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候鸟的勇敢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候鸟的勇敢读后感1000字

2022-04-02 15:12:5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候鸟的勇敢读后感1000字

  《候鸟勇敢》是一本由迟子建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候鸟的勇敢》读后感(一):生易活不易

  我是一个俗人,现世里的一个小人物,基本上欣赏不了肖邦啊,莫扎特啊,柴可夫斯基等等著名音乐家的作品。但是读《候鸟的勇敢》,像是找到了自己的共鸣,自己生为一个普通人,也想学会周铁牙的圆滑世故,在工作生活中顺风顺水的,同时也想像慧雪师太一样把心沉静并受世人尊敬,生活啊,生易活不易,且行且珍惜吧。

  《候鸟的勇敢》读后感(二):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迟子建最精彩的还是短篇,这个长中篇显得气弱,她是个会讲故事的人,但是对于环境的描写有时候觉得没有必要,一些比喻也显得笨拙,被称作大兴安岭森林精灵,但是对于树木花草的描写,翻翻《采浆果的人》,《一匹马、两个人》,《花瓣饭》基本上花草的比喻都是一样的。做为自己最喜欢的内地女作家,这个大叔和尼姑的爱情故事,仍然叫人感动,虽然结果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但是你看那白雪中升起的炊烟,正在诉说着人间温情。

  《候鸟的勇敢》读后感(三):像大山一样平静的迟子建

  周铁牙,张黑脸,庵里的姑子,飞了又来的白鹳,会挑鱼竿的乌鸦…

  比起额尔古纳河右岸,这个故事更简单纯粹,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做出这样或者那样的选择,看似无可厚非,其实各有隐情,就如寒来暑往随季节迁徙的候鸟,为了生存,不知疲倦。

  大智若愚,大音希声,最聪明的,可能最不知道应该怎么表达吧。

  最真实的,倒是周铁牙,人情往来,斤斤计较,狐假虎威,当人说人话,当鬼说鬼话,才是每一个红尘中人的日常写照,这样的人,才是留鸟,到处都有,而且,永不散去。

  《候鸟的勇敢》读后感(四):一点小感慨

  山林里的曹园和东北人口的流失是这些天的热点。在读到候鸟管护站站长偷猎贩卖野鸭的段落时,看到了在牡丹江市的国有林里居然修造了一座气势恢弘的的私家城堡。小说果然是来自现实,恐怕迟子建在东北见到的这类事情不少吧。迟子建的作品之前只读过悲壮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勇敢的候鸟》算是部现实题材的中篇,时空感与深刻度远不及《右岸》。小说假作家之笔把东北的官本位与人口流动的现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读者自己去领略与解读。尖锐的社会问题在山林、河流的自然中似乎不起眼,在张黑脸与尼姑的灵与肉纠缠呻吟里似乎忘得精光,但它们一直站在那里,望着候鸟飞去来兮,望着男女如胶似漆,冷冷地笑里藏着冷冷的箭。在日月同行里干着昭然若揭的勾当。

  《候鸟的勇敢》读后感(五):好镜子

  兴许是读的小说月报版本(只有8万字左右,而非单行本的10万字)的缘故,总感觉张黑脸与德秀的人物弧光建立的过于仓促,前面细细密密铺排的张黑脸愚钝形象在与德秀私会两次之后,由彼此好感瞬间成为对彼此的厮守。 可以理解作者为了要尽快推动到两人关系到厮守的程度,是为了安放其与亡夫的情愫,但由此造成的是小说在节奏方面的乱步。

  话说回来,作者的扎实的写作功力和敏锐机警的文学眼睛,还是为整部小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候鸟人」这个对当下世情的提炼,成为贯穿故事本体和时代背景的桥接。无能离走的留鸟人和随时能离走的候鸟人,这种在东北特有语境下诞生,但又是当前整个中国都存在的阶级割裂,再形象不过地曝露出来。与此类似还有特权特征的野味、盗掘进大城市家户的达子香花、演说候鸟神话而被拘留的酒客,都是每日推送新闻里的桥段,作者都能信手拈来,工整无痕的嵌入小说情节,并且由此来激发各个角色饱满的形象。

  《候鸟的勇敢》读后感(六):寡淡的故事,克制的伤情

  一向喜欢迟子建的长篇小说,广阔的历史架构,沉静悠远,于无声处见真情。长篇小说注重深邃的大构架,字数多寡反而不那么重要。再多的文字,立意不深刻,终究只是长故事,而非长篇小说。 迟子建的中短篇小说,却总是缺点味道。她写中篇,常保持在三五万字。《候鸟的勇敢》近八万字,两次修改,仍无法成功缩减,便成了她最长的中篇。只可惜,字多了三两万,作品依旧淡如水。平凡的人生已够寡淡,若故事也这般不见浓烈,那真是从嘴里到心里都没滋没味。 最终触动我的是后记,当迟子建娓娓道来书写缘由,我才恍然大悟其字里行间的淡淡哀伤。迟子建的伤情很克制,这不禁让我想起周国平的《妞妞》。面对幼女夭折,冷静客观的哲学家发出撕心裂肺的呐喊。而一向怀揣悲悯之心,用细腻与真情打动读者的女作家,却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对亡夫的思念。寡淡也好,浓烈也罢,面对悲欢离合,作家总有纸墨的出口去释放内心的哀与乐。如此看来,文人终究是幸运的,毕竟芸芸众生大多数,心中的黄莲堆成山,却说不出又道不明…… 推荐指数:三星半。

