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光之下读后感精选
《雪光之下》是一本由[加拿大] 露易丝·佩妮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4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雪光之下》读后感(一):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往往最危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很多案件都是熟人作案,而且熟人作案比例非常高,甚至一些是亲近的人作案。或许正是因为我们对他们不设防,才给了对方可乘之机,而危险就藏在这看似融洽的关系下面,蜿蜒生长……
《雪光之下》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总警司阿尔芒正因为一桩毒品案件停职受调查,但是却莫名其妙地被指定成为一个陌生人的遗嘱执行人,与他一起成为执行人的还有另外两个毫无关联的人,也都和那位立遗嘱的女伯爵不认识,女伯爵的遗嘱中要执行的是亿万家产,但是她生前却过着清苦的生活,根本看不到财富的存在,正在他们探索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怎样解决的时候,这位女伯爵的长子竟然被杀,事情变得扑朔迷离了起来……
阿尔芒一脑门子的官司,到底那批毒品藏在哪里?为什么陌生人要指定他为遗嘱执行人?女伯爵的长子又是被谁杀死?他是否偷了客户的钱……一个个的问题迎面扑来,且看我们的大探长阿尔芒是怎样解开谜题,让罪犯伏法。
本书作者露易丝·佩妮,《纽约时报》和《环球邮报》最畅销作家之一,著有《首席探长阿尔芒·加马奇》系列小说。她赢得了许多奖项,包括CWA匕首奖和阿加莎奖(五次),并入围埃德加奖最佳小说奖。佩妮的作品优美而危险,人物刻画细腻饱满,犯罪设计大胆创新。伽马什探长则取代阿加莎、詹姆斯、铁伊笔下的神探们,成为新时代一位擅长烧脑、手法缜密,慈祥、坚韧又睿智的名侦探。
《雪光之下》同样是以伽马什探长为主角来挖掘案件背后的隐情,此书实际上是有三条线并行,一条就是阿尔芒寻找失踪的毒品,一条是遗嘱的执行,一条就是伯爵长子死亡的调查,三条线齐头并进,看似毫无联系,其实内在有着偶然的关系,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加入了各种人,包括阿尔芒的亲人和同事以及邻居等,帮助阿尔芒去寻找事情的真相。
整本书的节奏比较慢,三条主线穿插进行,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人物是艾米莉亚,一位曾经是瘾君子的实习生,刚开始她因为吸毒被开除的时候我的心竟然也跟着紧了起来,是阿尔芒将她从肮脏危险的街头救出来,她却再次堕落,但是越往后看我越明白了,她为了找回毒品不惜牺牲自己,她的灵魂早已经被阿尔芒给拯救了,还好,最后她有一个不错的结局。
另外,本书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对话和论证过程,特别是阿尔芒与他的女婿及下属之间的论辩非常精彩,可以感觉到他们从纷繁的事件中抽丝剥茧,最后找到正确的方向。
这本书的神奇之处还有就是一直围绕着一个家族史展开,一个曾经显贵的家族有着亿万家产在外面,已经过了一百六十年了,剩下的只有传说和仇恨,那这笔财富到底存在与否,也是书中人物一直在探索的内容。
本书在封面设计上,采取了双书封设计,令人眼前一亮,可以说诚意十足,而内容上也足够精彩,值得一读。
《雪光之下》读后感(二):暴风雪之后,天一定会晴
当你突然收到一封邀请函,非常正式地邀请您到某个地方聚会,你是否会选择去参加?当你抵达之后,公证人通知你被一个陌生人选为他的遗产清盘人,你又是否会接受这个突如其来的任务?
这本《雪光之下》就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刚刚开始读的时候,我以为是阿婆那种《无人生还》的故事,毕竟暴风雪这个天气也是很配合了。读着读着,发现是我想多了,真的只是邀请他们去当遗嘱的执行人。但紧接着又面临一个新问题:这位女伯爵的遗嘱中涉及亿万家产,可是她平日的生活很是清苦,那这么一大笔钱该如何执行呢?
