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读后感摘抄

2021-04-19 01:25: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读后感摘抄

  《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是一本由斑马著作,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读后感(一):真想把这本书甩到老板脸上!

  公众号关注而来,买回来一口气读完,果然酣畅淋漓。本来对大部分女作者的书都持几分保留态度,要么矫揉造作,要么靠情绪化文字吸引眼球,斑马的文与众不同,犀利而不令人反感,表达畅快不失逻辑。

  :秀加班那篇简直赞爆,直中要害,真想复印一百份贴到老板脸上!

  《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读后感(二):鸡汤文还有营养吗?

  看了该作者的几篇微信文章,被其貌似犀利直率的文风给吸引,看到作者一直在推送的这本书,纯粹是被该书名给吸引了,也许内心一直不够自我的内在对类似的东西无形总是容易被吸引。正式通篇阅读后,只是感觉失望。书籍内容貌似有章有节,但内在结构松散,行文观点也没有十分深入,依旧高中时期看得最多的议论文模板,论点不新颖,论据寻常所见,读来寡味,读后无味。看来这类似从微信转包而成的文章汇总对自己而言不具备深读的价值。鸡汤文有无价值取决于喝汤的人的营养需求,仅此而已。

  《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读后感(三):反省,残留立锥之地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折中调和的处事态度确实给人以谦逊、温润的感觉。但中国父母的教育,视乎对这句话作了曲解,更多灌输的是吃亏是福、懂得忍让、得饶人处且饶人、忍一忍、退一步,同时看到“软柿子”的子女又怒其不争。

  何其矛盾!父母一直灌输忍让妥协,久而久之孩子根本不知人生需要“争”什么,“无谓争,何以怒”。

  父母的教诲、父母的关爱,不容争辩,但能否给予子女合理的自由和选择,而不是一味的指点和干涉。父母不看子女努力的过程,只看成绩、工作、家庭是否体面或能否作为谈资比较,张口闭口“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好/工作稳定/已嫁人生子,怎么你还不上不下/朝不保夕/年纪大了还挑”,久而久之只会导致关系的疏离。

  因为不够努力,所有目前一事无成,不促人进取的自尊心确实一文不值。但辞职/转行也好,挑剔/不将就也罢,任何人都可以按个人内心真实的意愿去选择。有谁真的愿安于不温不火的现状,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实现和满足自己的需要,哪怕不认同,也请控制住去干涉、安排或指指点点的欲望,且看着。

  别人的生活和工作好不好、合适不合适、对错与否,别操心;未设身处地、未了解始末,别置喙。“年长者最大的修养就是控制住批评年轻人的欲望”。将人批评的一无是处、断言别人不适合这个职业、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看着别人流泪还滔滔不绝,是否就能证实作为过来人的权威性?

  人生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应该的事情?应该成绩优异,我成绩也算能过眼过;应该安稳,我工作也安稳过,也没见得跟人民币似的人人都喜欢,也没见就得到父母的彻底认同。

  通过顺从、忍让、妥协去满足别人的需求以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喜欢和认同?拉倒吧。取悦他人之前,还是先取悦自己。不要因他人的目光而挑剔自己、为难自己、委屈自己,“尊重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的心意而活”。

  先生存,后温饱,再谋发展,不急不躁,循序渐进。只要不被现实击垮,你总会想出百种方法去击垮现实,所以让自己活得更恣意和自在些吧。

  《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读后感(四):爱自己

  整本书概括起来就三个字“爱自己”

  语言确实有力度,作者不愧以语言犀利著称。读起来酣畅淋漓,痛快之极。

  看完书感觉作者就像是一个带着佩剑出门得剑客,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一派武林高手的风范,当然,既然带着佩剑出门也要做好接受挑战的准备,相信作者也一定已经准备好了。

  讲大道理谁都会;讲故事大部分人都讲得不错;发表观点,任何人都可以滔滔不绝;但是能将道理故事观点完美融合的人不多,不但不多,而且非常少,恰好作者就是其中之一。

  “大部分人宁可否认事实,也不愿面对真相”出自冰火小恶魔的语录。为什么很多人对自己那么盲目,一味抱怨、自欺欺人。总觉是天生不公平,如果你真有范冰冰的脸就能成为范冰冰吗?作者一针见血的点明事实,像一瓢冷水,理应浇醒很多还在昏迷中的人。之所以说理应是因为事实肯定不会如此,即使全世界的人都读了作者这本书,仍然还是很多人一味抱怨、自欺。他们智商绝对没问题,很多人的智商肯定还很高,因为他们不懂自爱。努力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与其抱怨、自欺,为何不是清醒一些,去提高自己呢。爱自己,就去努力。

