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之旅读后感100字
《地狱之旅》是一本由[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狱之旅》精选点评:
●中规中矩的冒险小说,麻风病院写的像阿克汉姆,女主有点像《零时》里的安格斯·麦克沃特,同样生无可恋想自杀,没死成却救了别人,最后没羞没臊的在一起。
●1954年,又可以算间谍小说了,谜面不够精彩,结尾也平平淡淡,中途因为给读者的方向性,目标不够,吸引力有限,加之没有其他元素的补充。平庸的一本。2星半
●这本还挺顺畅的,就是如果侦探部分不精彩但爱情部分精彩的话,我也觉得可以啊。
●阿婆的非推理题材的小说。
●这是个人看得最慢的一部阿加莎,花了大概两周的时间才间断看完。剧情双线并进,悬疑感与节奏感都十分一般,人物刻画也差强人意,几乎不敢相信出自阿婆之手,不过看到结尾处又撮合成了一对儿,才确定这确实是阿婆的作风。
●感觉阿婆驾驭这么宏大的题材还是力不从心
●为数不多的谍战案,脑白质切除术
●我喜欢这故事,冒险、间谍、互相猜忌、爱情......花一天时间就看完了
●这是一个探险的故事,里面有一些推理的成分,比如说著名科学家为什么功力尽失,还有临终遗言留下的神秘信号,但是这本书更多的却探讨了自由的问题:“当你把一只鸟关进笼子里时,反抗是很自然和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一只鸟在一个足够大的鸟笼里;如果它拥有所需要的一切:一个伴侣、种子、水、嫩枝,所需的一切物质生活,它就最终忘记曾经自由过。”
●足不出户,窝在沙发,侦探小说女王带你游历卡萨布兰卡。
《地狱之旅》读后感(一):《地狱之旅》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严重剧透,是人物关系及案件时间顺序
《地狱之旅》读后感(二):世间有阿加莎,是我们的幸运
看到目前最喜欢的阿婆作品,没有之一。讲述的是铁幕背景下世界各地科学家、天才集体失踪,而希拉里是一个失去了丈夫孩子想要自杀的无助的人,调查方便请她假扮失踪科学家的妻子去调查他们去了哪里,最终发现是一个富翁将全世界的智慧——那些年轻的天才们,购买并关进了金丝绒的鸟笼里,意图进行商业运作。富翁老头说的没错,只要鸟笼够大,并且提供它所需要的一切:伴侣、食物、水、树枝、所有的生活所需,它终会忘记自己曾是自由的。世间能被吸引的这些“鸟”他们在乎的无非名利权,少数以情为衷的,就是话剧中的“李白”,小护士喜欢上的并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正常人,而是一个非常非常特殊的“疯子”。最终男女主与救援方回合,幸福结局。这本书我最喜欢地方是阿婆的思想,她在我心中是最伟大的侦探悬疑作家,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固然鲜明,但阿婆麾下是更多的侦探、和那些更加惊人的不需要侦探的故事。就像书里写的,你是一位作家,你在写一个人的故事,你描述ta的童年、ta的婚姻、ta所住的房子,那么对你来说,ta就越来越像一个真正存在的人。而我觉得,你一直读一个作家的书,你便会慢慢认识她,她就像是坐在你面前与你交谈,这种感觉太惊艳了。即使阿婆已逝,我仍感叹于她所留下的这些故事与思想。可惜的是,我目前所构思出来的故事,自认已能惊艳自己,但与偶像比起来,仿佛草芥一般。新星出版社的黄皮系列,本本展现不同的世界观,在我看来,比出名的蓝皮波洛系列更加璀璨。世间有阿加莎,是我们的幸运。
《地狱之旅》读后感(三):看似天堂,实为地狱
本书英文原名Destination Unknown,直译应该是目的地不明,但这版取名为地狱之旅,个人感觉配合上这个故事更加能发人深省。故事主线是调查数名知名科学家失踪事件,为了破解失踪之谜,调查此事的官员招募了对生活感到绝望本打算自杀的希拉里,派她伪装成其中一名失踪科学家的妻子去寻找线索。
经过几次中转,希拉里成功打入敌方大本营,这里表面上是一所出于慈善目的设立的麻风病医院,暗地里却被改造成难以被外界发现的隐秘基地,在这里这些科学家可以获得无限的资金,材料和器材用以研究,有服装部电影院食堂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优越享受,而基地的主人宣称要“组建一个科学界的智慧托拉斯,然后由这些科学家们来管理世界事务,由他们向资本家、皇族、军队和实业家发出命令”。
