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荣格自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荣格自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3-30 04:11:2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荣格自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荣格自传》是一本由[瑞士] 荣格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4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荣格自传》精选点评:

  ●理解不能,共情未遂

  ●这本书读了好久,终于读到了最后一页。只能说是读过,荣格的很多思想很难理解。有的时候对某段话有深入的思考,就会停留两天,然后去想、去悟,如果这恰好是自己的经历所感,就从“自己”的层面有了理解。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能这本书适合一直放在手边,有些共鸣的时候就能拿来看一看,也许在荣格自传中能够通过荣格的表达对某些事情有了深入的感受。

  ●这个译本感觉不如申的荣格文集里面的明白

  ●也许你的一生只是别人的一个梦

  ●1、翻译有意中文化,有些字句拗口,并不太好读懂; 2、荣格是一个内倾直觉者,听他讲自己做过预示性的梦,太神奇了,晚上都不太敢睡觉哈!

  ●他是怎么样的能力可以把年轻时候的各种事情看得特别通透而毫无迷茫失措的表现,仿佛一直跟着自己的心意走,勇敢孤独,毫无负担。

  ●很感兴趣荣格的梦 为什么不会忘记的很多,记忆很细,以及她对自我的冥想训练

  ●纸质挺差的,然而没有心理学基础的我有点看不下去~

  ●“我是我自己情绪的集成体,而我身上的一个他者是无始无终的石头”这本的翻译我真的要读三遍才懂,无语

  ●极为美妙的阅读体验,倾听荣格在83岁时讲述他一生的故事。"我的'隔墙'一目了然,是独特之处。"地球上有74亿多人,每个人注定要走自己的独行路。知道这世上有人走着他的路,我们就增添了活出自己的勇气。"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诗23:4】 "

  《荣格自传》读后感(一):上帝视角 观照内心

  温度计本身没有冷和热,所以它能准确判断冷和热。其实所有人都有多重人格,比如你理想中的自己、你鄙视的自己和当下的自己,精神分裂的人是极大地被多重人格影响,大多数人则是时常被自己其中的一两种人格所左右,比如冲动,比如发怒,而一些大成者,或日常自省,或打坐冥想,或观照内心,总之殊途同归,是跳出现有状态,仿佛以上帝视角从第三方角度去观察自己的心态起伏,从而不断调整成就自我。

  《荣格自传》读后感(二):生命如烟花一样短暂

  看自传感觉人的生命如此短暂,虽然八十多岁高龄的荣格,一生的过往也如在昨日刚刚发生。

  因为看了荣格的《寻求灵魂的现代人》一书,非常想深入了解作者,本书三分之一的内容都是梦境的描述,真的觉得无趣,荣格作为心理学家,对梦的回忆深刻,可惜我虽有一定共鸣,却感觉有些虚幻,当然可能是我的领悟力不够吧。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荣格在美国和非洲旅行的描述,虽然篇幅不长,但再现了工业影响之前,美洲印第安人以及非洲人生活趣闻。

  另外书后附上的荣格与妻子及弗洛伊德等人的信件,或许更真实的反映荣格的现实状态。也说明凡是有所成就的人,一定有很强的进取心和好奇心。

  因为近期读过另一本自传《昨日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斯蒂芬 · 茨威格自传,对这两部自传稍加比较一下吧;两人同样对东方文明有兴趣,或对东西方的文化分析后,对西方文明进行了反思;他们同样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荣格虽然服过兵役,但并没有过多提到战争影响,只在梦境里一笔带过,这或许跟荣格的患者群体有关吧;茨威格的自传非常精彩,他生活受战争影响起伏较大;两人都在自己领域名人,描述了他们与之交往的人物,正是群星闪烁的历史人物跃然纸上。

  《荣格自传》读后感(三):闯入永不流逝的世界

  “我总觉得人生如同从根茎上长出来的植物,其本真的生命隐而不现,蕴蓄于根茎中。沃土上可见者只维持一夏。然后枯萎,昙花一现。若思索生命与作物无穷往复的生成与消亡,会得出对虚无这种印象;但有什么变易不居、存续不绝,我从未失去对它们的感受力。所见英华消逝,根茎持存。”

  荣格把心理类型大致分为外向与内向两种。又根据心理的四个功能——感觉、思考、感情、直觉配合内向,外向把人的性格归纳为八种类型。

  荣格是个热衷于发现内在精神世界的人,属于内向直觉形。这类的人大多是幻想家、艺术家、神秘主义者...他们的无意识、直觉异于常人地活跃,所以或许旁人看起来诡异、稀奇古怪。如果他们受控于潜意识的幻象不能自拔,幻想信马由缰脱离生活实际,就有可能产生精神问题,成为疯子。

  荣格一生发过的梦多得他自己也数不清,在20世纪10年代的时候还经常出现幻觉,最神奇的幻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言,脑海蹦出无意识的声音和画面更是家常便饭。不过荣格很幸运,他没有沉湎于幻象。用自己的理论勇敢地面对内心的无意识,不是诺诺是从,也不是压抑。

  尼采是无根的浮萍,他最后疯了。荣格意识到消逝的都是英华,根茎会持存。他成功抵御了无意识的洪流,还发现海水下深藏不漏的亘古的人类集体无意识。

  《荣格自传》读后感(四):他逃学、打架、放火、傍富婆、出轨、弑父……但他是一代心理学大师

  一、

  12岁因为不想上学,得了一种奇怪的病,每逢上学都晕倒。于是休学一年之久,每天在家玩耍不要太开心。

  为啥又去上学了呢?

