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熊猫的回家路》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小熊猫的回家路》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3-30 04:08: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熊猫的回家路》经典读后感有感

  《小熊猫的回家路》是一本由[英] 杰西·霍奇森著作,后浪丨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页数: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熊猫的回家路》读后感(一):教孩子理解坚持与信念的回家之旅

  

截止至2019年1月,全世界已有941个物种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灭绝或野外灭绝,5826个物种被列为极危,9032个物种被列为濒危。比如生活在中国的金丝猴、朱鹮、藏羚羊、大熊猫等都属于濒危动物。

除了这几种大名鼎鼎的濒危动物外,中国还有很多动植物同样处在濒危、极危的状态,例如绘本《小熊猫的回家路》中的主角小熊猫,它们就因过度放牧、栖息地被破坏、非法捕猎等原因而濒临灭绝。

为了教育孩子们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杰西·霍奇森创作了这样一个小熊猫回家的故事,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这个故事里感受爱与信念的力量,并且认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这不是一个复杂的故事。小熊猫皮皮和妈妈生活在喜马拉雅山上,那里有它们喜欢的食物,是它们的家园。然而有一天皮皮发现,喜马拉雅山的树木都被连根拔起,它们失去了食物,也失去了美好的家园。

一只大鸟告诉它们,在山的另一面,有一条竹林小路,连接着所有的森林,你们在那里可以找到安全的新家。为了找到竹林小路,小熊猫皮皮和妈妈走过危险的悬崖峭壁,翻过高高的雪山,即便又冷又饿,又累又困,也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

它们翻山越岭,筋疲力尽,却依然没有找到竹林小路,不得已,皮皮和妈妈只好在城市里停留了下来。就在它们以为自己找不到竹林小路的时候,皮皮看到了一只又一只的萤火虫。萤火虫引领着它们来到了竹林小路,小熊猫皮皮和妈妈终于找到了新的家园。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看到小熊猫皮皮和妈妈在喜马拉雅山上生活时的幸福与快乐,也能看到生存环境被破坏后皮皮和妈妈的仓皇与无助,这种对比反应在绘本中是颜色从温暖的黄静谧的蓝变成了幽深的黑暗,以及小熊猫皮皮和它的妈妈的神情与动作上。

对于比较小的孩子来说,即便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环境破坏的危害,但他们能够从绘本中感受到因毁灭而带来的压抑感。这种色彩以及情态的运用贯穿在整本绘本中,明亮、灰暗、栖遑、满足,种种对比让孩子们能够很容易的感受到小熊猫们的境遇与心情,让孩子们真正的投入到这个故事中。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还能让孩子领悟到信念以及坚持的意义。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大的山脉,小熊猫们要翻过喜马拉雅山才能找到竹林小路,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们在路途中经受了饥饿、寒冷、疲劳的种种考验,甚至于皮皮差一点就要放弃了。

但是小熊猫妈妈一直没有放弃,以不停歇的脚步为皮皮做着榜样,也在一直的鼓励着皮皮。看到这些,我也有所触动。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要给孩子做表率,如果遇到困难,父母率先放弃,那么父母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做得更好的。

而且口头的鼓励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用处,在孩子真的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除了用鼓励的话语让孩子相信自己能行以外,也要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们,就像绘本中,小熊猫妈妈也会叼起皮皮,在它疲倦不堪的时候,带它走上一程。

除此之外,绘本《小熊猫的回家路》还教会了我们,永远不要失去希望。小熊猫皮皮和妈妈终于翻过了大山后,它们并没有第一时间找到竹林小路。它们来到了人类的城市,并且准备以此为家。结果萤火虫带领它们从城市中来到了郊外,找到了竹林小路,最终找到了它们新的家园。

希望可能就是这样,会在你以为走投无路的时候忽然出现,所以,永远不要放弃,有希望,就有未来。

最后,这本书还教会了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动物们和我们人类一样,同样有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权利,我们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让这些美丽的生命永远的存续下去,而非如渡渡鸟、北美旅鸽、长江白鲟那样灭绝。

