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冰激凌家族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冰激凌家族读后感1000字

2021-04-03 03:53: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冰激凌家族读后感1000字

  《冰激凌家族》是一本由[荷] 恩斯特·凡德奎斯特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冰激凌家族》读后感(一):你选择好了未来没有

  冰激凌与诗歌

  梦想与家族

  不是每个人都有背井离乡,跳出既定命运的勇气。但人生难道只能局限在既定的未来内么?故事最后作者的儿子闯荡之后又回来做冰激凌,这也是一种人生。我们没有资格评论这两种人生,但我们可以贼自己的人生画上绚丽的一笔。这些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我认为这本书写得很美,也不影响其核心。值得推荐

  《冰激凌家族》读后感(二):想显得“高级”的畅销书

  夏天加到书单里的一本书,拖到冬天才看。一个世代做冰激凌的家族,长子却喜欢诗歌,弟弟只能接过“家族企业”的重任。无所谓谁对谁错,谁自私谁伟大。 遣词造句有点点《百年孤独》的感觉,但是又像是硬凹出来的感觉,不自然。故事也略显俗套。

  夏天加到书单里的一本书,拖到冬天才看。一个世代做冰激凌的家族,长子却喜欢诗歌,弟弟只能接过“家族企业”的重任。无所谓谁对谁错,谁自私谁伟大。 遣词造句有点点《百年孤独》的感觉,但是又像是硬凹出来的感觉,不自然。故事也略显俗套。

  《冰激凌家族》读后感(三):自我

  怎么说呢 刚开始看的时候确实有点失望 但后面的片段和笔触还挺棒的 就是那种很简单的话语和比喻但却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情感 整体的故事其实很简单 欧洲人对于性的坦白也确实让我咋舌 害

  最后关于谷的处理我确实没有预料到 我原本以为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三个人走上了三种不一样的道路 谷选择了太爷爷曾经走过的路 不过书中关于传统和自我的冲突确实一直贯穿全文“我们要传给下一代的太多了” 从父亲的不理解到卢卡的妥协再到谷的最终回归 其中的变化还是挺有意思的

总的来说 当我合上书本 想起初中爆发时扔进书桌的笔 高中摔过的门 假期窒息般的忧郁沉闷 我发现我得承认“只有诗人才有权利悲伤,我们这种凡夫俗子得高兴才对” 或许这样我也能在寂静缠身的日子里开心地说 嘿 你看今天的阳光 暖暖的

  《冰激凌家族》读后感(四):你有没有为自己勇敢活一次?

  这是一部清凉甜美的小说。文笔优雅轻盈,情感丰沛,令人愉悦。

  这是一个百年的意大利冰激凌家族的故事。家族里的每个人,经历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有着各自的甜蜜与哀愁。

  主人公卓凡尼酷爱诗歌,有一个文学梦,他不愿继承家族事业,成为一个冰激凌商人。18岁那年,他不顾家人反对,去学习英国文学,多年后,成为一名成功的诗歌编辑。

  他的举动,遭到了整个家族的反对。父亲说他被“诗歌”洗脑了,弟弟说他太自私,只有卓凡尼自己知道,十五岁那年,一首雪莱的诗是如何撞进自己的世界里,颠覆了他被设定好的未来。

  “心很小,只容得下一个爱人;灵魂也是如此,只容得下一个想法。一生只有一个目标的人,便失去了永生的机会。”

  虽然父亲和弟弟都有自己的梦想,但他们不如卓凡尼勇敢,敢于摆脱家族的束缚,为自己活一次。

  小说的最后,卓诗尼的儿子不想继承冰激凌事业,选择了离家出走。 他要去寻找什么,又会找到什么?作者留下了悬念。

  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渴望为自己活一次。或许是不愿去学父母挑选的专业,或许是想逃离家乡,去大城市追求自己的梦想。

  但是追梦的路上总是孤独多于热闹,少了家庭的支持,更需要一个人有强大的勇气和信念。

  这本书告诉我们,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我已经决定好了,今后每个选择都忠于自己。

