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吸猫小史》读后感摘抄
《人类吸猫小史》是一本由[英] 艾比盖尔·塔克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吸猫小史》读后感(一):真搞笑,驯化人的可不只是猫
驯化人的可不只是猫,麦子,水稻,鸡鸭鱼牛羊,还有狗,相比之下猫对人的驯化根本不算什么吧,如果一天不遛狗会怎样,它会把屎拉到你的床边! 还有猫破坏环境,小麦和水稻侵占了多少植物的生存空间。还有疾病传播,禽流感,疯牛病,猪瘟,狂犬病,还需要多解释吗!我就得作者些这书就是出来搞笑的,学术数据也不严谨,完全是幸存者偏差式理论。我觉得唯一的可能就是作者是个狗奴!!
《人类吸猫小史》读后感(二):人类竟然是被猫咪驯服的
《人类吸猫小史》,讲述的是人类和猫咪之间的历史。 为什么人类猫咪会相处这么久呢?原来是猫咪选择了人类,猫咪刻意进化成像人类婴儿的样子,肉嘟嘟的身体,大大的眼睛,以及哭声都是极力在模仿人类婴儿的状态,这一观点真的让我毛骨悚然。 而且猫咪是不吃老鼠的,他们是一个生存力极强、善于伪装、朝舒适的方式进化的聪明物种。 这绝对能够说得上是一本猎奇的新观点书集,如果好奇的话可以读一下,不过我觉得这好多都是作者自己的想法,没有什么很现实的依据,本就是一本用来娱乐的书,博眼球而已。
《人类吸猫小史》读后感(三):一本翻译了一半的书
虽然看书不多,但是这绝对是第一次碰到有一本书翻译了正文,注释都留着读者自己翻译的。看懂容易的很,因为不容易理解的都有注释。我就特别想知道编辑和翻译都是怎么想的,注释对我这种英语小白就非常不友好了,专业术语、偏僻词汇各种看不懂就算了,注释不在页面下方,而是全部集中在了书本的后半部分,就算有心要看,翻起来也很不方便啊。
再说这个书的内容,实在是和我想象的差别有点大。合上书就记不住大部分东西的我,大概就记住了猫对生态影响巨大、猫不怎么抓老鼠、猫有寄生虫、猫很能繁殖、猫很敏感、猫数量很多,看完了养宠物的心都歇了。
《人类吸猫小史》读后感(四):吸猫一时爽 2018.10.10
作者虽然是个猫奴,却客观详尽地描述了猫并不是人类一厢情愿地以为的小毛球那般无害,可是相较狗来说,人类却更加感受不到猫的威胁性。
通过书里的描述,一个冷漠,只是利用人类的猛兽形象愈发鲜明。另一边却是人类傲慢、露出花痴笑容的样子。还有无辜的被捕猎到灭绝的鸟兽爬虫。
猫是成功的百兽之王,只是遵循本能的生存技巧,错的还是想凭自己喜好改造一切,只看自己想看到的,狂妄自大的人类。
在知乎上刷到的“想扔猫,怎么办?”的问题下面的回答就是大型撕X现场,明明每个回答都鲜明地表现了尚未被驯服的猫有多大的野性和攻击力,却总有无知者忽视着猫对生态的巨大破坏力,认为绝育后放生就仁至义尽,提出应该安乐死的评论被撕到置顶。无知不是人类生存最大的障碍,傲慢才是啊。
《人类吸猫小史》读后感(五):新的百兽之王
挺有意思的一本社科书籍,从中世纪猫的壁图到现如今的网络平台,猫这种埋伏型肉食狩猎动物逐渐从野生自然走进人类的客厅并霸占了人类的大脑组织,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让两脚兽对其言听计从,彻底沦为了奴隶并且洋洋自得、以此为荣,整日在社交媒体上炫耀,同时掀起了全球互联网的“吸猫”大潮。但是猫对这一切并不心存感激,它们甚至不与人类亲近和交流,大多数时候,它们都非常冷漠无情。猫并不在乎人类的宠爱和陪伴,就好像它经过千百年来只是被驯化而从未被驯服,它们与人相附依存却又渴望空间和独立,与狗相比,猫和人类在生物学方面是互相矛盾的一对。
