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扪虱谈鬼录(修订版)》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扪虱谈鬼录(修订版)》读后感摘抄

2021-04-03 00:25: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扪虱谈鬼录(修订版)》读后感摘抄

  《扪虱谈鬼录(修订版)》是一本由栾保群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页数:3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扪虱谈鬼录(修订版)》精选点评:

  ●以为是讲故事,没想到是考究~阴山八景,旅游胜地,纳凉之处

  ●原来是位作者爷爷哈哈哈!某些地方幽默一点不遑年轻人啊,爷爷喜欢随园主人多过草堂主人,说《玉历宝钞》作者心理变态昏话多……太有趣啦!尤其借古讽今的妙语,难怪喜欢随园主人!(我只是瞎猜真的)

  ●贾行家解读的太好了,感觉像重新写了一遍一样。非常通俗易懂

  ●虚实相间,鬼亦人哉!

  ●特别风趣幽默,还不时戳戳时代痛脚。

  ●以“鬼事”寓“人事”,真是妙极!

  ●借古讽今真的很到位了

  ●很有意思,鬼的世界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反映现实世界的真相。

  ●阅读时间:2018/4/4-5/8

  ●真是民俗学的好图书,看完一遍之后,有了模糊的概念

  《扪虱谈鬼录(修订版)》读后感(一):客体关系视角下的妖魔鬼怪,十分可爱呢~

  首先,这蛮适合作为一本【地铁读物】的。虽然文字风格没有网络小说那么滑溜,而且70%以上引用文言文,但阅读起来也没什么障碍呢。趣味性挺强的,具有高阶知识分子的审美传达~

  往往不信鬼神的人能把鬼神类的文章写得妙趣横生~

  书名谈鬼,实则是在捋民俗:儒之教化所不及之处。对于几百年出不了一个秀才的村子,鬼神之说比圣人之言更能约束百姓的行为规范。你做坏事了,山高皇帝远,官府有时也懒得管。然而,厉鬼凶神的报应,入夜即到。

  将精神分析和中国的民间鬼怪故事并线研究,100多年前荣格这一批中就有人在做了。时至如今,闲得无聊的学院派,可以再拎出来捣鼓一下。在客体关系视角下的妖魔鬼怪,十分可爱呢~

  《扪虱谈鬼录(修订版)》读后感(二):名虽谈鬼,实则说人

  我们经常听到各种鬼怪的传说并且自然而然的接受它们,但这些传说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说?诸如此类的问题却很少有人去思考。如果你对此有兴趣,那读这本《扪虱谈鬼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书中并没有着重于描述鬼的恐怖,而是引用各朝代的记录,去探讨诸如“伥鬼”“吊死鬼”“水鬼”“僵尸”等等这些常见的鬼的传说起源,如何作怪,为何会有这样的传说。

  名虽谈鬼,实则说人。鬼怪传说作为人创造出来的故事,必然受到创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影响,一旦追根溯源,就会发现这些传说的出现不是凭空出现的。举一个书中的例子,将吊死鬼描述得非常可怕大约始于南宋,结合当时朝廷无能,理学兴盛的背景,使得为了实现节烈忠义而选择上吊的人大幅增加,将吊死鬼设定为厉鬼可能是劝阻世人不要为了“名节”“人世间的表彰”轻易上吊自杀。

  书名虽叫谈鬼录,但书中也提到了“阴山八景”“罗酆山”“冥薄”等人间想象的冥间场景,烧纸钱,祭祀食物,坟地和棺材等人死的礼节,这些死后的场景礼节同样也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书里已有详细的讨论这里就不多说。

  虽然书中多引用古籍中的文言文原文,但读起来并不难,作为一本科普向作品非常值得一读。

  《扪虱谈鬼录(修订版)》读后感(三):无神论和无鬼论

  新修订的版本,据说最后两篇挪到了论魂的那一册去了,与老篇章可能有所不同吧。

  “ 料应厌作人间语,独爱秋坟鬼唱诗。”这本书里不但出现了《搜神记》还要《夷坚志》、《风俗通义》等,显出栾先生的功夫来,不像是现在的鬼故事,语无出处。

  中国人是很容易接受无神论的,说没有神仙,多半会接受,但说到没有鬼,则谁都不会承认。这是一地的风俗,如果没有鬼,就等于说祖先没有灵魂了,孝道也就没有根基,这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中国的神话小说倒是没有多少,自古至今的鬼故事遍地都是。

  栾保群先生从鬼的饥饿感到鬼的流离失所,再讲鬼的争斗,从古书堆里挖掘出古人对于隔世的畅想——和人间一样现实的不行。

  民俗也不过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应,姑妄言之姑听之吧。当然,本书不算严谨的学术论文,左不过就是一位老先生侃侃而谈,类似于讲故事。有趣的地方是他还讲了故事的根源和影响,这是因为读的书多,自然将故事就能讲的细。

