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魔鬼经济学(罗辑思维独家定制版)》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魔鬼经济学(罗辑思维独家定制版)》读后感1000字

2021-04-22 02:18: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魔鬼经济学(罗辑思维独家定制版)》读后感1000字

  《魔鬼经济学(罗辑思维独家定制版)》是一本由[美]史蒂芬 · 列维特 / 美]史蒂芬 · 都伯纳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2.00元,页数:201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魔鬼经济学(罗辑思维独家定制版)》读后感(一):絮絮叨叨的不知所云

  堆砌了一堆不知所云的文字,作者想标新立异的切换一个角度来讲经济学,但是并没有讲出什么道道来。报了很大希望,在逻辑思维斥巨资买了这一套书,两个小时不到就翻完了,实在没什么印象写了什么。不推荐。

  《魔鬼经济学(罗辑思维独家定制版)》读后感(二):换个角度看世界

  魔鬼经济学的内容,更多可以成为有争议的微博话题。很多事情发生的源头其实和我们想的不一样。了解它,其实是掌握一种看问题的角度。由表及里,这个里,往往也不是那么容易得的。我以为我找到里了,其实才走了路程的一半也说不定。联想到读完一本书就能说明我懂了其中道理吗,那为什么我还在找更多的书去读呢。

  《魔鬼经济学(罗辑思维独家定制版)》读后感(三):经济学视角研究社会问题

  看了快两本了,还没看完,不过不影响评价该书,作者用经济学分析的方法研究社会问题,确实能够让读者增加一些角度考虑问题,当然如果只是就事论事学习几个案例,增加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倒没什么意思,如果读者看后学会作者的思维方式,尤其是面对习以为常的的社会问题,自己多考虑一下看到的现象,或许这套书的价值就出来了。

  《魔鬼经济学(罗辑思维独家定制版)》读后感(四):中文版翻译非常精彩,文风不失原版诙谐,经济学解释很透彻

  Levitt教授聪明绝顶,常常聪明绝顶之人往往颇具争议。这本书里有作为经济学学生熟知的著名案例,比如犯罪与警力,堕胎与犯罪率的相关关系和(反向)因果关系,等等。我也看过英文原版,王晓鹏先生的翻译很精彩,将经济学专业用词加以地道转换的翻译,身为经济学在读博士,我表示真心要点赞,而且毫发不失原文的诙谐文风!看附录,对我们,大写加粗的提醒:千万不要(尽管常常会读到类似的论文)利用统计方法与经济学分析法犯这类错误:凡猫必有一死;苏格拉底已死;所以苏克拉底是猫。

  《魔鬼经济学(罗辑思维独家定制版)》读后感(五):剑走偏锋,洞若观火

  这本书分析了大量数据,用生活化的例子和流畅的文笔揭示了社会现象背后令人诧异的逻辑,它颠覆了传统智慧,但又让人不得不信服,比如犯罪率的下降不是因为就业率的上升和政府更加严格的枪支管控,而是因为堕胎合法化;比如比起抽屉里的手枪,院子里的泳池更容易夺去孩子的性命,等等。

  对于一个经济学小白来说,这本书无异于经济学界的李狗嗨,史蒂芬列维特就是经济学领域的古美门研介[呲牙]。

  阅读这本书会让读者在新闻事件面前保持冷静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仓促地提出不成熟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充足的调查和坚持常识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微信:野评人

  2017-3-13

  《魔鬼经济学(罗辑思维独家定制版)》读后感(六):经济学永远让人动脑筋

  从罗辑思维的店里买的这套书,原价,着实有点肉痛。

  话说回来,书的质地确实很好。上大学的时候,朋友推荐我看过第一本。买回后,极快看完了四本,多年不看经济学,但经济学一打开,还是让人动脑筋。

  能让人看到一些绝对不曾想到的问题,比如:

  你爱吃的那些反刍动物,可是温室气体大户;

  节能减排对全球变暖作用其实没你想的那么大;

  恐怖分子可能是因为不买某种保险而从银行账户里被发现;

  我们都是偏见的奴隶;

  接受或者拒绝接受的极限,只是一个虚无的障碍;

  我们,是不是经常活在这样虚无的障碍里?