  “人生不比歌谣,有朝一日你可能会大失所望”出自冰火小指头的语录。幻想大多是美好的,很多人也乐于此道。正当很多人生活在美好的幻想中时,作者一语点明,“别把唯一的人生当作买彩票”。我们可以买一辈子彩票,但生命只有一次,幻想是好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爱自己就要将幻想努力变为现实。

  “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什么人,因为这个世界不会忘记。你要化阻力为助力,如此一来才没有弱点。用弱点来武装自己,就没有人可以用它来伤害你”。出自冰火小恶魔的语录。爱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了解现实,了解生活环境,尤其是了解自己的弱点。分析为什么失败,作者大多文章都是在说这个问题,给力的语言,像一把瓦雷利亚钢打造的利剑,读者真是痛快。

  “最蠢的人通常也比嘲笑他们的家伙聪明”。出自冰火泰温的语录。人生都有低谷,一时的得意就忘乎所以,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作者的一句“面对求助,请不要‘致贱人’”用犀利个性的语言表现出爱。爱自己也爱别人,因为爱别人也会让自己收获到别人的爱。也可看书语言犀利的作者也是充满爱心的人。

  爱自己,就去提高自己,就去努力,就去学会爱。

  读读这本书,看会不会让自己更清醒些!!!

  《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读后感(五):努力生活,只为取悦自己

  小的时候,做个乖孩子就能有糖吃。于是我努力做个乖孩子。掩藏起自己的好奇心,安安静静地听大人的话,终于我成为了大人眼中的乖孩子,却也失去了童年探索世界的乐趣

  学生时代,成绩好,可以收获老师的喜爱,家长的高兴,同学的羡慕。于是我刻苦学习,用功读书。最终我成为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可现在每每回想起来,总为学生时代没有做过一件叛逆的事情而遗憾。

  后来,长大成人步入社会,我以为挣脱了所有的束缚,终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爱自己想爱的人。可是我发现,职场中并不是只有卖力工作就能赢得上司的重用。而足够圆滑,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才是好员工,好同事。爱情里,掏心掏肺的对他好,可是他却并不珍惜,然后才明白,爱情里,并不是你越对一个人好,他就越爱你,而是你有价值,你的爱才有价值。于是,我努力工作,学着世故圆滑。努力收敛自己的爱,学会爱别人前先爱自己。

  再后来,结婚生子,完成人生大事。却时时刻刻在想如何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

  临近而立之年,回想走过的路,才发现我一直把别人的期待当做自己的目标,却把自己真正的需求掩藏心底。 读完斑马的《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这本书才明白,真实的日子只与自己有关,别人眼中的妥善和完美,都比不上让自己欢喜。

  作者斑马,女性主义作家,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壹心理2015年度最佳专栏作者,刷爆朋友圈的理性担当。她的文章,客观理性,语言毒辣。整本书读完,有点意犹未尽却又对一些事情恍然大悟,书中她写道“熟能生巧,闲能生病”,不是对的人,离婚要趁早。爱情里,心盲无明……虽都是些简单的话语,却道出了人生真谛。

  在爱情里,她主张精神独立比经济独立更重要,爱别人前先学会爱自己。这个世界上白马王子不是没有,但你得有成为公主的命,就算是灰姑娘,也得准备好自己的水晶鞋。所以,假如还没有遇见你的意中人,请你静下心来提升自己。因为你是谁决定了你会遇见谁。

  婚姻里,她说,“不是对的人,离婚要趁早。”如此直白的话不过是想戳穿你一直想要回避的人生真相。女人结婚尤其是有了孩子后,对待离婚的态度就变得犹犹豫豫,担心一切,又害怕一切。可是和一个不爱的人将就地过一生难道不是一件很悲伤的事情吗?听起来都觉得惋惜,其实并没有什么比一个人吃饭更简单。