吃穿不愁,可以专心做研究,又有可以掌控世界的美好未来,整个基地看似是科学家的天堂,然而天上不会掉馅饼,资本家也不会是慈善家,实际上基地的主人是把整项计划当作一次商业投资,他把这些科学家圈禁在这里,计划在合适的时候将他们当成商品租借出去,甚至打算对他们实行脑部手术让他们绝对服从。整个基地其实和养猪场没有什么区别,把猪养肥是为了卖肉,给科学家们优越的生活科研条件是为了出售他们的智慧。
而来到这里的科学家有一部分也是疯子,为了追求知识,他们可以牺牲掉成千上万无辜者的性命,他们认为只有科学家才是世界的核心,只有他们能够统治世界,甚至是只有他们才配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丧失了谦卑的他们也丧失了理性,如果是这个所谓的基地天堂是粉饰过的地狱,那这些科学家就是实打实的恶魔。看到这里真的觉得“地狱之旅”这个名字实在是太贴切了。
这本书应该被归类于间谍小说,但与阿加莎其他的间谍小说相比则略显平淡,女主角希拉里虽然在路上留下了线索,但进入基地后就再没什么出色的表现,最后揭发基地真相的部分也不温不火,不得不说这似乎是阿加莎小说的短板。好几本小说都是前期有阴险残酷的阴谋,手可遮天的反派组织,看得人心跳加速倍感刺激,但后期总是驾驭不起这样宏大的布局,以至于到正邪大战时就显得后劲不足,没有什么精彩的冲突,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
《地狱之旅》读后感(四):乌托邦中被粉饰的自由
阿婆的冒险小说我大多兴致缺缺,唯独这一本探讨的思想内核让我有些话想说。 书中阿婆创造了一个幻想中的乌托邦。 部分天才科学家们不满于政府或伦理的管制与各种各样的核查,而追求科研时的绝对自由,于是受人蛊惑,来到了沙漠中的乌托邦。 这是一座隐藏于沙漠中的巨大建筑,内里有他们想要的一切,诸如最昂贵的衣食住行,最顶尖的科研设备,不时还有各种娱乐活动:研讨会、观影会、运动会、舞会……重要的是,这里也没有任何外物束缚,他们只需要随心进行科学研究。 总之一切都是那么地完美,唯独一点:他们不能离开这里,也不能与外界通讯。他们完全地被这座乌托邦与世隔绝了。 换言之,这座乌托邦,其实是一所巨大的监狱。
来到这里的人们,也因此反应各异。 有人沉迷于安稳的物质享受,觉得这里就是理想中的天堂。这种人属于乌托邦里的大多数。 也有人立刻就发现了被囚禁的真相,而这类人又分为三种:一种是由始至终不曾迷茫,从未放弃追求自由——而拥有如此勇气和毅力的人寥寥无几,主角团属于其中之一;第二种是曾经试图反抗,却在失败后陷入绝望,过了一段时间,又觉得这里的生活没什么不好,便说服自己接受了现实。
“生活中最可怕的,莫过于太容易适应环境。人可以在任何气候环境下生存,什么都能吃,再苦都活得下去——不论是否被奴役。” “就像你第一次把一只鸟关在牢笼里,如果这只鸟所住的笼子足够大,如果你给它提供所需的一切:伴侣、食物、水、树枝,所有生活所需,它会忘记自己曾经是自由的。”
至于第三种人,属于乌托邦中最为稀少的一类人群:他们虽然立刻就意识到这里是一座监狱,但既不反抗,也不迷茫: “我并不在乎这里是不是监狱。这里确实如监狱一般,只不过牢房是镀金的。” “我是个社会人,社会人知道根本不存在自由这玩意儿。只有年轻的、未经捶打的人才会把‘自由’一词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社会和团体需要一个规则。而文明的实质是克制,寻求中间的平衡之路。人总会回到中间的平衡之路上的。” 从现实角度来说,他们其实是活得最为清醒的一类人群。然而这种清醒,未尝不是悲哀的。
好在,小说里我们可以尽情做梦,所以最终主角们成功粉碎了乌托邦,回到了广阔的人类社会,重新拥有了自由。 可在我看来,他们虽然离开了一个牢笼,所谓人类社会却也不过是另一个巨大的牢笼,唯独它比那座沙漠里的乌托邦,更加大一些、大一些罢了。 那么阿婆创造的这座沙漠里的乌托邦,又在影射些什么呢? ——只要这只鸟的笼子足够大,它就会忘记自己曾经是自由的。 所以其实我还是没搞懂什么是自由,这大概是个一生的命题了。倒不如最后一种人活得清醒。
话说回来,我看的上一本阿婆的书:《死亡终局》,也是在探讨自由。看来,“自由”,也是阿婆心中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