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孤独的缘故》经典读后感有感
《因为孤独的缘故》是一本由蒋勋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因为孤独的缘故》读后感(一):所有的孤独都长得一样
以前认识蒋勋是从他的散文随笔,从他的美学解读,从他的文学经典解读,写小说的蒋勋除了《新编传说》就是这本《因为孤独的缘故》了。这本短篇小说集一改蒋勋往日优雅淡然的风格,发展出另外一种颓废绝望的氛围。全书的六篇小说通过看似荒谬的语言文字反应光怪陆离的社会以及社会里如幽灵般飘荡的人,还有人身上无所止息的欲望。生活在这个社会的我们,都是孤独的,没有名姓,不存在于历史,所以也就无可考证。一切显得那么怪诞,却又无比正常。
《因为孤独的缘故》读后感(二):因为孤独的缘故
这本书有作者的手绘画,每一幅画都是一个亮点,而且本书的排版也正结合本书的悬疑内容和隐秘型,值得一看,书的名字让我误以为是个人感情的抒写,事实却恰恰相反,里面是有点悬疑,有点故事型的对现实人世最犀利的洞察,做晚上躺在床上看的,很投入,但是很紧张,悬疑,而且有点惊悚刺激‘我想’知道,那刚刚斩断的头颅,在骨肉分裂,血如泉涌的刹那,是否还在思考着什么?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是个什么样的情形和动态。在濒临死亡的边界,才知道生的欲望这样狂野强烈,匕首的两端被两种不同的力量握着,屠杀者和被屠杀者的对峙。里面的句子充满悬疑读要这本书的朋友可以好好体会,不要被这本书温柔的名字迷惑哦!
《因为孤独的缘故》读后感(三):因为孤独的缘故
《因为孤独的缘故》,开始真的以为是本抒情性质的小说,看了两篇之后,果断发觉被“骗”了。其实这是一本由十二个讽刺意味极为深长的小故事组成的,让人哭笑不得的小说。 不想剧透过多的故事情节,给后来购买的的读者留个深切的阅读欲望。我说说读完整本书我的一点感觉。 作者的风格有点像鲁迅,更有些像契科夫,整个文风没有讽刺的词汇,通读完毕却有一种深刻的讽刺的感觉,他从一个个简单的故事情节,挖掘到一个个人物的内心,反应一种现实。 版面很温暖,让人有一种感觉,这是一本言情的小说,翻开它,读它,绝对让你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让你纠结,甚至心痛,用编者的话,它会让你坐立难安。好久没有遇到这样一本题材的小说了,值得大家用心感受一番。
《因为孤独的缘故》读后感(四):因为孤独的缘故
收到《因为孤独的缘故》这本书,很惊喜,惊喜他的插画,排版和字的颜色。整本书的字体颜色选用的事深蓝色,让人阅读得很舒服。
书籍是由短篇小说故事组成,每一篇都用极其独特的视角写成。“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能对于作者背后的用意我并不能准确而又真切的体会,但是我从这些怪诞的故事里看到了我想要看到的东西,无论是人性亦或是人类的欲望,作者描写的都很深刻。带给我一种别样的体验和对生命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本书会引发读者们无限的思考。
人不能没有思想,读这本书会让我们在丑怪、荒诞、扭曲、变形的背后,对城市、世俗、人际、社会有别样的认知,是对活着、对生命广度和深度的延伸。
如果你正活得麻木、痛苦、无所事事,或许可以尝试读读这本书,在我看来它不同于一个智者向你讲故事那般缓缓道来,更是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你陷在作者的故事里,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一样,等你出来,你一定会有所而获。
这本精致的书,推荐给你。
《因为孤独的缘故》读后感(五):因为孤独的缘故
