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傅雷谈艺录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傅雷谈艺录读后感锦集

2021-04-10 01:25: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傅雷谈艺录读后感锦集

  《傅雷谈艺录》是一本由傅雷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傅雷谈艺录》精选点评:

  ●决定一件艺术品优胜劣败的,说了归齐,乃是通过文艺这个角度反映出来的--作家对现实之认识。作品不是匠人的东西。任何场合,它都展示给我们看作家内外的灵魂。决定一件艺术品的品格的,就是作者自身的品格。

  ●有时忍不住想,傅雷和陈丹青一起谈美术史会不会擦出一些火花呢?肯定会,他们非常热爱艺术,善于鉴赏艺术。

  ●我……开篇老走神 到了讲故事的地方就不了 作者见解的地方又看不进脑子里

  ●严苛之人的考究文集,虽不喜欢针锋相对的争,但绝对称得上是普及文艺的用心之作,对于文学、绘画、音乐的鉴赏总能有些提高,或是涉猎,就不枉作者的苦口婆心。非常值得读的书!

  ●新世相·7月号·第三本

  ●现代还有几位这样的大家?

  ●个人音乐和绘画不太懂,没什么共情,但总体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对于个人来讲,比较难懂啦,是个人原因,特别是对音乐那一块~但是非常欣赏傅雷先生。

  ●文艺批评的态度诚恳,当然也仅仅是个人观点,容易遭到原作者的粉丝诟病,后面谈傅聪的艺术教育过多,有自卖自夸的嫌疑。

  ●文学作品不是匠人的东西,在任何场合,它都展示给我们看作家内在的灵魂。大凡一件美术艺术品之成功,有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即要你的人格和自然合一。音乐能使人们内心的秘密,长久地蕴蓄在心头的情绪,找到一种藉以表白的最自由的言语。

  《傅雷谈艺录》读后感(一):说我字数太多不能短评

  文学部分书中提到的作品大部分没有读过,因此读来不知其味。傅雷先生严苛谨慎,甚至有些大知识分子的刻薄,但他对他人严苛,对自己也要求颇高。私以为全书最精华精彩之处是《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一文,以严谨的逻辑论证展开讨论和批判,因为对书中其余部分不能甚解,只能由此一文窥一斑而见全豹,可见先生做学问之严谨深刻,其中对他人苛刻之言必有其意,既然无法揣测,便听之作罢,日后更新认知,再来体味先生言下之意。

  《傅雷谈艺录》读后感(二):跟张爱玲怼出世纪骂战,连鲁迅、老舍、齐白石也不放过的竟是他

  傅雷,大家对他的印象是大翻译家、美学教授,著作等身。其实,由于他在艺术研究的路上,从未停止过对艺术完美化的追求,因此,竟然在这个过程中,怼遍了文艺圈,成为了怼人界的斗战胜佛。

  《傅雷谈艺录》读后感(三):对于美,人类一直追寻着

  对于美,人类一直追寻着。艺术家遵循自然规律、观摩内心灵魂,创造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表达想要诉说的观点。生活在那个年代,书中描述的艺术都是那么美好!

  对于傅雷,也是年代造就了他,看剧看文学、品画作、听古典,会文言文还精通外文,翻译经典著作,语言间自由转换,亲朋间的书信交流……心灵富足并且自由。

  一边听歌单的名曲,一边看这本书。我特别赞同提到自然美那部分描述,人真的要多亲近和好好观赏我们的大自然。But to be honest,提及的众多作品艺术品,我都没有看过或听过,所以不能真切体会到具体的含义意境等。甚至根本就看不懂看不进去这些文字,听多了协奏曲交响乐也感到烦。噢,谁叫我是个浮躁的现代人呢?

  《傅雷谈艺录》读后感(四):文艺青年傅雷

  

高山仰止,佩服!

一直认为,清末民初的老派知识分子是近代中国文人难以逾越的巅峰。他们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华文脉最后的传承者。同时,中青年阶段或因游历、或避战乱或赴外求学接触到西方人文科学,中西文化碰撞,造就无数大师。作为老派知识分子年轻代表之一,傅雷对文学(批评)、绘画(美术史)、音乐(评论,顺便培养了一位钢琴家)都颇具造诣。

以本书收入了不少傅雷的评论,一针见血、秉笔直书,是其特点。这段写在论当时风头正盛的张爱玲小说前的话,应能代表其对文学批评的态度:“也许人总是胆怯的动物,在明确的舆论未成立以前,明哲的办法是含糊一下再说。但舆论还得大众去培植;而且文艺的长成,急需社会的批评,而非谨慎的或冷淡的缄默。是非好恶,不妨直说。说错了看错了,自有人指正——无所谓尊严问题。”好作者是稀有动物,好的文学批评家更是凤毛麟角。文学批评者对作品理解不能低于作者太多,要有较高的文学、美学素养、足够的人生经验。而傅雷刚好具备这些条件,当然,他高明的批评文章也证明,他并没有浪费这些条件。