  生活里,她说 在你一事无成前,你的自尊心一文不值。所以收拾起自己的玻璃心,努力成长壮大。只要不被现实击垮,你就有一百种方法击垮现实。生活的真谛是:越努力越幸运。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这是从朋友圈看到的一句话,读完大彻大悟,生活从来都是自己的,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会迷失自己。所以告诉自己,努力的生活,不为别人,只为取悦自己。

  《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读后感(六):如果非要纠结鸡汤,那给你一杯白开水

  我时不时捧着闲书在课间穿越教学楼或者在无聊的课堂上翻阅,不过还好没有同学说:“欸,你在看鸡汤啊。”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鸡汤书红得厉害也被黑得厉害,尽管它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就是源源不断地有书被划分到其下。有些人甚至看着新书榜的书名连内页都不看就可以下定论说:“哦,又是一本鸡汤。”

  当然,对于鸡汤书,如果非要说某本书是鸡汤书的话,别人赞成或反对,我都没有意见,毕竟这是个人的爱好与选择。只是有时读着一本有些人以为的鸡汤书时,心里会萌生一点可惜,和一丝窃喜:哎,这本书并不是你们讨厌的鸡汤呢,只是书名有点像罢了,能悟到不少东西呢。

  斑马的新书《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就是这样一本,书名和内文部分标题会让一些讨厌鸡汤的人误以为是鸡汤,实际内容并不鸡汤的书。至少在我这个看过不少所谓鸡汤书的人看来,它给我带来的最大影响不是打鸡血。

  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思考,多角度的思考。

  网络上一些自媒体文章,往往以强烈的情感感染读者的情绪,让读者在强烈的情绪影响下认同作者的观点看法。相对来说,斑马的文字情感则比较适中,我一开始的感觉是:适当的情感渲染中带着疏离,亦或者说客观与理性。而恰是这份疏离,让我觉得是在和作者平心静气地交流,而不是被强烈地影响情绪被说服。每篇文章,都能让我一边读一边思考,思考自己原本对这个主题的看法是什么,看作者的观点时又得到哪些新的角度。

  关于单身、爱情与婚姻,斑马说:

  “我从不鼓吹单身好,亲情、友情都替代不了爱情,和一个琴瑟和鸣的恋人牵手走完这一生,是此生最美好的事情。遇见对的人,结婚要趁早。也正因如此,不要随随便便找个人嫁出去,也不要去挽留一段无可救药的婚姻。”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孤独终老,而是陪你老的那个人让你孤独,孤独并不值得赞美,只是若爱情不能如你所愿,单身也没那么难。”

  “单身不可耻,恨嫁同样没什么丢人的,没有途径结识异性,而通过相亲这种方式结合,跟自由恋爱一样值得被尊重。”

  虽然偶尔嚷着为什么没有学霸男朋友帮我做作业,但更多时候我比较享受单身生活。对于恋爱不抗拒也不刻意追求,也没有仔细想过这些。曾和同学讨论过,如果到了一定的年纪还是没有男朋友,会不会接受长辈安排的相亲。忘记当时是怎么回答的了,应该是不太能的吧,毕竟那时没有真正认真思考过。看这本书时,认真想了一下,相亲其实不过是追求爱情一种更直白的方式,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遇到的是谁。

  这本书里,除了爱情婚姻,还有关于金钱、努力、职场、教育等方面的文章,所以关于这几个方面的,我都一边看一边做了认真的思考,也是认识自己的一个过程。作者的看法有些我认同,有些我不认同,但无论如何,她让我多知道一个角度,能让我思考更多。我觉得,读书最重要的不是被说服,而是能让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放慢步调,静下心来思考。

  这本书,越过像鸡汤的名字,就会遇见一份惊喜。这份惊喜是温热的白开水,让你觉得暖心,也让你冷静,啜饮时静心思考,看见不一样的世界。

  《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读后感(七):教女人怎样活出精彩的自己

  真正有气质的女人,从来不告诉别人自己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些什么衣服,拥有多少珠宝,因为她不自卑。-----亦舒

  说起倡导女性自立自尊,培养女性自身气质的作家,台湾有亦舒,大陆有斑马。在这个人人都追逐成功、认为有钱有权有颜值才是人生赢家的时代,人人都活得太焦虑,越来越搞不清楚,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好在,我们等到了斑马的新作《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m(>^ω^<)m 这是一本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

