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柳毅传书》影评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柳毅传书》影评摘抄

2021-04-02 23:04: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柳毅传书》影评摘抄

  《柳毅传书》是一部由蔡振亚执导,竺水招 / 筱水招 / 张玉琴主演的一部爱情 / 戏曲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柳毅传书》精选点评:

  ●越劇/蔡振亞。

  ●不由人借花献佛敬一杯…………都只为此情此境难安排,非是我柳毅无情不知爱。

  ●鲛人珠泪

  ●秋水含情。

  ●美啊

  ●柳毅大概是少数以君子定位的主角,正是,其人物特点主要是其品行,矛盾并非外部,而只是内心情爱与义理之争,各方面是绝对没问题的。惜别一段堪比十八相送。

  ●还原文学史上的经典之美 ---------------------------------------- 俄而祥风庆云,融融恰怡,幢节玲珑,箫韶以随。红妆千万,笑语熙熙。中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珰满身,绡觳参差。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然若喜若悲,零泪如丝。须臾,红烟蔽其左,紫气舒其右

  ●2016.11.08中国电影资料馆。中途睡过去了半小时。而且没有字幕,差评

  ●结果侠肝义胆的正人君子被台上的娘子、台下的徒弟给害死了。。。

  ●还是第一次看竺水招的戏,查了一下,发现她是先唱的花旦,后改的小生,所以之前都是和尹桂芳合作,(也就是尹竺)柳毅传书和追鱼的故事都很有趣,虽然核心都是才子佳人,但不落俗套。龙女送柳毅这里有点儿让人想到十八相送,但柳毅不似梁山伯那般呆气,心里是知道的,但是被君子之道所束缚,导致“有情无情难捉摸”,这一点在人物塑造上就非常迷人了,有一种温和又禁欲的魅力。竺水招真的诠释的非常好。

  《柳毅传书》影评(一):相思滋味,君可知?

  你看那芳草萋萋碧如丝,此草原名长相思。

  长相思,长相思。相思滋味君可知?

  天下女子,也许都与龙女三娘一般,有颗玲珑剔透的女儿心。

  但并非所有男子都是柳毅,会把你的眼泪在掌心攥成珍珠,虔诚遥祝。

  常常是,道貌岸然的躬拜后,某张面孔,就在我们起身的瞬间,濡湿了大片的记忆。

  沧海。桑田。

  千年过后,鲛人仍在我们不知道的某个海底哭泣着我们也许正在经历的悲哀。

  不知哪一滴眼泪,能泣成我的女儿珠?

  也不知我能与谁,在人间,陌路相逢?

  芳草应寄知心侣,我无人可赠长相思。

  问君子半晌沉吟何所思?我留恋芳草已神驰。

  《柳毅传书》影评(二):满满的古典气韵

  以前只看过片段,今天看了全本,便成为我心目中越剧电影no1,人物,台词,表演,道具,意境都上佳。竺水招先生,宛如青松翠竹,真是从古书中走出来的君子。 开头龙女欲传家书却鱼雁不通无从凭寄便满满的古典气息,接着便是柳生下第归,出场真好,惆怅落拓中带着一丝了然世事的明澈,不悲不怒。终于不是状元及第才子佳人了。柳毅是真君子,扶危济困,急公好义,智勇双全,端方质朴又难得知情解意。对待钱塘君的逼婚不卑不亢,立身坦荡而坚定,活脱脱就是孟子笔下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君子。三娘也是位大胆追求真爱的聪慧奇女子,且又如此温婉可人,我见犹怜。龙王兄弟个性一文一武,一张一弛,人物设定很好,在龙女得救和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推动上,钱塘君可谓始作者,洞庭君可谓始成者。很喜欢龙女之母,有娘娘风范。送别一段词曲的寓意,韵味,意境一流(梁祝十八相送无法与之相提并论),除了龙女扮演者这段戏的个别眼神稍有浮和媚之嫌(这个要求是太苛刻了,其实已经相当好了),其他都堪称完美,词写的好不说,还让人产生真正的共情感,好似一个容器,能装下不同观影者的各自人生滋味。整本剧简朴大气,稳重端庄,甚合我意。演员们唱念做打身段都好,更不用说两位主演了,满满的古典气息,就像书里面走出来一样。必须表白竺大师,柳毅的演绎堪称完美。看完大雨倾盆,电闪雷鸣,想起竺水招先生的死,真的是意难平!或许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演绎出这样的柳毅,斯人含恨而去,幸好留下了这部剧让我辈得以观瞻大师风采一二。

  《柳毅传书》影评(三):说不尽的《柳毅传书》(三):“情”耶?“义”耶?

