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读后感锦集
《幸福》是一本由[英]丹尼尔•内特尔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020-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幸福》读后感(一):值得一读的简明幸福学术书
此书偏学术,优点是行文简洁、信息量大、逻辑较严谨、观点丰富。
缺点:此书原版在2005年出版,距今已15年,学术研究略显陈旧。
收获:
幸福不是人追求的全部,人所做的选择也不是以幸福最大化考量。
和幸福有关的化学物质是血清素,多巴胺和人的欲求有关。因此,人常常以为得到想要的东西就会快乐,事实上,得到后并不会多快乐。 升职加薪、大房子、结婚生子都由多巴胺驱动,因为祖先在远古时代做了这些才得以存活。
经济持续增长,人们并不必然会变得更幸福。
无法完全适应的事物:长期患病/残疾、噪音、持续的寒冷、食物短缺。
提升幸福感的方法有三个:
1.降低消极情绪的影响——认知行为疗法(CBT) ;
2.增加积极情绪——愉悦性活动训练; 旅游、运动、和朋友见面、文艺活动等。
3.改变关注对象——越追求快乐,离快乐越远。建立复杂的自我形象(多面手)。冥想和写作是好朋友。
《幸福》读后感(二):幸福到底是什么
这本书非常短小,但干货满满~
1、幸福的定义:本书将幸福分为三层:情绪体验(愉悦)、生活满意度(积极消极情绪长期平衡)、发挥个人潜力 2、幸福的源泉:健康、自主、社会参与度和环境质量。而客观生活环境的变化只会在短期内影响到一个人的幸福度,即便有影响我们也会很快适应。可以说,幸福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而非实际发生了什么事情。 3、如何追求幸福: 第一种是降低消极情绪的影响【对于高神经质的人而言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具体的做法有认知训练、冥想、写作等。更好的觉察到自己当下的情绪,才能更好地消化消极情绪对自己的影响】 第二种是增加积极情绪【寻找爱好,找到让自己感觉真正快乐的事情】 第三种改变关注对象【拥有更多的角色定位,复杂的自我形象】。 4、追求幸福是必要的嘛:幸福不应该是人生追求的主要目标,无论是对物质还是地位的追求,如果目的是提神自身的幸福感,那么大概率是会失败的。作者认为有的时候,脱离一点自己的感觉,试着多关注自己认为值得、有挑战性或者重要的事物,或许会更好。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对某事的追求目的更多的放在其自身价值上,而不是看其是否会给自己带来愉悦感。 其实并没有完全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不要被外界物质世界所困扰又要对人生有所追求,不知道这要怎么做。不过对我而言仅降低自己的负面情绪这一点就已经会对生活带来很积极的影响了。
《幸福》读后感(三):让我们离幸福更近吧
1、神经质的人不容易幸福,外向的人容易幸福。神经质的人容易悲观焦虑,外向的人热爱交际(结婚率高同时出轨率高)。
2、神经质的人容易恋爱关系破裂,走不到婚姻,所以结婚的人的幸福感比单身的人高,单身的人比分手或者丧偶的人高(失去拥有的会比从未拥有过更难受)。
3、要变得幸福需要改变对不幸的事情的态度,在一件事情上失败不等于处处失败。如果身份更复杂更能感到幸福,同时也更少感到不幸,比如当爸爸或者当志愿者。
4、在工作中幸福的人日常休闲也幸福,在工作中不幸福的人在休息时也很难感到幸福。
5、经常写日记,发展新的兴趣爱好,正念冥想,改变消极思想方式,都能增加幸福感。
《幸福》读后感(四):幸福是什么?
“It is the pursuit of your goals — not the reaching of them — that makes up the weeks, days and hours of our lives. So make sure to have fun along the way.”
(以下为内容摘录)
生活是一场漫长而无止境的挣扎,没有哪一刻是毫无麻烦的。它的挣扎就好比每一株植物都得想尽办法站直。多数时候生活都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哪怕只有些许的启示,生活便算不上失败。 —— 阿瑟 · 米勒( Arthur Miller )
由于幸福很难被锚定在任何一套狭隘的关注点之下,它自然而然就成了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跨学科研究活动。如今,就像杰里米 · 边沁预料的那样,幸福又回到了人文科学研究的中心位置。
积极心理学的最高目标是培养“自带目的性人格”( autotelic personality )。拥有自带目的性人格的人具备以下特征:他(她)对物质财富、娱乐、舒适度、权力、名望等方面的需求很少,因为他(她)所做的许多事情本身已经是奖赏了 …… 他们很少依赖外部奖赏,而外部奖赏则是其他人维持枯燥而又无意义的日常生活的动力。他们更加独立自主,因为他们轻易不受外部威胁或奖赏的操纵。与此同时,他们更关心周围的一切,因为他们完全沉浸在生活之流中。
习惯于快乐的人最有魅力 …… 那些整日因小事闷闷不乐的人反倒得不到太多同情。
幸福系统能帮助我们不断改善生活才有意义。任何生物体都不能长期完全满足于现状,因为总会不断出现更好的做事情的方法,而一个完全满足的个体绝不会主动去发现它。因此,无论在何种环境中,眼前的满足与可预期的完美十足总是存在着小小的、恼人的距离。而这个至关重要的裂缝中则挤满了兜售怀旧之情、精神体系、毒品以及各类生活消费品的小贩。
假如你总是觉得生活黯淡无光,你或许需要审视一下是不是没有找对参照物,或者错误地沉湎于过去或未来。另一方面,生活本身就不是完美的,完全的幸福并不在生活的计划之内。对于任何声称处于某个时期、地方或组织的人们拥有完美幸福的主张,我们都应该不假思索地加以摒弃。对于乌托邦,我们要进行怀疑和审视。
提高血清素活跃度的药物似乎可以解除消极情绪系统。无独有偶,有研究发现,在抑郁症患者以及有自杀倾向或暴力倾向的患者的血液中或脑部,血清素的活跃度通常都很低。
那些真正幸福的人,关注的实际并不是自身幸福。他们往往在追求其他事物的道路上意外地找到了幸福。
有趣的是,过去 20 年中有大量研究表明,经常写作记录自己经历的人身心状态会更好,甚至连免疫系统都有明显的不同。不论记录下的经历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写作似乎都有疗愈效果。 因此,写作可以作为消极思想的发泄口这个理由不足以解释问题。在我看来,写作可以让我们更关注自己的想法,从想法中抽离出来,起到的效果与正念疗法或正念冥想一致。
放下欲望与满足欲望一样无比轻松。当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虚无状态被诚心诚意地接受,心中就会亮起一道奇异的光。当我们不再追求容颜不老和纤细的身材,那一天该是多么愉快啊。我们会说:“谢天谢地,那些幻想终于走开了!”
幸福是一只蝴蝶,紧追不舍时,总是抓不住,可是,如果你安静地坐下来,它会落在你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