  书中讲述了在当下社会形形色色的女性,她们有的坚韧,有的乐观,有的事业有成,有的大龄恨嫁,但她们只是生存,而不是生活,因为她们没有理清“生活”的意义。她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外力的推动下进行的,为工作而存在,为男人而存在,为周遭的一切目光和言论而存在,她们并不快乐。诚然,有许多事是无法控制的,但是我们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的心态。怎样能做到这些呢?斑马告诉我们:没有必要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别人眼中的妥善和完美,都比不上让自己欢喜,真实的日子只与自己有关。

  m(>^ω^<)m 这是一本让女性活得精彩的“葵花宝典”。

  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女性实际上处于历史的盲点。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女性觉醒的自我意识使其要求独立存在,而独立自强,就要养成独立的性格,并具备谋生的能力,在经济独立的同时,还要不断的自我完善,按照自己的精神追求去规划自己的人生,从而达到经济独立。将男性视为生活的伴侣而不是依附对象,由经济上的独立走向社会角色的独立,最终达到人格的独立。事实上,社会发展到今天,女性在人格独立的问题上有些迷失。一些女性在心理上对男性依附和对社会的依赖并没有完全消除。在市场竞争中,女人比男性往往更缺乏适应能力和心理准备,遇到困难和冲突,不是寻找自救而是寻找依赖的对象。总之,女性意识的觉醒在不断追寻中确立,发展到现代社会却有部分迷失,这个过程是复杂的,要靠女性不断探索更新。

  因此,《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这本书就显得尤为重要。斑马的文章,看起来泼辣、犀利,却又不失对广大女性的关怀,她主张独立自主,赞成活得漂亮,更期待每一个人都能够活得更像自己。

  m(>^ω^<)m 这是一本让女人更有魅力的“心机手册”。

  为了生存,我们各自奔波在忙碌的工作轨迹上,我们的身心、我们的状态,一切都被生活所绑架;为了生存,我们用了厚厚的粉底掩盖了自已的本来面目。白落梅在林徽因的传记里有一句话:生活原本就不是乞讨,所以无论日子过得多么窘迫,都要从容地走下去,不辜负一世韶光。世人如此,对于一个女人更应如此。生活的忙碌和疲惫,就像一台机器一般麻木地运转着,静下来,轻啜一杯淡茶,静品一本好书,做一个有气质女人。

  女人,思想独立最重要。有主见、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上进心,永远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做一份自己喜爱的事业,拥有快乐和成就感。经济独立、不依赖男人,自强自立的女人才更自信、更有人格魅力!

  《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教你怎样做更好的女人。

  《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读后感(八):活出最好的自己

  我们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于别人的期待里。年轻的父母在还没有怀孕之前就憧憬着未来的小孩会怎样,出生之后在一大家子的期待里成长,上学老师会期待你成绩能好,进入社会家人期待你登高位、赚大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被推着往前走,很少有时间停下来想想我们最想要的是什么。《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是一本在你匆忙行程中点醒你的书,人生旅途那么短,要活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别人期待的自己。

  “真实的日子只与自己有关,别人眼中的妥善和完美,都比不上让自己欢喜。”作者斑马在书里,从职场到生活、从工作到婚姻,360度全方位的来告诉你,活出自己的意义,走出既定的世俗的大套路的牢笼,按照自己的意愿、为自己而生活。

  加班不是你优秀工作的唯一“证明牌”。

  《一个牛X的公司应该以“秀加班”为耻》,这篇文章实在字字犀利、针针见血的指出“加班”不是一种荣耀,相反还有可能是个人工作拖拉、单位绩效考核不完善的一个证明。朋友圈全是在加班的状态、单位在九十点仍是灯火通明,领导一看真欢喜大伙好努力,只有坐在工位上人才知道,为了随大流、为了达到老板的期待苦熬时间是一件多么痛苦和无聊的事。加班不是证明你优秀以单位为家,还有可能是你效率低下!活出好的自己,上班好好干,下班走人去享受生活。

  生活要按自己的意愿走。

  学生时期就应该好好读书、进入社会就要好好工作,贯穿这两个时期的还有一件矛盾的事:学生时不让你恋爱、工作后巴不得你马上恋爱结婚。现在剩女、爸妈逼婚等话题,越来越热,逐渐从私人的事情发展成一个热度久不退的社会热点。别人的期待是你到岁数立马结婚,自己的意愿是为真爱才结婚。在书里作者说,女性的精神独立比经济独立更重要。你自己无论多大没有主见总是把“我爸妈说•••”“别人说•••”挂在嘴边,那么你经济再怎么独立也没用,生活被规划没有掌握权。活出好的自己,要有独立的思想、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生活按照自己的剧本走。

  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

  生活里你可能非常努力,但是成功就不青睐你。生活并不是一条笔直的通到底的路,你勤奋的走下去就行,还有一些曲折需要你思考用对方法才能跨越。无论在做什么之前,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地全面地认识,做到扬长避短、有针对性行动。活出好的自己,要清醒行动不要稀里糊涂。

  《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生命只一次,要珍惜的走过,在自己的意愿里,活出最好的自己!

