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读后感100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一本由中国营养学会著作,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16-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精选点评:
●这种工具书就应该每家发一本啊~
●开心工作,健康生活。
●值得一读
●感觉一般,几乎没有中国居民的饮食调研,多数都是欧美日几个国家的。所以对居民饮食没有任何分析、警告、预测、建言,都是一些泛泛之言。多次重复的叙述食物种类,大量引用外国科学文献,乏味且缺乏教育意义,也缺乏有效策略的提供。(图书馆借了一个月,都借不到。索性在DXG上面看了PDF版本)
●非常好非常好,每一个中国家庭都必备的书,建议加入全国中小学生必读书目之一。因为绝大部分的中国人饮食都太不健康了,现在已经不是过去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了,营养过剩,胡吃海喝,重口味刺激占据已经了每个人的味蕾,殊不知重口味的背后隐藏的巨大健康隐患
●很不错的一本书,但是需要身体力行
●可以说是超预期的实用了,有很多实在的具体的建议和简明扼要的道理,有理有据点到即止。在该吃什么,怎么吃这个问题上给出了一个官方机构该给出的答案。值得Mark下作为一本健康饮食的参考书放到书架上。
●核心内容浓缩: 盐油<6克 糖 25~30克 奶及奶制品300克 大豆及坚果类25~35克 畜禽肉40~75克 水产品40~75克 蛋类40~50克 蔬菜类300~500克 水果类200~350克 谷薯类250~400克 水1500~1700毫升 细读之后深受影响的书籍,通过它的内容,希望可以让自己过的更健康。摆脱亚健康状态,更多的去享受生活的美好!
●一本来自官方的“养生书”,有普通人群膳食指南,也有特殊人群膳食指南比如幼儿老人素食者,非常全面,比起博主和各种野生作家的书全面又科学,值得人手一本。 匆匆一看,基本就是每天喝奶是必须的。
●言简意赅的阐述如何吃,属于科普类,不是很深奥。专业人员不用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读后感(一):感叹国民现实饮食构成和科学推荐间的差距
很不错的一本科普和工具书,尤其针对想要管理好个人健康的人而言,这是一本五星推荐的好书。国人的碳水饮食占比太重是件短期内要改变需要投入很多科普宣传才或能改变的。
说下推荐理由:
1、这本书针对不同年龄层的人给予科学量化的饮食推荐,采用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科学依据告诉人们健康饮食构成的理由。而且重要的是这是针对中国人的各种饮食习惯而定的,更有借鉴意义。
2、图文编辑非常不错,可视化很强,大量实物演示图,数据饼图以及分门别类的表格,让人很容易上手,其实严格来说更像一本很优秀的工具书。
3、各种操作指南非常实用,比如每日能量摄入和不同种类食物具体比例都非常清晰详尽,非常亲民。比起各种公众号的断章取义会更有实操性。甚至对于老人孕妇幼儿等都有专门的膳食推荐,人性化,很细致。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读后感(二):少油少盐少糖少酒,多蔬多果多蛋多奶
这才是刚开始学做饭的年轻人必读的关于中式饮食的百科全书啊!简直是宝藏级别的书籍,内容翔实,安排合理,而且基本上都是给出研究报告、论文数据来进行论证,爱了,不像某些问答平台上的各种玄学举例和扯淡逻辑,本书的逻辑很合理、专业、不搞玄学,看起来就像通俗版的专业论文一样,不仅说明了是什么,为什么,还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方法。本来只想随意翻阅几页,结果一口气读完普适部分。
总结一下我认为的重中之重:1.少油少盐少糖少酒(不过我也不喝酒...)2.多蔬多果多蛋多奶 3.平衡饮食,不过其实书中所提到的模型可能过于理想了,我们都不是机器人,生活还是得快乐点,不必每餐都整得和化学实验一样过分量化,但是也一定要落实上述重点!而且最神奇的是这本书还顺便教了怎么买菜、怎么做菜、怎么减肥以及很多饮食相关的学术知识,也太强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读后感(三):知识梳理
