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经典读后感有感
《嵇康》是一本由张冰筱著作,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42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嵇康》读后感(一):记嵇康
1、《嵇康》
登台赋
曹植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2、曹操在击败袁绍之后,在邺城兴建铜雀、金虎、冰井三台,由曹植督建。
3、此刀大锋若钝,大巧不工,外表朴素而鸣声清越,乃是忠臣心、是侠客义、是狂人歌、是隐士刀。
4、
《嵇康》读后感(二):为《嵇康》一书做的词《空梦》
空梦 凉风习习 明月清风入残梦 绿竹猗猗 枯叶素桂映湖光 荒草萋萋 故琴新曲念旧乡 素衣白衫 佳人凭栏远望 可曾忆 林中把盏醉若狂 可曾忆 月下弄琴风入松 手挥五弦目送归鸿 终成空梦一场 山河破碎飘零西东 白马别去无影踪 悠悠广陵执念已空
这首词是用王杰的歌曲《回首梦已远》改的。另外,强烈推荐这本书,在讲述历史的同时,让人领会到嵇康身上那种独特的精神,并不自觉地发扬这种精神。
《嵇康》读后感(三):汝莛为嵇康作《风仙骨去唱嵇康》
风骨仙去唱嵇康 词:汝莛 梦宵洛川来,黄髫初探寻不见宓妃思王 纵情渭水畔,弱冠英姿踏不遍故土他乡 意浓所致,随我随他,琴声转悠扬 如幻此生,亦庄亦蝶,其实旧人早已远离身旁 终何忆,宫闱深谋远,杜康快意长。 尤未忘,如玉佳人谓亭主 风息云散吟《琴赋》 世难料,七贤酒肆论潇洒 终不敌,秋风画扇故人殊 回眸笑一声,无琴无酒无诗画 竹林探千年,常绿常新常如篁 归去来,山间水涧空灵处 风骨仙去唱嵇康
《嵇康》读后感(四):说一说嵇康这本书~~
内容引人入神,文笔超赞!好期待早日能有一部电视剧或电影出来!!!!!!!
《嵇康》一书以三国归晋为历史脉络,不仅讲述了魏晋时期哲学、文学、音乐领域奇才,竹林七贤精神领袖嵇康的传奇一生,而且以嵇康的一生为切入点,塑造了以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以及曹玟、钟会、曹爽、夏侯玄、王弼、司马师、司马昭、毌丘俭等一大批性格迥异的人物,讲述了一段魏晋政治风云中跌宕起伏、动人心魄的历史传奇。
本书共分五卷:风华少年、竹林七贤、暗夜歧途、浊世清流、广陵遗音。讲述了嵇康少年的机缘奇遇、青年的风流爱情、中年的政治斗争和归隐之路,以及最后的生死之谜。
《嵇康》读后感(五):《嵇康》赞
文/耕耘无声
长篇历史小说《嵇康》对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其人其事以及历史背景关注不懈,精读研究、锐意探索、精心酝酿,才成就了这本佳作。幽篁深深处,有一段被湮埋的历史,有一群被遮蔽了光华的先贤,等待我们走进幽静的竹林,去寻芳他们的灵魂。读完全书,特作四首诗以赞:
(一)《嵇康》赞
竹本无花清且雅,文贵有品美而纯。
鸿篇绝唱幽篁颂,七贤高风传古今。
(二)幽篁颂
幽篁深处隐七贤,广陵遗韵千古传。
啸台名士风骨在,嵇康传奇振云天。
(三)京华春来翰墨香
《嵇康》携琴出幽篁,京华春来翰墨香。
文坛新秀开清流,广陵绝唱谱华章。
(四)竹林颂
埋头三年勤耕耘,幽篁奏响广陵韵。
世上自有识宝人,不负嵇康不负君。
《嵇康》读后感(六):在喧嚣的时代,读《嵇康》是一种心灵的洗涤
作者无疑是一位年轻的美女作家,凭着对嵇康的一往情深,以演义形式展现了这位千古风流人物的一生。若不是这份对嵇康的发自内心的由衷敬佩,是不可能啃下这块硬骨头的。显然,作者花费了很大的功夫才造就了这样一部40万字的巨著。以个人愚见,这本书的优点有:
1.基本历史线索清晰,真实,全景式再现了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曹魏政权以及司马氏政权的众多政治人物,且人物的性格描写较为原汁原味,可以一窥魏晋风流的精神世界。
2.嵇康的塑造是成功的。关于嵇康成长过程的文学加工基本符合人物的性格,将嵇康这位魏晋时期首屈一指的大才子、男神刻画的绘声绘色,精彩纷呈。
3.再说作者的文笔,优美、自然、不造作,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尤为可贵。且作者具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学功底,对诗词歌赋有一定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能够游刃有余、恰到好处地利用古诗词。这是本书成功的一大亮点。
