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孤独为友(如何获得内心世界的轻松和愉悦)(精)》读后感1000字
《与孤独为友(如何获得内心世界的轻松和愉悦)(精)》是一本由(日)和田秀树|译者:冯莹莹著作,北京联合出版的146图书,本书定价:36.8,页数:2017-03-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孤独为友(如何获得内心世界的轻松和愉悦)(精)》精选点评:
●当你盲目从众时,就已经先输一成了。又有多少人能够守得住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孤独
●认识自己
●对人生帮助很大,孤独是可以战胜且内化的,书中所讲与我国社会也很符合
●在图书馆无意看到的,真不错。 其实孤独人人都有,既要学会自己独处,又要学会与他人倾诉和建立友谊,不能把自己逼到孤僻的地步。与更多的人建立联系,自己的人格越完善,应对压力也就越容易了。去看过几次心理医生,他也是一语说出了我的问题,就是很需要可以找到可以依赖的人一起生活。 希望自己可以慢慢走出来吧。
●浅显易懂,语言直白,可作日常厕所读物
●比较浅显和琐碎的表述,但是内容是准确和有意义的。
●一口气在读书馆读完全书,不是因为简单,而是因为很有感触。作为一个开朗型孤独症患者,认清自己,探索内心,是必要且重要的事情,这本书提出了几个问题,也给出了几个建议,让你可以顺着思路跟作者一起思考。 书中所写的不过是指路灯,而过好一生的,还是你自己,人生来,就是孤独的。
●浅显,不够深入,但是有些观点很新颖,例如成瘾机制
●在大众中寻找归属感是多么没有安全感的表现。每个人都应该活的有点距离感,孤独一点,清醒一点。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他在向大家传递拥有健康人格的需要扭转的观念,让我们自己改变观念,深入实践,做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一个被孤独牵着走的人。书并不仅仅告诉你要与孤独为友,他还告诉我们可以尝试怎样与孤独为友,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在短小的书页中,具有大大的意义。
《与孤独为友(如何获得内心世界的轻松和愉悦)(精)》读后感(一):一个通宵读完
有力量感
希望以后能结交类似的朋友,组个局,大家分享分享内心真实的孤独感!没有利益关系,没有复杂的其他关系
为关系简单,限女性!
如果可以,我们抱团取暖,互相鼓励前行!
深圳这座城市,原计划离开,终究没有舍得!
这本书的好些观点,比较认同!孤独可以享受,而不要害怕!
感谢作者,感谢译者!以后我会更加温暖!
《与孤独为友(如何获得内心世界的轻松和愉悦)(精)》读后感(二):一本能让你做到内心强大的好书
我们很少听闻某人因为和朋友一起去购物或赌博而染上了购物瘾或赌瘾,而那些经常在厨房里自斟自饮的人则更易沦为“瘾君子”。因为他们身边根本没有能劝解、开导自己的人。
“为何没人能体会我的苦楚……”这种排他想法就是病理学中最明显的表现,这种精神创伤会彻底打破个体对所处世界的基本信任感。
人类并不具有超强的抗压力。孤独感与疏离感是现代精神疾病的病理学成因,它们会使人心理扭曲,也是产生压力的直接原因。
“孤独”究竟为何物?是什么让我们认识不到孤独?应如何与孤独为伴?只有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才能认清社会的本质,培养出独创性思维方式,这会更有利于我们完善自身人格,构建坚韧不屈的精神世界。作者认为,这正是现代人所需要的“孤独疗法”。作者认为善用孤独疗法的同时,再结交几个知己好友,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学会与孤独为伴。
在这里,作者要将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倾囊相赠。希望您能从书中得到某些启发或能感到片刻轻松,又或者您能在它的帮助下成长为一个真正有底气、有魅力的人。那将是作者之一大幸事。
《与孤独为友(如何获得内心世界的轻松和愉悦)(精)》读后感(三):独与陪
开始决定一个人居住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要和孤独作伴的准备 我前段时间看到一句话很戳我【一个人的孤独应当是丰富的安静】我在和自己相处的日子里 有了我自己固定的生活模式和生活状态 开始习惯自己生活并且享受生活的时候 以为自己已经强大到了不需要身边任何人我也可以过的更好的错觉中 才发现当自己遇到事情时 我依旧是众生芸芸中的一枝 我能做到在面对巨大浓烟的情况下 关窗观察情况后 有条不紊的断气断电 冷静地下楼 但还是被爆炸蹦出一地密密麻麻遍布各处的水泥碎屑惊出了生理本能头皮发麻身体发抖的恐惧 十分庆幸自己在出门之前决定带了一本书给了我心理上最大的慰藉 我带着我孤独的小朋友出门 静坐在接到各处电话报平安的人群中看 如何和我的小朋友友好相处 的书 却被一句 人类始终是群居动物 需要依靠他人才能活下去而头疼 我简单和我爹妈报了平安 我不希望我朋友担心所以报了平安 然后随着这本书消化掉了我全部作为独处的寂寞 书上说 很多事情不应该自己吞咽 时间长了这些吞咽下去的孤独在没有经过本质消化的时候会变成一股怨气 所以作为一个人 你需要一个你认为最过于贴心和知心的人去陪你生活和经历风险
