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临》读后感1000字
《降临》是一本由[美] 特德·姜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降临》读后感(一):阅读过程
✨《降临》(又《你一生的故事》)2018.2.09
第一次听到《降临》,还是迷上一门综艺时嘉宾提及的➡“即使我预见了所有的悲伤,我依然选择前往。”
于是乎,先看了电影
《降临》读后感(二):软科幻概念?
(《降临》这名字有点直男,不太符合文风,还是称为《你一生的故事》好了)有点玩软科幻概念的嫌疑,相比于《三体》的硬科幻直男手笔,略提不起兴趣。书中不相关的几个小故事,看起来天马行空,但感觉是相应提出了一个point,有点超现实魔幻主义(类比《大师和玛格丽特》)的意思,不像科幻反而是魔幻。6/10,不太推荐,但概念玩得不错。
《降临》读后感(三):作为短篇也能有如此大的脑洞和信息量。
讲解很详细,比如一种智慧生物该如何和另一种智慧生物沟通。七十二个字母有点魔法的味道,但却符合遗传学规律。除以零揭示了任何数的计算除去验证过程都指向一个值,也就是以数学的方式验证任何事都是无意义的因为结果都是相同的。它告诉我们在爱情中,纯粹的理性就像除以零那样没有意义。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审美干扰仪的想法非常值得思考,也可以作为辩论赛的主题。
《降临》读后感(四):降临
第一次读Ted Chiang的小说,这是一个以短片小说组成的作品,他写的小说没有很多,但每一本都收获了很多科幻迷的喜爱,书中第一篇小说—《你一生的故事》也拍成了电影,电影的名字叫作《降临》,是以与外星人为基调的故事,在这本书里,每一篇都有其各自的意义,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领悟》,《巴比伦塔》里细节的描写,宏观的角度,真的被作者的脑洞,想象力和才华所折服。
《降临》读后感(五):脑洞大开的硬科幻小说
看过很多脑洞大开的书,这本书把脑洞开出了清新感。 作为一本科幻小说,基本上在很短的篇幅内构造出一个新的设定,而且用正儿八经的用严肃的文字,严密的逻辑进行讨论,使得这本书太多设定类的文字,情节感不足。大部分的文字基本上是为了构造一个未来的环境来讨论问题,而非推动故事。但是由于未来的环境会给许多问题新的突破口和新的着力点。 这是一本非常硬的科幻小说,用了很多科学术语,甚至有堆砌术语的嫌疑,使用科学术语的确提高了这本书表达的凝练度。不过有时只想对作者说:有些事情,真的不用解释得太清楚[捂脸]
《降临》读后感(六):你一生的故事
o. 2 你一生的故事(电影《降临》原著) 这是一本母亲写给自己未来孩子的科幻短篇小说。 这个故事里有亲情,爱情,有外星人,军队,有文化,政治,有物理学,语言学……这种种元素,构成了这么一个似乎有点扑朔迷离的故事。 这个故事对我冲击最大的就在于地球人与七肢桶对物理学的理解与不同的思维方式。地球人崇尚的是因果论,而七肢桶则是结果或目的导向的;前者因为自由意志的存在而缺乏确定性,而后者则在费尔马定律的指引下走向必然。同时,不同的思维方式也提现在各自的语言之中,当掌握一门语言的时候必然也会受到其思维方式的影响。 每隔几年就再读一读,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方式都会再有一些启发。
《降临》读后感(七):这束光,预先知道目的地
这道光束在它选定出发之前,必须得事先知道最终将在何处,才能够选择一条最短路径。这是光学的变分原理,极值的属性是时间。在外星人的思维系统里,语言不是交流的工具,而是行为的完成,每一次都感知所有的事件,并按所有事件均有目的来理解。这样就能到达他们想要的未来。人类不能预知未来,因为自由意志与选择总在干扰既定的路线,但最后却发现有些结果冥冥之中已经注定。乐观点想,但觉得,如果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如果语言是行为,是把未来实现的行为,同时感知所有事件的东西,是不是可以称为计划? 如果要达到未来,最好的方式是预先知道目的地,同时感知所有事件,选择最少时间的途径。这是光的变分原理,这是活在未来的计划。
《降临》读后感(八):特德姜科幻作品赏析
八个科幻小品诠释八个不同的世界观架构,看完之后视野很开拓。1.看过原著《你一生的故事》后愈发觉得电影《降临》确实是佳作,尤其是在语言外壳包裹下的外星智慧,是一种跨时间的存在,小说与电影完全是不同的体验我选择电影!2.《巴比伦塔》:天空的制高点连接的是地面,天堂没有生者的大门。3.《领悟》读起来像是电影《超体》的剧本,两个超智慧生物的博弈。3.《除以零》的世界观描述比较生僻,总之是一种数学信仰大厦的轰然坍塌。4.《七十二个字母》所讲述的人类单体繁殖概念,只能理解皮毛,不予评论。5.后三篇不如前几篇读的酣畅淋漓,因为基本还在回味前几篇文章的内容,脑海中对特德姜在科幻界的地位有了大致的印象,顶礼膜拜!
《降临》读后感(九):二维文字与三维文字
先看的电影,非常激动,觉得受到了厉害的三维语言的神启,迫不及待买了电子书来看,想进一步学习一下这种牛逼语言的逻辑。看完就奔溃了。小说里描述的语言跟电影不是一回事好吗。
小说里的这个会意象形语标系统的外星语不就是理想化的汉字吗,就假设汉语没有发明造句,按照构图表意法一直把字造下去变成句子,越复杂的句子面积越大,依然是二维图形啊。难道作者是在跟外国人普及汉语知识吗?但是电影里的外星语是三维的啊,有点类似于伯格森的散射系统,多了一个维度来容纳更高级的逻辑关系啊,跟原著说的完全两码事。从这个角度说,原著里的这种语言还没有十相自在高级呢。
另外,把外星人设计成喷墨大章鱼,果然是因为原作者是华裔的关系吗?
《降临》读后感(十):无
很奇特。看的科幻不多,在这本书里,很多话题都是关于语言的。在《你一生的故事里》,学会一种语言可以让你提前知道未来所发生的事,哪怕它是悲痛的,因为爱,你也会期待它的到来。在《七十二个字母》里,语言可以赋予物体生命,使载体可以驱动。非常有意思。但是我最喜欢的,竟然是审美干扰镜,非常直白地对美展开了辩论。美是自然而然的,美是动力,美是吸引力,美赋予人们欣赏的本能。美又是诱惑,美是压力,美是不平等,美是欺骗,美是残忍的手段。故事随着塔玛娜关闭了审美干扰后对于长相平平的男友的追求,感到美和爱在这个女孩子身上的力量。爱是审美干扰,美是客观的,但最终由爱而生,无处不在。
很奇特是因为,科幻总给人感觉很硬,这本书却自始至终很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