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金瓶梅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金瓶梅读后感100字

2021-04-04 03:56: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金瓶梅读后感100字

  《金瓶梅》是一本由兰陵笑笑生 / 文人宝著作,香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0,页数:8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瓶梅》精选点评:

  ●崇祯本,掺杂着张竹坡点评本看。故事发展节奏快,但中间有大量的宴请和奢华生活的细节,对话和人物性格的刻画入木三分。千百年来,除了科技进步,中国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和运作模式,都未尝有过改变。看了张竹坡的点评,才知道作者的功力和用笔之妙,忙中不忘前后呼应和闲笔,还有那太多看了点评才知其妙的隐喻。

  ●读过两遍,初看时本着好奇的心态想看那些禁的部分,但慢慢被人物的对白所吸引,以至后来那些禁掉的部分都直接跳过。以及这么多年过去了,这里面的男女我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人。这一次读开始有点从畏惧到怜悯的心态转变了。

  ●刚刚读完,想说的是: 1.王婆放到现在,若开个“挨光”的微课,估计听者众。 2.性,好比盐,生活这盘菜没盐不行盐太多就齁人啦; 3.小老百姓怎么混世界,可以从中悟到许多道理; 4.得饶人处且饶人,现在的世道变成了三年河东三年河西,谁知道哪天就转回来了。 5.张竹坡先生的点评值得回味。

  ●世间万物皆为空,只有世人想不通。有时间就撸个读后感

  ●世上万般哀苦事,无非死别共生离。

  ●书是好书 个人文化程度太低 看起来费劲

  ●妻妾们表面上相处的蛮和谐的。

  ●新购入的版本,我吹爆金瓶梅,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总有人把它当成黄书,初中在班上看的时候经常感觉到别人意味深长的目光,想糊他们一脸。

  ●看了《晓说》后特地买了一本盗版书(正版好贵)看。世间最难改变的大概是人性吧,那时候和现在几乎一模一样。

  ●正所谓大雅即大俗,大俗即大雅。原来红楼之外,还别有一番如此瑰丽世界,任我逍游其间,开卷之初,掩卷之时,竟已悠悠半载,恰似浮华南柯大梦一场,好不快哉。

  《金瓶梅》读后感(一):客观说说这个版的质量

  边看图边说话

  《金瓶梅》读后感(二):崇祯本《金瓶梅》

  酒泛金波,饾饤杯盘,紫衫绿袄,翠管银筝,不料强烈色块碰撞下竟是彻骨的消沉,前八十回歌舞升平,热毒攻心;后二十回财散人消,凄寒凋霜。周知“人生四忌,酒色财气”,西门庆反为四全(四泉)矣。 “生我之门死我户,看得破时忍不过”,然西门庆般顽劣之人也终被佛道度化而去。始读花子虚死,悯恨交织;再到宋蕙莲缢,惊敬刮目;既为官哥儿夭,恨极切齿;遂至李瓶儿殒,心生怜惜... 而至文末方悟,此乃因果报应,福祸相依;合掌恭敬,不胜恐惧。 疑笑笑生为何方神圣,定为看破红尘之人。至小说,论行文,结构榫卯精妙流畅;论人物,生动形象呼之欲出:得意态须眉俱动,谄媚状口脂喷香,盼顾处湘裙款蹙,云雨际软润绵长。 法相、佛像,僧尼相;物相、人相、众生相,相相俱到。简盫之:俱各肖其形,实为匠人之功!

