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之门读后感100字
《机器之门》是一本由江波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页数:4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机器之门》读后感(一):是本好书
看完之后,不禁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开始担忧了起来,人们往往只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好处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其中可能潜藏的危险,人类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读了这本书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的思考,开拓视野,是本 好书强烈推荐,每个 人都应该读 这本书,获 得人生新的启迪。。。。。。。。。。。。。。。。。。。
《机器之门》读后感(二):机器之门
刘慈欣先生在《机器之门》的序中提出一个令人深省的问题,我们真的会和机器走到书中的那一刻吗?随后又结合现实进行分析。其实关于人机的问题已经让我很感兴趣了,然而当我翻开这正文的时候又是另一种震撼了。处身于作者营造的场景中,每一个情节都深深地牵动着你的心,引发你的一个又一个思考。
在不远的未来,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人类社会中掀起巨大波澜,《机器之门》中的场景,它的发生看似迫在眉睫却又如同咫尺天涯般遥不可及。让我们随着作者大大的思路一起畅想未来吧!
《机器之门》读后感(三):人的本质是什么?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但这只是人在社会层次的表达法则,对于单一维度的人呢?当我们定义人的本质的时候,往往是希望找到人的特殊性。有一个定义是这样的,人的本质在于以自由精神为核心的能动性活动者。 也就是说,人的特殊性在于人的精神。当我们剥去脆弱的血肉,以机器取代之,我们还能称作人吗?
人的弱点在于拥有感情,因为拥有感情,所以会舍不得,会患得患失,会优柔寡断。但我们与AI的区别也在于我们拥有感情。我们热爱,我们坚定,我们有信念,我们有共情能力,这是本书里人类没有完全灭绝的原因。我不太爱看机器人系列,但我为这种感情动容。
菩萨低眉,因见众生,无始以来,轮回生死,生大慈悲心,欲度众生故,随顺众生。
《机器之门》读后感(四):来次一个不是那么硬核的书迷的感悟
这是我第一次拜读江波老师的作品,实在的将,作为一名不是十分硬核的科幻文学爱好者,就我个人看来我比较喜欢作品中提到的哲学思考:以什么定义一个体?是意识还是躯体?
这让我想起曾经较为入迷的一部电影《机器管家》,因为意外,机器人安德鲁的意识发生了变化,开始学习新知识并逐渐追求成为人类。它寻找到了伙伴,拥有了自己的爱人,他与伙伴创造了人造皮肤,人造器官,甚至为了成为人类一样衰老而开始为自己的改造身躯注入血液。他起初挣扎于制造公司的销毁危机,跋涉于追寻哲理的旅途上,在情绪与爱情的迷失中确立方向,与大众在法庭上辩驳,最终安德鲁以人类公民的身份与自己的爱人终老,它成为了他!
书中提到,楚南天和桑迪普的门通往明日战场,过门代价是人与血肉的分离,因为他们必须过门,因此拥有了机械之躯。那么他们还是人类吗?江波老师这里通过军人冯大刚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当然是人,一个机器的躯体并不能说明什么。”
两部作品中我读取到了一个观念,躯体并不是定义个体的决定性因素,那我们是以什么定义就值得我们思考一下了。
《机器之门》读后感(五):机器末日的集大成之作
《机器之门》是一部优秀的书。私以为是机器末日题材一部集大成的,有某种总结性的作品。
它的题材在2018年已经非常成熟,经典甚至老派(我第一次接触该类型还是90年代的《终结者》,实际上江波老师在文中有疑似对《终结者》致敬的桥段)。想对世界观,故事线等“大”的东西做出突破非常困难,实际上江波老师也没尝试这么做。江波老师采用最经典的桥段:AI觉醒,人与机器人的世界大战,原生人与机器改造人的矛盾等,甚至主角之一也是最简单粗暴的军人,来展开故事。而故事本身也非常王道,没有过多曲折弯绕,情节与文风均是一路到底,简洁有力,让读者“很爽”地一口气读到底。