  《冰激凌家族》读后感(五):爱、传承与自我成长

  《冰激凌家族》讲述的是一个以卖冰激凌为生的家族的故事。在意大利北部的小村子里,塔拉米妮家族世代传承做冰激凌。每年春天,他们举家前往荷兰鹿特丹卖冰激凌,冬天返回老家。冰激凌事业的第一代起于太爷爷,他对冰雪的热爱转移到了冰激凌上,并跟随意大利人学习了制作方法。第一次做出的樱桃奶油冰激凌立刻就俘获了品尝过的人们的心,仿佛它有一种魔力,令人沉醉。于是冰激凌的制作由爷爷、爸爸传承下来。爸爸喜欢工具,比如各种螺母、扳手等充斥着地下室,梦想成为一个发明家。然而因为爷爷的固执,爸爸十五岁起就骑着一辆冰激凌小车穿梭于鹿特丹的大街小巷。父亲把现有的生活当作买工具的借口。他从来没有想成为一个卖冰激凌的人,也从来没想接手爷爷的冰激凌店,不过这两件事都发生了。他虽有抱怨,但仍兢兢业业地守护着家族事业,为此付出了一生。从他的身上,我看了自己的父辈一代——六零七零年代的人们,他们保守而忠诚,习惯于服从分配,从婚姻到事业,大多都听从老一辈的安排。生活平淡,为老人尽孝,为子女操心是他们人生中的主旋律。

  而作为他们的子女的我们——八零九零年代生人的,因为经济增长,社会阶层的变动频繁,我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更加强调独立自主,有个人的选择。就像冰激凌家族的第四代卓凡尼和卢卡,在他们这里家族传承出现了分歧。卓凡尼醉心于文学诗歌,并不喜欢拘身于一个冰激凌店,他成为诗歌编辑,到世界各地出差参加诗歌节。卢卡不得不继承了家业,继续沉默地研究新口味冰激凌,与他们兄弟都曾经喜爱的姑娘结婚。到底哪一种选择是幸福的?陪伴着冰激凌与爱人相守,然而又会因为内心的责任感与千篇一律的生活而疲惫。远离家乡追求梦想的文学梦,如同无根的浮萍漂泊四处,没有家庭或爱人的温暖。无论选择哪一条道路,都不是平坦无忧的。我们只能在每次选择后告诉自己:“落棋无悔。”在一个家族传承的过程中,不仅有生物基因,更重要的是爱。作为独立个体的人,我们在承受这份爱的同时,又会不断自我觉醒,寻找自己的未来之路。

  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写了家族传承与自我成长的故事,感情真挚,人物鲜明,令人愉悦。清爽的冰激凌故事,非常适合在夏日里阅读。

  《冰激凌家族》读后感(六):面对内心真实的渴望

  感谢发明空调的人,让我们在这个夏天不至于被烤糊了。夏天里必不可少的东西,除了空调,还有冰激凌。各种口味,各种形状的冰激淩,不仅仅带来胃蕾上的享受,也带来视觉上的盛宴。那么我们也要感谢一下制作冰激凌的人,比如这个几辈人都在做的《冰激凌家族》。

  这本由荷兰作家恩斯特凡德奎斯特所写,为我们讲述了在意大利北部的小村里,一个以做冰激凌为生的塔拉米尼家族的故事。在同一个屋顶下的一家人,围绕着制作出售冰凌激,而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

  《冰激凌家族》以第一人称来讲述自己的太爷爷开始做冰激凌生意,慢慢到自己的父亲,到自己与和弟弟。恩斯特凡德奎斯特的写作很有意思,所有的时间线索都是被打乱的,每一章节并不是按时间排序,而是跳跃式的。他更加关注现代人的精神层面,作品中充满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作品有别于一般大众之作。

  当父亲接手制作冰激凌后,当他准备让我接手的时候,而我选择了一个虚无飘渺的职业,当一个诗人,只能弟弟留下接手。我随着梦想的脚步,到处飘荡,寻找心中的诗。当我接到母亲电话,得知在家中看电视时,我的父亲爱上了一个链球女运动员,那个有着83公斤的外国女人,为了表达爱意,他决定亲自做一个心形的链球。这些故事像一面镜子,让读过的人从中发现真实的自己,我们选择的是自己喜欢的,还是为了自己喜欢的选择了现在。我们应该放下重负,面对内心真实的渴望,对于任何选择首选要忠于自己。