  《金瓶梅》读后感(三):虽然地位高,但不通

  1、人物性格前后不一,所以读着觉得别扭。也有可能那时候人命不值钱,所以就这么善变? 2、潘金莲的歇后语较多,但是全文基本没书?戏文也粗。 3、石头记作者一定看了此书,而且深受影响。 4、听了几句佛理就保的月娘寿终正寝?这样的劝善手段太粗糙。 5、不论你爱谁、恨谁,书中的女人都是可怜的,都是物件一般随意遭人倒手。 6、书中不甚其烦的写怎么收礼,怎么回礼,作者应该有小厮的工作经历。但是西门家谁是大管家?石头记有凤姐主事,西门家谁主事?这是个迷! 7、红楼梦讲女人,金瓶梅实讲男人。前面写西门庆,后面写陈敬寿,最后一点写孝哥儿。 8、文中情节多有不通之处,李瓶儿的孩子就一个奶妈子?睡觉没人守着?瓶儿被金莲叫去就把孩子随意放在花园里?不通不通 9、孩子死了,除了瓶儿谁都不伤心,可见当时小孩存活率不高,官哥儿就是瓶儿间接害死的,因为没护好、没照顾好。

  虽然文学地位高,比红楼梦接地气,但是人物性格塑造能力较弱,通篇没书也就显得无聊了。

  《金瓶梅》读后感(四):红黄

  没想到红楼梦抄袭了金瓶梅那么多部分,对,抄袭,连引号都不用打,可以说从核心到肌理都来自于金瓶梅。(而金瓶梅的灵感又来自水浒传,所以更没想到红楼梦的祖宗是水浒传)区别在于,如果把它比作同一套体操或跳水动作,金瓶梅的完成分可能才6、7分,而红楼梦达到了10分。比如用结尾部分做比较,同样都是儿子出家,金瓶梅写在家道中落之时显得顺利成章,而红楼写在家道重又复兴,使得在劝诫世人的基础上多了一层让人玩味的唏嘘。而且有些人物设计我也觉得有待商榷,像李瓶儿和春梅这种出场都是狠角色的人后期都莫名变成了菩萨心肠。而伯爵这种角色应该在西门庆死后有大戏份的人也没怎么描写,有点败笔。金瓶梅另一个可读点可能就是中国文学第一次真正的落地了,长篇白话写俗事,没有帝王将相,没有妖魔鬼怪,没有侠盗豪杰,没有才子佳人。而且西门庆死前很大部分都是没什么曲折主线故事的,全是细细的描写普通人的情和事,当然夹杂有部分官场事迹也都是为铺垫后宅之事的。至于最为大众所知的黄的部分…………那是真他娘的黄

  《金瓶梅》读后感(五):金瓶梅--一个只有财色欲望的世界

  这书闻名已久,但百闻不如一见,倒是想看看有多大尺度会被列为禁书,看了之后关于OOXX的描写果然令人血脉偾张,但全书没有法律所有人沉沦财色欲望的世界让人真是后怕。

  西门庆,具备传说中的潘驴邓小闲。潘:长得帅;驴:器大活好;邓:有钱;小:年轻;闲:有时间;西门庆具备上述所有特点,身为纨绔子弟铺张浪费却能屹立不倒活得滋润,原因就在于其见事狡黠,与官员们具备金钱往来,利用放高利贷来维系与官员的关系,同时脸皮厚愿意给人好处送钱,广交狐朋狗友,在你好我好大家好时自然高朋满座一呼百应。整本书西门庆搞定人搞定事的方式唯送钱两字,最后也死于自己贪欲之手,被其反噬。

  潘金莲和李瓶儿,除了美之外真是所有缺点一应俱全,媚上欺下、好妒跋扈、好吃懒做、巧言令色,为了满足财色欲望联合西门庆害死亲夫。

  书中人物立身只有财色欲望二字,只有剥削者和被剥削者,权力就是书中社会最好的春药,有了权力财色都会接踵而至。想要权力,就要斗争,就要踩在周围人的肩膀上,随之而来的就是数不尽的栽赃嫁祸和潜规则,在此社会者天理难寻,真情更是一文不值。

  这本书不仅仅说得是西门庆这一小家的时代悲剧,可能也是作者当时经历明末年代整个社会的缩影,既然吃人社会不如放纵享乐,越堕落越快乐,反正早晚都得被吃。

  看完要感谢这个时代,给了大家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给了一个平安稳定的大环境,至少在面对类似事情之时有条件say no。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金瓶梅读后感1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