蒋勋没怎么在大陆待过的中国人。47年出生在古城西安,马上也70岁了。在史学系,艺术研究所学习毕业,当过大学美术系的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学过许多东西,经历过许多事情,有自己对美独特的见解,写的了美丽的文字,上述这些原因让我想看看这本书。 因为孤独所以会对一些声音产生空旷山野的回想,因为孤独所以会了解另一个孤独人的故事,谁又能无时无刻不孤独? 本书写了几个小小说。关于妇人明月的手指,很短的一篇。我感到其中有讽刺的味道,不同人对这个事情有不同的看法,感觉刚刚描述了一个事件,在期待中故事就讲完了。出现的每个人物可能都有他们各自的故事。也许从不经意的细节中就可以让读者找到自己的故事,反正我是找到了一个小故事。“一个诗人用三十五万元的赃款出了一本诗集”。“他判刑了吗?”妇人问。“是的。可是很轻,几个月的拘役就保释出狱了。因为检察官调查出他的动机是出于嫉妒而嫉妒在这样的城市中是非常可以原谅的罪,因此从轻量刑了。” 有的故事中的故事让我更感兴趣。
《因为孤独的缘故》读后感(六):字字诛心的孤独
十二个篇章没有孤独这二字直接的描写,但都通过一个个令人深思的故事写着孤独。这本书深切的读到了蒋勋对于孤独的理解以及他在美学方面上的造诣。每一篇的视角都极为独特,然而每一个读者对于这个人物的理解都是不同的,这也和自身经历有关。前面都是平平的叙述,但是到了故事结局就都爆发出来,这种震撼力超出了我们对平庸生活的理解。每个故事你刚刚上手去看的时候他是无厘头的,不清楚到底结尾是怎样的,看完之后,它让我们在荒唐、扭曲、丑陋的背后有了对生活、世俗、城市、人性的另一种理解。对我们的生命又有了一个广而深的认知以。我们的生活或许过于枯燥,烦闷。但我们无所事事感到迷茫我则推荐这本书,字里行间对你现在的痛苦娓娓道来,煽动着你逃离这个孤独,结合我自己的生活,发现,你自己不得不去要享受孤独。身临其境这些故事里,在城市中孤独的苦,也不再那么痛了。
插图都是蒋勋老师亲自画的,非常精美,配合文字,一点儿也不过份,恰到好处。我相信你会和我一样爱上这十二个故事。但是不要被这个书名迷惑,温柔的名字里,藏着十二把戳心窝子的刀,刀刀毙命。字字诛心。
《因为孤独的缘故》读后感(七):直视人性中共通的那部分
一直喜欢阅读小说,是听朋友的推荐买的这本书。看书名,本以为是治愈系的故事,然而,哪里是治愈,简直是“致郁”啊啊啊!是第一次读这种类型的书,尤其是刚开始看的时候,感觉有点难以看懂。故事明明像是可能发生在身边的,但情节又荒诞,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后现代”、“超现实”?所以不是很厚的一本书,我真心是读了好久,不会想其他小说那样用上两个小时读过一遍就放到一边了。
细细读过后可以发现,这本书里表现的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是我们这个时代人的问题,只不过是以隐诲的方式表达出来,不会让人一眼看到,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本书更耐读,读起来更有味道,引人思考。书中每个故事中的人物,明明与我十分不同,却总能引起我的共鸣,甚至在读完书好久还能常常想起,我想,作为短篇小说,能将人物塑造成这样是非常不容易的,作者的功力由此可见。为什么总能深入人心引起共鸣呢,想必是作者敏锐地抓住了人性中共有的东西吧。
我买的精装版的,硬壳的皮,里面书页纸质很好,字的大小与行距也十分合适,可以看出来排版是走心的。每天午饭后捧着看看故事听听轻音乐,蛮休闲的一件事,满意。
《因为孤独的缘故》读后感(八):生命的独处
蒋勋的这本《因为孤独的缘故》以其特有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他对人生的理解。这本书不好读,甚至可以说读好几遍都读不懂。作者自己也承认却只获得少数人的青睐。但是这种写作方法,类似意识流,看似荒诞不羁,其实富含隐喻。许多笔调是在讽刺现实,是一种类似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写法。在该书中表现作者温柔敦厚的一面,例如会帮助晚上跳墙的学生回去,写在小说里就是有一个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也突出了作者叛逆的一面,许多事情都是出格的,许多用语都是令人感觉不可思议的。有时候人会癫狂,超出了正常生活的常态,许多刺裸裸的邪恶的东西,隐秘在内心中肮脏的东西会被揭露,敢于暴露自己的思想。作者描述了很多热热闹闹的场景,但是在这些背后,我们还是读出了作者深深的孤独。