  “柳毅仗义传家书,龙女化身成美眷”可作为《柳毅传书》的故事梗概。乍一看,这似乎是两件事情,两个主题——传书之义、化身之情。为把二者融为一炉,各新版无一例外地将其改写成一个彻头彻尾的言情故事——泾河岸上偶遇相识、水晶宫里重逢相恋、洞庭湖畔表白相知、绿柳堤边终成眷属。柳毅的传书于是同张君瑞的退兵并无二致,除了点燃爱情引线之外再无更多的存在必要。所以看到一个听了龙女“空有血书无从寄,遥望洞庭泪如梭”的血泪哭诉之后惊喜莫名“赴秋闱,遇神仙,神仙故事不平凡”的柳毅,一个搞不清楚状况就捕风捉影地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讽刺洞庭君“血书千钧重,骨肉一纸轻”的柳毅,一个“三娘难割舍,三姑忍弃之”“一个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一个是云雨巫山就在兹”的柳毅——一个个走向“义”的反面的柳毅。

  《柳毅传书》如果从“爱情”切入将注定是部失败之作。很显然,所谓的“爱情”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阻力——除了柳毅的“义”。诸新版的普遍做法无非是一面弱化“义”,一面寻求新的障碍,比如将“大义当前不可为”改作“仙凡联姻难上难”“失明慈母盼儿归”等。儿“从今后天涯长忆月明中”也变成了“春梦方殷转眼悲”。这样的改动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旧情节与新障碍无法接榫。当龙女化身的努力只能够解决“大义当前不可为”时,不仅“仙凡联姻”和“慈母失明”徒增破绽,柳毅也成了打肿脸充胖子的矫情作男。

  实际上,电影版《柳毅传书》打动我的地方不是柳毅和龙女如何冲破障碍走到一起,甚至也不在于传书、拒媒、拒宝有多么了不起。它净化人心的地方是,能有一个人如此自然而然地将“义”作为第一准则,更温暖人心的地方是,这样近似“痴”与“呆”的“义”却能如此广泛又如此自然而然地被尊重、被理解、被倾慕、被水府人间矢志不渝地追随。所以,最根本地来说,“义”才是这部剧的核心,是一切情节的粘合剂。

  而“情”与“义”的一体两面、和谐统一,正是这部戏的高明之处。写柳毅的义,正是写柳毅的情、龙女的义;写龙女的情,也是在写龙女的义、柳毅的情。柳毅若无情,怎能因泾河岸上哭声哀而驻足停问,怎能“借花献佛敬一杯”,怎能叹息“她二人如花容貌一般样,怎奈是命途身世隔天壤”。龙女若无义,怎会倾心柳毅,怎会“全君大义”,怎会水府人间两相随?正是鲛绡池畔龙女看到柳毅有情,能懂得、能珍惜女儿泪,正是洞庭湖边柳毅终见龙女有义,因“立身坦荡志不移”而“爱慕更深情难改”...正是情与义两点的契合才使得二人的关系进一步升华,湖滨惜别肝胆照,倾觞一尽酬知音。也正是由于这份知音之情,“天涯长忆月明中”之后,柳毅见到三姑时才会“伊人虽好却彷徨”。这部戏里唯一的冲突,既不是功名与传书的冲突,也不是龙庭与骨肉的冲突,更不会是三姑与三娘的冲突,而是情与义的冲突,所以柳毅唯一的纠结只在相思草一处“因情忘义实可耻,守义负情人笑痴”,也即是,对他来说,情,是不下于义的美德。没有情怎能有真正的义,不讲义又怎会是真正的情呢?因此,结尾大团圆抚慰人心之处也并非是爱情的胜利,而是情与义终能双全的理想境界为我们勾画出一幅美好的人间。

