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儿》经典读后感有感
《角儿》是一本由严歌苓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角儿》读后感(一):时代的悲鸣
时代的悲鸣
《角儿》读后感(二):再读严歌苓
薄薄的一本小书里,讲了10个故事,每个故事展开都可以洋洋洒洒写个长篇。自陆犯焉识起认识严歌苓,老几的故事压缩后也出现在了角儿里,读完深感还是长篇读的酣畅淋漓,于是决定下一本书开始读大部头 项塔兰。严女士绝对是擅长并且衷情于写悲剧的,人性的弱点捕捉地那么准确,她眼里的人都已被看的透透的,尤其几篇从小女孩的视角来写,不带任何偏见,纯纯粹粹地好奇的眼神,人性的可笑可悲暴露地更加明显。
《角儿》读后感(三):角儿
用十个故事讲述了一场变革,无一例外都是悲剧收场,暗喻了那个荒凉的时代。
严歌苓用一个个生活化的故事让我结结实实地体会了什么是时势毁人。在变态的年代里,穷人富人读书人市井人都变得张牙舞爪,心平气和地演绎出恶的千姿百态。人性尊严和良心在活命面前一文不值。
不过我又在想,用现在的是非观来评判一个完全不同的时期是不是不太公平,历史的意义在于引以为鉴而不是抨击吧。就像严歌苓也只是借穗子来展现当面的种种不该,笔下只有实打实的情节,丝毫没有个人喜恶的流露。
《角儿》读后感(四):无非辛酸人的泪罢了
严歌苓的作品总是让人感觉到有嚼劲儿,刚看了没什么,哪天一想起来,就放不下了,总想着再看看吧,越看越能体会到其中的辛酸和苦痛,这不就是那时候的事嘛!这是看完之后我自己通常的感想。
严的作品好多是以女人的视角阐述的,女人本就细腻脆弱,再添些苦痛与磨难,生活便真真儿是残酷无情了。即使主人公不再是女人,对于老人孩子来讲,生活一样带给他们无限的悲哀。活着,就是在历经磨难,日子就是让人盼不到头儿,角儿之所以是角儿,是因为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都在演,演好自己的一生,而且没有回头路能走,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角儿》读后感(五):小顾和苏菲
实惠就是会过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不实惠是浪漫,分寸,教养和智慧。女人总是放弃实惠的男人,爱上不实惠的男人。看过严歌苓三本小说,里面的女人似乎都是这样的爱情观,我很佩服她们,一辈子爱自己爱的人,用尽力气去栓住一个不实惠男人的心。她们有的做到了,如苏菲,熬过了那么多的小三,欧阳萸好赖这辈子砸在她身上了 ,有的没能做到,如小顾,用了那么多心力,还是以离婚收尾,在一点梦里徒劳的等着。悲剧结尾的小顾给我更多的震撼,一直以来,小顾爱杨麦远远大于杨麦爱小顾,这段感情里杨麦似乎没有主动权,这让杨麦意识不到自己似乎对小顾也是有感情的,醉时吐真言,已是物是人非。
《角儿》读后感(六):《角儿》
封面那么的优雅,但内容却有些痴狂和抑郁,《角儿》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故事,每一个中篇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周围的人,每一个角儿都是我们身边、我们身边人的身边,每一个故事都细腻的让你产生画面感,字里行间就像镜头一样,看着文字,脑里映出的却是图像,那么一张张活生生的面孔,那么一个个置身的环境,跟着角儿开心、难过、愤怒、暴躁,想上前推一把、想回避、想上前去拉扯,终归合上书时才发祥刚才不过是一场梦,每一个故事不成,但却都是那么合适的地方开始和结束,感觉实在窥视他们的生活,打开一扇门便是一个人的生活。
