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线读后感锦集
《布林线》是一本由约翰•布林格(John Bollinger)著作,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布林线》精选点评:
●学点有用的技术很重要,虽然努力地在看懂。果然没有看懂。
●对我来说没啥用
●需要重读。
●作者态度很真诚,指标只能是辅助,不能全信。
●在学书里的系统,实践买入卖出点。操作性上还需要时间验证
●哈哈看过的类似书里最学院派的。作者感觉真是满满的善意。但是好多读起来好拗口啊。
●介绍了布林线,虽说交易主要用它。但真没按作者说的用,毕竟指标类的东西要看市场环境来用。
●指标是工具而非目的 辅助作用
●指标是好的,书写得真烂,难道是翻译问题?感觉作者就是个技术指标调试狂,基本没有涉及交易的内容。
●约翰·布林格这个人的书炒股一定要看,并不是说他这本书多厉害,而是布林线这套系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比其他指标更加靠谱。股票市场并非是投机市场,而是一个充斥着数学原理的圈钱之地。最近南京闹得特别欢的钱宝网非法集资事件,有那闲工夫投机还不如研究点数学原理赚钱来的实在。
《布林线》读后感(一):不看没事,看了越发懵的一本书
布林线是布林格在通道理论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技术指标
其基本思路就是均线理论加上波动宽度
既然是技术指标,那么技术指标的弊病也就显示出来了,也就是说人在日光照射下有影子,影子始终是人的反映,技术指标其实就是价格图的影子,与其研究影子还不如重点研究人……
…………
…………
……
《布林线》读后感(二):零散笔记
理性分析:基本面(公司的基本数据)+技术(市场数据)分析,二者的结合→布林通道。
技术说明基本面(?)
情绪是最大敌人
复利是最简单的系统,也最难。
赚钱比守钱容易,长期有效的建议并不存在。根据风险回报特征确认机会!!找到正确的时机和地点。
相对的高价与低价
布林基础为均线→是中期趋势,参数20天。
o,时间框架来组织任务
系统给10个人,一年后,有10个系统。独立和独自思考是关键。为自己思考。
典型价格:最高、最低、收盘价除以3.月线图。
参数是什么!
价格与布林通道的关系:%b:最新价格—下通道/上通道—下通道
如果使用↑,收盘价在上通道以上,且21天内的日内强度是负数,卖出
通道宽度(上通道—下通道/中通道)
→确认收缩。找到趋势的开始。趋势开始前震荡,震荡使宽度变窄,突破时宽度增加→趋势的开始。反之亦然,宽度变平,或下跌,趋势结束。
收缩预测高波动性。
模式识别是识别重复发生的事件。提供相对的、灵活的框架,不提供绝对的、严格的框架。
要经历价格的波动。一般都是一次或多次的支撑区和阻力区。M和W模式常见的反转模式。
新趋势不尽然是反转,也可以是震荡。
识别模式是关键。
W。。m、、大模式中包含的小模式,做波段。注意假动作。等趋势成形了再说。
波动性突破系统。。风险回报标准定制系统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3064801/
↑更好
《布林线》读后感(三):约翰.布林格创造的布林线(BOLL)
本书理论与实务并重,内容结构完清晰整,阅读流畅度很高。第一,二部分基础交易理论和通道类指标基础知识作为了解即可,明白BOLL指标是有效的,第三,四,六部分是重点学习,尤其是第六部分是全书的精华总结。
一,先记住本书一些基本观点
1.价格不是正态分布,市场也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只能用相对的框架评估价格,用严密的方法做理性投资决定。
2.金融工具能证明均值回归,但这个现象并不强烈,市场不会把均值当做目标自动买卖。
3.随着股指期货的出现,价格变化更快更复杂,在不同的时间框架,需要考虑不同的任务,使用不同的数据和方法,不要被无效的东西干扰。
4.长期(绝对)有效的方法不存在,离散的建议才长期有效——根据风险汇报特征确认机会。
5.技术分析不是单独的科学,它是对受基本面和心理因素影响的投资者做出的行为的描述——受期望驱动。
6.坚持基本的东西,把狂野的东西留给喜欢的人去研究。
7.有效的多指标协同原则。单一的BOLL指标不能增加交易的信心,一旦有其它指标协同确认,信心就会增加。避免掉入‘指标堆’(我起的名字)陷阱,方法是每一类指标只选一个自己最擅长的使用,比如一个动量指标,一个趋势指标,一个成交量指标。
8.同类指标不能相互确认。比如BOLL指标本身已经包含波动和趋势,所以不推荐使用它去确认价格波动。(作者的意思不太好理解,我认为就是比如KDJ指标在摆动超卖区,不能因为价格又触碰了BOLL指标上通道,而协同KDJ与BOLL就判断价格会下跌,因为两个指标都基于价格波动的原理设计,应该用成交量或均线的变化去确认)
9.重视成交量。成交量指标的本质是成交量在先,价格在后。(遗憾的是书中各种成交量指标我们一般软件上没有)
二,BOLL指标的基本应用
