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设计思维》读后感摘抄
《PPT设计思维》是一本由邵云蛟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1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PPT设计思维》读后感(一):《PPT设计思维:教你又快又好搞定幻灯片》书评
这本书不管是从框架到内容,还是从知识到技巧,都不能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这也正如作者在前言所说的这本书只是作者在学习PPT的过程等中感悟罢了。如果读者想要深入掌握PPT设计和制作的知识,建议还是购买PPT视频课程,跟着视频讲解学习并操作实际案例呢,这样既可以系统地学习知识,也可以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PPT设计思维》读后感(二):如何又快又好搞定幻灯片
设计领域有个词叫“眼高手高”,只有我们不断赏析优秀的作品,我们的审美和设计水平才能有所提升,进而指导自己设计出高水平的作品。本书的核心是:高效率场景化的幻灯片设计,针对不同的幻灯片应用场景,书中能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
本书特色:不是单纯的教软件,教操作,而是教设计思维和对PPT正确的思考方式,以解决工作中的实用问题为最终目标。本书结合了作者多年的设计执行经验,给大家以术”的方法指导。
《PPT设计思维》读后感(三):向大家推荐一本学习PPT的书
去年的这个时候,在第一届「中国演示峰会」上,听杨臻(@般若黑洞)老师演讲,他有一段话我记忆非常深刻——
《PPT设计思维》读后感(四):《PPT设计思维》PPT版读书笔记
在阅读完PPT设计思维之后,自己将较为重要的点记录下来,做成
《PPT设计思维》读后感(五):什么是得体的幻灯片、怎么做,这本书会告诉你
从知乎上的一篇回答认识作者,并开始关注着他,发现他与其他的PPT大号不一样,因为他分享的不是达成某一种特定效果的方法论,调规定的数值、参数既能达到的东西,更多的是一种现成的、可行的经验。这本书与他的公众号文章风格一致,那就是不堆方法,很系统地让读者认识、并引导他们去做一份得体的幻灯片。
类似的书籍在一开始就会告诉你如何去操作,幻灯片软件都有些什么按钮,我想逐一介绍各类功能,不会让人记得太久。但是作者一开始会定义幻灯片是什么,再从做一份幻灯片的过程中,在一定情况下如何操作,这会更让人印象深刻。
逻辑对于做一份幻灯片是极为重要的,而从他的公众号文章中可以看得出很强的逻辑性,这本书也是如此。从目录中可以大概揣测出他的思路,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这本书大概讲的是什么,而且各个章节的割裂感不是很强烈,如果有意带入一个从零开始做幻灯片的场景,我想这本书会很顺畅地读完,并能够获得一些经验。而且,井然有序地方法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高效完成一份幻灯片。
另外我斗胆提一下建议。如果能像《世界上最简单的会计书》那样,以一个特定的故事贯穿全本,我认为人们会对“如何制作一份得体的幻灯片”这个问题有着更为明确的答案。(虽然我想作者不会把它写成入门读物的,对全书的格调有影响)
《PPT设计思维》读后感(六):从一个作者看一本书
最早知道蛟大是看了他在知乎上的一篇回答:怎样使你的PPT看起来高大上。只是习惯性的点开浏览,我一向认为这种技能分享类的文章不好懂,大部分作者不过是借回答的名义炫耀成就,写的东西大多也不吸引人。但是当我看完蛟大的回答之后完全被PPT这个领域吸引了,他确实和外面那些妖艳贱货很不一样。随即关注了公众号(旁门左道),在如今这么浮夸的环境下,蛟大的公众号真可称得上是业界良心。笔耕不辍不说,内容的质量也相当有保证,从他的文风可以看出,蛟大既有着严谨缜密的思维,又有着充满艺术感的审美,不管是学术范还是商业范,不管是中国风还是欧美风,蛟大总能恰到好处地给人带来视觉享受和思维启发。