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读后感锦集
《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是一本由白落梅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读后感(一):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之伴侣
书中用抒情的体例来叙述传记,读来让人有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就像有人评价说她的文字像一把华丽又冷艳的剑,她优雅的挥舞着,爱情像一场绚烂而冒险的旅程,她坚定的飞蛾扑火,她,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我们随着她温柔的笔触去聆听,去寻找,用尽青春只为寻找你,是无奈,是深情,亦是徐志摩的写照。
《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读后感(二):唯爱为爱
这本书让我对徐志摩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改观,我一直认为徐志摩最爱的人是林徽因,读到后半部分的时候又以为是陆小曼,但当我读完整本的时候,在某个程度上说他最爱的人是张幼仪也不为过,很多人觉得他是个伟人,可我觉得他何尝不是个可怜人,徐志摩一生为爱而活,最后也因爱而陨落,或许,他爱与不爱早就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了。
为了爱一个人可以不在乎世人的舆论,也可以违背父母,或许那时的徐志摩也曾有过短暂的快乐吧。
当他终此一生,是否也曾后悔过呢?对于这三个女人的感情,是喜是悲,或许他自己也不知道吧。
愿有一人,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读后感(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徐志摩是风流才子,若是没有那满腹才情,没有那才华横溢,我不知他会不会甘于平凡,和张幼仪相知相守一辈子。张幼仪的确是一个好妻子,却不是一个好恋人,徐志摩想要的从来都是一个能理解他才情的爱人,所以他选择了离婚。但他对于自己的妻孩,未免有些不近人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向来都是人人羡慕的事情,徐志摩却是弃如敝履,他负了张幼仪,更是负了自己的孩子。 张幼仪是爱着徐志摩的吧,是的吧。她为了徐志摩付出了最美的青春,在最好的年华选择相夫教子,最是不堪回首处,她没想到徐志摩不爱他到如此地步,他为林徽因写下了深情的《再别康桥》,为陆小曼写下了《画眉》(好像是这个名字),那她呢,她一直想知道,在他的心里,可曾有她的一丝位置。答案无从知晓…… 众人皆说他最爱的人是林徽因,就连他最后一任妻子——陆小曼也是这么认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何也只有他自知吧。他的一生为了爱情,爱过,大彻大悟过,释怀过……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沉默不语,唯有泪千行
《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读后感(四):白落梅的文字很美
给四星主要原因是作者的文字很美,不带任何个人感情,真心是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虽然我个人不是很喜欢徐志摩,但是无疑,作者笔下的徐志摩确实吸引人。他向往自由,有英俊的样貌,博学多识,无疑是位多情才子。
在他为了林徽因抛弃他的正在怀孕期间的原配妻子的时候我的感想是怎么会有这样的渣男,但后来看到他为陆小曼四处奔波,有忽然明白,他只会对有感情的人好,他对张幼怡没有感情又怎么企图对她好?
感觉他的一生也为情奔波,但无疑,无论怎样,无论他的性格怎样,无论人们怎么说他热爱自由,我依旧喜欢不起来她。
在她的一生中的三个女子中,我最喜欢也最欣赏张幼怡,她知道放手,也知道宽容,最终自己成为女强人。而林徽因是一个很理性的女子,但我始终不喜欢她在与梁思成结婚后还与徐志摩保持亲密的关系,对陆小曼也一样,虽然喜欢她的性格但她始终不懂自爱,但徐志摩死后她也确实在惩罚自己。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我唯一的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
最后不得不说白落梅的文笔真的很好,文字很美,也不会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
《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读后感(五):徐志摩传
徐志摩一个多才多情之人,却在35岁的年纪羽化成仙。
枉负一人,深藏一人,钟爱一人。
张幼仪因媒妁之命嫁给他,望与其平凡生养,富贵温柔,一世长安,却不想缘尽还无,受尽苦楚;
林徽因一世聪慧,一世清醒,一世无尘,于感情从容随意,无多瓜葛,是隐忍谨慎还是醒透无情谁可说;
陆小曼看似将百味世情过遍,却始终在自己的世界里肆意悲喜,与人无尤。
忠情者情可眷,戏情者被情牵!好多姑娘问:“爱情是寻的还是等的”?记住爱情可寻可等,别耽误赚钱就行!!
白落梅的文字特别适合情窦初开的高中生!