但是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人需要时间与自己相处,哪怕喃喃自语。匆匆来去无法辨认出另外一半自己的真正面目。凡所有你认为可以简化的东西,其实都很难简化,反而需要更多时间与空间。与自己对话,使这些外在的东西慢慢沉淀,你将会发现,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你的另外一半。因为你会从他们身上找到一部分与生命另外一半相符合的东西,那时候你将更不孤独,觉得生命更富有、更圆满。
《因为孤独的缘故》读后感(九):光怪陆离荒诞不经的是我们的内心
因为孤独的缘故,阅读完本书就更加的肯定了蒋勋的一个特质,总是能独辟蹊径的找到一个角度来审视这个社会,本书小说的光怪陆离就见怪不怪了。开始阅读,总会给人一种毫无头绪的感觉,不知所云,段落的阅读毫无障碍,但整篇小说看完就很难理解其中主旨,以至于自己一篇小说需要翻看两到三遍,同时借助于本书的序跋来对个别篇章进行辅助理解,再对通篇有了段落性大意的了解之后才能体会到小说的主题。建议阅读本书之前,可以先看序跋,能够快速帮助阅读本书。这样一种看不透时的怅然若失,阅读通透后恍然大悟的感觉,这就是蒋勋因为孤独的魅力。
本书十二篇小说,主人公都暗合了“孤独”二字。透过他们的眼,透过他们内心的孤独视角来审视这个社会。小说大都以一个正经的社会事件开篇,接着以一个看似荒诞的解读,和内心独白来进行事件描述,推动情节的发展,每一个事件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例子,对社会现象的反讽和思考,呈现给读者一个另类错愕的景象。整本书给人的感觉就好似一个第三者在实时的记录着世间发生的一幕幕,文字平铺直叙,生硬冰冷,看似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但是透过文字背后,却能感受到作者的热血和态度,对于社会的赤裸裸地深刻批判。光怪陆离,荒诞不经的不是这个世界,而是我们的内心。
《因为孤独的缘故》读后感(十):微妙的奇异旅程
读蒋勋老师这本书第一反应想起了松本清张的《砂器》“我是孤独的孩子,在寂静的河边堆制砂器。有不期而至的大雨,在砂器初成之际。”首先,这本书非常有质感,蓝色的字和各种不同字体搭配显得格外优雅,书是几篇各有深意的小说组成,后面还有几篇书评可以配合起来阅读能有助理解,他写的你不会觉得无聊多余,也不会觉得矫情造作,一切都精准到位,一切都欲言又止、微妙难言,奇异的,现实的,孤独的,美好的,残酷的,温暖的,从不同角度去幻想,就会发现出人意料的景象。作者不愧是美学大师在诗意的奇幻设定中,以轻柔却触及痛处的笔调,娓娓道来,让人时而会心一笑,时而瞠目结舌,时而眉头紧锁,暂时忘却冰冷的现实世界,在奇异与怪诞的协奏曲中徜徉。
很难形容这部作品的带来感受:如清泉般醒脑,有触动,有警惕,有快慰,有意思,如清酒般微醺,有冒汗的余悸、有弦外的余音。他的文字世界,好比一个个都市大海中的驿岛、一座座阴阳界河两岸的码头,供我们驻足登陆,偷闲小憩,奇情异景些许流连、心事百般一番给养,于是抖擞精神,再踏航途。
这本书是不需要静下心来读,因为这些作品本身就是让人静心的速效药,是那些都市顽疾的止疼片。逃避也是不容易的,远离世俗纷扰也是需要开关的,作者扮演的就是那个打开开关的人,他的小说不能疗伤,却能慰藉,在这个油盐不进的现代世界,这其实是一种非常老实的姿态,一切都是孤独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