  《小熊猫的回家路》读后感(二):画风细腻,故事感人:这条通往希望的路,让孩子学会共情

  

最近有条新闻,让大家心痛:钱塘江发现了微笑天使江豚,但却已经死亡。这条江豚体长大约1.4米,是雌性,并且已经成年,说不定不久可以当妈妈。但非常可惜的是,这头江豚去世了。包括江豚在内的65种野生动物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升为一级。

但每年仍有多种濒危动物的死亡,像我们的国宝大熊猫,是全世界公认的活化石,数量也在减少,到现在也就1000多只。有人会将小熊猫和大熊猫搞混,其实这两种是不同的生物。

小熊猫也是我们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本英国新锐插画家杰西·霍奇森的《小熊猫的回家路》,就将带领我们见识下小熊猫母女的温情,也让孩子们从小知道保护动物、爱护动物、爱护环境。

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让孩子们从小做起。插画家杰西·霍奇森是英国的新锐插画师,毕业于西英格兰大学美术系,父母均是艺术工作者,她从小耳濡目染,也喜欢上了绘画。她的作品曾经获得麦克米伦儿童读物奖。她的这本《小熊猫的回家路》画面唯美,像一幅幅画卷,让我们跟小熊猫皮皮见识大自然的美好。

最初皮皮和妈妈生活在喜马拉雅山上,环境优美,我们可以看到茂盛的竹林,还有飞舞的萤火虫。我们可以看到皮皮和妈妈惬意地吃着竹子,生活无忧无虑。但因为我们的砍伐,以竹林为生存环境的小熊猫妈妈和女儿,走上了一条寻找新生的路。

路上它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两人都未放弃,走过高山,走过城市,走过寒冬,终于到了喜马拉雅山的家园。

最打动人的一点就是皮皮和妈妈在特别寒冷的地方,无家可归,没有食物,甚至去垃圾桶找吃的。再看它们的表情,一副揪心的样子。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看了都能被它们打动。

尤其是孩子们,对小动物有天然的亲和力,看到它们的表情和经历,一定会让小朋友们从心底与皮皮共情。这本书就可以让孩子学会共情,感受皮皮和妈妈的不易。

皮皮和妈妈经过寒冬和高山,在月光下行走,一不小心就会跌落山底下。山下面会有什么呢?作者在书的旁边绘制出来了,有蜘蛛和蜥蜴,应该都是小朋友们不喜欢的动物;它们在面对严寒时,小朋友们都能感受到这种寒冷:如此厚的雪,如此高的山。

无论是画面还是皮皮和妈妈的表情,都能让孩子感同身受。我觉得这是作者很厉害的地方,将小孩子们拉到小熊猫的那个环境中,增强他们的共情能力。

经历了很多困难,皮皮也有想放弃的时候,但妈妈一直鼓励皮皮:我们一定能找到竹林小路;皮皮,我们还有希望啊!我相信,即使是孩子,在这个简短的故事中,也能学会什么是坚持,也会心怀希望。到最后,它们找到了更漂亮的家园,花草遍地,竹香满园。

读了这本书,孩子也会看到小熊猫和熊猫是两种不同的物种,熊猫是黑白色,小熊猫是棕色,就是我们说的浣熊。不再将小熊猫认为是熊猫宝宝啦~

  《小熊猫的回家路》读后感(三):温柔坚定的母爱背后,感受信念与坚持的可贵

  

因喜马拉雅山脉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小熊猫母女不得不寻找新的栖息地。一路面临各种困难,每当小熊猫皮皮想要放弃的时候,小熊猫妈妈都会温柔而坚定的告诉她“只要不放弃希望,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就在他们快要放弃的时候,小熊猫皮皮看到了一只萤火虫,在这里,它们终于找到了新家.

