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读后感1000字
《宿命》是一本由[日] 陈舜臣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宿命》读后感(一):被操控的人生,终究会出现失控的时候
如果一个人的生活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操控,而被操控的人完全没有任何感觉,并且还非常的笃定自己所经历的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如果真有这种事情发生,那么细想之下,真的是令人毛骨悚然。这种被外力所操控的人生是不幸的,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一种处世的态度,虽然有时候只是顺势而为,自认为可以掌控一切,但随着事态的发展,终究会有超出临界、失控的时候。因为,人终究是一种不可描述的存在,终究是一种无法预测的存在。
日本著名华裔作家陈舜臣的名气无论是在推理界还是在历史文化圈都非常的著名,对于他的成就在此不再赘述。之所以写下上面的文字是因为看过他的推理小说《宿命》后深深的感到了人性的罪恶,也许这就是人们常常说到的原罪吧。中村省吾因为接受哥哥和嫂子的委托,借着去神户工作的机会,调查五十年前他的父亲贪污事件的真相,看似非常简单的帮助父亲洗刷冤情的委托,充满了浓浓的不协调感和危机感。
中村省吾在一步步探寻过去真相的同时,逐渐体会到了人生的艰难,他产生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并且随着他找到了父亲的亲妹妹,也就是他姑姑的时候,本以为一切尘埃落定,但恍惚之间,姑姑就已经被毒杀。突如其来的恶意让他胆战心惊,并且愤怒异常。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现在这种结局?整个事件的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宿命》的时间跨度前后五六十年,陈舜臣真的很善于利用历史的宽带来构建故事,恰逢乱世,很多时事、资料都没有那么完整,有太多的素材可以加以整理,而这正是陈舜臣的优势。他所创作的故事都饱含沧桑,但读起来又觉得非常真实和自然。同时他又对社会和人间有着深层次的理解,生活、成长、金钱、欲望、本能,这本书中体现的可谓淋漓尽致。尽管刚开始只是单纯的想要混淆视听,在大背景下的计谋其实对所有人都没有害处,但一步步的事态发展,终归还是走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这一切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人性的罪恶终究是如何养成的?
推理层层递进,多次反转,精彩至极!
书中需要探讨的内容很多,中村省吾直到最后一切真相大白的时候,都惊觉一身冷汗,但他却并没有太多其他的选择,他非常的矛盾和不安,但他真的感到心好累,他只是觉得他的这个“身份”,实在是太重了!
《宿命》读后感(二):被设计的《宿命》,令人发指却也无限唏嘘!
日籍华裔作家陈舜臣曾凭借于1961年发表的处女作——长篇推理小说《枯草之根》,荣获“江户川乱步奖”,此后成功跻身日本推理文坛。陈舜臣还是日本推理文坛上的首位“三冠王”。其推理小说与其他本格推理小说不同,并不是凭借着天马行空的情节和谜题设置来吸引读者的眼球,而是以深层次的社会背景与真实的人性让燃烧自我激情的人们碰撞在现实的墙壁面前。对充满伤痛、苦恼的人和社会现象予以揭示,使小说的文学价值得以完美体现,因而得到了日本文坛的高度评价。
对于他的推理小说,推理大师木木高太郎如此评述:“一步步探秘隐藏在人性背后的欲望,其精妙而沉稳的文笔令人惊叹。”他的众多推理小说几乎可以卖到绝版,可见受欢迎的程度。因为在所有虚构类作品中,当属推理小说最考验智商、最抓取人心,也最吸人眼球,时刻行走在小说所描写的诡异气氛中,跟着主角直面扑朔迷离的案件,条分缕析证据,反复论证各种可能性及可行性,这才是作为一名推理迷的乐趣之源泉。
《宿命》是陈舜臣本人最为喜欢的一部推理作品,曾入围第56届直木奖和第20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书中以主人公,年轻的公司职员中村省吾受到一向视为父亲般敬重、生命濒危之际的哥哥一郎以及做中学教师的嫂子伸子的委托,借工作调动之际前往神户调查一桩与亡父之清白有关的家族秘辛。在此过程中,省吾爱上了漂亮开朗的女同事,同时也是社长私生女的三绘子。在三绘子的帮助下,省吾找到了曾在花隈街做过艺伎,后随革命党人嫁到中国又辗转回到京都,与父亲失联多年的姑姑,并顺利入籍成为了年迈无子的姑姑之养子及庞大遗产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随后养母在一次外出时死于非命,所有人包括省吾看似都有着完美的不在场证明。那么问题来了,杀害养母的凶手是何人?动机又是什么?承袭了巨额资产的省吾饱受非议,并数次与死神擦身而过。但他却并没有放弃哥哥临终前的遗愿,在调查过程中却发现了自己落入了一个又一个圈套,结尾处一再反转,当真凶与杀人动机终于浮出水面,却令人不寒而栗。真相,永远只有一个?它究竟是什么?