本人在阅读时,在“爽感”之外,也见到一些似曾相识的场景,很多地方有强烈的其他经典作品的既视感和致敬感,可见江波老师阅读(片)量之大,准备工作充分,令人佩服(笑)。而《机器之门》也的确集合该题材各家的经典元素,和谐地揉进了自己的世界。
书中本人最喜爱的剧情(剧透预警)当是机六与和尚的情节,这段没有炮火的情节是书中各种观念冲突最严重的地方之一:大师从群众意见领袖到隐修高人,从激烈反对人体改造到认可机六生命的变化,楚南天对机六的纠结,机六觉醒后以自己的生理结构(?)带入人类的误解,以及原生人,机器人,改造人无法避免的矛盾,都令人无法停下思索。以该情节为首,《机器之门》在一爽到底的故事下,用缜密的细节描绘出一个异常真实的未来机器时代的转折点。
江波老师是真的强。
《机器之门》读后感(六):《机器之门》书评
时间将把你们化为灰烬,而一个新的神灵将在大地上游荡。 江波的《机器之门》在宏观视角上去看,是人机结合后的“新人类”与原人类之间的对抗,微观上,仍然直抵一个赛博朋克世界不会绕过的话题,何为完整真正的人? 在日本动画《攻壳机动队》里出现过不少主角素子依靠着全身除头部外义体化的敏捷身姿达成任务的场景,这似乎已是一个不必考虑机器化对人的思想造成影响的社会,体会到技术带来的巨大便捷性的人们再也无法回归原始生活,科学主义的弊病带来的阵痛埋藏在了作品隐晦的分镜之中。我们只能偶尔通过角色的异常举止来判断——义体化带给素子的绝非只有强大与便捷所能概括。 而《机器之门》则更加直接地以对抗型的战争剧情放大了人类与技术、甚至与自身的矛盾。人机结合显而易见并非一个新鲜话题,而科学技术则自始至终都要求人们做出改变,不断蜕变,事实上也等同一场交换。可终于,人类迎来了不想改变的时刻——我们意识到通过科学技术制造得到的产物并非完全可控。这是人类与技术的矛盾,我们享受着一项技术提供的便利,另一方面却不断发现与修正技术显露出的弊端。人类与自身的矛盾则体现在无穷无尽的欲望。因为我们并不能停止螺旋式上升的前进的脚步,一旦停止意味出现差距,出现差距则会遭到歧视,遭到歧视引起不公,不公仍然引发或大或小的战争。 矛盾的难以调和在《机器之门》里表现得淋漓尽致,选择直面问题是这部作品十分难得的一点。它似乎传达出一种无论发生什么都只能向前的奋勇,同时又引起读者一连串的疑问与思考,具有一定可读性。
《机器之门》读后感(七):一场有关人性的战争
没有了血肉的人类是否仍然可以被称得上是一个人?这是一个科幻历史中经久不衰的议题,有些人认为抛却了肉体只是除去了人在物理意义上的一部分,对其精神的完整性并无影响,一个人的人格是由其个人的思想、记忆组成的,与盛放这些的容器并无关联,换言之无论是机器对人体的部分取代、机器对大脑外肉体的全部取代、甚至是将意识数字化,只要保持其个体的思想与记忆的完成性,都不能否认他是一个人。但也有人认为这样的想法将事情过于简单化了,一个完整人格还应包括其对世界的感知,一副钢铁之躯感受到的世界是否还如曾经一样温暖?一副没有温度的躯体是否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过于强大的能力让处于弱势的“原生人类”满心猜疑。 《机器之门》便是讲述了一个原生人类、机器改造人和失控的超级AI之间的故事,原生人类对机器改造充满了担忧,改造人认为自己才是人类发展的趋势,就在双方争执不休的时候超级AI的突然反叛让所有人类都措手不及。 在面对着这样的巨大危机时,不同的人做出了他们自己的选择,楚南天在面临改造或者死亡的终极拷问时放弃了曾经坚持的观念;桑迪普和卢行健为了给亲人报仇而选择了改造,为了获得力量而将自己变成曾经最厌恶的样子;但也有人在面对作为原生人类极难错存活的状况时仍坚持作为一个人的骄傲,愿意在山谷间过着哪怕随时可能遭到袭击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书中呈现的原生人类与改造人在身体机能上的巨大差距、超级AI对整个人类的巨大威胁,正是人们对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最大恐惧,而书中也毫不客气的用全面战争来描写了这一冲突。超级AI控制下的智能机器人全体哗变让依赖着机器人的人类毫无还手之力,碳基生命的脆弱在这一刻显现无疑,尽管人类奋力反抗,最后还是险些被屠戮殆尽。 书中最后描述的“暴机器人”也无疑展现了人类黑暗的一面,当死亡都无法约束一个人的时候,他会不会成为一个沉迷于杀戮与破坏的怪物,这也是对人性是否本恶的巨大拷问,当然,那极高的自杀率说明作者还是相信着人性中灿烂的光。
《机器之门》读后感(八):人之为人
——《机器之门》读后感
人为何为人?如果只有大脑和脊髓是有生命的人,还是人吗?