读完《小熊猫的回家路》,内心的暖不断被激起,母爱的温柔与坚定、绝境下的峰回路转-萤火虫的指引,憨态可掬的小熊猫真的好可爱。

《小熊猫的回家路》画风细腻自然,故事动人,跟着小熊猫的步伐,我们可以了解小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与此同时感受信念与坚持的可贵,呼吁孩子了解并爱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

温柔而又坚定的母爱

小熊猫和妈妈在寻找新的居所时,长途跋涉,它们艰难地在雪地里前行,四处寻觅,只为找到竹林小路。

群山雪地,漆黑的夜里留下了小熊猫和妈妈的身影,显得是那么无助,小熊猫问妈妈,“它真的会在山的那一面吗?“”我们不能在这里安家吗?“

小熊猫皮皮可怜巴巴,寒冷、饥饿下小熊猫焦虑的心态我们非常能理解,小熊猫的妈妈并没有气馁,而是温柔又坚定的回答,“我们一定要找到竹林小路。”

当他们爬下峭壁,四处寻觅,皎洁月光下只有两人孤独的摄影,土地干燥坚硬,连一片可以吃的新鲜树叶都找不到。

又饿又困的皮皮问妈妈,“妈妈,我们在这里休息一会好不好?”“这块石头用来建我们的新家挺好的。”

我们要继续寻找竹林小路。“妈妈用嘴叼起小熊猫,此时的皮皮已经进入梦乡。

再难再累,小熊猫的妈妈给予皮皮的爱足够暖。

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认为:孩子在心理上有两个最基本的需求,一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积极的肯定和鼓励,一个是自我肯定。一个人的自我肯定是在小时候与父母的关系中形成的。

父母给予孩子温柔而坚定的爱,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他会敢于尝试任何事情,拥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挖掘出自己人生最大的可能性。

信念与坚持的可贵

因喜马拉雅环境破坏,生活在那里的小熊猫被迫寻找新家园。小熊猫皮皮和妈妈迫于无奈需要离开原来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小熊猫皮皮和妈妈一开始都很迷茫(图中的妈妈的表情)“可是我们能去哪里呀?”“树全都没了。我们没有家了。”

后来在一只大鸟的指引下,“山的那一面,有一条竹林小路,它连接着所有的森林,会引领你们去到安全的新家。”

雪地里艰难前行,又饿又困的小熊猫和妈妈行走在夜里。后来它们来到了城里,在这里迷了路又累又饿的两人,在路边的纸壳里安了家。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想办法,在这条街道上生存下来。”小熊猫妈妈开始在垃圾筐里翻找食物。

就在它们快要放弃的时候,皮皮看到了一只萤火虫。在萤火虫的带领下,它们来到城市郊外,这里植物默默生长,小熊猫妈妈笑了,“皮皮,我们还有希望啊。”

沿着弯弯的小路,它们终于找到了茂密的森林。

有人说,“当妈后,谁不是一边崩溃,一边硬抗。”小熊猫的妈妈经历过迷茫与绝望,但总是以坚定的语气告诉孩子,”只要不放弃希望,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当妈后,我相信很多人都会经历类似的时刻,生完孩子的那段时间,虽然没有经历过产后抑郁,但因为很大的经济压力,失眠无助,常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关于未来有无数种负面的想象。

孩子四个月的时候我回归职场,下班之后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因为还要想办法拓展兼职,看着可爱调皮的孩子,莫名伤感的背后,我又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

努力的背后,只为日后可以给自己更多的选择,不指望财务自由,至少可以多一些选择。

绝望、无助之后,依旧还是会选择相信生活,憧憬生活的美,因为身后还有孩子,我们带给孩子的不仅仅只有爱,还有以身作则。

信念与坚持的背后,是勇气与努力,更是生活的希望。

教会孩子爱护动物

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小熊猫和大熊猫是两种不同的动物。

小熊猫科小熊猫属的一种动物。外形像猫,但较猫肥大,全身红褐色。圆脸,吻部较短,脸颊有白色斑纹。2013年CNN评选的世界最可爱物种排行榜上排名第十三。小熊猫主要生活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中有竹丛的地方,过去50年,由于栖息地大规模减少以及人类狩猎活动的影响,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减少了40%。

小熊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小熊猫被列为濒危动物。

《小熊猫的回家路》作者杰西·霍奇森,英国新锐插画师。毕业于西英格兰大学美术系。其父母均从事艺术工作,对她的影响可谓耳濡目染,她的作品温柔细腻,书籍中小熊猫的形态、表情可以窥探二三。

