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犹太人千年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犹太人千年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4-16 02:26: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犹太人千年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犹太人千年史》是一本由张倩红 / 张少华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4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犹太人千年史》读后感(一):一花生三叶,纷争在此中。

  书的内容还可以,算是犹太人历史的入门。 至于支持犹太人与否,并不因为其悲惨的过往而盲目产生同情,也不因为回归旧地后反客为主对阿拉伯人的以暴力制暴力就反唇相讥。 纵然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犹太人各领域的英杰对我来说也不是偶像。

  对马克思不迷信,对爱因斯坦不崇拜,对弗洛伊德不敬仰,对所谓的罗斯菲尔德家族也毫无想了解的兴趣。 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一样,每个民族也有各自缺点。谁是谁非,正如《塔木德》说的:真理是无止境的,谁也不敢妄称自己发现了上帝的声音,把握了终极的真理。

  既然没权利去说人家,那么看完书,反思下自己的民族,然后管好自己得了!

  用斯兰特拉比的话结尾: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想改变世界,但是,世界没有因为我而改变。因此我试着去改变国家,国家也没有因为我而改变。我开始想要改变我居住的小镇,但我也没能改变小镇。年纪大了,我尝试改变我的家人。现在我已然是一位老人,我突然意识到我所能改变的应该是我自己,如果很久之前就改变了自己,我就可以影响到我的家人,我的家人和我就可以影响我的镇子,进而影响到国家,那样的话,我就真正改变了世界。

  《犹太人千年史》读后感(二):犹太人千年史

  一直以来抱着对历史的浓厚兴趣阅读着与历史相关的各类书籍,然后从国史慢慢扩展到世界史。在拿到此书时心里很是期待,因为中国曾是二战的主战国之一,当时在华避难的犹太人也不在少数,所以对这个历史悠久又同样遭受过苦难经历的民族充满了好奇。

  本书的封面图案是著名的耶路撒冷犹太教圣迹——哭墙,被犹太人视为第一圣地。翻开书扫了一眼目录,了解大致内容。

  本书将犹太人的千年历史以重要的分节点来分为七章讲述,从“走进早熟的民族”、“世界性大流放”到“适应现代化”、“追逐美国梦”以及“空前的民族浩劫”、“重返故土锡安”、“久经磨砺的斑斓国度”,其后还有一段结语。

  这其中我最熟悉的部分是第五章,至于其它的部分还是一知半解的状态,正好趁着此次阅读《犹太人千年史》的机会将这些零乱的线索和碎片进行梳理和填充。

  第一章从犹太人的祖先开始讲起,似乎每一个民族的起源,其史料都是糅杂着神话传说这类虚虚实实的部分。我是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虽然读过房龙的《圣经的故事》,但都只当故事来听,没想到《圣经》与犹太人的起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我本以为这本书可能阅读起来需要足够的耐心,但出乎意料的是其叙述的语言并没有教科书式的古板,反而是简洁利落的语句阅读起来生动又不卖弄,让人觉得理解起来格外的轻松,充满兴味。我甚至还惊奇的发现了“替罪羊”的来历。

  这样兴味十足的阅读完前四章,终于来到我最感兴趣但也最让人遗憾的部分,关于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历史也看了很多,“奥斯维辛”已经成为其中的关键词,可是至今的每一次相关阅读都还是那么让人触目惊心。

  我也不理解这个明明对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民族为什么会遭受如此大的灾难,但让人庆幸的是恶并没有得逞,犹太人凭借顽强的生存意志存活了下来,这才有了后面的复兴之路,虽然这条路依旧困难重重,但就像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所说“犹太民族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卓越的民族。”

  在阅读的过程中,《犹太人千年史》中的附图也很好的对书的相关内容做了直白的说明,给眼睛暂时休息的机会,也让阅读放缓并延长思考的时间,书后还附有写作此书的主要参考书目。

  我用了整整两天时间阅读完了这本讲述犹太人漫长、曲折又复杂的历史作品,厘清头脑中有误的印象和记忆,可以说这是一次极富意义的阅读之旅。

  本书也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轻松阅读外国史丛书”的其中一本,这个系列本着以严谨态度、轻松笔法向读者传播历史知识的目的,所以它的选题都是经过多方面考量而选取的。在此系列将要出版的目录中,极感兴趣的是《东京审判》、《猎巫运动》以及《猫王与甲壳虫乐队》。