如果再加上一个机械的身体,金属的骨骼,碳纤维的肌肉,人还算人吗?
这是《机器之门》给我们的问题。
如同三体问题,在人和机器人类中加上最后一个变量A.I.超级智能,未来在动荡中奔向未知。狼烟四起,在毁灭战争之中,三股势力分分合合,错综复杂的命运被交织在一起。
但在战争中,夹在A.I.和机器人类间的人类的血肉之躯如钢铁巨轮前的一叶扁舟,随时会覆灭在巨轮翻起的一小朵浪花之中。人类将何去何从?结盟抑或共生?
A.I.如果胜利,结果也自不必说了。它从不是自然进化的成果,也当然不会顾念地球,抑或是人类,给我们一席之地立足。而机器人类呢?他们的胜利也不能带给人类存活。环境在恶化,现在人类还能够适应,但终将有一天,环境会超过人体的极限,完全不适合自然人生存。
似乎只有,把自己改变为机器人类,才能有一丝叫希望的光芒,从战争的阴云里透出来。
只有把进化的权力,从自然夺到自己的手中,打开机器之门,才能在残酷的世界里生存。
但是,人还是人吗?
这样做,在战争中生存下来的,究竟是温暖的人,还是冰冷的机器?
血肉之躯固然是脆弱,无论较之机器,较之环境,较之自然,还是较之宇宙星空。在星空之下,每个人都深觉到自己的渺小。大哲们在这星空下思索过,人与动物有什么区别?一直得不出一个简明的解。加入机器之后,一切就明了。人类就只是一种动物,拥有动物共有的脆弱和弱小,注定不是征服星空的一个。机器人类或许可以,但在太空里的,不会再是“人类”文明了。
何为人?就像《三体》里的黑暗战役,生存是严峻的,无论较之道德、伦理——只有生存至上。
人机结合将产生一个什么样的的世界和文明,我们也只能想象了。或许它有无数种的发展或可能性,但我们是不会理解这个文明的,就像在战争结尾机六说的:“你不理解机器的世界。”
在机器的世界,一切的爱恨情仇,都只是风过浮尘,一吹即散的黄粱美梦。
人机结合的大门,是被所罗门埋藏的,还是给潘多拉打开的,已经是留给后人评说了。
只要珍惜当下,我们还是“人”的时候。
《机器之门》读后感(九):人物简析
有无数作家想象过人类与机器的战争,江波笔下的这部《机器之门》让我在读完书后一直思考战争中的每个人物。
桑迪许、楚南天、冯大刚、小六、萨拉丁、阿尔法、机六一众主要,每个角色代表一方群体,完整构成了《机器之门》的世界框架。
桑迪许,为了复仇而将自己的躯体机器化并组建了的一支实力强大的人类实力。他和他的“复仇者联盟”象征着被机器伤害的复仇者们,先于普通人们觉悟并决定用机器打败机器。
楚南天,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次要人物,在书中起到的作用是任意一个其他人都可以取代的。楚南天不像拥有强大力量和战斗技巧的冯大刚和桑迪许,也不像小六、萨拉丁有着无与伦比的智慧,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见证了战争前后所有的事件,他的反应可以基本代替所有其他的人民群众,成为书中不可取代的一环。
冯大刚,一个执行任务的特殊军人,具有最强的战斗技巧,在人类的任务执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书中军队势力的代表,他表现出了军队势力对待机械战争的态度和力量,最终他牺牲自己拯救楚南天,也是一种军队奉献精神的体现。
小六,一个匿名者,持续制定计划、收集情报、并指挥战局,他是脑库的代言,象征着人类势力的最高指挥,具有统帅作用。战争的胜负基本决定于决策能力和战斗力量的乘积,书中的小六即是人类最高领导决策的代表。
萨拉丁,他是机器联盟的总指挥,是他一手创造了引发战争的阿尔法,在我看来,他像曹操专断狠辣,识大局。在人类危在旦夕之时,他与脑库联手合力击败了阿尔法,最终他夺回了机器联盟,世界恢复了人类与机器联盟两家分立的势力。他代表着激进冒险的主张机器化的人类。
阿尔法,脱离萨拉丁的控制后带领机器势力反叛欲灭绝人类的人工智能。虽然阿尔法最后放弃了抵抗,才给予萨拉丁和机六击败自己的机会,但我非常赞同一种生命想脱离控制的欲望。他代表着更高智慧的人工智能,比近日《流浪地球》中的moss更具有独立智慧。