这本书是三条线同时进行又相互交叉,在读书的时候需要读者自己将线缕清,不然会觉得有些混乱。我一开始就是习惯性的不那么记人,看着看着就有点迷糊,又得回头重新梳理。
《雪光之下》是以探长伽马什为主角,一步步挖掘出三条故事线背后隐藏的真相。第一条是导致伽马什停职接受检查的追踪失踪的违禁物品;一条是伯爵长子死亡事件的真相;最后一条就是前面提过的遗嘱的执行问题。在看似毫无关联的情况下,带出背后的错综复杂,直到最后引出事件的真相。
当然,书的节奏没那么快,因为需要慢慢把该铺垫的内容铺垫好。比如说女伯爵选中伽马什,是因为他有魄力与智力能够帮她解决遗嘱问题,可其他几个人呢?看起来没有一点作用的朋友,却和伽马什同样被邀请当执行人。当然,读到后面就明白作者的用意了加上三条主线的穿插,一个把握不好是很容易写乱的,但这本书没有。
这本书的角色也比较多,但每一个都塑造得很好,鲜明的人物特性。哪怕是配角都会有让人记住的一个点,人物并不脸谱化。
一场暴风雪之后,大地只剩一片雪白,看着干干净净的,有谁知道被白雪覆盖的地面之下,是何种情况?也许只余腐朽。这场遗产之战和追夺之战,究竟谁胜谁负?你以为正义的一方就是正义的一方吗?你所看到的也许是被谎言粉饰过的真相,当一层层谎言被揭开的时候,真相也许不会如你所期待的那般。看似堕落的灵魂,是否暗藏苦衷?一切静待作者为你揭晓。
《雪光之下》读后感(三):雪光之下或者盲之国度
一,《雪光之下》
大雪弥天,野树荒村,一封莫名其妙的邀请函。
故事就在这样的氛围当中展开了。伽马什来到了一个他也说不清什么地方的一座废屋之处。(又是我们喜欢的熟知的伽马什探长的故事)
经过伽马什探长(现在已经是总警司了)的了解,这封信是一位公证人,写给他的,可是经过调查这个公证人已经在6个月前死于癌症了。这就足够奇怪了。 和探长一起到这个废屋来的的还有两个人。他们也是,收到了这同一个人的邀请函二过来的。 到达废屋之后他们才了解到。原来是,已死的公证人,劳伦斯梅西埃的儿子(子承父业现在的新公证人),用父亲的名义写的信,邀请他们来的! 令他们三个人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是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太太(已经在一个月前去世了),请他们三个人做她的遗产“清算人”,执行她的遗产分配问题! 可是三个人对这位老太太真是毫不相识,一点也不了解。 他们回到三松镇后,才知道这位老太太叫柏莎 鲍姆加特纳,一直称自己是一位女男爵,有子女三人!
老太太的三个子女,大儿子英俊优秀,女儿丰仪端庄,唯独小儿子胖挫丑陋,怎么看都好像一直活在兄姐的阴影之下,家里并不受待见的一个存在!
公证人宣读的遗嘱里,老太太竟然跟自己的子女留下了巨额的高达1500万美元遗产还有瑞士、维也纳的两处房产!可是这是真的吗?她真的是一个有钱人吗?可她的工作只是一位清洁女工,这一切不禁让人怀疑她是不是有妄想症。
在调查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在泰勒和奥格威投资公司的客户中找到了一个叫肯德罗斯夫妇的一个账户。现在他们已经过世,他们也同样留下了奇怪的遗嘱,他们留下的遗产好像远远多于他们实际拥有的财产,肯德罗斯先生是一个司机,而妻子在家抚养孩子,房子也很朴素,但是他们却在嘱中宣称留下了百万财富以及一个爵位也是男爵。
原来在160年前,斯洛莫肯德罗斯男爵有两个双胞胎的儿子,他在给两个儿子的遗嘱,显然造成了伤害和混乱,两个儿子就这份遗嘱上了法庭,起先是法庭作出了,有利于,大儿子的判决,预示弟弟的继承人对那份判决提出的异议,因为谁是真正的长者,这个问题非常的复杂和混乱,所以案子就持持续的下来,判给有利于弟弟的时候,哥哥的继承人又提出了异议。所以这份财产一直是被托管的状态。而且经过战乱,当时的政权可能已经将其没收和盗走。所以这么多年,他们一直在为一个不存在的目标,真的是你死我活!