  就让我们一同期待吧。

  疯猴勿杀20161130

  《犹太人千年史》读后感(三):《犹太人千年史》--绕不过的是“应许”两个字

  同为世界上几大以古老的智慧而闻名于世的民族,“犹太人”这个称呼,已经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类群体的归纳,个人看来,其在本书中所体现出的,更是人类中极为优秀的一份子,在人类整体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始终用民族的命运来诠释、发展“应许”一词的具象,是人类各族群交流间一个极为独特的角色。

  本书从犹太人具有神话色彩的历史起源、几经转变建立起的国家的兴衰变迁,巧妙地夹以犹太人早期发展起来的、族群之所以能够凭借其满怀自豪地在世俗生活里形成稳定架构的最强大精神支柱--犹太人应许神以信仰:作为虔诚的教徒,他们创立了至今仍有极大影响的犹太教,一度被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视为思想的源流之一;他们的宗教衍生的世俗文化智慧,至今仍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他们用家庭教育、宗教仪式、社团影响巩固犹太人族群的思想基础,让神的信徒这一身份深植于血脉之中,以至于一旦想脱离,就会陷入就此无处接纳的尴尬境地······至此,他们还是人类社会中最优异的一份子,正试图和眼前的世界“兄弟”相称,相互了解。

  随后,又顺理成章地讲到犹太人在国家灭亡、流散到世界各个角落后,仍然具有强烈民族认同感的原因,即丰富的智慧遗产--犹太人应许自身以传承:他们始终坚持自我犹太血统的身份认同,即使被迫改变宗教信仰也未曾改易,比如海涅;他们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为融入所处环境做出的种种改革、顺应,正是为了减少延续自身独特之处的妥协,可讽刺的是,在敌视者不断投过来的恶意的盯视之下,他们也无法完全改变、融入其他族群,改变“犹太人”的标签;他们为寻求精神文化的根源,下大力气复活失落的祖先的语言······可总体来说,被多数人称之为“朋友”的声音还能盖过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兴起、短暂的认同过去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让犹太人全体陷入永远无法挣脱的噩梦,于是犹太人应许世界以复国的意志:他们为留得信仰不灭,为逃避那些仅凭久远宗教缘起故事就将之全部妖魔化故而加以的惨无人道的迫害,为保全族群和智慧积淀下的财富,所以,他们尽管迷茫于如此巨大的灾难来临上帝却并未干预,惊惧于巨额的财富竟是“怀璧其罪”的“罪魁祸首”,痛感于没有国家便会被如此欺凌的民族命运,所以,他们至今仍不畏艰难困苦,只为回到、守住神曾经“应许”给他们的那片土地,不惜将所有敢于触及他们这个梦想的人当作“敌人”。而更多国家鉴于二战中犹太人的悲惨遭遇和如今日渐巨大的国际影响,面对巴以两国之间的冲突,更想“敬而远之”,当个“看客”。

  作为人类整体欠下一个解释的民族性“试金石”,犹太人未来命运面临的诸多问题,正是我国作为一个文化传承源远流长、民族类型多样、信仰各异的国家应该加以重点关注的。“应许”一词中的“变”与“不变”之间的干系,也是未来我们在塑造更具有凝聚力的民族精神文化核心时需要多加思考的。是以,一部犹太人的千年史,正是一首未完待续的劝世长诗。

  《犹太人千年史》读后感(四):上帝的选民

  自亚伯拉罕与主立约到摩西十诫再到托拉、先知再后来形成不同的犹太教派,一直到今天犹太人自始至终在宗教与世俗之间寻求平衡、支点。这一过程非常有趣并且造就了今时今日犹太人的样子,而同样的宗教无论是脱胎于犹太教的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佛教、道教、萨满教却是另一番样子,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一直政教合一,佛道虽有短暂的国教时光但难成气候,倒是藏传一直是政教合一,近代才算是脱离政治也还是带着政治色彩(我个人这样觉得)。