我喜欢文中的一段话:如果没有人类,家猫无法生存,但是我们并没有创造它们,亦无从控制它们。人类与猫与其说是从属关系,倒不如说是同谋更为恰当。
统治了食物链顶端的高级哺乳动物人类的家猫,才是新的百兽之王。
《人类吸猫小史》读后感(六):猫的阴谋
新收获 1.家猫并非多个猫种和基因混合的结果,它们全部沿袭自lybica亚种——这是一个仍旧活跃在土耳其南部、伊拉克和以色列等近东地区的土著猫种。猫的人为进化,几乎刚开始。 2.家猫被全球自然保护协会列为世界100种最具侵略性的物种之一。 3.街猫并不怎么吃街鼠,至少吃的数量不足以对人类文明产生影响。街鼠队伍和街猫队伍甚至是一起壮大的。但许多珍贵的野生啮齿类动物,饱受流浪猫迫害——后者并不需要靠前者裹腹,只是偶尔寻开心或改善伙食,就能把前者吃灭绝。 4.目前弓形虫病尚无法治疗。人类对弓形虫“操纵能力”的了解非常有限。有弓形虫研究者说,这病能解释我们对白苏维农葡萄酒的偏爱,因为这种酒的香气有点像猫尿。新西兰特产这种酒,新西兰弓形虫感染率高达40%。还有弓形虫研究者表示,弓形虫对精神分裂症的增多亦有贡献。 读后感 人与家猫的关系,就像小王子和狐狸的关系。 但,人=狐狸,猫=小王子。 养猫基本没啥好处,除了被驯服。 这是猫的阴谋吧?
《人类吸猫小史》读后感(七):猫驯服了人类
刚刚看完《奇葩说 第六季》第四期「美术馆着火,救画 or 救猫」。蔡康永老师谈到,如果将猫换成了蟑螂,你还会救蟑螂而放弃名画吗?因此,打着拯救生命的论点是不成立的,选择救猫的人仅仅因为那是猫,而不是蟑螂。
遥远的哭声很少人懂,但是看完吸猫小史,却能让我们更懂猫。
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尤其人类驯服动物的原因,必定是动物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求,给人带来价值。
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能够保护人类,而在当下已经不会捉老鼠的猫对于现代人类而言,几乎没有任何价值。书中作者的观点便是,猫与人在宠物和主人的关系中,猫是主导者。
起初,人类是没有驯化野猫的需求的。猫通过变得友善,主动选择了成为人类的宠物。书中称猫的可爱的特质为“怜幼触发特质”。猫通过自己的“怜幼触发特质”,说白了就是卖萌,博得了人类的同情与欢喜。这点其实一直被人类自身所应用。动物界越凶猛的野兽所发出的声音,音调越低,越弱小的动物音调则越高,而孩童的哭声音调也很高,包括你会注意到:工作上女生找别人帮忙成功的概率更高,外表越萌声音越甜的女生成功率也越高。我曾经研究过信息时代下表情包的效用,其中有一个作用便是,卖萌的表情包可以起到示弱的作用,能够更主动地拉近彼此的距离,这点和猫具有的“怜幼触发特质”如出一辙。
猫并不喜欢人类,不需要和人类建立任何形式感情的联系,它只是通过驯服自己来适应人类生活,以此换取空间、食物以及安逸。从某种意义而言,猫驯服了人类。成为猫奴,其实只是“一不小心点燃了人们的母性”,而养猫,又或许只是人类的伪需求呢?