  因为有一次听到爸爸和朋友聊天,朋友的大意是:

  你家条件也不怎么好,然后儿子还得了这种奇怪的病,以后会很悲惨吧……

  听到这话,他就康复了,逼自己上学,并努力学习去了。

  接着考上大学,报考赚钱的专业,期间兼职卖二手货赚生活费……

  后来,他成了有名的医生,并指出自己逃学晕倒的病症为心理应激反应:

  不是真的生病,只是不想上学。

  所以!要不是家里穷,谁要拼命学习啊!

  要不是家里穷,谁要卖命工作啊!

  二、

  上学的时候,因为老是考第一,被人嫉妒。不爽,于是之后就常年考第二。

  但还是不招人喜欢,总有人挑衅他。

  终于有一次她不想忍了,死命把对手打到毫无招架之力。从此再也无人敢招惹。

  想要无敌,不仅要不在乎第一,想考第二就考第二;

  还要能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就置人于死地,无法反抗。

  三、

  他小时候喜欢玩火。

  还命令小朋友必须保持火堆一直不灭。

  不知道他有没有听过玩火的小孩晚上会尿床这种恐吓。

  反正长大后他对世人说,玩火这种行为是某种神秘的感应,感召他获得天启。

  大家都不明觉厉。

  好好好,只要你牛逼了,说什么都有道理。

  四、

  长大后,他娶了个有钱的漂亮女人做老婆,生了一堆小孩。

  住着老婆的别墅,开着老婆的游艇,然后睡了自己的患者,而且睡了一个又一个。

  后来,情人也变成了牛逼的心理学家。后来还拍成了电影。

  你看,无论渣成什么死样子,只要有一技之长特别特别长,就能在历史长河里留下印记。

  当然,连同各种桃色、黑色一起。

  五、

  小时候,他看不上自己的父亲,觉得自己的父亲囿于自己陈腐的知识,从未获得真正的顿悟。

  长大后,他有了一个颇有争议的前辈,他为前辈辩护,支持前辈,终于,变成了父子一样的师徒关系。

  师父说,性是人类一切心理的根源,弑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情节,是心理本能。

  他不能苟同,于是和师父翻脸了,创建了自己的学说,这对他的师父来说是个重创;对他自己而言,最终把他送上了一代大师的宝座。

  他的师父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就是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荣格自传》读后感(五):了解一个人,不要去看自传

  

买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会像曾经看过的一些传记,比如简读版的:爱迪生、居里夫人,长篇版的:洛克菲勒、比尔盖茨,这些人的传记,跌宕起伏,无不充满了生命力,让看的人感受到他们在事业中的成功和困境,个人的成就和品德。

荣格这本自传,完全不是熟悉的传记写法。个人经历和成就没怎么涉及,也不是总结出一些他成功的原因,也没有提到他超前、先进的心理学认识。看完我只能说,这本书既不能让你了解荣格的各种心理学见解,也不能让你了解荣格的一生经历和人格魅力,反而像荣格在写他作为普通人、怪人的那个人格传记,这个人格像意识流构成的一样,总是在漫无目的的思考,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宗教见解,幻想,梦境,意象象征。

开头看到他青少年时期,各种意识流、跳脱的想法,很少涉及到他的个人经历或独特的想法,好吧,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就是这么无边不羁、充满幻想。我应该接着往后看。

然后我又看到了他工作后,除了开头他写到他诊断的一些奇怪病人经历,后面又到了各种意识流想法了,虽然荣格说他不信基督教,但他通篇各种宗教言论和故事,甚至用宗教人物来说明他的想法,这些宗教相关的东西很陌生,让我不知道他提到宗教的内容想表达什么想法。看到荣格重新振作继续心理学事业时,我有些不想看下去了,通篇我像在看一个神经病人在一直讲话,但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他就顺着他的一生记下了各种想法,这些想法就和记忆碎片似的,太散乱,没有一个中心思想。

但既然看了一大半,我还是想看完整本书,我又接着看了荣格的老年阶段,各种旅行还好点,不是纯意识流的内容,然后又到了他心肌梗塞死而复生的内容,后面到完结都是各种想法意识流,各种宗教相关的东西,各种看法(然而看完一大段看法后,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想到这些看法,到底想表达什么,又为什么下一段突然转到了另一个看法,这么多想法到底想说啥,我真的很懵逼)。

看的时候,我打了三星,因为这本书虽然没有我想知道的内容(荣格的心理学见解,个人经历,人格魅力),但研究荣格的人也许想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而且他的语言很通俗易懂,虽然没有中心思想,但文字很容易读,所以我读的很快,只要我不纠结他想表达什么。但看完我还是觉得只能打两星,因为我没有获得感,一本书能够成为好书,总得教给别人什么,这本书读了很浪费时间。

看到别人吐槽翻译,我觉得翻译比较言简意赅了,但语句组织上,有一些不好理解,特别是一些心理学词汇和神学词汇在一句话里,理解更混乱,一些语句理解困难,可能原文就是这样,意识流,比较散乱,不讲究语法,没去对比别的翻译,相信就是有更好的翻译,也不能改变这本书纯意识流的问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