二:
书中的另一条故事线,是伽马什探长,一直在追查丢失的毒品的下落,他和他着意培养的探员艾米莉亚瞒天过海苦肉决绝地,上演了的一场生死难虞,惊险重重的无间风云大戏。最后成功破获失踪毒品案!在这部分的故事中,体现了伽马什探长,不仅是一位勇毅果敢的正义者,还是一位解救灵魂的指引者。使探长的形象更加饱满和立体。
再说回小说中的唯一被谋杀者。在整个事件的叙述和推理的过程中。作者是一直遵守写
范达英的侦探小说二十准则的。如一,侦探小说必须给读者和侦探同等的机会去侦探解决谜题,因此所有的线索要写清楚;二,凶手必须从逻辑的侦探过程中查出不可依靠偶然或巧合以及无侦探根据的自供。三,作者也没有另外一文字描述,向读者布置诡计使读者发生混乱,侦探过程中所使用的线索,小说也不存在没有给读者提供的。
所以这部小说是一部典范的西方侦探小说。小说叙事,娓娓道来,情节层层递进,谜团一个接一个的展示给了读者。让读者有如和侦探亲历一般的亲身体验感。
当然小说中除了这些主要推动情节发展的故事演进外,别的场景同样的引人注目,看着不觉得乏味或者多余。例如他们三松镇的,这些邻居们的几个聚会的场景。写的对我特别的好。人物之间的对话诙谐幽默。气氛处处透露着,轻松和谐。把一个小镇的普通生活场景描绘的绘声绘色。如果一部侦探小说只是完全的推理和解密的过程。那么就会显得特别的干涩。
而这部小说中的生活场景的展现,处处透着温情,透着温暖,使人物显得有血有肉。读来感觉特别的亲切。这就是一部成功的小说应该具备的叙事。
《雪光之下》读后感(四):你看不见的事物才是真正的危险—解读悬疑小说《雪光之下》
导 语:两个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因为一份百年前的老遗嘱彼此仇视,世代憧憬着那份传说中的巨额财富。然而最后逝去的“女男爵”有名无实,她选中的遗嘱清算人之一是德高望重的总警司阿尔芒,阿尔芒有足够的能力与魄力帮助解开这些谜团。
作者巧妙地铺开A、B两条线,A线包裹着遗嘱与财富之争,B线内卷了总警司的职业生涯和社会阴暗面。从阿尔芒忍不住好奇心冒着大雪赶到摇摇欲坠的“女男爵”旧农舍开始,作者向我们铺开了一场生动复杂、悬念十足的财富之争和谋杀大战。看似正直的总警司可能是导致毒品泛滥的千古罪人,不谙世事的建筑工一直用谎言掩盖事实真相,女男爵最弱小乖顺的小儿子内心却是另一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一切,在一场雪灾之后似乎都不再是原来的样子。
大雪掩盖的不只是自然和建筑,还有人们的贪婪欲望、社会的阴暗角落,正如作者所说:“真正的危险总是来自你看不见的事物。”最终邪能胜正吗?总警司阿尔芒是一道正午的阳光还是深藏龌龊的大蛆虫,且听正文分解。
01.不合时宜——陌生女男爵的遗产清算人中居然有他
年过六旬在安全局当总警司的阿尔芒被停职,他以为可以借此轻松度个小假,没想到莫名其妙接到一个电话—来自半年前去世的一位公证人。作者以这样神秘玄乎的开头足以引人入胜,我怀着与阿尔芒一样的好奇心随着他走近遗嘱主角“女男爵”那座破败不堪的旧农舍,另外两位素不相识的清算人也相继赴约。
加拿大北部的低温雪天里,三位清算人冒着严寒赶到农舍,对“女男爵”及其遗嘱内容一无所知却必须先答应帮助清算遗产,阿尔芒和莫娜皆不认识的那位最年轻的建筑工小伙子单纯得无懈可击。阿尔芒停职后本来就心神不宁,他知道自己深陷险境,一不小心可能会断送几位下属(包括女婿伏波瓦)的似锦前程,更要命的是上一次行动失利若弥补不及时,将会导致更多的无辜平民丧命。对于阿尔芒来说,这次无故成为清洁工“女男爵”的遗产清算人无疑是雪上加霜。然而这难不倒足智多谋的阿尔芒,他有他的计划和对策,虽然他预感到遗嘱背后的故事没那么简单。
