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这个比美剧还惊心动魄的生死故事里,藏着逃离内卷的出路
最近,书单君看到了一个有趣的新闻,标题是“卧底记者因业绩出众成高管”。
原来,有一名记者为了揭露“某交易平台欺骗消费者”的问题,卧底去做了销售。
但因为销售接触不到核心资料,所以,他刻苦努力,业绩大涨,一下做到了公司的二把手,工资也水涨船高,比当记者时高了好几倍。
台里的领导知道后,怕他“叛变”,就每天亲自给他打一通电话嘘寒问暖。
当然,这位记者,最后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当很多人都因为工作饱受折磨时,为什么这位记者,却能够对工作抱有如此高涨的热情,始终不忘初心呢?
书单君想到了最近看的一本书《打开一颗心》,或许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点击上图,购买《打开一颗心》
原价 49元,书单优惠价 36.5元
作者斯蒂芬·韦斯塔比,是英国著名的心外科医生,经手过的心脏有12000颗。这本书讲述的,就是他在手术台前的生死故事。
很多网友评论,这些故事比任何影视剧都精彩,是真正的惊“心”动魄。看完之后,自己的心也被“打开了”。
因为透过这一个个故事,我们能在韦斯塔比医生身上,看到对待工作的另一种态度,而这种态度,也许就是我们逃离内卷的出路。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和人握手时,对方往往以为我是某个秘密社团的成员。”
韦斯塔比医生的右手蜷缩着,就像总握着一把剪刀——长年握手术刀,让他的手慢慢变得畸形。
他的脊柱,也因为一直在手术台上连续弯腰几小时,受到了伤害。
因为医治对象中有很多突发性心脏病的患者,病情非常紧急,稍微耽误可能就会致死。因此,他经常在半夜和休假时接到电话,被告知有紧急情况需要马上做手术。
或者白天做了一整天的手术,晚上还要在重症监护病房守夜,长期睡眠不足。
当我们因为996而疲惫不堪的时候,他们却始终都是007的状态。
除了长时间的忙碌工作之外,他们还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就像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中说的那样:“我在工作中,不敢犯任何错误,因为任何一个小小的错误,就可能导致一个人失去生命。”
不过,比起上面这些,书单君觉得,对于他们最大的挑战,其实是要控制自己对患者的共情。
书单君印象最深的例子,是那位美丽的哑女。
当时,这位没有名字的哑女,捧着一卷破烂襁褓站在韦斯塔比医生面前,盯着他的眼睛,无声地诉说着:“请救救我的孩子。”
这个哑女曾在索马里遭人绑架,后被卖作奴隶,受过强暴、虐待和残害。红十字会发现她时,她背着生病的儿子穿越了沙漠和群山,疯狂地寻找医生救助。
那时,两人已经瘦骨嶙峋、浑身脱水、快要不行了。
她的儿子是极其罕见的“右位心”(正常心脏都位于胸腔左侧,他的却相反),如今已经心力衰竭了,并且,在他的左心室里,还有一个肿瘤。
韦斯塔比医生从来没有见过在右位心上动手术,但面对这对一无所有的母子,他升起了一股怜悯,“无论手术多么艰难,我都一定要救活孩子,要看着母子俩都强壮起来。”
手术中,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顺利解决了一个个难题。可他还没来得及观察男孩的术后情况,就被其他医生叫走了。因为有一名车祸受伤的年轻男子,需要紧急手术。
当韦斯塔比医生正要手术时,有人说:“别忙,这人是个疯子,他把对方司机给撞死了。”韦斯塔比医生没有说话,判定责任不是他的工作。
至于那个小男孩,韦斯塔比医生以为他在好转中,可没想到,不知什么原因,几个重症监护室的医生搞乱了临时起搏器,一番操作后,男孩的情况不断恶化。
但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没有人去告诉韦斯塔比医生,因为他当时正在治疗另一个严重病例。
最终,可怜的小男孩死了。而那个鲁莽驾车,撞死另一个司机的男人却恢复得不错。这是多么讽刺!
韦斯塔比医生希望小男孩能取代这个男人活下来,可他知道自己不能这么想,外科医生应该公正客观,不该有人性的好恶。
那位母亲伤心欲绝,抱着死去的男孩一起跳了楼。
对医生来说,这是百分之两百的死亡率。
韦斯塔比医生瘫倒在床上,昏睡过去。梦中,孩子的母亲紧盯着他,哀求他救救孩子。
可最令人无奈的是,他甚至没有时间去悲伤。
当韦斯塔比医生再次回到手术室时,必须让自己以最好的状态挽救另一个婴儿。
“真是份见鬼的工作!我这个睡眠不足、心灵破碎的人,居然要在世界的另一头为小小的婴儿们做手术。”
对于医生来说,当他们面对病人的死去时,不能纠结,要立即走人,再去救别的患者。如果沉迷于悲伤或者悔恨,只会带来无法承受的痛苦。
他们只能坚强,一意前行。
“我对事业的热爱,完全可以抵消这些”
面对这样一份紧张忙碌、压力巨大的工作,很多人都会觉得十分辛苦,但韦斯塔比医生的回答却十分出人意料。
他说:“对于我,心脏外科是兴趣多于工作,喜悦多于辛苦”。
小时候,他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档《你的生命在他们手中》的节目,节目里介绍了心脏手术。
“我这个七岁孩子在电视机前看得入了迷,简直像被催眠了一样。就在那一刻,我决定要做一名心脏外科医生。”
后来,他亲眼看到亲爱的外公,因为疾病饱受折磨,最后痛苦离去,死因是“心力衰竭”。
而很多年后,韦斯塔比医生终于找到心力衰竭的疗法。
他对工作的热爱,以及使命感,让他在工作的多年中,即使遇到了病情极为恶劣的情况,也不气馁,反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了开创性的手术和颠覆性的配套设置。
他曾创造出韦斯塔比气管插管术,也曾成功为一位老人,实施永久电动人造心脏手术,成为轰动世界的新闻,并因此造福了很多人。
2016年,有一位和韦斯塔比医生经历类似的迷茫小伙子,找到了他。
原来,小伙子的姐姐死于先天性心脏病,因此,他选择心外科,想用手术医治更多人。
可此时,他尊重的导师正在报纸上遭受唾骂,这让他产生了怀疑,该不该继续走这条路?这些奋斗值得吗?