那么 我大概是不用了吧
或者说 我大概就是需要
《与孤独为友(如何获得内心世界的轻松和愉悦)(精)》读后感(四):《与孤独为友》共鸣
用了近两个小时翻完了,收获不是很大,但却有几处共鸣:
1.我到底是谁
这个问题是世界难题了,看清楚别人容易,看清楚自己难。从张德芬老师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开始,我就一直在问,我到底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可是寻找了很久,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个怎样的女孩。只知道,我很普通,是爸妈的乖乖的女孩,一个害怕孤独,却不愿融入到别人生活的孤傲,生活简单,思想单纯,偶尔有点自卑的一个人。可我了解自己得全面吗?我不知道,我还在一直寻找着答案。
2.我们就真的不能自己一个人吗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为了让自己在这个社会里能够正常点,我们拼命挤进别人的圈子。却不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随声附和,明明不开心还要装作若无其事,而后才发现,别人的圈子不好呆,一起的生活还不去独处。刚刚从校园进入社会的我,离开了原来的好朋友,以前的形影不离,现在无论什么都要自己去做,开始真的很不习惯,很想有个人陪,可是经历了很多以后才明白,自己一个人其实也能搞定很多事情,自己独处的时候可以思考很多,思维清晰,做事随意。
3.走进书的世界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以前我不懂,一翻开书就开始瞌睡,在社会上呆的久了,身边的亲人朋友都有自己的生活,不可能随时随地地围着你转,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独处的时间太多,曾一度的时间里,我沉迷在网络里,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突然间意识到该学习点东西了,我就不停地逼着自己学习,就在最近,同事推荐了一个书吧,我每天坚持到书吧看会书,坚持了近一个月,感觉很不错,但愿也一直坚持下去!
4.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
说实话,这个做到确实很难,一个人真的是要看淡很多才能做到这一点。我也在一直努力,嘴长在别人身上,我们无法去堵住别人的嘴,那么我们就要学会淡化这些人,这些言语,如果很难,那就多看书吧,书里那么宽广,它一定能带你走出这个不开心的地带的。
5.一生得一知己足矣
那么多人,那么多思想,如果能遇到一个和自己合拍的人是多么小概率的事件啊,愿你遇到那么一个人,不求多,一人足矣。
最后,在忽晴忽雨的江湖,愿你有梦为马,随处可栖。
《与孤独为友(如何获得内心世界的轻松和愉悦)(精)》读后感(五):读《与孤独为友》有感(故事与酒的故事)
前一阵子,有一句很简单的话:“我有故事,你有酒吗?”,精准打击内心,瞬间流传极广,后来也被改造成为了网络中非常经典的语句,这里不深谈这句话,仅仅借用来,用于引出孤独的话题。
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很容易让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的领导们和职员们,有所感伤。
建议认真读一遍和田秀树先生所著《与孤独为友》,也许就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和田秀树先生,东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在精神科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国际声誉,拥有丰富的实践经历,掌握大量的案例。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著书立作,令人信服,也成为了极受欢迎的文坛名家。
《与孤独为友》一书,作者以孤独和疏离感病因具体在哪里作为开篇,在阐述的过程中,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以各种瘾来加强对问题的理解,并用来佐证问题的本源来自于内心的一种不安定。接着,提出关键而又核心的问题:如何来面对并且解决孤独和疏离感?