温柔细腻的画风、小熊猫母女的温情,暖暖的故事背后,也教会孩子孩子们从小保护动物、爱护动物、爱护环境。

  《小熊猫的回家路》读后感(四):不论风雨多大,也请你心怀爱意,笃定前行

  

一、风大雨大也要找到TA

日本有一部动画片叫《咪咪流浪记》,它改编自法国作家耶克特·马洛(Hector Malot)原著小说《苦儿流浪记》,主要讲述了一个8岁小男孩咪咪,接受命运的安排,一夕之间告别童年,带着身世之谜,走上流浪艺人的酸甜苦辣之路。

在《咪咪流浪记》的主题曲里,有这样几句话:

“落雨不怕 落雪也不怕

就算寒冷大风雪落下 能够见到他

可以日日见到他面 如何大风雪也不怕”

这首歌是讲述咪咪在希望渺茫的情况下,不畏艰险,四处打听,一定要坚持寻找自己爸爸的感人故事。

很多人都为剧里咪咪为了找爸爸,历经千辛万苦,始终坚定寻找爸爸的样子感动。

是呀,只要有恒心,不放弃任何一点希望,事情到最后,都会朝着我们想要的方向进展的。

最近看了一本《小熊猫的回家路》,书里的小熊猫母女,因为原本的家园被破坏,变得无家可归,也没有食物可吃,它们被迫出走,出发寻找新的栖息地。

一路上,小熊猫皮皮和妈妈遇到了很多困难,也差点儿放弃,不过最终,凭借着外界的善意和内在的信念支撑,它们坚持了下来,找到了新的家园,皮皮和妈妈终于不用再担心挨饿啦!

想知道皮皮和妈妈一路上都去哪里历险了吗?一起往下看吧!

二、小熊猫的回家路

小熊猫皮皮和妈妈本来住在高高的喜马拉雅山上,那里森林茂密,有很多参天大树。

它们本来生活得无忧无虑,却没想到,有一天,那些高高的大树被连根拔起,随着树木的倒下,能找到的食物也越来越少,皮皮和妈妈都没有东西可以填饱肚子了。

如果要搬家,搬去哪里才能不挨饿呢?

这时,一只在天上飞的大鸟落在它们身旁,好心告诉皮皮,它在天上飞的时候,看见远方,“在山的那一面,有一条竹林小路。它连接所有的森林,会带你们找到安全的新家。”

为了生存,妈妈带着皮皮离开,寻找这条搬家的小路。

天气变得越来越冷,它们走呀走呀,爬过高高的山时,月光洒下来都觉得瑟瑟发抖,雪地里都是皮皮和妈妈的脚印。

皮皮有些撑不住了,问妈妈可不可以停下来安家。

妈妈却不放弃,鼓励它,说一定要找到竹林小路,这样就不用担心挨饿了。

从很陡峭的悬崖上翻过后,皮皮和妈妈误打误撞,来到了一座城市的边缘。

城市和它们之前生活的山林里很不一样,这里有各种各样的亮光,还有很多高大的房子,房子上挂了很多五颜六色的旗帜。

大街上还有很多游玩的人,皮皮很喜欢这里的热闹,又一次问妈妈,可不可以住在这里。

妈妈说不行,只有竹林小路的尽头,才是我们的家。

城市太大太炫目,皮皮和妈妈走着走着迷路了,正在这时,突然下起了雨,妈妈赶紧带着皮皮避雨。

躲在一个避雨的角落,皮皮和妈妈一身狼狈。

又累又饿,让一直坚持要找到竹林小路的妈妈也开始灰心了,它说,可能我们只能想办法在这条街道上,努力生存下来了。

没想到这时,皮皮突然看见了一只萤火虫。

在黑暗的夜间,越来越多的萤火虫聚集起来,就像光芒一样,为皮皮和妈妈照亮了前进的路。

妈妈一下来了精神,重振旗鼓,鼓励皮皮说我们继续去找竹林小路吧。

就这样,跟着萤火虫照亮的指引,皮皮和妈妈勇往直前,最后来到了一片非常宽广的森林。

原来,喜马拉雅山上的其他小伙伴,都来到了这里安家。

这里和之前生活的地方一样,有许多认识的小伙伴,还有适合居住的环境,皮皮和妈妈终于能够停下来,好好休息了。

三、让孩子感受充足的爱,才会学着对世界付出爱

有人说,著名童话故事《小王子》之所以风靡世界,是因为“童年是每个人心中的梦之摇篮,那段时光是我们一生中感觉最温暖、最舒适的,有爱我们的人,有我们的根,有一个我们依恋的家。”