写得真心精彩,看得无法自拔,但最终悲太多了,看到最后已不能心平气和的看完最后两个故事。
《角儿》读后感(七):0391.小顾——严歌苓《角儿》
严歌苓的短篇小说集,最喜欢的是《小顾艳传》。
越是明艳,越是凄凉,也越是荡气回肠。
自始至终,小顾单方面无条件地爱着、奉献着,用伶俐的心,用淋淋的血,甚至用整个时代的苦难,浅尝着杨麦在这场苦难中利用大过于心疼而激发的一点点甜。
当一切还原,杨麦还是那个鄙夷的杨麦,小顾还是那个满心满眼都是杨麦的小顾。
最冲击的不是这场畸恋中的破碎、扭曲、污秽,而是万分丑恶中又存着一点晶莹的爱意,一场缓慢而又异常痛苦的公开处刑。
凄艳。
《角儿》读后感(八):爱是现实的
一如既往的严歌苓的品质。
她永远可以把一团有美感但凌乱的毛线理得清清楚楚,用那双有耐心又极其敏锐的手,把一个个接头指给你看,告诉你它们是在怎样的因缘际会下,纠缠在了一起,以至于到了最后,整团毛线都乱得一塌糊涂。失去了秩序,不一定是失去了美感,而故事最重要的是美感,而不是秩序。她从不去评判,将那些不可理喻解释得那么合情合理,每个人心里的或阴暗或光明的小念头,被不带批判地和盘托出,让你可以看到真实的人性。
一些短篇是在其他短篇集里已经出现过的,大部分是全新的。很奇怪为什么会以《角儿》作为整本书的标题,这篇放在整本里并没有特别出彩。《谁家有女初长成》算是中篇了吧,这个题材并不是严歌苓经常写的,却因为她细腻的女性视角,写得格外的通透。原是该拿它作为整本书的名字的吧。
《角儿》读后感(九):历史的传奇与祛魅
远处一片迷濛濛的雾霭,她打那漆黑深处走来,浑身带着细密的冰凉的水珠,冷透了似的
又是这个叫穗子的小姑娘,从《穗子物语》到《角儿》再到《穗子的动物园》,她的一双眼睛看过多少世事变迁和人情冷暖
部队文工团出身的严歌苓身上透着一股割舍不下的艺术情结,以致于她小说中的角色身份总有与戏剧、作家有关。这几篇里最钟爱的是《谁家有女初长成》,不过这是很早的作品了,新作品所用的故事原型中也有是原来写过的(《小顾艳传》-《白蛇传》,《老囚》-《陆犯焉识》,《角儿》、《魔旦》-《扶桑》),但明显气度没有长篇大
那段历史的混乱与动荡、渺小个体的流离与失离,仍是一贯的主题。不大肆渲染苦难却掷地有声,不动声色地叙说着却有一股摧枯拉朽的力量,严歌苓用纤巧精致的文字揭开关于那个年代的谜,那是历经了离乱之苦的灵魂的倾诉,也是对历史的关怀与祛魅
《角儿》读后感(十):雨送黄昏花易落,世情薄,人情恶
《角儿》严歌苓的短篇小说集,全文总计18万字,内容收纳了10个短篇。可能和她本人的经历有关,她笔下的女子形象被刻画的都揪着你的心,让你从此放不下。本书中的朱依锦和《白蛇》中的孙丽坤,原本是聚光灯的中心,多少人心中的那道光,在那个动荡年代却成了任人参观的蝴蝶标本,慢慢的展示她死去的过程…
作者语:“爱是我们最大的软肋,也是我们最大的救赎。”《小顾艳传》中的小顾,《魔旦》中的奥古斯特,都爱的那么义无反顾,为了爱情的一刻停留,奋不顾身,粉身碎骨,去改变,去迎合 文中,你可以看到严歌苓自身的影子,穗子指的就是她本人,在《老人鱼》中,她本人在忏悔,在救赎,在懊悔,在怀念。很多时候只有小孩子才会如此残忍,懂得利用他人的痛处,一句不经意间的只言片语,已经伤的人体无完肤。 生而为人,被摧毁,被吞噬,有时是多么的容易,但唯有坚若磐石,韧如蒲苇的人才能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