《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读后感(六):死亡是诗人最好的归宿——读《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 :徐志摩传》
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句话传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并没有阅读过这本同名的林徽因传,也对书的作者白落梅一无所知。而如今,却有幸看到了她的最新书籍《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 :徐志摩传》。同一个作者,为林徽因和徐志摩都写了传,仿佛有了一种成全之美。
徐志摩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位民国才子短暂却不羁的一生,让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这三个女人也捆绑在了一起,成了后人对比、纷说的对象。
男人们往往会探讨更喜欢找哪一种类型的女子作伴,女人们往往会研究更希望选择哪一位女子的生活。然而对比也好,纷说也罢,这三个因徐志摩的出现而改写了人生命运的女人最终都在徐志摩离世后继续着自己的尘世生活,唯有志摩自己,化作他一生都羡慕的云朵,无根无蒂、无拘无束。或许是人间的烟火虽有温度,却比不得云朵的轻盈,或许是红尘虽有依恋却也有太多牵绊。唯独死亡,才是诗人最好的归宿。
《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读后感(七):《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 徐志摩传
五月的读后感,拖到了六月才写,重度拖延症患者。
其实看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看了林徽因传,她是如清莲般素净的林徽因、始终保持绝对清醒的林徽因,始终未与徐志摩逾越半步的林徽因。
如此同时,我对徐志摩也产生了了解的兴趣,于是我又买来了这本书——《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越深读这本书,我就越觉得徐志摩越像一个彻头彻尾的渣男。
可能是年代的文化思想原因吧,在父母的规划下,与门当户对的张幼仪结为夫妻,本应平平淡淡的度过此生,但徐志摩本就不是安于世事的人,他心里一直向往着一个于己般配的神仙伴侣。
后来他遇到了,这个人就是当代才女林徽因。他们邂逅于康桥,于是才有了后来广泛流传的诗文——《再别康桥》。他们的故事正如诗中的一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徐志摩着了迷般的爱上了林徽因,而林徽因却选择了悄无声息的转身离去。
徐志摩最终也没有得到林徽因,郁郁寡欢了一段时间后,他遇到了陆小曼,一个让他又爱又恨的女人。他俩可谓是敢爱敢恨,力排万难,终结为夫妻。徐志摩终于与自己爱的女人一起过上了甜蜜的生活,可惜好景不长,由于战争的原因,两人搬到了上海,在上海的日子里,陆小曼挥霍无度,整日纸迷金醉,舞池欢歌,徐志摩对她是一味的纵容,为了家庭开销,每日奔波于柴米油盐之间。
后来,他的离开,也叫人唏嘘不已,在去参加林徽因研讨会的飞机上,永远的留在了那片天空,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至于林徽因到底有没有爱过徐志摩,后人不得而知。
可惜,这样一个满腹经纶的现代诗人散文家,只在人间待了短短的34载,他短暂的一生像是一颗倏然划过的流星,轻轻地来,又悄悄地走,留下世人连声哀叹。
《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读后感(八):修行:我的一生都在《云游》
修行:我的一生都在《云游》
《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在该书164页中这样写到:生活的修行远比文字的修行更艰深。文字于徐志摩来说,恰如行云流水,落笔潇洒,无有阻拦,更无须堆砌。而生活,他始终有诸多的放不下,不能尽心如意,无法洒脱安然。是啊,谁人能对自己的生活洒脱安然呢?
在《猛虎集》序言里,徐志摩说了一段颇带伤感但又耐人寻味的话:“一切的动、一切的静,重复在我眼前展开,有声色与有情感的世界重复为我存在,这仿佛是为了挽救一个曾经有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那在帷幕中隐藏着的神通又在那里栩栩的生动,显示它的博大与精微,要他认清方向,再别走错了路。”这似乎是经历了一生大苦大难的人才能体会到并且能说出来的话,在此之后不久,诗人便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在经历了个人生活和情感的奋斗与危机之后,他是否已经由此体会到超越凡庸无能的生之奥秘?那个“栩栩的神通”是否昭示了诗人另外一个更加湛蓝希望的天空世界?在那里,没有怀疑,没有颓废,有的只是心中早已存在的信心与幸福的许诺。
该书的182页中,摘录了《云游》,如下: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
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
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
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
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他抱紧的是绵密的忧愁,
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
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
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
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一个人,云游,在追逐美好。美好抑或在修行,抑或在《云游》。好美的书。正如封面写到: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读后感(九):生如春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
对徐志摩的最初印象,大抵还是看《再别康桥》时的感觉,轻柔的感觉,书卷气质,后来看过黄磊演的徐志摩,觉得形象很符合,想象中的诗人,大抵就是那个彬彬有礼温润如玉的感觉。
我知道白落梅之前写过林徽因,很喜欢,文笔柔软,语调清新,每一篇不单单是人物传记,还是一种看散文的感觉,篇篇经典,不急不缓,顺着民国时光一点点的铺展着,该来的来,该走的走,如缓缓流淌的溪水,似水长流,不急不躁,从容不迫!