  人类自蒙昧之初便心存恐惧之心,于是有了崇拜而后又有宗教,再后来就是利用宗教兴部落、国家了,我知道萨满教很古老的,信奉长生天,虽然我知道的不是很多,但是和很多宗教一样是不存在上帝的选民的,没有人有特权,另外就是包括萨满教、佛道之类的宗教信众很多,比如萨满教有蒙古和满人信,佛教有汉人、藏人、蒙古人,道教名义上汉人信,可是汉人这个概念也是近代贴上去的标签儿,而反观犹太教虽然是有十二支派并且还遗失了十个部落,貌似只有这一家别无分号。犹太教虽然历史上同化异化了一部分人,但终究不是世界性宗教,只是犹太人的宗教,就是只有他们才是上帝的选民。虽然近代有进行过变革成世界性宗教的尝试,但是上帝选民这一概念阻碍影响了这次改革。

  有种现象叫反哺还有就是反噬,自从犹太国灭亡基督教诞生之后就开始反噬了,导致世界性大流散,虽然伊斯兰教对他们好点儿也有过黄金时代,但绝大多数时期犹太人和其他人一样处于被压制甚至是迫害的状态,不过犹太人被压制迫害的非常过分最终极端到犹太人的浩劫,被希特勒以雅利安人是优越种族犹太人是劣等种族,先是掠夺财产驱逐再到实行大屠杀,而当时的绝大多数所谓民主、理性的人成了沉默的看官,当年的罗马斗兽场遗风,贵族谈笑风生的看着贱民、野兽厮杀取乐,只不过这次沉默的看官们重蹈当年覆辙罢了,最终还是冲着自己来了,从这点来看我对于历史的作用还是持怀疑态度的,什么历史可以明鉴之类的话,要是说给执政者拿来样板儿学还是差不多的。

  说到反噬造成的世界性流散,我反而觉得早就了今天的犹太人,他们回到游牧状态就是当年是放牧便成了经商放债一类的,虽然丧失国土造成了流散从而出现了世俗社会的基本常态事件,多数人对于少数人的欺压甚至是奴役血腥暴力屠杀,但是无论是上古、中古、近代乃至于今天的世界,那儿不存在这些问题?人类的狭隘、自私、贪婪缺少宽容、极端偏执这些才是导致人和人之间的冲突问题所在,纵观历史任何时期的宽松时代都会导致各个群体的共同繁荣,比如说犹太人的黄金时代、汉唐荣光、大蒙古帝国(个人认为无论何种时代都会存在社会的阴暗甚至是黑暗面,不可否认这些时期存在不光明的,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比其他时期阴暗大过清明要好),反之则是彼此仇视厮杀。同样是流散苗人也是远离故土却是跑到偏远的山上去建立寨子梯田,被束缚在土地和寨子上面,更多的时间都在保护这些东西,而犹太人靠着经商、信仰反倒是促进了自己的教育长足发展,以至于有今日教育之辉煌。

  正因教育道德的约束,人心中的野兽阴暗面儿得以压制,而好的教育可以合理的发泄不好的情绪,但是当人的私欲变得任意妄为,肆无忌惮的爆发出来就会演变成大屠杀一类的事件,而受害者同样也会变成加害者,心理不能很好的调整状态,失衡。在这方面犹太人一直在做寻求平衡支点。偶发性事件靠着信仰、教育、经商这些令犹太人走过风雨,坚挺至今。

  《犹太人千年史》读后感(五):《犹太人千年史》

  

有这么一个民族,亡国二千年,人民被放逐,流散世界各地,世世代代离乡背井,颠沛流离,备受各异族的残酷迫害,多次惨遭种族灭绝大屠杀,但这个民族顽强地存活下来,并最终回到二千年前祖先生活的地方,重新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立国家。

有这么一个小小的国家,建国隔天即遭受到来自其所有接壤邻国的联合军事围攻,历经多次残酷的战争洗礼,浴血鏖战,生死厮杀,以小博大,最终击败国土体量比其大数十倍的邻国军事联盟,让新生的国家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个民族叫犹太民族,独一无二的民族;这个国家叫以色列,独一无二的国家。

有时我总是想:

一个总体人数如此少的民族,在二千年的颠沛流离中,在浪迹天涯的漫长岁月中,为什么不被各大异族所同化瓦解?在无穷无尽的劫难中,在历次令人发指的超大规模种族屠杀中,为什么没有灭种消亡?

