勇气……
由于家族的各种变故,早年间作者与母亲二人关系并不融洽,各自在心里默默消化承受伤痛,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伤害。这些本该早几十年发生的畅谈,来得有些迟。
然而,对于生命中那些真正重要的人,释怀,永远都不会晚。
尤其是迈出第一步的人,更需要很大的勇气。
她的坦诚,令人动容。
那些人生中所遭遇的伤害疼痛,回头再看时已经变得云淡风轻,每个人都在得到与失去之间寻找爱与陪伴,正如那道彩虹,来了又走,可是内心已经无忧无惧。
笑言之,神马都是浮云。的确,回首时没有神马,没有座驾,没有豪宅,只有浮云。但请相信,成功也有许多种:为自己的工作感到快乐,感觉自己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某种方式帮助了别人,创造出了能打动人心的东西,全心全意爱着某个爱你的人,建立了某种真挚的关系,奉献自身并得到了回报。
同时,也请接受这一点,人们当然不可能永远幸福快乐,如果幸福变成了永恒,那它也就失去了意义。不要追问“为什么是我?为什么这种事会发生在我身上?”这就是世事无常。没有人逃得过。
相信彩虹会来的,挂在心中,那是美好的希望;彩虹也会走的,现实不尽如人意,那就坦然面对,至少曾经拥有过灿烂的彩虹、缤纷的梦想。
彩虹时隐时现,但追寻的过程才是人生的真谛。不是吗?
《彩虹来了又走了》读后感(五):了解对方, 什么时候都不晚
文:薇薇安
一位母亲、一个儿子,关于生命、爱和失去的对话,讲述生命沉淀后至深沉的爱,触动千万年轻人心灵的一本书。
这是一本母亲和儿子的对话,其实更像是母亲在聊自己的过去, 起初从她的家族开始说起,提到了母亲年幼的时候, 母亲的外婆和从小照顾她的保姆。 以及这些年的经历,幼年以及童年去过的地方, 见过的人和事,自己的心情变化。 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她从小由自己的外婆和保姆照顾长大, 父母在幼年的时候实际上是由这两个人代替的。 等到大了一些的时候母亲回来了, 带着她去国外居住, 在国外的一些见闻,以及这个时候外婆对待母亲和自己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幼年里对父爱的缺失使得她后来的梦境里总能出现她小时候关于父亲的影像。
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也结婚生子, 很多时候书中的儿子都觉得母亲是个雷厉风行的人, 每每给他留下的样子都是这样的。 以致于他们并没有多少沟通, 反而是多少年之后能有机会一起谈谈过往的事情。
这位身出名门,幼年丧父,中年失去了丈夫和儿子的女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让一次次的起起落落。 这也许跟她小时候的家庭背景有关, 也许是幼年养成的性格。 但这对母子一直也没有过多的交流过这件事情。
母子两的谈话涉及的范围很广, 有亲情, 有爱情,有生死, 对于多年后的这场谈话而言留给他们的虽然有错过了多年的沟通, 但是也更让人觉得这个谈话的机会是多么的珍贵。 母亲的这些经历就好像这本书的名字《彩虹来了又走了》 一样,美好的东西人们一直在追求,纵使经历过失去, 但是无论何时我们重拾这段经历,仍然不会觉得太晚。 一切都还来得及的。
葛洛莉亚用自己九十多年的人生经历给儿子讲述了这么多年自己面对问题时的态度, 虽然在自己九十几岁的时候双方才开始的沟通对话, 但是能不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对方, 一切都还不算太晚。 都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