很有知识量,对我很有帮助。 知识梳理: 地中海膳食模式:蔬菜,水果,海产品,五谷杂粮,坚果,橄榄油,少量牛肉和乳制品,酒类 全谷物:未经精细化加工、碾压、粉碎处理,保留了谷皮、糊粉层、胚乳、谷胚的谷物。全谷物比例应提高:稻米,小米,玉米,燕麦,薏米,黑麦,高粱,青稞,黄米,荞麦,大麦,粟米 杂豆类:赤豆,芸豆,绿豆,豌豆,鹰嘴豆,蚕豆 薯类:马铃薯,红薯,芋头,山药,木薯 合理的膳食模式:食物多样化,以谷类食物为主,高膳食纤维摄入,低盐低糖低脂肪摄入, 食物相克,不成立。 良好的进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分餐制,每顿少吃一两口,减少高能量食品的摄入,减少在外就餐。 运动: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性运动,骨质增强型运动。 坚持每周2~3天力量运动,隔天进行。每天8~10个动作,每个动作做3组,每组重复8~15个次。抗阻运动最好隔天一次。 有氧运动,能量来源是 三羧酸循环,无氧运动来源是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 食用蔬菜水果:选择新鲜,选择深色蔬菜(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选择多种品类。 先洗后切急火快炒,开汤下菜,炒好即食 乳糖不耐 每周吃适量坚果 增加禽类 鱼类摄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读后感(四):营养学入门书籍
选择了这本权威的书作为自己营养学入门。
总结:整本书看下来最大的感受是吃的不健康主要还是因为营养不均衡,而不是营养不够,所有的营养物质从日常的食物中都能获得。
第一部分 一般人群 1. 燕麦摄入可降血脂(燕麦粥)。 2. GI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摄入过多会腹泻和血甘油三酯升高(减肥时注意)。 3. 糖尿病人注意: ● 西瓜GI72为高,但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少量摄入对血糖影响不大。 ● 加工越精细,GI越高。粥熬的越烂GI越高。 1. 每天6000步。 2. 每周5天中等强度运动150分钟。 3. 久坐每小时动一动。 4. 有氧运动:每周5天,每次10分钟,累积150分钟。增强心肺耐力,预防高血压、血糖、血脂。 5. 抗阻练习:每周2-3次,增加或维持肌肉力量,预防和控制心脏病,改善平衡能力。隔天练,肌肉恢复。 6. 柔韧性练习:关节灵活、放松肌肉。 1. 奶类富含钙、优质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增加成人骨密度。每天300g液态奶。 2. 蔬菜占一餐重量一半。深色叶菜占蔬菜一半(绿色、红色、橘色、紫红色)。 3. 腌菜在几天~十几天,亚硝酸盐到顶峰,2-5周后又回落,至少要20天以后处于安全水平。高盐、维生素损失并不健康。 4. 烹饪技巧:①不要切后再洗且浸泡,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会从切口处流出。②开汤下菜。 5. 生豆浆含抗营养因子,导致呕吐腹泻。大火煮沸后再文火5分钟。 6. 煮蛋:水烧开后小火继续煮5-6分钟,时间过长会使蛋白质过分凝固影响吸收。 7. 成人盐每天6g,油25-30g,反式脂肪酸2g(冠心病),水1500-1700ml,糖每天不需要摄入。 8. 不同油脂肪酸构成不同,所以应经常更换油的种类,动物油饱和脂肪酸更多不如植物油好吸收。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读后感(五):主妇必看的饮食基础知识
这本书适合每个家庭阅读,书中大量的饮食常识,特别浅显易懂。虽看起来容易,但身体力行却很难。对于我来说,看完后想要改善的地方很多。
我是特别爱吃辣的,4月份体检,因为饮食不合理引起的小毛病特别多,慢性牙尖周炎、慢性咽炎与饮食不合理有着很大关系,今后为了身体健康真的要少吃辣了。
不喜欢牛奶及奶制品,看了书之后,发现自己是乳糖不耐者,但合理的饮食需要补充奶类制品,之前对酸奶的营养价值一直怀疑,看来以后要把它当做替代品了。
还有一些不喜欢吃的蔬菜,也要多吃,要讲究食物多样性,谷类为主,粗细搭配。我们家基本不吃粗粮,做起来很麻烦,这个也需要改变一下。
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还get到了一个知识:食用西兰花、卷心菜等十字花科植物的居民,胃癌、食道癌及肺癌的发病率低。常见的十字花科蔬菜有萝卜、西兰花、芥蓝、卷心菜、甘蓝、菜花。
现在逛超市不像之前那么没有目的性了,每类都会兼顾一下,蔬菜瓜果会多买,炸鸡烟熏类食品会少买。对于一个合格的主妇来说,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这类书真的要多看,当然,学以致用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每人每天,指食物的生重量):
油25-30g
奶类及奶制品:300g
大豆类及坚果:30-50g
畜禽肉类:50-75g
鱼虾类:75-100g
蛋类:25-50g
蔬菜类:300-500g
水果类:200-400g
谷类薯类及杂豆:250-400g
水:12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