精巧地铺陈,冷血地设计,一切只为让事情朝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怎样改变自己的人生,怎样挽回近乎跌至谷底的人生?当你真正经历过无奈、挣扎与绝望,一旦改变人生的一丝希望的曙光出现,你必会鼓起勇气抓住它。
除此之外,书中推理线索亦十分明显。先是省吾多番追查父亲是否贪污革命党人经费的一条线;再就是被“委以重任”,暗中调查潜伏在公司里的卧底,关于争夺“月光”原浆的另外一条线,单就推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来说,已经足够出挑,尤其最后当真相揭露时,作者通过主人公发出的关于人性的感慨,更让人觉得无限悲凉……
《宿命》读后感(三):白纸一样的青年,兴高采烈扎入深渊
我是先看完了陈舜臣的《桃源亭事件》,接着就看了这本《宿命》。陈舜臣的个人风格在这两本书里面表达的非常清晰。这两本书里面有一些共同的元素:二战、流落东洋的中国革命人士、南洋。这些元素始终一直都贯穿在陈舜臣的整个创作生涯之中。
这本《宿命》虽然风格上和《桃源亭事件》很像,但在结构上面就完全不同了。
《桃源亭事件》事件可以说是一个撒一把线头,再逐渐归拢的过程。《宿命》则是从一个点开始发散,从许多的分支线中找出最后真相的那一点。
这两本都属于推理小说的范畴。《桃源亭事件》更偏向于本格派,让读者有解谜的快感。《宿命》更类似于社会派,让人读起来有反转再反转的刺激感。
相较而言,我更喜欢这本《宿命》。这本书是以一个叫叶村省吾的青年被自己哥哥赋予了洗刷自己父亲罪名的任务,外派到了神户,在寻找父亲罪名真相的道路上,他渐渐发觉了自己所处的如同迷宫一般的处境,中间又夹杂了公司重要财物被盗等各种细节。叶村省吾好不容易找到了自己父亲的妹妹,姑姑却又遭遇了不幸。
我开始以为全书的谜题是叶村省吾如何找出自己父亲冤屈的真相。结果又出现了杀人案件。作者并没有着墨于凶手的作案手法,而是让叶村省吾从层层迷雾中找到了凶手作案的动机,以此来确认了凶手。读者这时候才会恍然大悟,然后会发现之前以为的线索其实有很多都是作者的故布疑阵。
剧情上来说,这本书做到了剧情反转让人惊叹。主角叶村省吾犹如一个身着华服走进森林的孩子,身上的真相被一层一层地扒下来,最终见识到了人间的丑恶。
叶村省吾在小说尾声,曾经无声呐喊,这是一个怎样丑恶的世界!处处充满算计,人在其中避无可避。被算计的人可能还毫不知情,兴高采烈地一头扎向深渊。简单一点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就是一个单纯青年被社会毒打的一个过程。
陈舜臣的写作功力驾驭这种题材可谓是驾轻就熟,丝毫不费力。背景依然能看出作者对于战后历史的熟稔和对漂泊他乡的同胞的关注。这一点在陈舜臣的作品中从未变过。
只是身为中国人,看陈舜臣塑造的人物又有点悲凉。为了辛亥革命筹集资金的人,只为了替艺伎赎身,就动用了这笔救国基金。个人情爱凌驾于国家之上,这可能是人性,却也是自私。国内为推翻帝制如火如荼,舍身忘死,这里风花雪月,把国家大义抛之脑后。
这是看这本书的略感违和的地方,不过对于出身在日本的华裔陈舜臣来说,不能要求他和中国人具有一样的荣辱感。
因为有过特殊的生活经历,陈舜臣的文字明显受到日本和中国两国文化的熏陶,使他的文字更加具有中式的历史厚重感和日式的细腻。这为他的故事增加了对于社会和历史的反思,也有对个人情感的理解。这是陈舜臣作品的特殊魅力所在。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阅读感不错的推理作品,值得一读。
《宿命》读后感(四):被他人控制的人生,到底有多可怕?