而在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中,在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中,这个弱势的客居族群为什么能在科学、文化、艺术、教育、经济、金融……等各个重要领域出人头地,涌现出大批光彩夺目、出类拔萃的人类精英?

带着这些疑问,我读了这本《犹太人千年史》。

这是一部犹太民族的通俗史,作者以生动活泼的文笔,以时间为主轴,从宗教信仰、地缘政治、文化传统、民族特性等多个方位交叉描述,重现了犹太民族起源、发展、流散以及回归故土的漫长历史。通篇读来,有如一幅犹太民族成长的长幅画卷,从晨昏蒙影中的民族形成到亚伯拉罕与上帝立约;从犹太王国衰落到二千年苦难流亡;从惨绝人寰的种族屠杀到浴血重生的复国,生动的画面历历在目,事事入心。

通过重现历史,作者初步探讨了是什么原因成就了犹太民族劫难重生、烈火涅槃的奇迹,是什么原因形成了犹太民族如此强劲的凝聚力。作者对犹太民族的精神、智慧、民族意识和价值体系提出自已的见解,并对中东地区越演越烈的民族冲突表达了深沉的担忧和对永久和平的期盼。

读完全书,心潮起伏不已。我压抑窒息地伴随着犹太人流浪千年,义愤填膺地想象着犹太人遭受异族歧视迫害,浑身战栗地看着犹太人被送入毒气室和焚尸炉,又欣慰愉悦地庆幸犹太人回归千年故土复国圆梦。

我对犹太民族的勇敢、顽强、坚韧、执着……等民族魂魄充满钦佩和敬意,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充许我说一句:今天在以色列占领区内的巴勒斯坦人正水深火热地遭遇着如同犹太人千年来所历经的苦难,历史的天平是否反向倾斜?尊敬的犹太人能否换位思考,重启和谈?这个世界受够了暴力,受够了战争。

中东地区的和平之路艰难又漫长,我期盼着。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说过:“有些人喜欢犹太人,有些人不喜欢犹太人。但凡有思想的人都不会否认这样一个事实:犹太民族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卓越的民族”(369页)。

我同意丘吉尔的观点。

我给《犹太人千年史》这本书四个星。推荐读之,以史为“镜”,照照我们曾经是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喊一声:加油!

2019-04-29

  《犹太人千年史》读后感(六):从流浪到定居:一个民族的兴衰沉浮

  文/吴情

  谈起犹太人,有人会惊讶于这一民族非凡的商业奇迹,有人震撼于其在科技领域的大放异彩,也有人禁不住念及“二战”中的反犹主义和大屠杀。除却大概印象,我们也许还会想起某些具体的犹太人,比如科学社会主义的两位创始人之一的卡尔•马克思、精神分析学大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如果算上文学作品中的犹太人,或许还可以加上莎翁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吝啬鬼”夏洛克。历史上,犹太人以商业才能广为人称道,但另一方面,犹太人也不时遭遇冷眼、排斥、隔离甚至的迫害。犹太人究竟是怎样一个民族?人们为何对这一民族呈现出如此矛盾的态度?

  《犹太人千年史》,张倩红、张少华著,钱乘旦主编“轻松阅读外国史丛书”之一。本书中,两位作者梳理了犹太人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上至《圣经》中的历史传说,下至最近一次中东战争,聚焦了犹太人如何从松散的个体到凝聚为统一的民族,再到宗教、民族合一的过程,以及期间多次反复进行的改革和人们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心态变化。《犹太人千年史》吸收了《圣经》研究、宗教学、社会学、史学等领域的成果,内容翔实却又不致枯涩,实为难得。