  于 2015-07-27

  说不尽的柳毅传书(一):虎版剧情篇

  《柳毅传书》影评(四):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越剧的《柳毅传书》,我看过好几个版。只有水招先生的柳毅,和我心底那个有别于任何书生的柳毅完全一致,见之忘形。隔了四十多年光阴的影像呵,她在老电影里呀呀唱来,气定神闲,如松似竹,一双秋水明眸,道尽人生况味。狂喜里蓦然有一种心碎感,太丰富太纯粹的东西,你反倒一时招架不住。

  唐传奇那些故事里,我一直对柳毅传另眼相看,因为这总算跟君子有关,并非多情书生谈恋爱。曾和一个朋友聊,对才子佳人戏里的书生都无感,无奈,只好在武侠里找。武侠里,心底也只得一个傅红雪。文人故事里,总缺一个血统纯正的君子。李朝威的笔法比较世情化,有唐人的雍容,甚至漫不经心,游戏之情见诸笔端,时有别枝逸出。柳毅断弦续娶过日子,还是个村野员外郎的习气,也许李明公不过是乐得写一个传奇,浇自己的块垒,既宣讲因果循环,又有遁世之意,不重在刻画人。到元杂剧,柳同学则完全走了形。所以书中未得洽意,一直以来就是脑补。

  真正把柳生提纯出来的,还数越剧这出《柳毅传书》。1962年的电影版本忠于传奇的本子,改编得精到,整出不枝不蔓,秀丽潇洒。而竺先生的柳毅,内养浩然之气,清冷雅重,渊停岳峙,如同上好汝瓷,精光内敛,色谓天青。

  一妙:下第归,琴瑟失谐。

  书中写的柳毅就是秋闱落第,意兴萧疏回家转,路过泾阳想到去探望一下同乡。竺先生一身天青素衣,出场几步重如泰山,眼似秋水寒星,神色清明,落拓忧郁。人世之蹉跎沧桑,尽出于此,一切故事要发生在真实可感的情境里,才动人。风雨途中,世道荒芜,君子岂非如美玉蒙尘,苍茫在永远的还乡路上?“下第归”在这里美得紧。

  戏里龙女被逐,缘于琴瑟失谐。书中写“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冲突很鲜明,宠妾灭妻,为人情所恶,不合礼法,龙女作为贵族千金,婚姻如此失败,自然是悲剧。你地位高也好低也好,遇人不淑都是同一个下场。

  二妙:传书请将,龙宫再遇。

  竺先生的柳毅是一个成熟男人,世事洞明,人情炼达,胸有大局。他做了一个小型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让钱塘觉得大大的师出有名,再铿锵有力地鼓动一句,钱塘马上志得意满,戎装而去了。这不是耍嘴皮子玩激将法,而是纵横策议的大才。

  龙女还宫两人相见时,四目相对,柳毅一怔,眼神一荡,一时意乱神迷。龙女盛装而来,不同于往日风鬟雨鬓的模样,他乍见了这美人,心儿当然得跳上一跳。但此时的感情离干柴烈火还远着呢,柳生不是徐志摩型的,美女他固好也,走到心里去又是另一回事也。

  三绝:湖滨惜别。

  为什么叫绝不称妙,因为这出戏绝到了顶点,把柳毅如何生情铺述得九转回肠,喜得看官们心里痒痒,又急得仰天长叹。我真是很少见到把爱情表达得这样含蓄,端庄,缠绵,深切,要简不繁,比一切洒狗血哭天喊地的言情套路高明得多啊!