后来也陆续看了其他的人物传记,只要是白落梅的书,每一本都认真的读过,甚至反复看过,很喜欢那种出尘人世间的感觉,仿佛是另一个纯净的世界,让我能够在浮躁的尘世偷得浮生半日,过一过安静温馨的生活。
这一次白落梅的新书徐志摩传记——《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我也是迫不及待的想看,一口气读完以后,先是回味了几天,之后又大概的翻阅了一遍,是真心的喜欢。
我一直觉得,我们会喜欢一类的所有书,也会喜欢一个作者的所有书,对于白落梅,我是深深的喜欢,应该是个迷妹吧!
关于徐志摩,大抵青年人都有所了解,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徐志摩,有一个
相看又相嫌的妻子张幼仪,为他生过两个儿子,后来一个三岁左右去世了,有一个爱而不得的知己林徽因,还有一个两情相悦的爱人陆小曼,虽然很年轻就去世了,但是他将短暂的一生活成了传奇。
在民国年代,那是一个战乱纷飞的年代,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徐志摩生活在了适合自己的年代,他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
白落梅以独特的语言,冷静的视角,按照时间顺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拥有发杂感情经历的诗人昙花一现的人生历程,在这里,我们不仅仅是看到冷暖阴晴的生活,还有他那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而是可以真正发现一个被还原了的真性情的徐志摩,诗人的敏感多情,还有诗人的无可奈何,让人跟着他的欢喜而欢喜,也跟着他的忧愁而忧愁!
总而言之,我个人很欣赏白落梅独特的写作风格,也很喜欢徐志摩的诗和散文,在钦佩徐志摩文采斐然的同时,也慨叹天妒英才啊,年纪轻轻就去世了!白落梅用自己独有的文笔叙述了诗人绚烂的一生,虽是昙花一现,却也足够精彩,诗人也真的是生如春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
《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读后感(十):看民国才子徐志摩的传奇人生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天上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
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不知俘虏了多少人的心,优美的诗歌,靓丽的风景,蕴含着淡淡的离别哀愁,那种文字间所流淌出来的无力感让人心疼。或者说这位民国大才子与仿若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有缘无分的感情让人深感遗憾,但终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只能作为看客,而无法评断谁是谁非。与此同时也不由得产生了迫切了解徐志摩的心思。读白落梅的《我用青春,只为寻你:徐志摩传》,在文字间探寻徐志摩坎坷的传奇人生,感受来自民国才子的独特魅力。
他有相看又相嫌的妻子——张幼仪,有相恋又相离的红颜——林徽因,有相爱又相怨的爱人——陆小曼,亦有相识又相忘的知音——凌淑华,自身还有着才华横溢,浪漫多姿的诗歌情怀,这就是徐志摩。若把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拆开来看,其实也就显得稀松平常了,可若真实地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就让人不得不感叹这位天之骄子的不平凡之处。
他,曾经真实的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了红颜冷血薄情,为了爱情奋不顾身,为了生活疲于奔命,虽然风流不羁,可在每段感情里都曾付出自己的真心,只不过被平淡如水的日子抹去了那些美好的时光。徐志摩是执着的,在多方阻挠下,最终与陆小曼开花结果、相知相守,所以我觉得他还算幸福。到了后来,在一次飞机失事中不幸罹难,虽然斯人已去,可却永远的留在人们的心中,终究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在历史的轨迹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
书中的文字优雅,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将徐志摩的故事娓娓道来,读起来很有韵味,仿佛真的置身于民国那个人才辈出的年代,看到一个鲜活的生命在尘世中骄傲、多情、自由地活着,悄悄的来过,又悄悄的去了,只剩下后人的唏嘘不已。这是一本值得读的书,也是一本关于徐志摩的传记,更是一本独具特色的文学作品。感谢作者白落梅这个带有梅花一样气息的女子,将真实的民国才子还原现实,让我们看到真实的徐志摩。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也希望天下的痴男怨女都能找到茫茫人海中的唯一灵魂之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