  研究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犹太人的历史,主要的文献是《希伯来圣经》,这份经典化的文学、史学著作。《圣经》中,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与上帝之间建立有契约关系,以只信仰上帝、无限忠诚于上帝换取家园“流着奶与蜜的地”和末日审判时升天堂的待遇。松散的犹太个体,先后通过“摩西十诫”、先知运动逐渐凝聚成了一个信仰唯一神(“是最彻底的一神教”)的民族共同体,配之以繁杂的仪式和宗教的教义。似乎,与上帝的契约,时时有实现的可能。然而,犹太人的命运并非波澜不惊,相反,它充满了荣光与泪水,璀璨却又黯淡,是进步史,也是灾难史。既有所罗门王的第一圣殿时期的辉煌,居鲁士大帝时期宗教宽容促成的复兴,又有“巴比伦之囚”时期的受挫感与战败感和圣殿不再的沮丧迷茫。

  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两个主要来源,提到希伯来文化,不能不提及它与其后基督教文化的关联。基督教文化发源于希伯来文化,准确说来是发源于犹太教,但是在历史过程中产生了新变。二者之间最大的一个不同在于,基督教认为,犹太人是杀害耶稣基督的罪魁祸首,其子子孙孙永世不得救赎,是上帝的弃民,而犹太教则坚持否认耶稣是救世主,认为真正的救世主在末日审判来临的时候才会出现,而犹太人是与上帝立约的最忠实选民。在具体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教义上,基督教和犹太教也有一些不同,比如礼拜日和安息日之争,割礼是否可以接受等。

  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神学一统天下。基督教中对犹太教的批评,很大程度上构建了人们对犹太人的认知,再加上犹太人善于经商、赚取丰厚回报引起的仇富心理等等,反犹主义,逐渐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在社会出现某些裂痕的节点,就会不时发作。恐怖的黑色病,就曾一度被认为是犹太人的阴谋诡计。“二战”期间阿道夫•希特勒以生物进化论为包装的纳粹主义、“雅利安至上主义”更是深度变形的反犹主义,且在“大萧条”的背景下,煽动起整个德意志国家的民族仇恨,以至于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导致600万左右的犹太人丧生,也促使了战后世界对大屠杀与现代性的深刻反思。

  多数犹太人的心目中,上帝许诺的“应许之地”(Promised land)是个挥之不去的美好存在,但在现实生活中,似乎并不容易重回耶路撒冷,尤其当阿拉伯人已经宣誓对该处的正式权利。离开仇恨犹太人的欧洲,来到北美新大陆,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大洋彼岸的那片新土地,没有暴力、没有歧视、没有眼泪,只有平等的机遇和成功的条件。”从第一个犹太人来到北美新大陆到今天,犹太人在这片土地上实现了自己的新生,律师、医生、银行家、传媒大亨,都可见优秀犹太人的身影。然而,从美国犹太人蜕变为犹裔美国人,他们也存在着思想冲突,经历着信仰改变、知识体系更换的欣喜与疼痛。

  外部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犹太人和犹太教内部,也存在着传统派、改革派、保守派之间的势力争斗。面对物质生活的诱惑,面对世俗价值的冲击,犹太人和犹太教,也在复杂的历史中逐步调整自己,十八世纪的犹太哈斯卡拉运动,德国犹太改革,都是最好的例证,即便是远在大洋彼岸的北美犹太教,其改革派通过的《哥伦布纲领》,“在对待犹太复国主义和传统习俗上面做出了重大改变”,恐怕都不能不视为犹太教在面对宗教危机时的积极作为。

  “二战”结束后,针对大屠杀的深刻反省不久后在思想界进行,世人普遍对犹太人有怜悯与同情,犹太复国主义在先前的低潮中再次获得重生。1948年5月14日,英国撤离巴勒斯坦,结束了托管,以色列正式建国。而第二天,第一次中东战争打响。此后,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因为圣城耶路撒冷、因为水资源、因为其他不那么重要的理由开展的战争,一再出现。以色列不满足联合国决议授予的土地,逐渐有扩张之势,而阿拉伯世界,同样不愿轻易妥协。再加上西方诸国主要是美国曾对以色列一味偏袒,局部的战争,似乎没有停止下来的趋势;中东一隅的安宁,牵动着国际局势。面对以色列的扩张势头,国际世界应该且能做什么呢?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犹太人千年史》读后感(七):《犹太人千年史》:攻克世界史迷津的中国发声