  这是一本有着味道的书,有着森林的味道,比如:九月底是去山里砍树的日子,二十米高的落叶松,笔直的树干。再如到处都铺着一层似乎永远不会消融的白雪,锯好的树干用雪撬接下山去,拉到流入威尼斯的皮亚福大河等等。读起来像散文一样优美。书里还有着冰激凌的味道,比如:有粉色的草莓冰激凌,灰绿色的开心果冰激凌等等。

  作者的笔调看似轻快,却将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十分深刻:太爷爷面对玛利亚就立刻瞥向别处,心跳加速,想看又不敢看的样子; 我同海曼聊诗的时候,听他讲那些诗,那些人;我与卢卡之间的问题等等。从一件件看似琐碎的事情,让我们看到这个家族的故事:父亲并非本意接手冰激凌,因为他有自己的梦想;而我也不想接手,出走寻找梦想了。每一代都有人守着冰激凌,这个甜甜的有着恋爱滋味的梦想。

  这个夏天,和《冰激凌家族》来个约会吧!

  《冰激凌家族》读后感(七):它比白雪凉、更比糖果甜

  古斯配从孩童时代起,就酷爱品尝夜里落下的雪花,那味道不似清水纯净,却也是上天独一无二的馈赠。再大些时候,他听人介绍冰激凌的制作工序,对此产生了浓浓的好奇,他向一位意大利人询问去哪里买做冰激凌的机器,意大利人说,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配方。

  “记住,一切都有可能,用冰几乎什么都做得出来。”古斯配记住了这句话,意大利人送给他一个樱桃奶油的配方,从那时起,古斯配开启了制作冰激凌的生涯——去冰川上挖来白雪备用,先是打碎几个鸡蛋,让蛋清和蛋黄分离,接着往蛋黄里加糖,搅拌均匀呈白色状→将适量牛奶倒入蛋液,整体加热→把果酱倒入锅子备凉,将雪碾碎加盐→将锅里的混合物倒入冰激凌机器,握手轮转动。手轮越转越快,不一会儿的功夫,气缸边出现了一层薄薄的冰……

  古斯配第一次做的樱桃味冰激凌口感如何?大抵就是仿佛爬上了一棵樱桃树,下一秒又醉醺醺地摔下来。古斯配像亲吻一个少女般虔诚地品尝着冰激凌,他爱上了冰激凌,那味道比雪凉、比糖甜,从此他制作冰激凌的脚步从未停歇……

  冰激凌机器的手轮一圈又一圈转下来,古斯配的大拇指上也磨出了老茧,古斯配根据季节变幻制作出越来越多口味的冰激凌,前来买冰激凌的客人日渐发现,古斯配做出来的冰激凌颜色越来越奇怪,原来,古斯配没有停止过创新冰激凌的花样,他用羊奶、接骨花木、薄荷、松针等奇特的食材做出了冰激凌,就连巧克力、浓缩咖啡也成了他手下冰激凌的原料。

  时常有人问古斯配是怎么做出花样繁多的冰激凌,古斯配总是三缄其口,因为他的伯乐告诉他:“最棒的配方永远都是秘密。”

  古斯配的儿子,以及儿子的儿子,世代袭承了制作冰激凌的手艺,而到了主人公卓凡尼这一代却出现了危机。卓凡尼从小耳濡目染,在四岁那年就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个冰激凌,还是梨子口味的,父亲夸赞他天生就是个小型冰激凌机器,不过卓凡尼长大后却遵循内心,选择了去创作诗歌,制作冰激凌的重担一下子落到卓凡尼的弟弟身上,幸好弟弟是热爱冰激凌的,冰激凌于他,不仅仅是谋生手段,更是情怀与梦想。

  《冰激凌家族》一书详细记录了一个家族百年做冰激凌的变迁史,小说取材自真实的一户开冰激凌店的人家,作者恩斯特•凡德奎斯特听他们讲述家族历史,不管是一个冰激凌,还是一杯奶昔,都藏着这户人家对冰激凌的深深喜爱之情。

  小说读来清新甜美,文字细腻生动,相信这么一本迷倒整个荷兰的《冰激凌家族》,也能迷倒大洋彼岸的你!

