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读后感摘抄
《追问》是一本由丁捷著作,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2.00,页数:2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追问》读后感(一):优秀的反腐作品
因故事真实,所以才更撼动人心。让人可以将一本书一口气从头看到尾。感叹于中国的腐败世界盘根错节之深、腐败者的处心积虑之重,也感动于反腐人在危险重重困难重重中坚持奋战的决心与勇气。反腐这一仗,是近年来最酣畅淋漓的战役,让老百姓对一个真正公民社会的到来有了更多的希望。作为文学作品,这本书也有一定的精彩性,故事的讲述既有吸引力,又有感染力,将落马高官当时与现在的心理都描绘得淋漓尽致。
《追问》读后感(二):经典的几句话
1、他们的人生阶段,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激情的、骄躁的、颓败的。总之,是先亢奋而后麻木的,多放纵而后少克制的,种功利而轻内修的,有所作为而未能有所不为的。(一位长者对贪官的评价)
2、利益一来,人头攒动;利益一去,曲尽人散;以利结盟,四面楚歌,平平淡淡,天长地久。(一位贪官的反思)
3、很多男人不是看起来那样高尚,肮脏的灵魂外表总能找到漂亮的外衣。(一位女干部的回忆)
《追问》读后感(三):很真实,但是不深入
其实能当上官的大部分都是有野心的人,欲望强,控制不好,就是伤到自己,连带身边的人。他们大部分人的技能是属于社会工程和运筹学的范围,真正做基础理论研究的几乎没有。所以……没有探索欲,只有占有欲,而且认不清形势,18大之后依然不收手,所以结果可想而知,这叫有聪明没智慧。最后那个老省长,他是真看懂了,至于作者本人嘛,只能算一个中层干部吧。不过总体来说,能把这些人的想法直接传递出来,而不是通过影视作品或者小说去反应,也是不错的一件事。
《追问》读后感(四):问不出所以然
读罢《追问》有些失望,不过也许这就是本来面目,生活的真实,追问不出个所以然来,不过是增长见识而已,毕竟比起《人民的名义》,这些事例更真实,哪怕做了一些文艺加工。腐败和反腐,会一直存在。行长那章,内容跟当年流传的稿子诸多雷同,也许本就是事实?倒是文章里对于女明星的凉薄颇有怨言,不免可笑,不知这怨气是行长的,还是作者的,或者是作者以为行长有的?所谓追问,又能追什么?超脱现实的崇高信仰,即便在现实凄凉无依之时,也只能把少数人凝聚在一起,并非常人所能凭依。
《追问》读后感(五):丰满的精神世界
追问导致贪腐的本源,体制的漏洞,人性的欲望,监管的不严诸君已说的很多。这些问题上下五千年都没完全解决好过,估计未来五千年也难以处理好…
但我想如果一个官员拥有一个丰满的精神世界,以为每天跑跑步,读读唐诗的乐趣远胜于酒池肉林的快感,精神食粮足够充足时,群蛇乱舞的障眼法在你面前不也不攻自破吗?
我想成为这样的官员:受人尊重,群而不党,小钱有几个,真心朋友有几个,妻贤子孝,夫复何求啊!!哈哈哈哈哈哈!
☞一体制内小兵述
《追问》读后感(六):对灵魂、道德、人性的追问
《追问》读后感(七):最是难得一身清明
深夜读反腐纪实文学,竟然看哭了,第一个故事中,省级干部有三个家庭,入狱后仍是原生家庭的女儿每年来看他,第二个家庭的儿子竟然出生就智力有问题,第三个家庭的女生是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类型,何必呢,何苦呢,终究还是他认为不太亲的女儿日日思念他,年年探望他。人生不易,做我们认为对的事,逆境时能奋勇向前,顺境时反而纵容自己,太多感慨,也是对我当下的鞭策,无论身居何处,仍是此间少年,保持自己的纯良。反腐,一幕幕都是人间悲剧啊,有几人能抵挡诱惑,一身清明?无论是否在仕途,我们都时时刻刻认清自己是谁,做好手里的事,无愧于心,把未来交给时间,你只管努力
《追问》读后感(八):当代罕见的反腐纪实文学
这是当代比较少有的反腐纪实文学,作者翻阅了大量贪官的案卷,与当事人访谈,最终形成了这本书。
看了书中8个案例,每个人腐败的缘由不尽相同。有的栽在女人上,比如那个正部级金融高官,有的栽在升迁上,心理失衡,比如那个交通厅副厅长。
其实体制也得反省一下,用人机制是否出现了问题,德才兼备是否贯彻落实了。德比才更重要,这点体现在那个文化厅副厅长身上,看中了下属的才干,而忽视了其人品。
前些年的官场潜规则太多了,身在其中,难得有出淤泥而不染。十八大以后,政风好多了,无形中保护了很多干部。
《追问》读后感(九):激情的骄躁的混沌的
丁捷是资深的纪检干部,他在《南方周末》访谈中把读书和写作归结为最好的寄托,这本书正是这份寄托的归宿。由于纪检干部的特殊身份,作者有机会面对面地访谈了8位因腐败落马的官员。
本书以8个独立的故事,尝试追寻他们的心路历程,如何从最初激情澎湃的干事创业,滑向骄躁的独断专行,再陷入混沌的不复深渊;如何从怀揣信仰,到私欲膨胀,再到无所顾忌走向疯狂。
除了描述触目惊心的案例事实以外,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探寻人的内心世界,尝试还原天平是如何一步步失衡的,找到那些击碎心理防线的罪恶砝码。最后借用豆瓣网友的评论——《追问》比《人民的名义》强100个《雍正王朝》吧,推荐大家有空时细读品味。
《追问》读后感(十):所谓的追问,就是放下过去
说实话,准备看的时候抱着很大的期望,看完难免有些小失望。
1.看完没有多大触动,没有深层次的挖掘,追问目的何在?警示意义何在?
2.文笔风格是在记流水账吗?根本没有亲切感,因为是案例是没有真实的身份信息,没有代入感。
3.从案例分析来看,之所以出问题,无外乎贪钱利,权力,女色,勾斗。方法有很多,大部分是身边的人带坑,可写完根本没有任何悔悟之心。
4.没有深度,或许是立场问题不敢写,很多方法论没有写出,更别提剖析世界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仅仅是人性?党性培养,体质问题,信仰缺失,人格健全等等。
5.方法上应该写出问题所在的味道,写出警示,怎么看完觉得是没隐蔽的好,觉得官场本身都是这样?甚至有效法之心都有。
还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