1.BOLL指标诞生于1983年,这是一个复合指标,关键是研判波动性(不是单纯的趋势或摆动)。绝大部分人都认可:如果价格既不是循环的,也不能用循环来预测,那么波动即是循环的,又可以被预测。高波动引起低波动,低波动引起高波动。
2.通道中线(一般设置为20日均线)的主要功能是定义中短期趋势和支撑阻力位,在趋势不变时,回踩中线是买入信号。
通道上下轨根据公式计算,目的是尽量把波动的价格包含在通道内。
3.B%指标直观反映价格和通道位置的关系,价格在上通道时为1,价格在下通道时为0。配合BOLL指标使用。
4.底部和顶部相比,波动性更容易分析,因为顶部环境充满疯狂和希望。
5.BOLL帮助确认W底。W底未必对称,如果低点1在通道外,低点2在通道内,即使低点2比低点1更低(破位),我们也认为这符合W底形态,威科夫称之为‘春天’。
6.BOLL帮助确认M顶或头肩顶。典型的头肩顶是左肩在上通道外,头可能触碰上通道,右肩落在上通道内,随后下跌触碰下通道,反弹至中线受阻,再次下跌可能会刺破下通道。头肩顶可以看成共享一个头的两个M顶。
7.价格沿着通道上涨或下跌。价格触碰或刺破上下通道未必是买卖信号(BOLL不是摆动指标)。价格可能会保持沿着上通道上涨或沿着下通道下跌,最多会回踩中线,这通常认为是强势中的持续信号而不是反转信号。当价格不再触碰上或下通道时,才说明上涨或下跌开始走弱。
8.通道收缩与扩张。波动性降低,通道收缩,这是整固的开始。波动性升高,通道扩张,一段强势趋势的开始(注意,趋势方向可能延续也可能反转,书中叫假动作),扩张时进场要设置好止损。
三,BOLL指标交易系统
1.波动性突破系统。先观察通道收缩,然后等待通道扩张,同时价格突破,此时进场。防止假动作,要结合成交量等指标。
2.趋势跟踪买入系统。买入强势股卖出弱势股。如果价格很强,到达上通道,同时其它指标也确认强势特征,我们就预测价格趋势会继续强势上涨,并买入。下跌做空同理。
这个方法的问题是在信号出现前行情已经开始,有了一段涨幅,所以中短期看不是最佳的风险汇报比。作者给出的解决方法是等待回调,然后在回调结束的第一天上涨时买入。(我的观点是放弃1浪,在2浪回调时择机买入)
3.反转交易系统。通过价格碰到通道时的其它指标来预测反转。价格碰到下通道而指标转强是抄底买入信号,价格碰到上通道而指标转弱是逃顶卖出信号。书中主要依据MACD指标和累积派发指标。
《布林线》读后感(四):《布林线》简评和书摘
内容:★★★★☆ 翻译:★★★☆☆ 排印:★★★☆☆ 装帧:★★★☆☆
布林线发明人的著作。
布林线,一个很方便的技术分析工具。同时具有趋势指标、动能指标、波动性指标的功用。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作者以布林线为载体,阐述的交易和技术分析思想。
下面的书摘,对原译文进行了部分修改。主要包括:中国大陆地区交易领域惯用语、文字排版错误、长句断句、表达形式或逻辑上的问题等。
书摘
◪简而言之,技术分析派认为市场是对的,基本面分析派认为自己的分析是对的。
◪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主张法院不能判定绝对的事实。
飘注: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公认为是美国最高法院最伟大的大法官之一。霍姆斯在司法实践中,奉行达尔文主义、实用主义、道德相对主义,反对道德普遍主义和自然权利论。霍姆斯的一句名言是:“第一修正案,不会保护一个在剧院里妄称失火而招致恐慌的人。”
◪过去,影响人们的都是绝对的真相。现在,这样的方法行不通了,只能用相对的方法来影响人们——市场也是同理。
◪从本质上说,这些思想是谦逊的。它们认识到了我们的局限性。
◪实际上,根本没有完美的系统。我们只能在我们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尽量发挥自己的潜能。
◪不追究绝对的真相,而是用相对的框架来评估价格……我可以低买高卖,我们要用相对的方式去做,避免采用绝对的方式。
◪采用适合自己的框架,以迎合自己的风险/回报偏好。
◪技术分析使用的数据不多,基本上是价格和成交量。
◪收盘价是最值得考虑的,其次是最高价和最低价,然后是成交量,最后是开盘价。以至于1972年6月,道琼斯把开盘价从《华尔街日报》中去除了,目的是扩大列出的股票数量。
◪日本蜡烛图重点关注开盘价和收盘价,这和竹线图不同。
◪对技术分析来说,有关注价值的是价格、成交量和波动性。
◪用长周期进行获利分析,用中周期进行风险分析,用短周期执行交易。
飘注:止损持盈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每个时间周期都有自己的任务。交易者不同,使用的工具也不同,具体任务也不同。把每个时间周期的特点和任务分开处理,这很重要。建仓之后,还继续盯着短周期图表,就是违反了原则。进场后,关注点应该放到中周期上,这是继续持有仓位的理由(飘注:因为中周期负责风险。)。只有中周期分析工具发出出场信号后,才能回到短周期图表,根据短周期工具执行平仓。
◪过多的使用技术分析工具,看起来像是获得了更多信息;不过,胡乱的信息,不能和交易任务很好的搭配。
飘注:信息和交易工作建立逻辑。换言之,将市场提供的信息,系统化地处理。