  -THE END-

  《冰激凌家族》读后感(八):传承与自我

  冰激凌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所以在历史上没有记载到底是谁发明了冰激凌,而最早发明冰激凌的人,也错失了留名千古的机会。关于冰激凌的起源,在西方有人说冰激凌是亚历山大大帝无意间发明的。不过在众多的书籍与传言当中,最具说服力的还是始于中国。在元朝的时候,一位食品店商人突发奇想,他尝试着在冰中添加一些蜜糖、牛奶和珍珠粉,然后放在雪中冷冻,结果,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冰淇淋。马可波罗游历中国后,将在北京最爱吃的冻奶的配方带回威尼斯,并在意大利流传开来,几年后传入法国,随后传入英国等国家,并在欧洲流传。 在《冰激凌家族》的简介里写到,“文字犹如冰激凌般清凉甜美,迷倒整个荷兰。”不过我读到第八十四页,也就是书中第六个章节《骗子马可·波罗和甜筒现在问世》时,我对于本书中的“父亲”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厌恶感,以至于让我对于阅读本书也带来了一定的障碍。我是因为冰激凌与甜美的文字才看的这本书,但是书中的“父亲”却让这甜美的文字,染上了一股浓浓的臭味,我不喜欢这个人,不喜欢他的自以为是。 以下节选自《骗子马可·波罗和甜筒现在问世》。 一个老人说: “1296年,马可·波罗从亚洲回欧洲时,把冰激凌的配方也一起带了回来。” “马可·波罗在亚洲待了二十多年,之后就把冰激凌介绍到了欧洲。” 而“父亲”却认为: “冰激凌是亚洲人的发明?这可是我这些年来听过的最搞笑的笑话了。” 那时我父亲就百分之百地肯定那个世界闻名的旅行家一步也没有踏入过亚洲。 “马可·波罗是个骗子!” “他们偷了我的发明。” “谁?” “亚洲人!” 在我们家,亚洲人时常会被怪罪。 亚洲人?应该是中国人吧,历史资料里的记载,可都是马可·波罗在中国得到的冰激凌配方,并带回意大利的。书中的父亲对于亚洲人有一辈子的偏见,这种偏见是因为他是继承他父亲冰激凌手艺及冰激凌店的人,他应该是不喜欢继承家业与制作冰激凌的,以至于他对于冰激凌的发明者及传播者都带走深深的偏见,并为了给自己的这种偏见找到借口,他只是通过道听途说及片面的了解,就在思想中,深深的怪罪亚洲人,以至于让他认为亚洲人是小偷,马可·波罗是骗子。为什么你内心对于自己家庭及自己职业的愤怒,迁怒于亚洲人呢?如果你不喜欢冰激凌,可以不做这一行,但是你又没有勇气去远离冰激凌,因为这是你家族的传承事业,他一辈子也没有为了自己去活,心中的不平,需要找到一个发泄的途径,因此怪罪了亚洲人一辈子,亚洲人却因此而躺枪,即使你再怎么怪罪亚洲人,这也不会改变冰激凌的历史的。

  《冰激凌家族》读后感(九):忠于自己的决定

  关于冰淇淋,我们了解有多少?那冰淇淋家族中这个百年历史传承的家庭里,牵绊各种和自我实现的故事。感情为主线,让这个酷暑难当的夏天既清凉又可以变得甜美。

  这个家族里的太爷爷做冰淇淋直到下一代发生了分歧,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做继承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欢,比如哥哥喜欢优美的诗歌。

  太爷爷在冰淇淋店57年的时间,父亲也有三十来年,而自己才只有几天而已。只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做这些喜欢的事情。得有人去工作。

  但是故事的最后,大儿子。成了作家发表了几部小说,其中一部还成了畅销书,终于自己的决定完成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充满梦想的生活经常出席一些书的发布会,也是他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就像我们的生活方式,一个人要怎样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人家已经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我们无权指责。几乎每个人都遇见过亲人和朋友的善意,告诉我们要如何如何做人做事,比如你应该开一家公司,办一家工厂,想办法挣钱,比如你不可以离婚、不可以单身、不可以不回家,不可以不耻于失足,凡此种种,无不是善意和良言。其实,说白了,这无非是他们自己觉得正确的生活状态。物质固然重要,情感或可妥协,但他们也应该知道,一个人活着的快乐之处在于能够是真实的自己。一个盗贼,盗窃财物十分可恶,然而也有这样的盗贼,遇见人跳河,奋不顾身地相救,旁人却都漠视观望;一个失足妇女,在大地震之时,毫不犹豫地捐了钱,而且是匿名而捐,似乎是自愧于职业有辱于行为的缘故。