按照作者的说法,从精神科学角度来说,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加强。
第一、正确面对,不逃避,不畏惧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很多伟人都是孤独症患者,也正是因为孤独症状的存在,才会在自然科学、哲学思想等方面,表现的更加深邃和透彻,所以说孤独与思考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孤独也能够促进思考。
当然,也要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天天推杯换盏,看似风光无比的人,很多也是一种从众心理在作祟,从内心深层次的角度来分析,其实是不愿意一个人独处,是彻头彻尾的一种担心和害怕孤独的表现。
孤独无处无在,无人不有,只是处理方式各异,导致结果不大一样。遇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躲避和退缩均不可取,只会进一步强化。
承认、面对、疏解,才是正确的解决之道,也是切实可行的方法,一句不太恰当词语就是: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当然狭路相逢勇者胜更加霸气一点。
第二、读书和交友
在承认问题、正面面对的前提下,孤独和疏离感,可以通过读书来持续提升自我的分析能力和认知水平,并培养和构建一套独创性的思维方式,避免陷入一味的从众心理中,进而泯然众人矣。
走进知识的海洋,相信读书的力量,在徜徉的过程中锤炼,在锤炼的过程中成长。
好书犹如慈祥的长者、睿智的前辈,可以更好地指引前行的道路,全面的权衡存在的沟沟坎坎、坑坑洼洼,建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能力。
与书籍交朋友,不断提升抗击打能力,不断提升段位,以便更好地面对风浪。
在读书滋养内心的基础上,还需要通过外在知心朋友的寻觅。确定几位可以倾诉的对象,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可以毫不保留将坏的能量全盘托出,进行释放。
在朋友的选择上,要有所取舍,不能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而从需要和真心出发,必要的时候,做一个不合群的怪人,也未尝不可。
此外,建立读书与知心朋友两者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一内一外,相辅相成,灵魂和肉体同步修行。
除此之外,适当寻找一些同道中人,相信团队的力量,在互信共赢的原则下,依仗他人,构建一个心灵的避风港。
第三、看淡、笑对
遇到问题的时候,看淡一些,想一想,有时候就是因为太在意自己可能会出丑、可能会失误、可能会怎样怎样,而放不开。或者说,每一位都或多或少因为本身的性格等原因,存在一定的弱点,人无完人。
勇敢的暴露出来,才能够让他人认识到更加真实的你,才可能交到更好地朋友。
在对待一些无关紧要和无伤大雅的事情的时候,心态放平和,不用太较真。
说了一大堆,我个人认为:内心无处安放才是主因。
想到一个模型:我们每个人都像一尊形态各异的座钟,内心就是里面的钟摆,左右摆动、上下伸缩、围圈旋转,总是随着外在的力量变化而调整,一直没有安定。
很是有点悲哀。
有时候,勇敢起来,遵从自己的内心,孤独的去尝试着走自己的路,修炼一股正气和骨气,爱读书,勤思考,不盲从,懂得取舍,及时调整,积极应对,过的也是精彩的人生。
引申那句流行语:也许你的故事太多,我的酒却不够,大可,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可爱;或者你的故事太多,多到酒量都会溢出,只能,卿醉欲眠我不归,一杯一杯复一杯,可怜。
愿故事绿水长流,敬孤独择日而终。
如果愿意,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浩哥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