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的本质:7-Eleven便利店创始人的哲学读后感锦集
《零售的本质:7-Eleven便利店创始人的哲学》是一本由緒方知行, 田口香世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5.00,页数:2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零售的本质:7-Eleven便利店创始人的哲学》精选点评:
●和之前铃木敏文的自叙大体相同,也有少许不同的点。密集式开店,产品研发和供应体系,员工沟通贯穿经营想法。基于大数据进行服务更新及修正,贴心的便民粘性服务。以及现在变成了一个类似支付宝的流量入口。。
●太水了
●目前的中国的很多企业就只有量的扩大,而没有品质的革新,不是规模经济,而是规模不经济,难道这就是互联网思维吗?
●关于7-11的第二本书,这次的阅读内容,从逻辑和涵盖的项目示例来看,更加完善和深入,理解了之前所不明白的一些问题。 但对于7-11以及其他同业组织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没有提到哪怕一件;另外书中论述的内容基本都围绕着日本本土,对于其他地区市场现状以及面临了哪些独有的问题,同样没有提及。 本书的翻译不太好,而且有较多的文字错误,对于本来就很枯燥的这类题材,更考验人的忍耐。 3颗半星更合适。
●20190129看了1个番茄钟,全书计划6个;20190210全书读完,用时5个番茄钟。
●711的方法论很有意思,但书太浮光掠影了。
●很明白自己要什么,也很明白消费者要什么。比当下互联网时代只强调营销造势,重视产品本身的做法显然永不落伍。互联网和广告是吆喝声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如果产品本身问题多多,营销反而是盆隐形冷水。除非有足够的媒体掌控权。
●很多语句太过于重复。但还是有点价值。“所有的想法都从接触和交换中获得生命。” 711 是一家商店,更是一家大数据公司。第六版的综合店铺信息系统,尽量避免缺货,精准地铺货,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
●重复的语句太多,可读性不强,掌握信息数据是王道,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永远都不会错。
●7-11
《零售的本质:7-Eleven便利店创始人的哲学》读后感(一):任何产业都没有范本
不要被这本书的名字吓到,他不是一本晦涩的说教,他的真名叫做《我在韩国7-11的三年》,因为他细致入微到一个管理者的心理活动了,所以他不再高高在上的宣讲理念,而是告诉你,首先你要保持店面整洁,确保每一件商品整齐,再然后让他们好吃,最后通过流程、供货商、广告来提高各个方面。忽然发现,不管是做哪个行业,其实都是在做口碑做服务,“xx产业没有范本,只有永无止境的追求能让客户满足的商品”。
《零售的本质:7-Eleven便利店创始人的哲学》读后感(二):为了更好的生存在浮华世间
醍醐灌顶,也印证了我的一些思考,力荐:
其一,作者是关注一家企业四十年的,这就是匠人精神;
其二,如果你看过铃木的一胜九败并且喜欢,这本书是绝佳补充;
其三,如果你喜欢孙子兵法,特别是华杉读透孙子兵法,这本书很好的诠释,如何先做到不败,特别是渠道管理、供应链管理及需求链管理;
其四,中国面临很类似于7-11发展的消费升级和小家庭老龄化的社会变迁,顾客需求的分析把握书中提供了很多有益的视角和思路
《零售的本质:7-Eleven便利店创始人的哲学》读后感(三):铃木敏文的一些逻辑,共勉
这几天一直在看商业书籍,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但隐约发现,这些人所写的东西都有一个致命的共同点:“人件”。Humanware ~ 也就是就其买者本身。
实在是太吸引我了。
7-Eleven是一家什么便利店呢?