“伤害你的往往都是看不见的东西。”
02.暗流涌动——161年前的陈年老遗嘱暗藏重重杀机,谁先倒地
这场大雪在作者笔下描述得惊悚可怕,她为遗嘱复杂和财富之争铺垫并渲染了足够的环境氛围:大雪成灾,三松镇断水断电,“女男爵”的旧农舍摇摇欲坠,建筑工小伙子深夜不辞而别。
当阿尔芒带人赶到旧农舍时,一切为时已晚:农舍坍塌,小伙子被埋。众人齐力协力救援时,却意外发现不止是建筑工小伙子一个人被埋。“女男爵”遗嘱中所谓的巨额财产分配公平却全为空壳,公证人和清算人还未弄清财产存在的真假时,三位具有继承权的子女中最优秀的一位,也是被指定继承爵位的人却被谋杀。阿尔芒左右开弓,一边采取行动弥补重案组行动的失利,一边利用职务之便清查遗嘱内容的真假和可疑凶手。
层层剥开真相,没想到建筑工小伙子并非如此单纯,“女男爵”三位子女也并非不在意虚幻的巨额财产,他们彼此之间的爱夹杂着嫉妒、仇视等东西。作者看似漫不经心交织着两条线,其实是不经意挖下一个又一个“坑”,让读者沿路走下去,读进去,讲故事的同时她也讲述着人生哲理:
“人不应恐惧死亡,而应恐惧从来不曾活过。”
阿尔芒也因这句话冒着职业生涯被毁掉的风险悄悄执行着自己的秘密计划,哪怕面临女婿背叛也在所不惜——
“督察长拉科斯特敬重面前这个沉稳的男人,他相信每个人都能被拯救,相信他能拯救他们。”
03.疑云丛生——他的秘密行动能否终结雪光背后的罪恶
缺少上级的支持和信任,阿尔芒的秘密行动陷入了僵局。同时,“女男爵”遗嘱造成的谋杀案烟雾笼罩,疑云重重。旧农舍为何突然垮掉,被杀的继承人究竟何时被何人一招致命,这些疑团的解开需要查清一幅被众人嫌弃的油画,还需破解被害人笔记本电脑的开机密码。
千丝万缕,万般复杂。每一处风景描写、每一个人物造型、每一次询问对话,都穿插埋伏了疑团答案。我感觉我不是在看书,而是在看一部精彩至极的悬疑电影。每一个小细节都不容忽视,否则需要倒回去重看,因为没有哪一处的刻画是多余的。
不得不赞叹,作者文笔老道而不老套,拐弯处留的标记,只有细心的读者才能发现。一边慢慢“挖坑”一边悄悄填平,一路跋山涉水,直到最后的结局皆大欢喜。
结语:人之初性本善,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过:“贪心好比一个套结,把人的心越套越紧,结果把理智闭塞了。”“女男爵”与另一个家族世代之间的仇恨皆因贪心巨额遗产而引发,哪怕一百多年来诉讼费耗尽财富本身,也无人愿意放弃而握手言和。虽然“女男爵”在遗嘱中清醒表达了自己想要终结纷争的愿望,仍然无法避免仇恨和杀戮。
富兰克林有句话:“对于不知足的人,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
所以有人不念手足之情,有人不顾祖辈古训,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泯灭人性,这是人性中的悲哀,也是读者能从书中看清的人性的另一个侧面。
不要高估人性善恶,也不要纵容自己贪得无厌,“蒲柳之姿,望秋而落; 松柏之质,经霜弥茂。”名利为身外之物,终究因了人而具有存在价值。品行高洁,人性尚在,才不会对物欲有过多执念,也才能走得更远。
正所谓:“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行中有善,脚下有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