  《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读后感(九):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活得像自己

  兵荒马乱的高考志愿在父母亲戚们的絮叨中落下帷幕,空间里四处可见的埋怨和感慨也终于告一段落。

  曾经发誓非政法不读的女孩在父母的压力下填了师范,立志悬壶济世的少年不得不屈从社会潮流报考财经,一心想读中文的女生最终报了外语,厌恶文学的却因为就业,放弃历史专业而报考汉语言……

  曾经鲜活的脸庞在这短短七天内染上了迷茫与困惑的阴翳,单纯的少男少女们迎来了社会送给他们的第一份礼物,大多数人选择弯下腰接受。

  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再直起来。

  百日誓师时,谁都可以大声喊出自己的理想,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可一旦毕业,我们却不得不忘掉当初的壮志豪情,屈服于父母与社会的期待,跟随大众潮流,为热门专业再添一把火。高考的结束只是社会生活的开始,从选择大学和专业开始,我们的生活就已不仅仅限于自己了。我们开始承担社会的眼光,而对个人价值的衡量也变得更加物化和直接——名校、名专业、好工作、有房有车……也许从高考结束开始,我们就已经走上了一条为了别人眼中的妥善与完美,压榨自己的爱好与快乐的道路。

  这是我心中最可怕的事情。

  等待录取结果的日子里,收到了斑马的书。它和流行的“成功励志学”不一样,它更像一部 社会的启蒙书,撕破了如今风行的虚伪的矫情面具,冷静地诉说着社会中的真相。不像鸡汤那样打着“温暖治愈”的名头卖弄情怀,可是字里行间都闪烁着对女性的关怀和鼓舞。她讲着他人的故事,也诉说着自己的理想。

  看到《拒绝从众的“不合群”者》里,斑马感慨每个时代的偏离者都在当时的社会里步履维艰,我也心有戚戚焉。

  就像斑马是被范仲淹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打动,我喜欢上鲁迅,从来不是因为他那几篇在教科书上被解剖得面目全非的文章,而是他在《呐喊》的自序。他是铁屋子里最先醒来的人,是时代的偏离者。独行的寂寞如毒蛇缠住了他的灵魂,他曾麻醉自己,想沉入麻木的国民中去,可最终还是选择独醒独行,以笔为鞭,笞挞黑暗的现实。

  他的一生活得艰难,可我不敢想象缺失了鲁迅的近代史。

  古往今来,遵循自己的心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生活里到处都是明着暗着的绊子,到处都是明里暗里的有色眼镜。高考也许是人生里最后一次相对公平的竞争,成功与失败都有数字衡量,每一分努力都能有扎实的回报。而在踏出象牙塔后,面对生活中太多的不可抗因素,从众成为了最轻易的选择。

  原先分明的棱角被磨平,生命里有了更多的服输和认命——因瞻前顾后而背叛的初衷,因害怕落败而放弃的冲试,因圆滑世故而涂改的个性……曾经的血气方刚与英气飞扬就这么被交给他人或自己的虚荣来主宰,交给世俗的规则来管理,生命也变得可疑,就像煮熟的扇贝,失去了海的声音。

  这是大多数人的结局。可我希望不是我的。

  我不想像一个断线风筝那样随波逐流,被劫持地混入更多的黑压压的“断筝”的队伍,浑浑噩噩地度过面目模糊的一生。这样的生活就像一个赝品,还没绽放就已经开始溃烂。也许许多人都在自知或不自知的状态下过着这样的日子,可我希望斑马的这本书能够让更多人从模糊的生活里逐渐看到清晰的自己,从容一点,超脱一点,少一些自我的束缚和烦恼,然后选择一种更好的活法。

