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如何有效提问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如何有效提问读后感摘抄

2021-03-26 01:07: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如何有效提问读后感摘抄

  《如何有效提问》是一本由[日] 斋藤孝著作,后浪丨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有效提问》读后感(一):"三"字总结

  本书对象:想在 与高明的人谈话时学到东西,达到深度,触及本质 的读者

  作者认为人要有3种能力——模仿、策划、表达。

  翻转课堂3环节——出题,引导孩子提问,相互回答。

  3色笔记法——蓝演讲者观点,红重点,绿自己观点。三个圈分优先级。

  排除3大差问题——别人无兴趣的,细枝末节的,断章取义的。

  《谷川33问》

  3个四象限——具体本质;想问想答;符合现在情景符合对方经历。

  附和3大方法——点头、重复、隔行引用。

  我最喜欢本书的3大例子:宇多田光访谈、《论语》、调查问卷“你现在在哪”

  我学到的3大方法:有所准备、向对方确认了解到的信息,找相似点,问使对方感到骄傲的事。

  《如何有效提问》读后感(二):不同的提问目的,有不同的提问方法

  有效提问的前提是知道提问的目的是什么,不然无法判断“有效”。

  具体技巧可以参考这个思维导图。总体来说作者还是废话多了点。没想到豆瓣居然要写140个字。那就再来一段。

  其实本书最精彩的地方不是讲原理和技巧,而是提到的一个让学生主动提问的课堂游戏。没空读书的同学重点阅读这一段就行了。。。

《如何有效提问》读书笔记 liveoak

  《如何有效提问》读后感(三):沟通的秘诀-转移话题技巧

  1. 附和对方并转移话题

  1.1整理对方的话

  配音员德川梦声和冈本太郎的对谈-“艺术的爆发性”。

  自己想知道,别人、读者想知道

  艺术家自己的理解,读者未必真正理解,所以要一层一层地拨开,让读者理解艺术家真正地意思。

  1.2具体而言指的是什么事

  “换一个比较容易理解地说法”或是“请举一个具体地例子”

  可以更好的说明,而不仅仅只是从理论层面去阐释,更容易让读者明白。

  2.转移话题的技巧:在具体和抽象的话题之间反复

  2.1 开门见山地提出本质地问题

  比如风筝落地和安心居住的共同体。

  3. 将自己的经验融入话题

  3.1“请在适当的地方找出关联点”

  比如幻想,随意举例子,在适当的地方找出关联点,在自己的世界和对方的世界找到联结的线索。

  3.2表明“有关于我个人的事情”

  当要把对方的话带入自己的经验里谈话时,必须随时意识到自己“导入自己话题”这件事。当对话出现疲乏时,就可以再回到对方身上。以免造成对方“这个人会强迫性地把护体转移到自己身上”。

  比如说讲个人经历的时候。

  《如何有效提问》读后感(四):什么是好的提问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问渠的孟朱(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8900450 1)具体且本质的问题 举个例子,如果有人问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你回答是“爱”,1分钟就结束了对话。难道这个问题不是本质性的?当然是的,但是问法太抽象了,让人不知道如何展开谈话。如果换成,“你觉得在你目前的阶段,人生中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跟你前几年有没有哪些因素考虑的不一样了”,是不是更具体一些,如果对方回答说是“家人”,可以再展开提问,这样对话也能继续下去。 2)自己想问且对方想说的问题 提问时要揣测对方的状况、兴趣、关心程度,然后配合自己的兴趣。如果只问自己想问的,对方却无法通过沟通获益、只是机械地配合回答,自然提不起积极性。 3) 符合现在语境和对方经历的问题 比如,上司和你正在谈年度总结时,你谈到你做这个岗位的困难,上司提到他之前也是从相关岗位做起的,你可以顺势问“您当时是通过什么方法去化解工作压力、克服这些困难的呢”,这样,上司会自然地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你也能从上司的经历中学习。

  《如何有效提问》读后感(五):基础提问姿势

  大多数日本人写书的特点就是很细致好理解比较实用。

  这本「如何有效提问」就是在“提问”这个问题上的一些基础知识,有用好操作,可以参考着平日多加练习。

  遇到某些生活中的问题,苦苦思索,不如把这个问题细致的描述出来,答案也就呼之欲出。

  这本书认为提问能力是沟通能力中最重要的。

  它涉及这样几个问题:

  我们可以从好问题中收获什么?