  《犹太人千年史》:攻克世界史迷津的中国发声

  如果没有犹太人,世界历史能否走的是现在的路数?我想,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犹太人在人类的思想、政治、文化各个层面,都有着强烈的存在的印迹,可以说,这一民族在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的进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远不是“蝴蝶效应”这般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影响。从犹太人的起承转合的脉线,去鸟瞰人类的发展史,我们能够看到另一个坚实的存在基座,而且可以感到,这个基座的每一个台阶,都在有力地支撑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步伐。

  这种感受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犹太人千年史》这本书传递给我们的。

  这本书是该出版社“轻松阅读外国史丛书”系列中的一种。两位作者以平实的叙述风格、明晰的中国观点、串通古今的逻辑主脉,介绍了犹太人在历史中的影响深远的精神层面与物理存在,可以说,这种影响一直到我们眼前的当代世界史都在显著地发散着作用,比如最近引发世界关注的中东问题与欧洲难民问题,都可以看到后边的犹太人的历史渊源因素在起在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了解犹太人的历史,往大了说,可以了解一半的西方历史,往小了说,至少也可以帮助我们精密攻克西方历史乃至当代世界史的迷津所在。

  我觉得从《犹太人千年史》中,可以感知到三层犹太人的重要节点。

  一是犹太人的信仰,奠定了西方文化的核心。

  犹太人在失去自己的国家而四处流散但仍能保持自己的强大民族凝聚力,信仰的力量不可忽视,这其中,犹太教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凝聚作用。

  在《犹太人千年史》一书中,作者首先把犹太人的信仰作为重要章节,予以开门见山的介绍,因为信仰中,浓缩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传承,蕴含着用神话呈现出来的民族心理,而且这种信仰也在规范着这个民族的日后的精神走向。信仰的力量,是重塑与保卫一个民族内质的最核心的伟力。

  在《犹太人千年史》一书中,作者梳理了世界宗教的三大体系,即“亚伯拉罕系、儒释道体系、婆罗门系”。

  其中“亚伯拉罕系三大宗教指的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所以用亚伯拉罕命名,是因为这三大宗教都承认亚伯拉罕的宗教地位,尊奉亚伯拉罕为先知。”(P74)

  可以看出,今天世界热点部位发生的宗教冲突,其实竟然都延伸到犹太教这个主源头上来,书中称“基督教被称作是犹太教的女儿。”在房龙《宽容》一书中,称“在耶稣死后的许多年,基督教仅仅是犹太教派中的一个小教派。”

  基督教中的《旧约》部分,直接移用了犹太教的《希伯来圣经》,但“基督教强调上帝与犹太人所立的旧约已经被上帝与基督徒所立的新约所取代”,所以基督教把耶酥以后的经典称之为《新约》,代表着上帝与基督徒的约定。”(P80)

  西方的宗教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头雾水,这也是我们了解西方文化最感到吃力的原因。虽然儒教体系列入三大宗教体系,但儒教文化严格意义上,称不上是一种宗教,只能说是一种世俗的信仰。正因为此故,作者《犹太人千年史》一书中,解释了源自犹太教的基督教为什么却与犹太教势不两立。

  这个原因,在《新约》里作了记载,当时罗马总督问如何处置耶稣,众人回答道:“把他钉在十字架上”。

  总督彼拉多由此找到了托词:“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承担吧。”

  彼拉多在杀死耶酥时的犹豫不决,模棱两可,我们在俄罗斯作家布尔加科夫所著的《大师与玛格丽特》中也可看到他的心迹所在。可见,耶稣之死在西方文化是一个屡加申说、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因为基督徒在《新约》中这样的记载,犹太人从此背上了杀害基督的千古罪名。彼拉多的回答,构成了犹太人应遭受惩罚的证词,成为犹太人要世世代代背负弑主之罪的根源,也成了后世基督教会迫害犹太人的神学依据,这种“最长久的仇恨延续了近2000年,一直到20世纪中期才发生了改变。”(P77)

  亚伯拉罕系的三大宗教,今天我们看到冲突显性特征最为强烈的是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并且演变为世界热点胶着的核心信仰冲突问题,但在历史中,我们看到的一个有趣的现实是,在中世纪黑暗岁月中,伊斯兰教与犹太教还有一段蜜月合作期,当时基督教为主体的十字军东征,征伐的目标就是穆斯林与犹太人,正是在这种面对共同敌人的环境中,犹太教与伊斯兰教多有合作,关系密切。