电影《欲望号街车》中说:
“我不相信什么原罪……人只有走对了路和走错了路的分别,而且这对错并非源自他们自愿的选择,而是出于必须如此……受到他们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的先辈所限而迫不得已的结果。”华裔日本作家陈舜臣,在悬疑小说《宿命》(又名《花隈街的迷途》)中,就塑造了一个被家人摆布,落入另类圈套的“傻白甜”青年,叶村省吾。
叶村省吾自幼丧父,被哥哥和嫂子抚养长大,视他们为父母一般。可惜,哥哥一郎身体不佳,在弥留之际,仍旧为父亲蒙冤而忧虑。为了解开真相,让哥哥安心,省吾只身来到神户,假借工作之名展开调查。
抽丝剥茧之下,省吾竟然找到了自己的亲姑姑。姑姑早年是花隈街艺伎,和来日的革命党人相爱。为了帮助妹妹逃出生天,拥有自己的新生活,父亲背负上了贪污犯的罪名。
经过一番波折后的亲人相认,真情自然无比动人。姑姑膝下无子,执意让省吾当自己的养子。省吾也在调查过程中,收获了真爱。
看似皆大欢喜的结局,却因为姑姑的离奇死亡,让故事再起波澜。
凶手究竟是谁?完美的密室杀人案背后,又隐藏了多少秘密?
按照一般悬疑推理小说的套路,被害者的逝去,对谁最有利,谁的嫌疑就最大。
但是在《宿命》中,叶村省吾其实是最无辜的一个。
他像是被一只看不见的手,一步步推进了这个精心设计的圈套。他站在谎言和阴谋的漩涡中心,看似主动实则被动地寻找所谓的“真相”。
如果不是受哥哥所托,生性洒脱的他,不会来到神户调查父亲的冤案;
如果不是信任上司,他也不答应保护对公司至关重要,商业价值千金的原浆“月光”……
可悲的是,姑姑和嫂子的离世,都与省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案情的反转再反转,读到最后,甚至有一种“全员恶人”、“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无奈、悲怆之感。
虽然在外人看来,省吾最后有了万贯家财,又有如花美眷,堪称人生赢家。但是这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他想要的。
“……觉得自己的心好像多出了个空洞,一个难以填补的空洞。”严格说来,老先生的悬疑作品,并非是完美得无可指摘。很有可能,在读到1/3,你就会猜到结果如何。
但是老先生作品的真正魅力,是用平实的口吻,描写出人性的复杂和多变。
“社会派”推理创始人,松本清张评语更是一语中的:
“陈舜臣精于布局、设置圈套,但最震撼人心的还是其锋芒下所呈现的人间百态。”作为推理小说家,陈舜臣可谓著作等身,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他以推理小说成名,打破了“推理小说中不得出现中国人”的创作传统,开辟了日系推理小说新格局,代表作有《分裂者》《虹的谎言》等。陈舜臣的历史作品也因加入了推理的成分而自成一派,代表作有《三国史秘本》《中国的历史》《太平天国兴亡录》等。1961年获得第七届江户川乱步奖,1969年获得第六十届直木奖,1970年获得第二十三届推理作家协会奖,成为日本文学史上首位“三冠王”。这本小说《宿命》,也是日本第56届直木奖入围作品,“看似平缓的道路,却是通往被束缚的深渊。”
有意思的是,陈舜臣虽说出生在神户,但却和国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誉为“日本介绍中国文化的第一人”。
他说自己是东汉陈寔的后裔,祖上从河南颍川南迁福建泉州,再搬到台湾,父辈经商,移居日本。 家里日常用语是福建话,华人圈社交语言是北京官话,和左邻右舍说日本关西话,写小说用标准日本语。正是有着这段不同常人的经历,陈舜臣的下笔千言,植根与浩瀚的中国历史与文化。这种宏大的历史视角,被陈舜臣镶嵌在小人物的生活中,更有一层深刻的人性描写,读来让人意犹未尽。
如果,你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但不喜干巴巴的历史讲解。那么,陈舜臣的作品,绝对是你了解历史轶事的最佳选择。
更何况,悬疑小说的丝丝入扣,更会令你欲罢不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