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象飞读后感锦集
《让大象飞》是一本由[美] 史蒂文·霍夫曼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4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让大象飞》读后感(一):让大象飞
作为创业者,看这本书可能会受到很大的鼓舞。里面用了很多例子来讲述创业公司遇到的问题,相对还是比较引人向上的,不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多尝试,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了解客户需求,快速学习迭代自己的产品。但其实创业失败的人还是茫茫多,就像他说的很多因素都很重要,但是还有一个因素是时机。这个太关键了。
《让大象飞》读后感(二):摘要
1、始终秉持低成本、高质量、提供简单可靠的方法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倾听用户心声,站在用户角度思考问题—眼镜店,学校,保护视力宣传,免费测视力;2、团队小即是美,岗位因需而设;3、模仿,优化,微创新,数据验证,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从来没有完美无缺的产品,只有不断改良,顺应市场用户需求4、与其空谈战略,不如严格执行,做好细节;广泛听取员工,用户,对手反馈持续创新
《让大象飞》读后感(三):qqq
这项业务真正走上了正轨!通过不断尝试各种不同的创意,对每一种创意进行快速测试,并确定产品和市场的吻合度,我们成功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在“创始人空间”我也是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那些初创企业的。他们中的大多数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否在正确的轨道上,直到事情就这样奇迹般地发生了。很多初创企业因意外而撞了大运,它们当时可能正在探究或观察发生在用户或客户身上的某些特别的事情,但还有一些其他的初创企业,就像我们这样,只是果断地抓住了一次机会。
《让大象飞》读后感(四):霍夫曼船长的实用“双创”六法
曾几何时,雷军的“飞猪理论”一度大肆盛行。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的擂鼓呐喊之下,全国人民创业的激情都被鼓动起来,试图抢占“风口”有利地势实现“扶摇直上九万里”的目标。虽然激情和梦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无比残酷的。据统计,在参与风投的创新性企业中,仅有不足20%的企业存活。且不要说乘风起舞,能够苟延残喘也是难得。
《让大象飞》读后感(五):一些笔记
1. 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最重要的是技术应用模式创新,或者说商业模式创新。成功连接技术和商业,才是有效的创新。 2. 在创新过程中,模仿他人并不可耻,而且是一个必须经过的过程。 3. 总结一下,有技术并不代表什么,知道技术怎么用才是关键。 4. 团队越大,成员就越来越谨小慎微,因为越多动作就越容易被认为“愚笨”。必须通过合理的机制改变这一点。 5. 一个好的创业项目,设计是核心,任何产品设计的细微改变,都会产生巨大影响。用户最终拿到手上的产品,是设计决定的。 6. 创业初期不要过早让大量投资介入,大量资金背后的投资人急于看到结果,会绑架产品,带来巨大的压力,使团队无心做产品。 7. 设计产品的时候,拉一张用户需求清单,一项项筛选出真需求和伪需求。 8. 设计产品最重要的是用户个人体验,而不是功能。如果功能强大但用户个人体验不好,也是失败的。 9. 在生产流程、专有知识产权或者分销关系网上,如果能够做到某一关键环节,对竞争对手来说几乎是无法复制的,或者即便可以复制但要耗费很大精力成本,那这就是核心竞争力。 10. 创新是一种赌博,在核心竞争力的边界内进行创新,可以降低创新的试错成本。
《让大象飞》读后感(六):听书有感
早上听书《让大象飞》,有点像我们说的让猪飞起来,风口那个意思
里面有点印象比较深,说创新的时候,其实大部分发明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良的;里面讲到了爱迪生,大家都知道他是灯泡的发明人,其实他并不是,他只是把灯泡改良后可以真正适用于家庭;爱迪生的例子我会经常用于富爸爸分享中聊B象限,企业家系统的重要性中;
比起好的产品,比如爱迪生发明改良的灯泡,但是光有一堆好产品是不足以支撑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产品成为爆款甚至进入每家每户的;必须有一个系统才能支撑;有了等,还的有电,还必须有电线;爱迪生当年改良灯泡后,被美国的煤油协会举报,是不被允许生产灯泡的;不过爱迪生厉害的地方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发明家,更是一个企业家。
他一方便在找各方面力量游说煤油公司,并且建立新公司免费送他们公司股份,另一方便又在全美建立了几百个煤油公司,不过他的公司不生产煤油,用于悄悄咪咪的铺设电线电路。经过几年努力,法律允许电灯泡的生产,再加上爱迪生提前铺好的线路,灯泡一炮而红。
第二点关于团队,书中聊到了四种人;其实大家凡是有过创业的都知道一个团队的重要性;虽然作者分享的是四个人,其实我更赞同《引爆点》里面说的三个关键人物:专家/疯子/联系人;初期三个人足够
《让大象飞》读后感(七):《让大象飞》笔记
创业之初没有钱才可以随时调整,技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从模仿开始但不止于模仿)。
初创团队5人以内,几次创意冲刺(不吃不睡),找对投资方式(VC盯着容纳足够大的项目、天使种子几十万美金投资、企业投资看战略意义、内部孵化)。
如何判断:1.看团队。2.看客户(让100万人尖叫)。3.解决真问题。4.从窄的市场切入,但前景大。5.秘密配方,门槛在哪里。