在我看来他最非比寻常的地方在于他做事的细节,蛟大有个叫做【整容计划】的栏目,你可以看到,文章里的所有分割线都写着提示语【如果是你,会怎么做。想一想再往下看】;回复大家评论的时候,蛟大会喊你的微信名字,你会感到他确实是在和你对话,不只是随手打出一行字回应而已;公众号粉丝数越来越多,有人问蛟大现在为什么不写以前那种长篇的技能贴了,蛟大说那些之前都写过,虽然阅读量会高,但是不能对不起老粉;甚至在这本书出版之后蛟大也没有在公众号里大肆宣传,只是在文章后附上二维码,说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捧个场。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我只拣印象最深刻的几件小事写了出来,其他的就由你来发现了。以上,有这样清流一样的作者,对于书的品质,当然是一百个放心啦~
《PPT设计思维》读后感(七):演讲远远不只是做个PPT那么简单
20161116邵云蛟《PPT设计思维》读后感
自己不是什么PPT大神,但至少也不是小白了,毕竟从秋叶大叔的课程和PPT书中学到了一些皮毛。之所以买这本书,本来是冲着邵云蛟和【旁门左道】去的,算是为天天看蛟叔的文章尽一点绵薄之力。本以为PPT的书,自己应该一两个小时就能看完,没想到里面的内容让自己看了一天……
蛟叔在第1章就给自己带来了相当大的震撼,不谈PPT【先谈内容梳理】……以前自己总是先想着模板,模板……读完这本书之后,自己知道,应该【先明确自己做PPT的目的,具体的应用在什么场景】,毕竟【阅读型PPT】和【演讲型PPT】实在是太不一样了!
其次,在进行内容梳理时,应该先理清楚要表达内容的逻辑顺序,是采用先后顺序,还是总分结构啊。其实不论哪一种,都可以采用【金字塔原理】(即总论点+分论点+论据)的方式一层一层的往下梳理……蛟叔说,可以【借助于思维导图来构建内容框架】,其实自己也用过Xmind。思维导图和手绘导图各有各的优缺点,前者容易保存和查找,后者容易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一般来说,我会在前期手绘,等到差不多完成、需要整理成电子版存档的时候才用思维导图!
第2、3、5章的PPT中经常用到的PPT文字、图片、形状和动画的基础知识自己都是懂得的,如果说这本书有不足之处那就是【不解渴】【不解渴】【不解渴】!这几章中关于【审美与设计】的话不多,虽然有但是有点少,不解渴,还想再看!
还好,蛟叔在第4章中,多讲了那么一些,虽然还是不够解渴……其中在讲【封面设计的套路】时,对元素进行拆分时,【封面=内容层+背景层】,所研究的无非是二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时,自己的感触很深……以前被全图型、半图型、拦腰型封面PPT害的不浅,早就忘记了剖析最简单的要素……
在附录B中【全图型PPT的三板斧】中,【文字排版能力】、【搜图能力】自己都是知道的,唯有【构图能力】中提到的【在图文搭配时注意图片的重心】,是自己万万没有想到的了!原来【图片也是有重心的】……跟人也是有心是一样的……
《PPT设计思维》读后感(八):读书笔记-献给和我一样略有基础的备忘录
如题。
1、透明度25%的纯黑色形状
2、先插入文字,再转换为smartart
3、字使用灰色,尽量不要使用纯黑色
4、图片填充文字效果 文本填充中选择图片或文理填充
5、音频资源 P49-50
6、文字部分变淡,突出想表达的内容
7、求字体网
8、配色
9、利用灰色,对非重点内容进行隐藏
10、识图工具:百度识图
11、图片素材:pixabay、全景网(商务类型)、500PX
12、矢量图标库:阿里巴巴矢量图标库、easyicon
13、利用形状设计的封面:拦腰形状、页面中心形状
14、有背景图的封面:左图右文型、全背景图形(文字居中、插入透明形状、背景图没有焦点)、全背景图,焦点在右,内容即在左、上图下文型
15、利用图片填充来设计信息图表
16、利用特殊数值的设定来设计信息图表
17、模板资源:微软官方模板、扑奔网、pptfans、优品PPT、逼格PPT
18、收费模板:演界网、PPTstore
19、一定要检查兼容性 文件-检查兼容性
20、一定要嵌入字体:文件-将字体嵌入文件
21、防止他人修改:另存为-PPT放映 保存左边的工具按钮-常规选项