  我们要避免什么错误?

  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

  怎样适时提出好问题?

  沟通中最重要的两个基本技能“附和”以及“转移话题”是都有哪些操作方法?

  1、好问题的用处:我们要沟通就离不了提问。在个人方面,我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针对知识给自己出题,也可以在考试面试的时候站在出题人的立场思考。在人际关系方面,好的问题可以从优秀的人身上得到更加有效的信息。一个经过思考后提出的好问题就可以帮自己看到事情的本质。

  2、要提出好问题,我们最好要避免“自己想问但别人不想回答的问题”。还有不要做“人型点唱机”,对自己的经验高谈阔论,却没有想办法与别人的经验世界相融合。

  3、什么是有创意的好问题:具体而本质的问题,自己想问别人也想回答的问题,符合现在语境也符合对方语境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到别人也可以帮助到自己。当然了,我们或许不用时时刻刻都提出好问题,但我们要意识到自己提出的问题,有时候具体非本质的问题也可以放松心情。

  4、重点:仔细思考后才能问出好问题。

  最后就是共勉,希望大家在有效提问的路上越走越远。这里推荐一本《吴小莉:与卓越同行》,她对名人企业家的采访录大部分都是好问题。

  《如何有效提问》读后感(六):基础提问姿势

  大多数日本人写书的特点就是很细致好理解比较实用。

  这本「如何有效提问」就是在“提问”这个问题上的一些基础知识,好操作而且非常有用,可以参考,平日多加练习。

  很小的时候我就认识提问的重要性,首先从我自己开始,我发现遇到某些生活中的问题,苦苦思索,不如把这个问题细致的描述出来,答案也就呼之欲出。然后就是人际交往过程中,有时候问到一个双方感兴趣的问题就能嗨聊很久,对于眼前这个人也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放松,保持好奇心和对他人的关怀就更能帮我问出好的问题。

  这本书认为提问能力是沟通能力中最重要的。

  它涉及这样几个问题:

  我们可以从好问题中收获什么?

  我们在提问的时候要避免什么?

  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

  怎样适时提出好问题?

  沟通中最重要的两个基本技能“附和”以及“转移话题”是都有哪些操作方法?

  1、好问题的用处:我们要沟通就离不了提问。在个人方面,我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针对知识给自己出题,也可以在考试面试的时候站在出题人的立场思考。在人际关系方面,好的问题可以从优秀的人身上得到更加有效的信息。一个经过思考后提出的好问题就可以帮自己看到事情的本质。

  2、要提出好问题,我们最好要避免“自己想问但别人不想回答的问题”。还有不要做“人型点唱机”,对自己的经验高谈阔论,却没有想办法与别人的经验世界相融合。

  3、什么是有创意的好问题:具体而本质的问题,自己想问别人也想回答的问题,符合现在语境也符合对方语境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到别人也可以帮助到自己。当然了,我们或许不用时时刻刻都提出好问题,但我们要意识到自己提出的问题,有时候具体非本质的问题也可以放松心情。

  4、重点:仔细思考后才能问出好问题。

  最后就是共勉,希望大家在有效提问的路上越走越远。这里推荐一本《吴小莉:与卓越同行》,她对名人企业家的采访录大部分都是好问题。

  《如何有效提问》读后感(七):QA的具象和本质

  书里有一个坐标轴四象限的思维模式,挺有意思值得借鉴。

  一如既往大和民族的细腻。对于提问这一件事情书里展开剖析了很多。不简单地局限在如何技巧地提问,重要的是思考和沟通的方法。提出“具体而实质”的问题,且对方也乐意回答、值得探讨的问题。