  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很多看似宏大理想可能只是空壳,在失败、无奈、困惑和沮丧之后,那种实在而安稳的世俗生活才是人生最好的追求。很多人放弃了对改变现状的想法,不再设想有另一种更好的生存境况可能。他们将现实作为无可撼动的存在,全身心投入了赢得现世“成功”的战斗中。 人要认识自己,弄懂自己真正的欲求。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一书中写到:“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但人生难免有选错的时候,那也不必怨天尤人,那也不过是自作自受的结果。再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生就像抛物线,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就像不可能总是坎坎坷坷,跌入低谷随之就是反弹,最后迎接生命的高潮。 如果成功那么容易,那成功也就变得廉价而不值一提。 我为什么活着?要怎样活着?忠于自己真心,爱我所爱,行我所行,不忘初心。

  《冰激凌家族》读后感(十):传承的事业,总抵不住向往梦想的心(人物分析)

  (适合看完书后观看)

  有一份家族传承的事业,究竟会为这个家族带来世代相传的名誉,还是无法挣脱的枷锁?那传承的经验是会成为后人依仗的巨人的肩膀,还是会成为让他们避之不及的家族传统?

  太爷爷做冰激凌的时候,感觉到了冰激凌的美味,心中有着对传播冰激凌的向往。

  他年轻时曾经逃离自己心中的女孩,去其他陌生的地方游荡,最后他回到最初的地方,重新转动了冰激凌机,携手心爱的女孩一起成为了第一代冰激凌人。他对冰激凌是爱的,对成为冰激凌人也是愿意的,他开始了冰激凌人的生活。

  就这样,这个冰激凌人的职业就如此传了下去。

  传到卓凡尼的父亲,他热爱工具,却无法挣脱冰激凌人这个称呼。这个传承太理所当然了,除了冰激凌人,他好像别无选择。现实和梦想的分歧让他过得越来越不好,任何的不如意都仿佛是冰激凌带给他的。他做着冰激凌,却厌恶来买冰激凌的人。

  卓凡尼说父亲对母亲的态度一般。对啊,一个人还没完全实现自我,怎么有多余的精力分给别人呢?他的世界只有这辈子他没能为之奉献的工具们啊。

  至于卓凡尼和弟弟卢卡,虽然卓凡尼选择了自己的梦想,看起来脱离了冰激凌人的称呼,但其实他和卢卡依然都是不幸的。

  卢卡承受了他本不想承担的责任——成为一个冰激凌人,没日没夜没夏天的工作工作工作。他也许曾经也有梦想,可是哥哥的选择让他丧失了自我,他不得不把自己蜷缩在那个小小的屋子里,去继承父亲不愿继续的家族事业。

  卓凡尼则承担了“背叛者”的角色,他跟自己亲密的家人永远站在了两边,他逃离了继承冰激凌人的责任,却又无法断绝这份责任。他的成就无人分享,他的工作被视为儿戏,没有人看到他的劳累,因为冰激凌人总比他更累。

  而在这份扭曲的责任之下诞生的古斯配,也许会是这个家里更清醒的新一代。家里的每个人都爱他,不论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他就像是家里的一个桥梁,沟通着这个家的彼岸。

  古斯配看到了爷爷对工具的狂热,看到了卢卡的痛苦和不甘,也看到了卓凡尼洒脱背后的愧疚不安。有人告诉他你要继承冰激凌店,也有人为他带来他喜欢的诗歌。他的世界不再单单只有冰激凌,家庭的双方对立,无意中为他在冰激凌人的传承中打开了一个天窗。

  于是他向着自己的梦想飞走了,这份传承的枷锁再也无法用爱和责任去束缚他。他不是卢卡,也不是卓凡尼,他会有自己想要的人生,还会有支持他的家人。

  但是他们都爱冰激凌。也许有一天,他们又会回来心甘情愿的成为一位崭新的冰激凌人也说不定呢。

  传承的事业,总抵不住向往梦想的心。愿我们都可以忠于自己,不忘初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