22、PPT做H5页面:宽16.93 高26.67
23、保存图片形式显示效果更好:PNG
24、神器:photozoom Pro(提高像素)、PPTminimizer、noreritools(环形复制)、TAGUL(文字云)、collagelt pro(墙型PPT)、皮影客(动画制作)、百度H5、smallPDF
25、提高设计水平:
https://dribbble.com/
《PPT设计思维》读后感(九):《ppt设计思维》书评
作为一个PPT新手对于邵云蛟老师的PPT设计思维不好去评论,只能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书买回来还有一些印刷味道,建议读者散散味道。
显然,邵老师制作和修改的PPT数目已有上百个,阅读的PPT应该有上千个之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通过《PPT设计思维》一书,邵老师希望他收获的这种体系,这种思维传递给我们,使我们在实践中少走弯路,少踩一些坑。
第1章中的关键点:内容梳理
做ppt是为了展示给大家,最关键也是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内容,邵老师根据你内容场景和逻辑关系两大方面进行了论述,具体论述结构如下所示。ppt设计者需要使用思维导图将其表达出来,如下所示。
第2章中的关键点:巧制页面
内容梳理完毕后,就涉及了如何做了PPT页面。邵老师采用”幻灯片操作术“作为章节题目。在形状、文字、图片、特殊字符、音频、视频、层级、对齐、参考线、背景、尺寸、版式、图表,13个方面分辨论述PPT的页面该怎么制作。内容通过图文结合生动形象的表述了每一个场景下该怎么样做好页面。都是一些我们常见的问题和细节的处理,这个需要在实践中慢慢领悟。
第3章中的关键点:场景动画
动画作为一种ppt的辅助形式,让幻灯片中的元素能够动起来,选择合适的动画辅助演讲,可以让演讲变得生动形象。该章节中邵老师推荐的思维是:每一个动画都是模拟物理世界中的一种特定动作。设计者可以将整页的内容分成动画一帧一帧的展示给观看者。过多的动画样式和过于炫酷的动画都需要设计者慎重添加。
第4章中的关键点:页面美化
在我的朋友圈有的大量的图片,每个都是肤白貌美,这个和PPT要做的美化一样。做好的PPT如何让它”肤白貌美“还是非常值得学习的。邵老师在这里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讨论:
1. 场景、排版和字体选择、字体大小、字体颜色是否搭配
2. 主题颜色的选择和配色方案的制定
3. 图片如何查找、矢量图如何查找给出了一些网站
4. 背景和场景的配合
5. 在排版上,邵老师的新的较多,这里通过对齐、对比突出、平衡等版式让设计变得非常漂亮
6. 在排版上,还有一种是封面排版设计,涉及了没有背景图封面,利用形状和背景图如何设计封面
7. 最后讨论了一下高手和小白的差距,点出了PPT设计的关键要素:配色和图表
第5章中的关键点:模板运用
在模板运用上邵老师列出了较全的模板寻找指南,也对模板的修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其中包含模板母版的修改,模板方案的修改。
第6章中的关键点:多样PPT
t只能做演示文档吗?不,不仅仅是这样,他可以呈现视频,海报以及H5等。本章节中邵老师阐述了ppt的多样性,分别介绍了:
1. 保存中的兼容性以及字体嵌入细节
2. 如何给自己的ppt加密
3. 通过ppt制作H5
4. 通过ppt制作海报
5. ppt演讲时的提示
6. 通过ppt制作视频
7. 最后介绍了投影笔也是一款神器
豆瓣书评不能上传图,差评。
《PPT设计思维》读后感(十):我们的目标是做出好看的PPT
我第一次做PPT是在高二,我们学校搞了个课外研究性课题的功课,我们小组的课题是关于白色污染的回收利用什么的,一组有六七个人吧,但是实际在干活的只有我和沈同学。那会儿我还不会用电脑,所以实际上是他在做,我在旁边提供意见。我们俩都是特别较真的人,所以细致到每张图片每段文字用什么动画效果,都再三斟酌。所以当我上了大学的计算机课程,PPT上手特别快,就是留下了一个爱用动画效果的毛病。这是第一阶段。