韦斯塔比医生告诉这个年轻人:
“我曾在伊朗给一个婴儿做手术。那是伊斯兰革命后的艰难岁月,孩子的父亲从政。当时,我也担心,如果孩子死去,自己的安全问题。可我还是勇敢地站了出来,因为除了我,病人当时没有其他选择。”
“我们做这行是为了病人,不是为我们自己。我们或许会因此吃苦,但很少会在将来后悔。追逐你的梦想,为你的姐姐而努力。”
是的,他们做这行是为了病人,在救治病人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毕竟,他们是在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完成了自己最初的心愿。
书单君不禁想到,之前被患者砍断手臂神经的陶勇医生。
陶勇医生是中国顶级眼科医生,挽救了无数个生命和家庭。当病人出不起手术费时,他还会给病人贴钱。
很多人感慨,这么有医者仁心的医生太难得了。
而他之所以能成为这样一位优秀的医生,也是因为他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当医生。
他在节目上坦言:
“我也经常会觉得累,会觉得孤独,有时候遭遇患者的不理解和不信任,下了班还要挤一个多小时地铁回那个出租屋;
我也会失落,觉得自己再努力又怎么样,还不是过着如此艰辛的生活吗?
但这个念头也仅是一闪而过,我对事业的热爱完全可以抵消这些。”
在被患者砍伤后,他也仍然希望“把光明捧在手中,照亮每一个人的脸庞。”因为,这就是他想做的事,这一切会让他觉得幸福。
个人如何避免内卷化
看了他们的故事,不知道你是否和书单君一样,有着感动、钦佩以及一些羡慕。
我们现在常常会抱怨内卷严重,对工作失去热情,自嘲是社畜、打工人,每天只想躺平。我们的心愿就是,能早日挣够钱,可以不用再上班。
很多人认为,工作其实就是为了挣钱,背负着各种经济压力,能活下去就很不容易了。书单君认为,这是没有问题的。毕竟,不同阶段,人的需求是不同的,工作确实首先是要能养活自己。
但我希望我们能意识到,当我们在工作时,工作其实也在塑造着我们。
书单君的一个朋友,曾给我讲过她有一次做职业测评的经历。
她出生于艺术家庭,有着遗传的艺术天赋,但后来阴错阳差,做了很多年财务的工作。
测评师看了她的测试结果后告诉她,“你同时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方面得分很高。一方面,受家庭影响,你在艺术方面很突出;但同时,你之前一直从事的财务工作,也对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让你认真、谨慎、实干。”
其实,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认知、思维模式、以及很多习惯,都是在工作中慢慢形成的。
我们每天工作的时间有8小时,甚至更长,比我们做其他事情的时间都要长。我们对待工作究竟是认真还是糊弄,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怠工等等,其实都在一点一滴地影响和塑造着我们。
所以,我们如何去面对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意味着我们想成为怎样的自己。
当然,我并不是提倡996,也并不是说我们就需要为了工作燃烧自己。而是说,在这样一个内卷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更具有幸福感?
书单君曾看到“人神共奋”公众号发的一篇《如何避免陷入“内卷化”的系统》。
关于个人如何避免内卷化,文章中给了几条建议后,最后写的是:
如何再怎么努力都无法避免上面的问题,那就找你喜欢的事去做。
可以说,所有的“内卷化”都是可以避免的,唯有一种避免不了——幸福感的“内卷化”。
如果你不能从工作中得到快乐,那么无论什么环境,你都会陷入“内卷化”。
当我们做着喜欢的事情,就算辛苦点儿,但起码心里是开心的。
所以,如果你此刻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书单君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就是在保证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打开你的心,选你所爱,爱你所选。
就像安贞医院某心外科医生的微信签名一样,“每天都要开心”。
主笔 | 艺一 编辑 | 燕妮
图源 | 《良医》、《实习医生格蕾》
部分参考资料:
《如何避免陷入“内卷化”的系统》人神共奋
今日荐书 ➠《打开一颗心》
原价 49元,书单优惠价 36.5元
戳此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