相信这也是《小熊猫的回家路》的作者杰西·霍奇森,写下这个故事时想要为我们传递的温暖。

杰西·霍奇森是英国的新锐插画师,毕业于西英格兰大学美术系,她的父母都从事艺术创造工作,在从小的耳濡目染中,杰西·霍奇森也对艺术创作有了惊人的感知力,还曾因作品获得过麦克米伦儿童读物奖。

在这本《小熊猫的回家路》中,杰西·霍奇森用满怀爱意的笔调,鼓励所有的孩子,遇到挫折不要轻言放弃外,我想,她更深层次的意图,是希望孩子能够在感受爱之后,学着对世界付出爱。

小熊猫皮皮,从小也是在妈妈的无限呵护里长大,它本来无忧无虑,却因为家园被破坏,只得跟着妈妈出走,去找新的地方栖息。

在寻找竹林小路的旅程里,皮皮曾经无数次想要放弃,它很累,很冷,又不知道那个看不到的竹林小路尽头,到底还有多远。

但是妈妈非常坚定,为了皮皮能够健康成长,一定要找到那个适合居住的理想家园。

一路上,它们先是得到了大鸟的好心指点,开始迁徙;

在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它们又遇到了发光的萤火虫,为它们点亮了去往新家的路。

作家庆山在自己的散文集《月童度河》里,提到自己的女儿时,说:“我替宇宙暂时照顾和保管你一段时间。愿你能够因为得到过爱,而懂得爱自己,爱他人。因此得到更多的爱。”

怎样让孩子学会爱他人呢?

当孩子接受了足够的爱和呵护后,他就不惧怕表达爱,就会学着向身边人付出自己的关心和善意。

当他再长大一点,开始关注这个世界,也就会开始将自己的爱心,交付给除了亲人之外的陌生环境。

英国著名童书作家奥利弗·杰夫斯,曾经写下他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几件事。

在《我们在这里:一位父亲的地球生活笔记》中,这几件事依次是:

1.了解我们所处的位置。

2.认识我们生活的环境。

3.吃好喝好穿得暖。

4.尊重和善待生命。

5.珍惜时间。

6.热爱地球,保护环境。

7.懂得寻求帮助,并有协作精神。

想让孩子学会向外界付出爱,就需要引导他们,把关注的目光,转向这个给了我们生存资源的地球。

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就是我们能做的付出爱的方式之一。

相信这也是作者选择小熊猫作为主角的原因。

小熊猫可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国宝大熊猫的小时候,它和大熊猫是不同的两种动物。

在《小熊猫的回家路》末尾,为我们专门介绍了小熊猫:

小熊猫的腹部和四肢是黑色的,皮毛是红褐色,头部侧面和眼睛的上方有白色斑点;它们平日住在大的树洞或岩石洞中,擅长树。小熊猫喜欢吃箭竹的竹笋、嫩枝和各种野果子,也会吃鸟蛋或者捕食小鸟和其他小动物。50%以上的野生小熊猫生活在喜马拉雅地区。因为过度砍伐、非法捕猎,野生小熊猫的数量变得非常稀少,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在中国,小熊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小熊猫被列为濒危动物。

保护小熊猫的家园,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

而关爱珍稀动物,保护地球,就能让孩子明白,所有像他们一样大的孩子,都可以有机会在世界上健康自在成长。

感受过爱,心中怀有大爱,便无惧外界风雨,无论是贫是富,都可以笃定生活。

愿这世界山清水秀,环境始终怡人,也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够无忧长大,健康快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