  就我读完,栾保群先生虽然无神论,但对无鬼论还是保留着态度,毕竟正如他在书中引用周作人的话:无鬼论会否定中华文明的孝道,自然没有人敢跳出来否定。

  不过一切都会改变,不是么?毕竟蔡邕论证过,古礼中先人的魂魄早已散落天地之间。

  《扪虱谈鬼录(修订版)》读后感(四):【阅读中】

  【乡人马叔静之仆蒋保.尝夜归.逢一白衣人.偕行至水滨.邀同浴.保已解衣.将入水.忽闻有呼其姓名者.声甚远.稍近听之.乃亡母也.大声疾言曰.同行者非好人.切不可与浴.已而母至.即负保.急涉水至岸.值一民居.乃掷于竹间.居人闻外有响.出视之.独见保在.其母及白衣皆去矣.叔静弟登说 。】

  白衣人是男是女??(●゚ω゚●)一见面就邀同浴的操作也很神奇

  【李生夜读,家临水次,闻鬼语:“明日某来渡水,此我替身也。”至次日,果有人来渡。李力阻之,其人不渡而去。夜,鬼来责之曰:“与汝何事,而使我不得替身?”李问:“汝等轮回,必须替身何也?”鬼曰:“阴司向例如此,我亦不知其所自始,犹之人间补廪补官必待缺出,想是一理。”李晓之曰:“汝误矣!廪有粮,官有俸,皆国家钱粮,不可虚靡,故有额限,不得不然。若人生天地间,阴阳鼓荡,自灭自生,自食其力,造化那有工夫管此闲帐耶?”鬼曰:“闻转轮王实管此帐。”李曰:“汝即以我此语去问转轮王,王以为必需替代,汝即来拉我作替身,以便我见转轮王,将面骂之。”鬼大喜,跳跃而去,从此竟不再来。】《续子不语·卷三》

  《扪虱谈鬼录(修订版)》读后感(五):扪虱而谈,借鬼说人

  

作为恐怖片和恐怖小说爱好者,看到谈鬼,就毫不犹豫地找来看了。看了几页,才知道是被骗了——说是谈鬼,实则在看人。

“人身后未必是鬼,鬼后面则肯定有人。”从古至今,由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流传下来的关于鬼的故事,都缠绕着人的欲望、希冀、浪漫与聊以自慰,作者从古籍中搬来关于怪力乱神的一桩桩一件件,也都无不蕴藏着历朝历代的人们最朴素的情感。要奉劝有自缢念头的人珍惜生命不为畸形的节烈观所困,于是有了缢鬼成恶鬼的恐怖传说;要维护子孙后代和宗族财产的得失,于是生出无后者要从本族过继后嗣才能在死后享有供奉的说法;要寄托生人恋恋不舍的惓惓之情,于是造出一口了尘缘的孟婆汤和执意不愿咽下忘情水的痴情人;要减缓消解父母的亡子之痛,于是编出“讨债鬼”的身份将血缘关系无情化;要让活着的人有个怀念的途径,于是纸灰化作白蝴蝶飞向另一个世界里成为那边的人手中的筹码......

谈鬼,却消磨了其中的惊悚与猎奇,于是我们看到,无论是怎样的恶,怎样的玄,怎样的惧,都不过是世事难料,都不过是人心难测。“冥世本来就是人间的镜像,人间的一切都要在那里重演。”仁义礼教、三六九等、贫穷富贵、尔虞我诈、阴奉阳违,都在另一个虚构的世界里真实得淋漓尽致。鬼,不过是人们欲念的产物,有些美好的因此浪漫,有些邪恶的因此可怖,无奈何,不可得,就借由另一个人们不曾亲眼看到的世界来完整。这里谈的鬼,不会用可怖的面容让你惊声尖叫,却会将那一抹阴森埋在你的心底,等着你看清这一切的鬼影不过是人皮下的恶魔,这一切的恶果不过是人内心的痴嗔怨。

“扪虱而谈,旁若无人。”作者满腹经纶,引经据典,看似东拼西凑着闲谈,实则逻辑严丝合缝,从来源到影响,再到“天时地利人和”地剖析背后的成因,严密之余不乏讽刺和调侃,于是不论是传说中的恶鬼还是现实中的恶人,便都可一笑置之了。

总是琢磨着,作者的文史积淀足够谈天说地,为何偏偏要扪虱谈鬼。转念一想,借鬼说人如借尸还魂,一些不知道当不当讲的,放在鬼身上,只当是鬼话连篇,也大抵只有鬼,才能扪虱而谈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