  ,有些地方太细碎又反复强调的方式,读的时候只想加速快进。

  1、无法辨识事物的好坏是无法成长的。

  2、如果只问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不会是不好的问题。若不经仔细思考就发问,便很容易提出愚蠢的问题。(日本人的谨慎,但能帮助建立自信)

  3、交谈高手总会在交谈中穿插自己的经历,这么一来,就会是在描述这几年来自己的经验,而非浅显的表面话。再加上有技巧地套出对方的经验,这就是“提问能力”。

  4、为了进行有创意的谈话或是发现新的意义,时刻保持“具体且本质”的问题意识很重要。

  5、第二象限是“自己想问,但对方不想回答”的领域,我将他称为“孩子领域”,小孩子总是一股脑地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

  6、提出问题要先揣测对方的状况、兴趣、关心程度,然后配合自己兴趣或关心程度才行。知识处于自己单方面的兴趣而向对方提出问题,只会让对方感到困扰。

  7、沟通的秘诀在“一面附和一面转移”。

  8、黑柳彻子最拿手的做法是赞扬对方的优点后,再来开展接下来的话题。

  9、针对他人真正的厉害之处直接切入重点发问,才是应有的礼貌。

  10、如果话题过于抽象,就用“具体而言是如何”来提问,当具体的话题过于冗长,再提出本质性的主题。

  11、提问能力最重要的部分是努力找到关联的地方。

  12、把对方的话引入到自己的世界并且结合为一,或是将自己的经验融合到对方的语境来进行谈话,像这样融合话题是对谈的基本技巧之一。

  13、立场不同,得到的答案也将有所不同。像这样“身为……的立场来问”的习惯,是组织创意对话非常重要的方法。

  《如何有效提问》读后感(八):会说算什么本事 会提问才是真正的实力

  掌握沟通能力、模仿能力、策划能力,你去哪里都不会差。

  我们很多时候,误认为擅长沟通就是会说。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一个观点是,一个会提问的人,具备真正优秀的沟通力。

  一个擅长提问的人,能通过优秀的问题,获取他所需要的信息。《如何有效提问》一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广告公司需要招聘一个员工,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列举出你觉得不错的10个广告文案?看似普通的问题,却实则暗藏杀机。倘若回答者10个文案列举不出来,则说明应聘者根本就没有用心;倘若应聘者举出的10个文案很普通,那么这个人之后磨练自己文案的能力也很一般。因为他连区分出好的文案的能力都没有,自己也就很难写出好的文案。

  所以,想要拥有一个好的沟通能力,我们要做一个随时保持提问意识的人。

  一个好的问题,需要具备3个要素:

  这个问题要具体且本质。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能够让你获取最为重要的内容,比如一个运动员,你问他在一场重要比赛上如何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反败为胜,就是一个具体而本质的问题。而对于,平时我们问的,你最近怎么样,则属于既不具体也不本质的问题的寒暄类问题。

  这个问题是你想问的且对方想回答的。这个原则强调的是在提问之前,你要先思考对方的喜好,根据对方的情况,再具体结合自己的兴趣。比如说,你和一位40岁的老伯进行聊天,虽然他的孙子是他的兴趣,但未必是20多岁的你所喜欢的。如果,你们都喜欢象棋,这个范围的话题才能深入下去。

  这个问题符合当下的情景且贴合对方过去的情景。如果你聊天的时候,突然提起上个礼拜对方吃了什么,就会很突兀。所以,提问一定要结合现在的场景。

  一个会提问的人,必须具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对方在谈完他的事情之后,对他的谈话内容表示附和之后,稍微进行话题的转移,谈话能够更加深入且持久。如果只是围绕一个问题一直谈下去,两个人迟早会陷入尬聊的情况。

  如何找到源源不断的聊天内容,这就需要你识别出对方的关键词。所谓的关键词,就是对方经常会谈到的与众不同的专业词,你在聊天中反复提到,并能结合你自己的例子,对方会有一种亲切感。聊天的时候,对方也就会觉得你格外亲切。