◪技术分析工具的参数,要符合你的中周期。最适用的时间参数,应该能最好的表述你的中周期趋势。
◪构建交易系统时,对小的变化不敏感是优势,说明系统能长期有用。
◪第三章要点:①将系统周期分为长、中、短。②找到适合自己的中周期时间参数。③用周期来组织系统逻辑。
◪交易者在变。今天还有用的计划,到了明天就不用了。昨天的目标,到了今天就成了不相干的东西。年龄在变,收入在变,需求和欲望在变。今天可以依靠的计划,到了明天变成了相反的东西。即使交易者能够保持持续的一致性,相对的变化也会发生。社会在变化,它会改变交易者的生活、工作,以及市场环境。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都是那些自己创造财富的人,而不是继承财富的人。这不是巧合——赚钱比守钱容易。
◪不是说我们没希望了,只是说长期有效的方法不存在。离散的方法才是有效的——根据风险回报特征确认机会。把这些离散的机会编织到方法中,这样就能长期使用,以实现目标。
◪(这本书)有时候讲得很具体,有时候则故意不说的那么详细。共同的目的是,如果你想在交易工作中有所成,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把一个交易系统传授给10个人,一年后,你会发现有10个交易系统。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人要修改交易系统,甚至是大刀阔斧的修改,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你可以安心地传授交易系统给别人,而不必担心系统会失效。
◪想要在交易中取得成功,交易者必须学会为自己思考。因为每个人的交易目标不同,风险偏好不同,回报期望不同。只有量身定做的方法,才有可能成功。
◪自己的路,必须自己开拓,自己维护,自己去走。其他人不会走你的路,就像你走其他人的路也不会成功一样。
◪通道类技术指标的历史,是很长的。
◪布林线的关键,是波动性。
◪如果价格远离了均值,应该期望它回到均值。这是技术分析中超买和超卖,背后的统计理论。
◪低波动性会引发高波动性,高波动性会引发低波动性。
◪在交易实践中,均值回归的表现,可能不会有预期的那样好。
◪即使价格的涨跌周期很难如预期,波动性的周期则表现得很好。
◪(技术分析的三大假设之一,是历史会重演。)但很少会一模一样的重演。只是在总体上相像,这就有点麻烦。为了成功识别“重演”,我们需要一个框架进行分析,布林线就是框架之一。
◪不是所有的反转都伴随着头肩形态,只是它们最常见而已。
◪(头肩底)第一个低点应该在布林线之外,第二个低点应该在布林线之内。第一次下跌时,成交量应该比较高。
◪布林线可以作为验证指标。第一个低点应该在布林线之外,第二个低点应该在布林线之内。从相对角度说,即使第二个低点比第一个低点还低,(在布林线系统中)也不算新低。
◪动能指标上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发生在价格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前。
◪底部和顶部相比,更干净,更清楚,更容易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市场心理原因是,底部充满了恐惧和痛苦,顶部充满了疯狂和希望。因此,底部的形态都是清晰可见的,很容易识别。毕竟,痛苦是一种比快乐更倾向于一致的情绪。
◪布林线定义的最低点,是下通道。如果第一个低点在通道外,第二个低点在通道内,即使第二个低点比第一个低点的绝对值更低,但我们理解为更高。
◪典型的头肩顶,应该是左肩在上通道之外,头碰到了上通道,右肩则跌落在通道之内。
◪和头肩底一样,头肩顶也是相对的……如果在通道之外创出了新高,可以期待在通道内也会产生一个新高,尤其是当第二个新高没有碰到上通道的时候,就会知道这个新高很危险了。
◪在使用通道类技术指标时,人们常犯的错误是,在上通道卖出,在下通道买入。
◪在上涨趋势中,价格通常会突破上通道;在下跌趋势中,价格通常会刺穿下通道。这不是反转信号,是持续信号。价格可能就此反转,但通常不是反转信号。
◪关注市场中正在发生的事,而不是你希望发生的事。
◪更好的方法,是把在本书中所学,融入你自己的已有的方法中。
◪波动理论最重要的特征是,低波动性引发高波动性,高波动性引发低波动性。
◪无论一本书讲得多么具体,它的读者还会有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件好事。
◪当价格在假突破的相反方向出现很强的走势时,先建立一半仓位;当反向突破发生时,再加仓。
◪技术分析指标,可以分为动能指标、趋势指标、成交量指标。
◪布林线是为价格服务的,定义最高点或最低点的相对位置。
◪布林线如果没有收缩,价格突破则值得怀疑。根据我的经验,有价值的突破,必须有收缩现象。
◪如果价格碰到了通道——切记,这不是反转信号。价格碰到上通道,并非卖出信号;价格碰到下通道,并非买入信号。
*希望各位豆友,指正文中的文字录入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