  从信仰的意义上讲,犹太教影响深远,不仅形成了日后亚伯拉罕系中三大宗教并列的现状,同时,其自身的教义,也深刻地规范了犹太民族的心理取向与种族特点,使其犹太独立国家消亡数千年后,因缘际会,重新实现复国梦想,这不可谓不是一个奇迹。

  二是大屠杀的阴云,预示着西方文化的转型。

  二战中犹太人遭受到的大屠杀,如今已经成为人类悲剧最容易联想到的词语。但是,屠杀犹太人概念被人们广为所知,与犹太人自身不断通过话语权、通过宣传机器、通过艺术作品加以传播有着密切关系。在托尼•朱特所著的《思虑20世纪》一书中,就指出“残酷的现实是,犹太人、犹太人的苦难和犹太人的灭绝对当时的大多数欧洲人(犹太人和纳粹除外)而言并非他们首要关心的问题。我们今天作为犹太人和人道主义而赋予大屠杀的中心地位,是几十年之后才出现的。”书中认为“大屠杀”作为一个概念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

  造成这个原因与犹太人复国主义成功实现了以色列的崛起以及犹太人在美国所取得的成功暗伏着逻辑性的因果联系。在《犹太人千年史》一书中,有几个数据颇耐人寻味。“70年代时,常春藤联盟中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大学中犹太本科生的比例达到25%。200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58%的犹太人拥有大学文凭,而其他族裔为22%。”(P182)这反映了犹太知识分子占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带来的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中,犹太人的比例逐渐上升。截止上世纪80年代初,获得诺贝尔奖的100多名美国学者中,有近半数具有犹太血统。美国每5名律师中就有一个是犹太人。而犹太人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常常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此可见,美国犹太人对话语权的拥有,逆转了二战期间仍然甚嚣尘上的对犹太人的歧视与漠视,从这背后,我们可以看到西方文化悄然发生的一种潜在的变化与转型,犹太人的影响力借助“大屠杀”被推上中心地位的巨大变化得到了一个醒目的标注。而相形之下,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痛点“南京大屠杀”远没有“犹太人大屠杀”那样得到全球的认同,至今我们还不得不纠缠在与日本争说“南京大屠杀”是有还是无的最原始的较量上,可见,这背后还是反映出一种言说的影响力的差异。从中折射出的是犹太人的话语权效应不可小觑。

  三是新世纪的乱局,关联着西方社会的稳定。

  当前世界形势的乱局,依然集中在中东地区,并且扩散蔓延到了欧洲中心地区,如此之局势,实在是人们在“冷战”结束、跨入新世纪之后所未曾预料的,而这一切的追根溯源,都能隐秘地牵连到以色列的存在,所以《犹太人千年史》一书,以较大的篇幅,回顾了以色列建国前后,在中东所引发的一连串地区动荡,这种动荡,在冷战结束后,又转化成宗教冲突,然后再由美国的武力加诸其上,顿时让本来就脆弱不堪的中东地区,玉碎宫倾,地动山摇,找不到自身的平衡力,使得这种震撼波最终不得不以难民潮的形式汹涌外溢,连琐地带动了欧洲板块也被卷入到了这种风雨飘摇的动荡中。截止2016年的世界局势,就定格在这种前途未卜、风不息、树不止的互动态势。读懂中东,不能不去回溯以色列的存在,而以色列的核心组成——犹太人的千年历史变迁更是其中难以回避的前世与源头。

  《犹太人千年史》这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它是一本带有鲜明中国观点的历史普及著作,当今中国读书界有一个风气,对西方的历史著作只顾一味的引进,却缺乏用自己的眼光去思考与解读西方历史中的视角站位造成的傲慢与偏见,失去了我们中国应该具有的立场,《犹太人千年史》无疑在书中用中国式的语言、中国式的思维、中国式的立场,去复现了一个对世界影响巨大的民族的来龙去脉,确立了一种带有权威的中国式发声,这不可谓不是《犹太人千年史》这本书以及它所从属的“轻松阅读外国史丛书”系列书所作的善莫大矣的好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