  这套书,还是推荐给对经济学有兴趣的人,动动脑筋,换个角度看问题,有时候,

  海阔天空。

  《魔鬼经济学(罗辑思维独家定制版)》读后感(七):第四册——经济学思维

  《魔鬼经济学4》

  关键点:经济学思维

  复述知识

  1. 承认自己不知道和自己很笨是两回事。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仅仅代表自己在这个领域积累不够,不代表自己很笨。

  2. 解决问题的钥匙绝不在看起来很吸引注意力的问题本身,而是在其他不容易“看见”的地方。

  3. 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不管沉没成本多大,该放弃就放弃。(或者换个词好接受点,该放下就放下)但如果他们同时能够看到另外一点——不放弃的机会成本也相当的大。也许还是可以挣扎着改变的。

  4. 经济学家的思维中有一个特点很多人也做不到——把道德感抛开。

  由此得到

  1. 如果有人看到这句话能做到这一点“叫你做,你就做,少废话”,TA会回来感谢我的。

  《魔鬼经济学(罗辑思维独家定制版)》读后感(八):第一册——同时看到世界很美好和世界很不美好

  《魔鬼经济学1》

  关键点:生活中的经济学

  复述知识

  1. 人们会受到利益的驱使而“作弊”。

  2. 比如日本的相扑,按照他们的特殊规定,有一个关键场次。赢了可以晋级,输了就不能。如果双方选手一个处于关键场次,一个不处于。那么他们会串通晋级牟利。

  3. 比如教师监考作弊,因为如果学生成绩差教师会受罚,又或者为了提高学校声望,又或者为了升职加薪,监考老师会帮助学生改答案或者给考生做暗示。这个比例占到全体教师5%以上。

  4. 比如官员作弊,懒得举例了。

  5. 道德代表的是这个世界应该是怎样的,而经济学家看到的是这个世界实际上是怎样的。

  由此得到

  1. 世界很美好又很不美好,我们应该同时看到这两点。

  2. 在这个美好又不美好的世界的生存法则是努力让自己“成长”。

  《魔鬼经济学(罗辑思维独家定制版)》读后感(九):魔鬼经济学有感

  这套书买来已经一年多了。今天终于完成了魔鬼经济学1的阅读。读本书自己抱着的两个目的:一,知道更多更有意思的事情。二,学习经济学分析事情的办法。

  仔细回顾本书的几个论题:

  1.教师和相扑力士有何共同点

  2.三k党和房地产中介为何是一路货色

  3.为何毒贩还和母亲一同居住

  4.美国90年代的犯罪率怎么降低了

  5.如何才算完美父母

  通过阅读这些主题,我就感到惊讶的是,这些问题似乎很少有人去思考,更多的是认为是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更有趣的是,这些问题往往大众都有认识和解决方案或者观点。但读完本书后,会发现作者总是从很独特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最后得到的答案也往往跟大众想得出入甚远。最后一点就是,作者的独特角度很有意思。这些事情看似跟经济学没有任何关系,但又好像是用经济学的方式来思考和得出的。调用大数据也好,对比分析也好。各类方法都是平时我们思考这些问题不会用的方式。正应了那句话:道德看的到是理论世界,而经济学看到的是真实世界。

  虽然看完这本书也没学会分析方法,但趣闻轶事倒是知道了不少。这里不得不说,国外的书确实难读。对社会背景的不了解,作者背景的不了解,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的不了解,导致读起来异常艰难。不过还是感谢这个良心翻译,至少这本书读着还是比较舒服的。继续把其他的3本都读完。

  希望自己能成为生活中一个细心的人,先学会提问题,在一些看似寻常的事情里,发现不一样的东西。

  《魔鬼经济学(罗辑思维独家定制版)》读后感(十):用魔鬼经济思维重新审视世界实际的运作方式

  第一本和第二本讲述的观点和选择的题材都不错,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观察角度带领读者重新审视世界的运作方式,但叙事比较啰嗦,讲的其他无关紧要的事太多,幸好最后都回到了主题。

  个人强烈推荐第三本。第三本讲述的是教我们怎样运用魔鬼经济学思维,内容言简意赅,举出的例子又都短小且具有代表和说服力,不像前两本举出的例子冗长啰嗦。每一章都会带领读者思考一个问题,并教读者运用魔鬼经济思维去解决这个问题。

  第四本书真的是比较水,暂且先不说拼凑起来的内容,翻译真的不忍直视。翻译得前言不搭后语,翻译得逻辑混乱,经常看得莫名其妙。一段看下来,也许你每句话都看懂了,但把一段连起来你就会发现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居然看不懂了,完全不知道翻译的是什么鬼东西,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这还算好的,经常一句话翻译的是个小学生都能看出来有错误。第四本和第一本翻译是同一个人,第一本的翻译也不怎么样,相对而言比第四本好一些。二三两本翻译得还不错。

  第四本是博客文章拼凑起来的,不是很好看,尤其是都伯纳的,个人觉得他的短文探讨的问题很浅显,只纠结问题的表面不能给出更深层次的见解,就算他运用经济思维模式探讨更深次的见解,也没有列维特运用的好,相反列维特的一些文章还比较有意思,观点见解都比较有趣独到,读了会给人一些启示和思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