  谈话是门艺术,从提问开始就不简单。具备好的提问能力,对自己沟通能力的提升大有帮助。

  《如何有效提问》读后感(九):聊得来的秘密

  很多男孩都会困惑到底和自己喜欢的女孩子聊什么才能引起她的注意,或者聊什么能够给这个女孩留下好印象,其实我认为这些男孩不是不会聊天,而是不会提问,好的提问会让话题更好的进行下去,而不会出现冷场的现象。 在《如何有效提问》一书中作者写到:看电视的时候,我们既不用发出任何信息,作为信息接收者,也不必对电视做出任何响应,而电视也不会抱怨。这样的习惯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和他人交谈时,不习惯利用肢体语言响应对方。 能否和初次见面的人在短时间内达到深度交谈,这其中有着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的差距。在现今社会必须具备策划能力和沟通能力,这是不容质疑的。 所以我觉得学会沟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好的沟通也需要好的提问让话题继续进行,以下是《如何有效提问》这本书中的一些内容,仅供参考: 1、即使不太了解这个领域,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也可以从优秀的人的口中得到有效的信息。只要稍微注意一下提问的方法,结果就会有所不同。 最好的成长方式莫过于和优秀的人交谈。 作者举了一个自己学网球的例子(以下内容为原书片段):我曾经学过网球,所以很了解个中道理。如果你想打好网球,就一定要和球技比自己好的人练习。因为他们练就了一定的步调,和其一起练习,就会慢慢掌握对方的节奏。并且打得好的人面对比自己球技差的人也不会乱无章法地发球,而是慢慢加速度让对方习惯,所以和这样的对手打球,会感到球技进步很快。 沟通也是一样的道理。谈话技巧好的人会帮助技巧不好的人,技巧高明的人会向对方提出很多的问题。“那么这时候的心情如何?”“具体而言又如何呢?”等有技巧的提问,会使谈话看起来非常圆满,因为提问的人掌握了诀窍。 2、“提问”的重点是:就算没有相当实力,只要能有提问的技巧,也能够从有内涵的人身上得到宝贵的信息。任何人听到有意思的问题,都会倾囊相授。 我将这种情绪称为“教学欲望”。只要你掌握了引导出这股教学欲望的“提问能力”,那么即便是刚开始上班不久的人,也能从上司口中得到珍贵的信息。 3、“提问”可用来测试自己平时对周围状况或语境谈话内容的掌握能力。只要听其提出的问题,马上就可以知道提问者对于现场状况或是语境谈话内容的理解程度,这是相当敏锐的指标。 直白的说,一个人是否聪明在于掌握语境的能力。不能掌握语境的人通常被视为不够聪明。不是所有人都能产生新的创意或发明,但是不脱离语境、有条不紊地像织布一般对谈的能力,只要通过训练,就可以得到。 4、附和对方所说的话,加上引入其他的例子,不但可以增加附和的方向,在添加稍微特别的例子,就变成了转移技巧。总而言之,诀窍在于除了谈论自己的话题外,也纳入其他的题材找到共同话题,才能让双方的谈话气氛更热烈。 5、要尽可能的尊重对方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对象是专业人士时。事先了解该方面的知识,在根据这些资料提出问题。 关于《如何有效提问》这本书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例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另外我想以这本书的一句话结尾:当你能够理解过去从未注意到的“提问”的力量时,就会经常想要了解自己在提问方面的实力究竟有多少,这将会激励你提升实力。

  《如何有效提问》读后感(十):还没有体验过“聊得来”的快感?也许是因为你的问题不够好

  在阅读《如何有效提问》之前,我一直以为聊天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很需要技巧的技能。

  我这里所说的“聊天”,不是日常的那种同一圈子内的闲聊。

  女学生聚在一起红着脸聊喜欢的男生和化妆品,男孩子三三两两聊游戏和篮球,同事们一边吃午饭一边津津有味地分享公司内的种种八卦,阿姨爷叔交流今天买了什么小菜明天哪家儿子结婚。