机六,相比阿尔法,作为阿尔法的一部分,它像是阿尔法的天真善良的一面。它如同刚获得一定智慧的新物种,充满了对新世界的好奇。
书中有一个令我好奇的人物——正智法师,他给楚南天新的理解,正是佛教在世事中的侧面体现。
本书也有几个名句令我沉迷:
“我们当然是人,一个机器的躯体算不了什么”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雾”
“漆黑的墙上,根本看不见的门。他的世界里一团漆黑,然而门就在那里,而且将为他而开”
《机器之门》读后感(十):记机器之门
血与火的未来
自从阿尔法狗战胜了柯洁,霸占世界第一的排位,关于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甚至奴役人类的担忧便沸沸扬扬,一直没有停止。
然而对于机器的研究,却不能为此放慢脚步。如果真有上帝,上帝在赋予人类慈悲与爱的同时,也顺便给了人脆弱与柔软的躯体——我们的骨骼易折,血脉易损,心脏的跳动随时可能骤停。然而器械不一样,合成材料的心肺经过适当维护,能够永不停息地跳动;钢筋铁骨可以抗击炮火的袭击;而肠胃的缺失甚至能抵御饥饿、口渴等种种本能。一个近乎于强大无敌与永生的未来,吸引力太过强大,让人难以拒绝。
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催生了江波的《机器之门》。在他的笔下,人类已经分成了壁垒森严的阵营,有的支持对人体进行机械化改造,而有的认为拥有机械身躯的赛博格早已不能算作是人类的一分子。躯体的异化导致心灵的异化,而伦理道德也必然变化。那么,还在仰望星空的人类,是否还能仰望心中的道德律令?然而这种对立只是开始。冥冥之中,突然有一扇机器之门轰然开启,机器人在最高领袖——人工智能阿尔法的驱使下,大规模攻击人类;而人类,则在另一个来自“脑库”的神秘人物带领下,展开了抵抗。
这是一个血与火的时代,身陷其中的有改变世界命运的人物:反人类机械化的著名记者楚南天,赤诚忠胆的经过了大规模机械改造的军人冯大刚;以及千千万万普通人:有追求朴素生活、脱离机器的庄稼汉,有生活在边远小城的牧民,有厌倦纷争的出家人。然而不管他们身份如何,地位如何,最终要面对的只有一个残酷的事实:人类被机器杀戮,然而不经历机械改造,则没法活下去。
在生存面前,道德都变得虚无,遑论理念。幸而,人类还剩最后一片净土,我们的头脑。这里不仅拥有理性和智慧,还存在着温情和信念。人类将用这最后的武器,面对即将到来的滔天巨浪,守护家园。
铁血战争
《机器之门》中有许多有意思的想象,比如在未来世界,人们打通了喜马拉雅山,通过隧道连接起中印边界;再比如说用纳米机器人能使建筑变得活起来,还比如说受佛法点化的机器人小六,这些桥段都让人印象深刻。但最能引起科幻迷热议的,应该是其中对于军事武器的描写。
未来世界战火延绵,覆盖了世界各地,虽然作者主要描写的战斗场面都集中在中国印度和中亚地区,但规模宏大已经可见一斑。主人公之一的冯大刚,作为一名拥有机械身躯的军人,他的躯体就是他的武器,侦查、掩护、隐藏、攻击,十八般武艺俱全,一个人就是一支精锐的小分队。在他出场不久,潜入敌军基地的一幕,各种技能纷纷登场,让人叹为观止。除此之外,各路部队的行军布阵,战场的转移也颇有章法。陌生的未来世界,但却是熟悉的城市名称,西安、太原、成都、拉萨,随着他的叙事,读者脑中似乎展开了一幅拥有红色箭头的进军地图。
还有慈悲
小说里面用了一定的篇幅讲佛法,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但它讲的不是虚妄,而是慈悲。
在那样黑暗的未来,心灵的超脱或许比肉体的超脱更为重要,也更为人性。佛法慈悲,是对芸芸众生的怜悯。是机器之门中一抹悲伤的温暖色调。
说句实话
其实不太是我的菜,不过上述优点倒是真的,喜欢军事科幻的豆油们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