不闭门造车,而是推出去寻求反馈,收费测试。问客户是对的但是要问对:不是问他们想要的具体解决方案,而是问想获得什么体验结果。(宝洁泡沫少)。
基于总价值的推荐:在保证产品能带来一定利润率的前提下,还能被用户推荐。这才是好产品。只有内部创新才不能被竞争对手模仿,只有客户感知得到。
有创新的祝贺,越级汇报(放下政治问题),高速运转不争辩。
做到一项就能赚钱:1.10倍以上的改善。2.创造一个全新的市场。3.颠覆现有市场。4.抓住网络效应。5.排他性的经销权。6.提高客户转换成本。7.建立信仰的品牌。
《让大象飞》读后感(八):绝知创业要躬行
这应该是我接触的第一本完全讲创业的书,作者史蒂夫·霍夫曼又是一个父母各种牛,从小就开始各种搞的founder space创业教父,越来越发觉寒门难出贵子、父母层次决定孩子高度是多么的正确。
《让大象飞》关键步骤在于找到大象、谁让大象飞、让大象怎么飞、怎么让大象飞四个方面。
创业总有机会,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发掘技术的商业价值,将技术应用于现实也是一种创新,学习和模仿不可耻反而可贵,能够在商业模式和生态系统上得以突破都是创业的方向。
让大象飞的团队越大,效率越低。因此,了解市场、业务与领导的CEO,狂热技术、能够把想法变为现实的CTO,以及设计、行业、社交等方面的4-5人是最精干的初始团队。本书还提到融资并非越早越好、越多越好,否则在产品未深入成熟时反而让人浮躁,事情不扎实。
大象飞行设计中需要拉一张服务对象的需求清单,为用户解决真正问题,而且极致的打造完美用户体验。
让大象飞的关键在于难以复制或复制需要极大成本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关键环节、人才、渠道、专利等建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慎重进行核心之外的创新,再从核心向外逐步扩展疆域。
近来听了不少关于创业的讲解,深感创业是一个需要知识、机缘、人脉支撑的复杂项目,道路阻且长,但又绝对是一个“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事业,关键在于迈开第一步,从一个系统化的了解,逐渐在过程中加深认识、实践真知。
《让大象飞》读后感(九):创新企业的管理宝书
个人感觉书中金句无数无数,又有大量实例佐证,可看度大大高于前阵刷屏的达里奥的原则。以下都是摘录:
当新技术的压路机向你碾压过来时,如果你不能成为压路机的一部分,那么你就只能成为路的一部分----全球目录作者
未来数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将在身体里植入微处理器,以延长我们的寿命,扩展我们的认知能力,增强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控制力。人类和电脑的共生关系将很快提升到这样一个层次:我们决策过程的某些部分将不再依存于我们的大脑(路线选择已经完全依赖在线地图就是一个现实的例证)
发明者把新的科学和技术带入这个世界,而创新者利用这些新技术开启全新的商业机会。
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建立真正的创新生态系统,它必须具备所有的基本元素:创造力和多样性。而后者是至关重要的催化剂。
大多数聪明的创业者,会更愿意选择使用现成的,能购买到的技术,以及使用开放源代码。这样做能让他们以更快的速度向前走,并在正确的时间抓住一波浪潮所带来的机遇。
独创性只不过是明智的模仿------伏尔泰
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巧匠摹形,大师窃意---毕加索
通过陈述公司愿景进行融资往往比经过验证的商业模式为基础进行融资容易很多,因为大多数商业模型并不像他们还仅仅是创意时表现得那么有前途。
我们所拥有的最大的过滤器是我们的世界观。这一处于核心的,对一切均有着支配地位的信念系统主导或干预了我们如何看待政府、宗教和社会。基于我们的世界观,我们会选择接受、重塑或者放弃一条新的信息。
客户并不总是能告诉你他们想要些什么,所以你应该仔细地观察和深入调研,并以此来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和需求。
法律的边缘常常是创新最肥沃的土壤。
《让大象飞》读后感(十):创业实践版指导手册
《让大象飞》这本书的推荐一直是《从0到1》的实践版本,确实非常适合初创的团队都看一看
这本书从精神上,以及实践上都给出了部分有指导意见的工作方法和思考方式,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启发
1、初创团队的人数要控制的5人以内,解决我很多思考的迷思
一般来说一个理想的团队一般有2-5人组成,因为团队越小,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沟通以及协调性也就越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更亲密
而且一个团队超过10人,整体的工作节奏就会慢下来,无法做出快速的反应
同时组件团队的四个关键人才:
1、CEO
必须全面了解产品,能够将我们的愿景和产品推销给其他人,所以这个人必须是一个出色的团队领导者以及与外界的沟通者
2、CTO
必须对团队的的技术从内到外都非常精通,能运用这些新技术转变现有业务模式的人,而且这样的技术大牛还能卷起袖子去干枯燥乏味的工作
3、创意设计负责人
一家成功的初创企业,设计思路的重要性绝对不能被低估,设计往往是创新的核心(一个团队,都需要一个黑客、一个拉皮条和一个设计师)
4、特定领域专家
对于团队正在尝试解决的那个特定问题,这个人应该具备最深层次的理解,在该领域有非常多的实际经验
这四个觉得缺一不可
思想上的引领包含:
1、创业是一定要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东西,这就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实际时机(一定要掌握对于大势的把握)
2、你最大的优势就是输无可输了,所以不要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