  类似这些发生在熟人之间、特别是固定圈子里的比较日常的对话,其实并不是“有效的聊天”,或者换一种说法,“深度交谈”。

  一段“深度交谈”,是“不会让你感到浪费了时间,也不会让你感到无聊,也不会冒犯任何人”。它会“让你感到很享受,很受鼓舞,或者是感到和某人建立了真正的联系,甚至是感到有人完全地理解了你”。

  上面的这段话,引用自TED的一个演讲“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交谈者”。

  以我的理解,就是“在思想上进行了沟通,并达成了某种程度的相互理解”。

  如果可以做到“深度交谈”,那么可以立时缩短交谈双方的心理距离。从而使人际关系更顺畅。

  做到“深度交谈”,并不容易,需要很多必备条件,比如平心静气地倾听而不做任何judge,比如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理解力,比如有敏捷的思维能够快速举一反三。

  或者,具备一定的提问技巧,像记者一样引出对方的畅谈。

  这就是《如何有效提问》这本书的主旨,通过提问,实现深度沟通,体验“聊得来”的快感。

  书中花了一定篇幅谈论“符合技巧”,也许是看这本书之前就看了刚才说的那个TED演讲,我对“附和技巧”并无很大感触,毕竟,“There is no reason to learn how to show you are paying attention if you are in fact paying attention”。

  除此之外,很有一些可以参考学习的部分。结合我自己的体会,总结了一些技巧。

  1 在交谈中,回答了别人的问题后,再加上一句:“你呢?”

  作为一个交谈力及其薄弱的人,这句提问是我延续交谈的常用技巧。

  聊完了自己的话,多加一句“你呢”,表达了你对对方有兴趣,愿意倾听,双方自此开始互动。

  2 不要以“是不是?有没有”来提问,而要使用“什么,为什么”等可以具体回答的提问词。

  这也是从TED演讲中学习到的一个技巧。如果用回答为yes或no的提问方式,对方只能回答yes或no,这样就人为限制了对方的思考和表达。用开放式的提问词,让对方尽情表达。

  比如,我周围的许多朋友同事做了妈妈,我想知道她们成为母亲后的真实感受。如果问她们“你累吗”或者“你幸福吗”,她们一般会回答“太累了”,“很幸福”,或者“有辛苦也有幸福”,回答都是可预见的。

  所以我会问:“做了母亲之后,你的心情怎么样?有什么变化吗?”

  这样,朋友们多半会和我多叨叨几句。

  3 问一些对方可能感兴趣的话题,打开对方的话匣子

  以前看日综,学习过一个如何与不熟的人交谈的技巧,就是从TA的穿着打扮开始提问。

  这个技巧不是最适合国情,我觉得也有一点借鉴意义,那就是找到谈话对方的一个“特点”,开始提问。

  职业是律师,有一个2岁的儿子,平日喜欢跑步,有过留学经历,这些对方应该引以为豪的特点,都是可以作为谈话的引子。

  书中这句话很直白易懂。“提出问题要先揣测对方的状况、兴趣、关心程度,然后配合自己的兴趣或关心程度才行。”

  4 从对方的谈话中找出关键字,针对关键字提出疑问

  如果实在无法自发提出有趣的问题将谈话深入下去,那么从对方的谈话中寻找关键词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这个关键词往往意味着对方感兴趣的点,你可以利用关键词将同一话题延伸下去,也可以借之转换话题,聊一些更本质的内容。

  5 结合交谈时的语境,使用“你+ 时间名词 + 最 + 喜欢/常用/擅长/… + 的 + 名词 + 是什么?”这个句型提问。

  比如书中的一个例子,“你最有自信使用的工具是什么?”, 真的是很有趣很值得想想的一个问题。

  技巧终归是技巧,提问能力还是和思想深度密切联系的。

  而沟通的大前提,必然是对对方有兴趣、想了解对方的心理动因。

  《如何有效提问》虽是薄薄的一册,也许会是一块不错的沟通能力的磨刀石,给你一些新的启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