  也许这个功利的世界专治各种不平和不服气,也许我的想法还充满了少年的稚气,但我希望我可以病得久一些,哪怕被时代改良,也只是个不成功的半成品。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后回首,看着18岁的自己说出的豪言壮志,不会为自己的面目全非而感到惭愧。

  毕竟,社会有折磨你的本事,可我有拒绝认输的权利。

  希望我可以一直活得像自己。

  《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读后感(十):努力不是为了感动别人或自己

  努力不是为了感动别人或自己

  文/张宏涛

  高中时,我是我们班在学习方面第二努力的人。学习第一努力的人,每天晚上学习到熄灯后,还会在昏暗的路灯下继续学习,被政教处的老师赶回宿舍后,他会用手电筒在被窝里继续学习。我没这么夸张,但我每天早上起得最早,到教室点蜡烛学习。中午从不午休,除了吃饭就是在教室看书、做作业。傍晚也如此。像个木头桩子似的,每天戳在座位上。

  我们的努力感动了很多人。包括严厉苛刻的班主任和众多同学。

  然并卵!

  如此废寝忘食,却并没有实现“苦心人天不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逆袭。每次考试,都是后十名。而且越来越差,高三时考到全班倒数第一。

  我只是靠如此努力来感动别人、麻醉自己。

  当看到《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这本书的《为什么你的努力一文不值》时,我觉得太有共鸣了。

  “一群为努力而努力的人,上学时他们睡得最少,上班时他们走得最晚,案头上的事情永远做不完,始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成绩却一般得不能再一般。你会发现,所谓的努力,不过是效率低下,把别人五分钟就能做好的事情用一个小时来完成,人为的抻长自己的生命,简言之就是不走心。

  “这样的努力,不过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他们既不肯在“努力”前稍微动动脑子,做好规划,也不肯在“努力”无果后做好总结,吸取教训。他们很有西西弗斯的精神,不怕失败,对成功也并没有太强的渴望,非要在南墙上撞个头破血流,证明自己真的非常努力。

  “努力当然是个好东西,但很多人在拿自己的实际行动侮辱这两个字。有些普世的价值观,反而容易教坏小孩子。我们接受的传统教育中,教人卖苦力的太多,教人动脑子的太少。蒲松龄说,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可是如果勾践只是靠努力,那还有西施什么事儿呢?”

  我当年就是为努力而努力,但学习效率极其低下。这个努力学习和努力睡觉一样,越发誓要努力,越达不到目标。学习和睡眠一样,都是放松下来,自然而然地进行的。有意识地努力,只会导致效率低下。

  好在经历过一段摧残人自信和自尊的炼狱一般的三年后,我醒悟了过来。不再刻意努力,只是怀着兴趣,一点点由内而发的学习。我的考试成绩居然大幅提升。

  后来,在工作中,我也不再是那个最努力的人,但我的业绩,却是公司最好的。因为我发现,那些努力工作的人,会头脑僵化、视野狭窄,就盯着工作;而我却比他们用心和灵活很多,正如陆游所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一样,我能够触类旁通把各行各业甚至日常生活的小事化为己用,在做业务时,用上。所以,我没有他们那么早出晚归的努力,却能在悠然自得中做到最好。

  再后来,我做自由撰稿人。一些文友比我努力多了,天天努力写啊写,我比他们写的少得多。但我写出来的精品比他们多得多。因为他们是努力在写,而我是用心在思考。

  我深知,努力不是为了感动别人或自己,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有更好的结果。

  让我意外的是,该书作者居然是女性。她是第七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上海文学短篇小说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壹心理2015年度最佳专栏作者,果壳【在行】认证专家。

  该书其他很多文章,也引起了我很多共鸣,比如《别把你唯一的人生当做买彩票》《只要不被现实击垮,你就有一百种方法击垮现实》《拒绝从众的“不合群”者》《收起那些无用的仪式感》等,都是发人深省的好文。总之,该书值得一读。

  作者:张宏涛,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私人心理顾问,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读者》等大刊的签约作者),太极作文创始人。致力于家庭教育,希望帮助有自省能力的家长意识到,儿童在宽松愉快、充满爱与自由的环境中才能身心愉悦的茁壮成长!致力于太极作文辅导课程的开发和传播,帮助青少年提升智商、情商、逆商。

  QQ:727011867 个人微信:lyzhht 公众号:hnzhht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