4.故事情节的设置极为吸引人,适合现代读者阅读。尤其是本书中嵇康与妻子、曹操的孙女长乐亭主曹玟的爱情故事的描写贯穿全书,是一条情节发展的主线。嵇康与吕安这一对千古友情也描写的极为精彩。作者还虚构了嵇康、钟会、曹玟之间的三角恋,情节丰富的同时,突出了嵇康的风华绝代、桀骜不驯,以及钟会的阴险狡诈和曹玟的冰清玉洁,使得本书层次丰富、内容充实。
《嵇康》读后感(七):有错印
总体感觉一般,发现一错印处。
(接下来因为字数不够所以以嵇康诗歌凑)
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魏晋 · 嵇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翁,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的部队于兰圃休息,在青草丰茂的山坡喂马,在水边的原野用石弹(磻)打鸟,在长河里钓鱼。一边目送着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挥弹五弦琴。一举一动都悠然自得。对大自然的奥妙之道能够心领神会,十分快乐!不禁赞赏《庄子》中那位渔翁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捕鱼工具)的风神。(以上几句委婉地劝谕其兄归隐田园,享受大自然的乐趣,放弃军旅生活。)同心同德的郢人已经死了,这些话跟谁多说了都没用。(作者担心嵇喜与他志趣相异,难以接受其劝谕,表示惋惜。)
《嵇康》读后感(八):知君用心如日月
知君用心如日月
----读历史人物传记小说《嵇康》
第一次遇见这本书其实是在贴吧,去年夏天的时候。那时候小说正在网上连载,那时候,叔夜自是叔夜,钟会仅是钟会,还不是现在的士季。当时不过匆匆留下过一句评论,终因静不下心而将它搁置了,虽说搁置,心里当是未曾忘却的,也许正因为未曾忘却,才能在半年后再次遇到它。很多人、很多事、很多书、很多地方,你只有勇敢的跨出第一步,才会不由得轻叹一句:呀!还好没有错过你~冰筱姐姐的《嵇康》便是这么一本好书。
我是边读边惊叹的-----
一叹其文才。惊叹如此年轻的一位作家怎能写出这般有味道的文字!感受好的艺术作品时,我常爱用“有味道”这三个字来评价。对于文章而言,语言辞藻富丽优美容易,有味道有风骨则难得多,那是褪去浮华后的淳朴,淳朴而不失厚重,最是得见作者功力。是的,这样的行文无疑是我所钟爱的风格,它让人很容易进入魏晋这样的时代背景中,读之,悠悠古风扑面而来,字字句句皆可口颊生香......
二叹其巧思。惊叹作者如何能把故事情节、历史典故及诗词著作融合得这样天衣无缝!叔夜一首首诗、一曲曲琴的精彩演绎,四大名琴的辗转传奇,叔夜和每个人恰到好处的相遇,虚构人物不俗的名字来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不得不说,徜徉在这虚虚实实的世界里实为阅读历史小说的一大乐趣和快感。
三叹其人设。读时常常会暗暗叫绝:哎呀呀,这岂不就是叔夜么?;对,曹玟该是这样的性子;嘿嘿,这个向秀果“秀”啊!......每个人物,什么形象,什么性格,站在什么位置说什么样的话,说话时又是什么表情,一切都细致入微,恰到好处,仿佛不是在读小说,而是在看一部电视剧,剧中画面一幕幕徐徐展开、切换,剧中人物一个个登场又一个个落幕......只有魏晋的风烟始终弥漫在字里行间。
距读完书已过了一月余,很多细节大概也记不清了,但故事还在心上。近来常听冰筱姐姐提到的一首歌(盛威、董贞《浮梦逍遥》),每一听总是自动脑补出叔夜和玉儿隐居云台山的那段美好日子,“回梦云峰仙乡 青山幽谷白鹤成行 灵散无踪 月迷似暮 怎忍又见烟水两忘......不若斗酒千盅 醉卧云海旁 留待后人纷纭一世逍遥痴狂”,神仙眷侣的日常也不过如此吧!正如叔夜自己诗中所写:
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
邕邕和鸣,顾眄俦侣。俛仰慷慨,优游容与。
无牵无拌,逍遥快活,是属于庄子式的浪漫呵~
也不再赘言七贤的聚会是如何,叔夜和士季的摩擦又怎样,但说叔夜一颗赤子之心,其真,其深,必如日之烂,如月之皎!而身为小说的作者,耗时三年只为君,冰筱姐姐不也一片冰心,如日如月一般么?正是这两心交映,方成就了这本令人称奇的佳作。你说,“但知君心似明月,不教千行化寂声”,那么我也想说:知君用心如日月,怎忍珠玑付流光?
(PS:姐姐啊,你把士季写那么好,真的不怕他把叔夜的风头给抢了去嘛~哈哈)
《嵇康》读后感(九):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嵇康》读书笔记
如果开头可添加配乐,我想此处应有《广陵散》一曲。
习古琴之人大多知晓广陵的难度,可说即使读懂减字谱,通晓指法,也不知修炼多少年才可通晓其神韵。正如我读罢《嵇康》,飘飘然然,千万言哽在心头,无法描述。
嵇康于我是一座巍巍高山,我在一千七百多年后,用四十六万字知晓他生平全貌,却也不敢说领悟了他的一点半点思想。
我为什么喜欢这本书?