《人类吸猫小史》读后感(八):人类吸猫小史
#阅读打卡#《人类吸猫小史》塔克 计划阅读300min,实际阅读279min,完成100%
摘录:
1947年,猫砂的发明使得猫能够更优雅地长居室内,因而它们成了人们的固定伴侣,不再是偶尔串门的过客。(野猫联盟则认为,猫砂发明的标志性意义堪比铜器或车轮的出现,足以划分两个时代。)
分享:
原来可爱的猫咪们至今算不上被人类驯化,它们仍然是坚定不移的肉食动物和敏锐的捕猎者,它们享受独居,它们高傲,它们面无表情。人类为它们开罐头、煮鸡胸肉(还要一点一点撕开)、换水、铲屎、看病,而仅仅获得的是最多60秒的亲密时间(猫咪们最多依赖你60秒)。这么看反而更像是人类被猫咪们驯化了,并且乐此不疲。
作者从11000年以前的剑齿虎开始讲起,大致阐述了猫咪们与人类关系的发展以及它们的一些特征。
家猫现在的数量是已经超过狗狗的,一方面是它们容易繁殖(一对猫能在五年里繁殖354294只后代(如果全部存活的话),一方面也是在于它们的“可爱”。猫咪们的眼睛和人类很像,圆圆的,甚至差不多大,而它们的脸又很小,就显得眼睛更大更可爱了。喵咪的叫声有点像人类的婴儿,不过它们以前的叫声说是很像被它们捕获的食物,这不得不让人产生恐怖的联想。
在英国也早就有了“云吸猫”现象,甚至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已经有起源。我家的猫咪有点像希特勒,这本书里居然也讲到很多猫咪都像希特勒,英国甚至有个“喵特勒”的网站,哈哈,这是我叫家里猫咪的外号。
《人类吸猫小史》读后感(九):界面文化#一周荐书#:“我得承认,我自己就中了猫的巫术”
http://mp.weixin.qq.com/s/C3QMR1hYoOjh7_k__YAbQQ
当未来的考古学家研究21世纪人类留下的残骸遗迹时,或许会发现一则曾流行一时的文本:“有些人啊,表面风光,实际上连只猫也没有。”他们也会发现诸多证据,表明历史上在人群中红极一时的“吸猫”和“云吸猫”现象——彼时的人类曾视猫咪如毒品,他们将头埋在猫咪的头部、腹部、背部,然后深吸一口,无法自拔。他们也为猫咪举办隆重庄严的葬礼,有严格的火化程序和美丽的坟墓。“对于21世纪的人类来说,家猫不可或缺。”未来考古学家兴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接着,他们会发现一本名为《人类吸猫小史》的出土文献,作者艾比盖尔·塔克是一位研究颅面演变过程的教授。从剑齿虎到Hello Kitty,这位作者跨越一万年的历史,从史前猫类一路写到21世纪的爱猫热潮,结合生物、历史以及文化领域的各项研究,论证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人类,其实是猫的选民;而家猫,正是通过驯化人类而逐步统治世界的。猫咪是何时开始与人类同居的?这种对人类并非决定服从的动物,缘何让我们如此痴迷、欲罢不能?为何位列世界前100种最具侵略性动物、能够破坏一定范围生态系统的猫科动物,反而让人类爱不释手?猫咪究竟如何逐步称霸了宠物界?又如何成为21世纪的新晋“网红”?在这本书中,答案将一一揭晓。
在考古学家严谨仔细的挖掘与研究后,他们被书中的一句话点醒:“我得承认,我自己就中了猫的巫术。”
《人类吸猫小史》读后感(十):人类“吸猫”小史
还记得小时候家里养过一只三花母猫,每天放学,在我距家门尚且遥远的时候,她就迫不及待跑到门边,在我推开门的同时,一团喵喵叫的毛球已经在腿上来回蹭。也记得在安娜堡访学的时候,有一天收到一封来自校警的群发邮件,说校园内接到疑似美洲豹的目击报告,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即使是安娜堡那样野生鹿群随处可见的小镇,大型猫科动物也早已是稀客。一方面,猫主子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赢得越来越多猫奴的欢心;另一方面,家猫的亲戚们深陷生存危机,和人类相恨相杀。这个局面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这本风趣幽默的科普著作中,作者艾比盖尔·塔克详细介绍了家猫驯化人类的过程。是的,猫驯化人,而不是相反。就像灵长类动物中只有智人发展出了文明,猫科动物中也只有家猫成功扩散到包括人类居所在内的全世界,稳踞食物链的顶端,这一切得益于家猫对智人持之以恒的驯化。
根据塔克的说法,包括人类的远古祖先智人在内的灵长类是猫科动物的猎食对象,后来智人发展出文明,家猫主动选择“被驯化”,借助人类的力量成功变身为超级寄生兽。塔克表示,哪怕对人类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家猫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获得人类的欢心,以此登堂入室,扩散到全世界,无论是种群的数量和分布范围还是个体的生活质量,即使是它们那些称霸野外的亲戚们也望尘莫及。尽管因此引起了种种生态危机和寄生虫威胁,人类却拿家猫无可奈何。更有甚者,家猫还全面入侵了互联网,而铲屎官们对此却甘之如饴,完全没有电影里抵抗外星人入侵的半分骨气。
原来猫星人才是最大的阴谋家。
人类“吸猫”小史:家猫如何驯化人类并统治世界 艾比盖尔·塔克/黄竹沁/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2018-4
子扉我 2018年春 季风异次元空间二世
原载季风书园微信2018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