  《候鸟的勇敢》读后感(七):多了世俗气,少了“仙气”

  作为迟子建长篇的忠粉,突然发现她居然最新出了一本小说,便迫不及待找来捧在手中品读,也许是期待太高,也许是不习惯中篇的收敛,看完之后是满满的失落。

  虽说张黑脸、周铁牙、尼姑这些人物还是很有特点的,但每个人物都是简略带过而已。整部作品主要是为了反映大经济背景下“候鸟人”这样一个富人群体如候鸟般南北方交替生活的状况,然后在候鸟管护站刨出一个清净之地,将张黑脸这样一个真正的候鸟守护人用风雪的纯净脱浴而出。结尾处两只东方白鹳相拥而逝,张黑脸和德秀师父为了将他们好好安葬,而迷失甚至将有可能牺牲在大风雪中,着实震撼而升华了整本书的格调,但反观整本书还是略显单薄。

  后记中,迟子建说东方白鹳是丈夫去世前一年见到的“神鸟”,鸟儿带走了她爱的人,读到这儿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个为丈夫的突然辞世而伤心欲绝又坚强勇敢的女人,我最喜欢的就是她用文字传递的那种力透字背的坚韧与大气,所以才觉得这篇着实不符合她的一贯气质,代入感很浅,不能因人物的立体而引起太多共鸣。

  不过,依然会继续去读她的早期作品。

  《候鸟的勇敢》读后感(八):有共鸣作者和内容&刘野老师的封面

  

作者是我们大东北的人,读起来竟然有点亲切感,起初读起来,就是觉得作者文字带来的画面感太强烈了,看的时候,好像那些情景就在眼前一样,享受。

读的过程中,我不断寻找书名的由来,本书中只读到了一次扣题,现在我还在思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每个人好像个性都是很鲜明,很勇敢,是各有各的勇敢。

喜欢张黑脸简单、纯真、勇敢;

喜欢德秀师傅果敢、克制;

喜欢周铁牙市侩、老谋深算;

喜欢慧雪师傅的禅意;

喜欢云果师傅的勇敢,也心疼她的无奈。

对了,书皮刘野的作品,我想大概是他们都是通过一些东西,让人有画面感、有遐想吧,都是那么到位,画能突出特色、文字也能。

  《候鸟的勇敢》读后感(九):这是交给领导,还是读者的作业?

  很失望,还以为是交给领导或者讨好哪个群体的作业。 在《收获》2018年文学排行榜作品选中篇小说上看到的,刚开始这本书附上有我喜欢的几个作家:须一瓜、尹学芸,对这本书抱有极大的期望。一打开就是迟子建的这篇《候鸟的勇敢》,迟的作品我也看过,应该是她最出名的作品《群山之巅》,印象还不错,在豆瓣标记过4星,结果看这一篇文章…… 1.人物语言不自然 很像捏造的,就是那种“怎么会有人这么说话呢”,或者是以他们的关系“不会说出这样的话”这种感觉。知道你写的是小说,但也写的太矫揉了一些。 2.套个意象就创作的框本文 候鸟,冬天,东北,南方,不就是这几年的社会问题和意象。尼姑庵,和文章里人物的关系,一看就知道想写的啥。 3.很多地方写的也一言难尽,练习的水平 比如这一段: 据第一个撞见他的采野果的山民回忆,张黑脸看见他,说的第一句话是:“这是阳间吧?”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古怪地笑了两声,昏了过去。

  ……

  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啥?是尬!尴尬的尬,这么收拾场景和文字,是作者本意吗?

  先不说其他描述这个人在森林逃命碰到老虎哇仙鸟啊什么奇迹般的东西(本身可能想往魔幻上靠),就这个“阳间”,是想和阴间相对,但真没人会这么文绉绉的说话…何况还逃出来的…“古怪地笑了两声,昏了过去”显得作者杜撰这一场景的本领十分的拙劣。

  全凭想象,如有巧合,纯属雷同。

  还有第二处:有人反驳他,说女人发脾气时,常扔鸡毛掸子和鹅毛扇子,力气大的,能扔过房顶呢,这不说明鸡和鹅也能飞得高么?张黑脸一拍脑袋,说:也是啊,莫不是鸡毛鹅毛附着翅膀的魂儿?听者无不大笑。

  ……

  真的是辣眼睛……尴尬极了…

  最让我失望的是第六章的“烧酒里兑上安眠药”。真就随口就来啊?

  幸好这本书是节选,看的时候我就不停在想,什么时候能看到33页(这篇文章只有32页)

  《候鸟的勇敢》读后感(十):候鸟:我咋了?

  本以为是篇单纯的环保小说,没想到又有官场潜规则的明里暗里嘲讽,还有脱俗的男欢女爱(毕竟人设是尼姑),迟老师真不简单。再回到书的主题‘候鸟的勇敢’,我直接一透到底(因为没人看我书评),书里的候鸟东方白鹳两口子因为腿受伤没能及时迁徙遇上暴风雪死了,所以我没看出来候鸟怎么勇敢了,这结局好像也不是happy ending;再不就是张黑脸和德秀师傅,他俩倒是挺勇敢的,行云雨之欢,作为陪衬每次还写景,这倒是让我想起来看电影或电视剧每次都在这种时候拍花草或者大浪翻滚(想想太可怕了那时我还很小)。

  两天读完,确实埋了一些对现实的影射,但是结尾太草率了,人物设定我这再仔细一琢磨感觉跟候鸟也没多大关系,甭管人还是鸟,都是个人忙活个人的,跟书名没多大牵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