好的人物传记,应该在塑造人物的同时讲明白一段历史。《嵇康》用短短四十六万字轻描淡写地描绘了魏晋乱世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我终于幸运地理清了诸葛亮死后,魏国曹氏与司马氏长达数年的争斗和变更不断的帝王姓名。
年轻读者很少读人物传记,不爱读人物传记,作者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撰写时毫不卖弄史料,将一本本来就不薄的书整得枯燥难读。她把嵇康作为普通人中的杰出者来对待,把嵇康这个千古男神请下了神坛,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人物。读书时,我常常有这样的感叹:没有错,这就是嵇康。这是他会说的话,这是他会做的事。
嵇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琴心剑胆,这四字形容堪称完美。
琴心。读罢全书,挥之不去的画面是嵇康在山阳竹林中抚弄号钟,姜维初见幼年的他,就惊诧于其天生的乐感和一点就通的领会力。七岁能弹蔡氏五弄中的《游春》,青年起又陆续作《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合称“四弄”,与蔡邕五弄并称“九弄”。他靠琴技俘获曹玟,打动曹林,感化袖玉。古琴木中空使能发声,便如嵇康才高八斗,肚中皆是好文字,却不摆弄不显耀,反倒敏感又深情,将一切考虑周到,谋划周全。静静在旁,你一问他便有答。
剑胆。嵇康的目光大概是锐利的,通晓世事,能高瞻远瞩,故知何时需要自己出手。能弹琴更能赤身裸背,在骄阳下锻铁,虎虎生风。山中高人孙登将传世《刀谱》赠于他,他煅出一把桑扈宝刀。淮南叛变,他悄悄参与其中,撰写檄文,追赶残兵,传输信息。
嵇康的笔是刀,眼界是刀,谋略是刀,嵇康自己是刀的主人。
嵇康和其他六位竹林贤人是怎样结识的?
与向秀:嵇康与吕安往酒垆时,遇到借酒浇愁的向秀,二人“比伤心”。后与嵇康妻子长乐亭主的贴身丫鬟结成连理,是嵇康最早结识的、也是一生中重要的知己。嵇康死后,向秀作《思旧赋》追思友人。
与阮籍:仍是酒垆中遇到,阮籍喝酒吟诗,嵇康与之就乐理进行辩论。阮籍嗜酒成性,曾与嵇康有喝酒之约,嵇康言若有一日自己身亡,就变作一只酒虫到葫芦里与阮籍重逢。嵇康死后,阮籍狂饮,最终吐血身亡。
与山涛:山涛为河内主簿时举办宴会,嵇康参加,在宴会上与众人辩论“宅无吉凶”,山涛对其青睐有加,二人结为忘年之交。司马氏上台以后,山涛被司马昭任命为尚书吏部郎,并被要求举荐嵇康一同为官,嵇康得知后撰写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断绝”与山涛的来往,并暗中将自己的一双儿女托付给他。
与刘伶:刘伶在山道上驾一鹿车,喝得酩酊大醉,吟诗时嵇康感其洒脱不羁,可以交往。
与阮咸:嵇康与向秀在山道上救下阮咸的红颜知己、胡婢月儿,后得知阮咸乃阮籍侄子,结为知己。
与王戎:嵇康任太学教师时,王戎乃其学生。一日曹爽命人斗虎,虎失控,王戎不惧后果,上前阻止。又一一通言论暗讽曹爽目中无人、盲目自大,得嵇康欣赏。
阮籍和嵇康谁是竹林七贤的领袖?
难评判。只说虽同为竹林贤人,但二者待人接物还是不同的。阮嗣宗对喜欢之人青眼有加,对不喜之人白眼相向,爱憎分明。而嵇叔夜从容有度,对喜欢之人平等待之,对不喜之人视若无物,一言不发。王公贵族前不卑不亢,平民农家前仁厚有度。《嵇康》书中对阮籍描写不多,也未谈及他们文学造诣上的高低。
钟会与嵇康究竟有什么矛盾?
本书中钟会乃除嵇康外着墨最多的角色。十五岁时钟会在洛阳遇见打抱不平反被狗咬一口的嵇康,仗义相救,一见如故。为增强小说戏剧性,张冰筱将钟会、嵇康、长乐亭主曹玟设计成三角恋,使二人更多了一层情敌身份。
可以发现,随着章节的递增,钟会与嵇康越行越远,一个为名利蝇营狗苟,最终虽拜关内侯,却沦落得与小人一同谋划奸计;一个挣扎在权势与名利的苦海里,自始至终心向竹林。
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名士。我想名士与政客究竟还是不同的。钟会与嵇康的矛盾从来不在曹玟心属意谁,也不在自己所处的集团能否铲除异己一统天下,他们的矛盾,从价值观诞生的那天开始,便已经存在。
钟会是司马氏集团杰出的臣子,是司马氏的代表。钟会是刀,刀的主人却是司马昭。就这一点,即使荣华富贵在身,也终究不能感到人生是充满价值与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