世界上只有两家便利店,一家是7-eleven,一家是其他便利店。
没有门店的零售业,没有工厂的制造商,没有物流设施及配送中心的物流产业,没有人手的人才产业,那就是7—Eleven。
最吸引我的便是“铃木敏文”的一些逻辑:(放在这里,共勉)
1. 最好的竞争对策就是一手打造没有竞争的状态。
2. 保持刺激感和紧张感。
3. 要做新的事情,最好由毫无经验的新人来做。
4. 尽管身处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物质充裕年代,人们却未必会因为富足而感到幸福快乐。
5. 时刻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与行动。
6. “假设、实践、验证”—— “kasetsu and lens you”
7. 越畅销的商品就越容易褪流行。
8. 一个人在柳树下抓到泥鳅,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柳树下,想找到第二条、第三条泥鳅,但是柳树下已经没有第二条、第三条泥鳅。这时候就反倒应该盯着河里找才对。
《零售的本质:7-Eleven便利店创始人的哲学》读后感(四):《零售的本质》- 读书心得
读完《零售的本质》一书,印象最深的是铃木敏文对于“站在顾客视角“的坚持,进行商品打造和服务升级。
711核心业务部门之一便是商品研发部门,部门人数不多,但整个部门产出的销售额,可以扛起公司?的销售额占比。且除了研发新品外,还会针对老品进行不断迭代升级,记得书里提到一个“黄金吐司”的例子,老版口感是偏干的,新版口感偏潮湿,但这两款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便都在货架上被保留了下来。
研发部门在研发新品时,除了基础的性价比追求外,有句口号“好吃,吃了还想吃”,简单直白。正如在盒马,也一定会有多轮试吃,直到试吃出最符合大众口味的商品。而在试吃过程中,便是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普通消费者,而不是一个采购。记得书里有论证“为了消费者好”和“站在消费者视角“是完全两种心态,”为了消费者好“,主语依然还是采购,依然是从自我出发;“站在消费者视角”则是“换位思考”,一个最终结果是落在“我”,一个则是落在“你”。
此外,711的服务升级,并不是单纯的为升级而升级,而是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从711的ATM机、到缴纳水电煤服务、再到提供外送服务,虽然最终都得到了很好的生意结果,但是出发点就是都是满足消费者需求,让消费者体验到“又近又方便”的服务。所以业务的初心很重要,如果说只是为了赚钱,可能最终无法达到这一步;但如果有更高远的目标,可能赚钱只是一个过程结果。
记得之前面试时,面试官说,如果盒马在未来真的可以成功,也一定是因为老菜本身对于商品初心的坚持。且盒马OEM的路子,和711竟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处。且记得之前老菜也提过一个点,未来可能盒马货架上,会有大量OEM的商品。且711的大平台式业务思路也非常超前,虽然自有员工数很有限,但通过合纵连横,连结供应商、加盟商资源,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版图。
《零售的本质:7-Eleven便利店创始人的哲学》读后感(五):门外汉的一点感知
作为零售行业的新人,通过一本正确的书了解一点点基础的零售知识,这本书是适用的,唯一遗憾的是,作者并不是铃木本人,一名旁观者无论对这个行业再如何专注的去观察、体会,都没有办法了解铃木每一个决定背后的逻辑和思考,只能将事实去完整呈现,当然,呈现出来的是非常牛逼的,然后车轱辘话来回讲啊来回讲,呵呵呵呵。
要小吐槽一下推荐序四,基本就是将书中的精华摘录了,没有自己的认知和表达,差评。
针对书中受用的内容做了笔记,同时在每一个环节有小小的疑问;中国的711远远还没有达到书中对品质感的执着,这本书看了1/2之后去家附近的711观察了半个小时,店员不热情,菜品不新鲜、货物没有非常多711自创品牌,书中提到那个牛逼的GOT也没有挂在店员的胸前,然后我就不停的回忆在其他国家碰到的711,现在恨不得立马打个飞机去日本再好好瞧瞧。
作为一家40年的企业,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年代,能保持这样的前瞻性,的确在少数,能花费千万打造第6版信息系统,铃木爸爸抓住了生意的核心,就是人性。只要洞察了人性,所有的费用都是在为人性买单,那离成功八九不离十。同时我有非常多的疑问,比如:
1、711号称拥有171家专用工厂,但都是制造商或供应商投资;150多座物流中心和配送车也是如此,这个从0-1的过程是怎样的?在那个传统零售思想泛滥的年代,如何说服?如何印证这个模式是可持续并提升营收的?信任又如何建立?
2、共享顾客平台、共享信息、共享物流、共享采购和金融,数据的安全性呢?准入条件呢?商品库存数据、pos数据、缺货数据、报废数据,包括第6代系统中增加的立地数据、设施数据、长期数据,这些都是生意的核心,一旦泄漏,就是商业机密的泄漏
3、书中一直在强调总部商品结构、商品开发的人员,但没有介绍信息安全人员、数据挖掘、系统建造的理念,但全书最关键的内容就是信息,包括这些数据纬度、需求分析,都没有介绍,非常感兴趣。
4、在商品革新阶段,之所以能持续营收,假设——实践——验证这三个阶段非常重要,同时增加了图形终端订货机,数据采集如何做到的?比如周边举办街道活动,都是需要人工录入的,总部哪些部门在做这样的事情?加盟店人员录入的信息如何甄别,每半小时更新各种数据,如何让各门店人员获取有效信息?
5、天气营销这个非常棒,如此看来不是只有滴滴靠天吃饭,系统中所有天气、街道活动等等数据其实都可以通过系统解决,但滴滴天天嚷嚷靠天吃饭,但这部分缺一直在忽略。
6、711具备严格的加盟视角,不是像直营店那样自身视角,二是客观的他人视角,加盟店对总部的产品可以不买单,那总部商品部创造出来一款产品是,如何确认加盟商一定会买单?单从pos数据来假设和验证马?做过哪些市场调研?和加盟商沟通机制是什么?
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匠心精神,坚持并且持续创新,保持独立思考非常重要,在看到他们创造热销商品的流程表和组织策略联盟的细节时,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把事情拆到不能再细,去盯每一个时间节点。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nike创始人写过那本《鞋狗》,通篇没有废话,每一个决定、创新背后的思考,最重要的是当下看似失败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团队的管理。更期待创始人的心路历程,我再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