这画风,感受一下第二阶段是中文系各种课程上的汇报,特点就是迷恋古风。
语文老师的画风,再感受一下哪怕是这种水平,在当年也是被老师表扬过的。因为我们老师的PPT还停留在系统模板+一大段文字的阶段。后来因为做海报做多了,审美提高了一点,会用photoshop配合PPT制作。
当年觉得美爆了,感受一下其实我觉得前面所谓的一二三阶段,都是——初学者阶段,整整三年的时间,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变化。直到我遇到了外国文学史的张老师。她老人家因为经常录制各种公开课,水平比其他老师不知高到哪里去了。在她的指导下,我终于学会了——使用黑体字。标重点,非常重要的一个进步。
经指点后的巅峰时期作品。PS:我当年是怎么写出这些文字的,厉害了当年的排版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唯一的缺点就是还是习惯一大段一大段的文字往上贴。
大学毕业以后我当了很多年的材料狗,几乎没什么做PPT的机会,水平也就无从提高。后来为了讲课,重拾这一技能,开始迷之迷恋扁平化设计。
这种性冷淡风格风格跟那段时间天天穿优衣库应当有点关系。极简风不是不好,是很难掌握好,很容易失之寡淡,尤其你的受众可能并不怎么欣赏的时候。
第五个阶段,是现在的水平。
一张提示页部分页面这是我后来为了找模板,在知乎上搜各种关于PPT的回答,随之看了邵云蛟一系列的文章。终于有点茅塞顿开的感觉。不再刻意追求扁平化设计、极简风,不再除了黑体字不敢用其他字体,最关键的是对于排版不再只限于把文字都堆上去。
这本书的内容其实在邵云蛟的一系列微信文章都基本有提及,甚至微信号里会更详细、更生动。下面我总结几点经验:
一、做PPT之前要先搭建架构。作者一篇文章里有更详细的几种架构介绍,书中反而比较简单。如工作汇报:工作总结→存在问题→改进措施→未来计划。
确定结构以后,梳理思路。作者推荐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推荐工具是X-mind。我觉得“幕布“也可以。不过我个人更习惯列提纲、画出排版构思。
二、采用论据支撑论点的方式填充内容。1页幻灯片应包含论点和论据。所以通常是
结论+图片/图表/数据/视频
这样的结构。这种关系我自己平时是没有注意到的。
三、文字部分。需要选用两种字体:标题字体和正文字体。正文选用1.3倍行距。 突出重点的文字内容,可以考虑在文字底部插入一个颜色反差比较大的形状,如透明度为25%左右的纯黑色形状。让文字带上一定的视觉表现力,更有画面感。
对于一些需要特殊处理的文字而言,实现特殊的文字效果,可以采取两种做法:一是利用图片填充。通过设置文字效果格式,选择图片上传;二是利用三维格式。也通过设置文字效果格式实现。
四、图片的选择。 图片要具观赏性,并贴合文案主题,通常有:具象化配图、场景化配图、结果化配图、意境化配图。注意:日常浏览网页时,养成存图的好习惯。
五、图表问题。图表配色要使用统一的色彩,除了让整体更有设计感,也是降低用户看图标的认知成本,不用思考每一种色彩代表什么事物。另外每一种图表应当有不同的用途,比如要对比不同年份的数据时,可以使用多重圆环来表示。
六、配色问题。文字和背景色,非黑即白。尽量不要使用彩色。选择一个贯穿始终的主色和若干个与之搭配的辅助色。
七、图标的使用。目录页,进行章节概述;文字较多的页面,辅助内容理解;与图片结合,用来解释图片的含义。
八、动画的使用。我在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喜欢用动画以后,后来有点矫枉过正,就是一点动画效果都不用。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新的思路:动画的使用要符合场景,模拟物理世界的动作效果。比如揉纸团的动作,可用于写作培训,在表示该篇文稿不可用、需要重写的场景使用。
九、PPT的效率。掌握几个快捷键;善用母版;用好格式刷。
邵云蛟的PPT教程跟其他人比较大的一个区别,一是对于表达思维的强调,二是对于美观的强调。而基本的操作,很少提及,这些初学者可以从其他教材寻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