相比于翻译家、好父亲(著名的傅雷家书)这两个标签,傅雷关于绘画以及艺术批评领域的成就甚少被提及。早年他留学巴黎主修文学及美术史,回国后在上海美专教授美术史。本书中,对刘海栗、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司马乔、刘抗、张弦等均有极为犀利之评价,不少人与傅雷私交甚密,但傅雷或褒或贬,决不因私人关系影响其艺术观点。如评刘海栗“至于从未下过真功夫而但凭秃笔横扫,以剑拔弩张为雄浑有力者,直是自欺欺人,如大师即是。”评黄宾虹“广收博取,不宗一家一派,浸淫唐宋,集历代各家之精华之大成,而构成自己面目。”评徐悲鸿“给后世不学无术投机取巧之人借作遮丑的幌子,前自白龙山人,后至徐××”

本书带我们认识了一位形象更为立体、鲜活的傅雷,一位脾气火爆观点犀利的文艺批评家,一位可敬的长者。

  《傅雷谈艺录》读后感(五):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才学做艺术家

  “先要学做人,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傅雷 这句话是傅雷先生写给他儿子傅聪的。傅雷是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他最著名的著作有《傅雷家书》、《傅雷谈艺录》、《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先生一生翻译了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最熟悉就是《约翰.克里斯朵夫》,有人说过,如果想看《约翰.克里斯朵夫》就要看傅雷翻译的版本。

  傅雷在1928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研习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对中西画论及西方古典音乐造诣颇深。 最近在看傅雷的《傅雷家书》、《傅雷谈艺录》,在《傅雷家书》中,对儿子傅聪教育的不断提点和分析,让傅聪有了今天在音乐界的成就。

  他对傅聪的三点建议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把人格看做主要,把知识与技术的传授看做次要。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的教育重点,应当在伦理和道德方面,不能允许任何一桩生活琐事违反理性和最广义的做人之道:一切都以明辨是非,坚持真理,拥护正义,爱憎分明,守纪律,诚实不欺,质朴无华,勤劳耐苦为原则。

  第二,把艺术教育只当作全面教育的一部分。让孩子学艺术,并不一定要他成为艺术家。尽管傅聪很早学钢琴,我却始终准备他更玄易辙,按照发展情况而随时改行的。

  第三,即以音乐教育而论,也决不能仅仅培养音乐一门,正如学画的不能单注意绘画,学雕塑学戏剧的,不能只注意雕塑与戏剧一样,需要以全面的文学艺术修养为基础。

  在《傅雷谈艺录》这本书中,谈的范围都比较广了,主要分三个部分。

  1.文学篇

  在文学篇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直言不讳的批评张爱玲的小说,写的好的部分,傅雷会不吝夸奖,但是说到不好的地方,他就会直接指出来。傅雷不光批评过张爱玲的文章,还说过老舍的文章,在这本书中傅雷对老舍的评价:

近来又翻出老舍的《四世同堂》看看,发觉文字的毛病很多,不但修辞不好,上下文语气不接的地方也很多。还有是硬拉硬扯,啰里啰嗦,装腔作势。前几年我很佩服他的文章,现在竟发现他毛病百出。可见我不但对自己的译文不满,对别人的创作也不满了。翻老舍的小说出来,原意是想学习,结果找不到什么可学的东西。

  可见傅雷是一个能自我批评的人,也在自我成长的人。

  2.美术篇

  在美术篇中,傅雷提到的美术家有丹纳、塞尚、刘海栗、庞薰琹、张弦,等很多美术家。傅雷还翻译了丹纳的《艺术论》和《艺术哲学》。他可以为了死去的张弦,组织画展,收集信息,为了朋友的画展,宁可自己掏钱,花精力,可见傅雷对朋友的惺惺相惜。

  3.音乐篇

  在音乐篇中,傅雷提到的音乐大家有贝多芬、肖邦、莫扎特、谭小麟,等多位音乐大家。我们知道傅雷的儿子傅聪从小就开始学音乐,后来有幸到波兰继续深造,虽然不在傅雷的身边,但是傅雷每次都会通过书信和傅聪谈音乐,把对音乐的见解和分析都和傅聪讨论,也许傅聪今天在音乐上的成就,少不到当年父亲傅雷的唠叨教学,傅雷对傅聪的教育值得我们做父母的学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