  经过第一任人品恶劣的丈夫的折磨,龙女心态很成熟,她一定要找个像柳毅这样的君子,所以逮到一个决不放过。于是 “比目鱼”,“鲛人泪”,“相思草”,能用的道具都拉上,堪比梁祝的十八相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柳毅是怎么合情合理地、一层一层掉下去,最后还真是扛不住了。出了洞庭水,来到橘树下,湖上钟声一响,提醒再没个明确结果,从此就是天涯陌路人了。龙女急了,只好直抒胸臆,说我就是看上你了,为甚一直无动于衷,难道你真是个冷美人儿(噗……)?此时紫绡递上一壶酒(道具又见道具)。柳毅也不再揣着明白装糊涂,借花献佛表真心:男子汉大丈夫,我有什么说什么,不能让姑娘你一直不明不白。我对你真真切切是有情,但我实在只能克制,因为施恩不能图报,杀人之夫纳人之妻有违君子大义。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的确是人的一种两难生存境遇,人力难以抗拒。柳毅的故事里只有这一个矛盾,所有戏剧冲突都言简意赅安在这一个矛盾上,令有情人不得成眷属,所以格外揪心揪肝。如果现在的导演都明白这一点,好看的片子会多很多。

  龙女听完柳毅告白,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彻底打动了君子的心:“肝胆共相照,何事更忧虞?”龙宫重逢惊艳一见,是动于皮相;惜别途中从平静到情不自禁,是情不知所起;最后这肝胆相照,是一往而深。所以他说出“天涯相忆月明中”,只有知己,才能借明月这一幽深而纯粹的千古意象相酬。但他绝不需要夜夜梦之,相思成狂,后者更多是情欲。唯其如此,他听说龙女出嫁了,惆怅之后,专程赶到洞庭湖畔,望空洒酒贺之,发自内心地祝福。如果两人没有灵魂的贯通,柳毅没有磊落的襟怀,岂能如此。若非龙女化渔姑追随,柳毅从此必是娶一房普通人家女子,平平淡淡过完自己的一生。

  四绝:绝非才子佳人戏。

  唱词和念白里没有半句提到柳毅外貌,但看官们心里不知不觉就驻扎着一位品貌出众的彬彬君子,不只为了看一段爱情传奇,而是看这个绝世人物如何展示自己的情和义,他的立身品格是这个剧的灵魂。除了竺先生塑造的魅力之外,品格本身造就了情与义的矛盾,导致姻缘的一波三折,而非一切外力因素,比如什么家长干扰,门户之见,仙凡隔阂,等等。一句话注之:性格决定命运。

  这就高于一切才子佳人戏。

  五绝,竺水招先生自己。

  她是灵魂中的灵魂。

  京昆大师俞振飞曾写:“戏曲表演之身段动作,宁炼毋冗,宁洁毋滥,宁自然毋矫饰,宁朴实毋华靡。凡为高手,必于繁简浓淡间,斟酌审慎,以传神为指归;否则浓盐赤酱,难免书家所谓墨猪之诮。”这是赞大师尹桂芳,也非常适合竺水招先生。她便是无意形诸于外,重在传神,用眼神,远多过台步,身段,水袖。

  竺君子以女子之身,演绎出一个清冽冷峻、如山般可靠的男人,又将这男人的情之生发演得体贴细腻,自然妥贴,处处能见深情,潇洒不粘腻,岂非神乎其技。没有这份功力,惜别一出多半会成白开水。柳毅的深情,全在她的一招一式一个眼神里啊。

  六问:龙女变为渔姑如何能化“义”之困境?

  这是个逻辑问题。如果柳毅去龙宫传书,当即就娶个龙女回来,世人怎么议论,可想而知。当然柳毅不是为了堵人的口,君子标准是他内心的行为规范,过得了世人那关也过不了自己这关。龙女变为凡间女子和柳毅是陌路相逢,龙女是自己主动追求,与对方无干,与传书无干,她喜欢他,就去追了,因此“抱得美人归”不再成为柳毅传书被诟病的目的。爱情也要三十六计,“杀夫纳妻”的嫌疑事实上存在,回避不了,那由么龙女来解这个怪圈最合适。两人再相逢,你情我愿,无可置疑,剩下的只有“正确答题”。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竺水招先生逝世四十有四年,故而放翁此诗读来尤为惊心。想来世上无论何等美好的物事,都要这样光华灿烂地过去?

  还是有个好消息:越剧竺派艺术已经收入南京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

  特此告慰九泉之下的先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