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1》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1》的读后感大全

2021-04-22 04:55: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1》的读后感大全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1》是一本由林欣浩著作,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元,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1》读后感(一):作者的历史的积淀不够,逻辑论证过程不严密

  

朋友推荐,本来想给孩子作为历史教学或是课外阅读,翻了翻发现一些内容有问题,后来发现有问题的地方到处都是,比如作者的历史的积淀不够,逻辑论证过程不严密,结果很多结论存在先天缺陷,反倒是能成为教育孩子学历史的负面教材,真是没想到,哎~~~,头一次写这么差的书评,实在是忍不住了,做为孩子的历史启蒙读物,这么多问题,真是想不到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1》读后感(二):跨界跨得赞

  中国史的扫盲书。原来历史课背的麻溜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历史意义现在几乎全忘光了。这书把历史串一串,撸得很清楚,再加入了对历史规律的思考,比如中国特色统治奥妙在于“儒表法里”,表面仁义,内在腹黑。我是跟混子哥贱贱的历史漫画对比着看的,不得不说,混子哥在娱乐性上胜出许多。同一段历史,多种角度去看,印象更深刻。对本书的作者我很是崇敬,每一本都跨度巨大,讲哲学,讲佛学,讲中国史,还有一本讲吃的。。。每一本又都视角奇特,而且好看。我最佩服跨界的人啦!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1》读后感(三):有些推理站不住脚

  「生物学中有个“林德曼效应”:生物A被生物B吃了,A身体里的能量有多少能被B吸收呢?——只有10%~20%,其他的能量都被浪费掉了。比如说有一把大米,如果我自己吃了,能得到100卡的热量。但如果我用这些大米喂了一只鸡,我吃鸡肉得到的热量只有 10~20卡,你看这多浪费啊!这意味着,越位于食物链上端的生物,它们浪费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越是生产力落后的地方,人们越是多吃植物少吃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摄取自然界的能量」

  书中这一段完全不赞同,你只能说获取更高一级食物链所花费的热量更多因此吃起来不划算,而不能说能量浪费。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1》读后感(四):一本通俗有趣的历史读物

  过去读过作者(林欣浩)的《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和《佛祖都说了些什么?》而对作者产生了兴趣。我觉得作者不仅知识涉猎广泛,也有一些自己独立的见解,更重要的是能把有些枯燥的哲学、宗教、历史等用诙谐生动有趣的方式写出来,这才是难得可贵的。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1》读后感(五):历史,我好中意你

  前后两本,厚度不薄的两本书,延续了我读作者的上本书——《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的特点:好读通俗,有趣有料。惭愧,看出版社,似乎是面向青少年的读物,而我作为一个老“毒物”,仍能手不释卷,可见作者在深度上也照顾到了我这类入门不久的半吊子读者,幸甚幸甚。

  闲话少叙,本书从北京人头盖骨讲到清末保守的皇帝的原因,当中对我来说新颖的理论有:儒表法里;原始社会公有制的来源;周朝的农奴制;打仗是国力的对抗等等,这些显而易见是学界的共识的观点,对我这样一位半吊子历史爱好者来说,却是如见珍宝!

  很显然,这是一本历史科普书,和之前我读柏杨的《中国通史》相比,此书重在讲故事,但是很多小细节补充得亦很完整。下面罗列下: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1》读后感(六):感觉自己历史脱盲又有希望了!

  这本其实是青少年历史读物,但是我的历史水平,说不(肯)定还不如青少年呢……虽然我经常被人吐槽一副文艺女青年的[消音]样,其实我高中学理的啊!历史地理知识低到可怕_(:з」∠)_ 全靠身为历史老师的母上大人考前指导才考上高中……一直以来都想补一补历史地理的知识,治疗一下身为“文盲”的自卑_(:з」∠)_ 这本书是林欣浩写的历史方面的科普书,写作模式和《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和《佛祖都说了些什么》一脉相承,不过真的是想吐槽一下他的书名……明明是很棒的书,偏偏取了这一堆读起来又拗口也不好记看起来还特别中二的名字。本书的严谨程度翔实程度都不如前两本,考虑到中国历史涉及到的内容太多了,一本入门级的科普读物也不可能太详尽,而且是给青少年看的,作者按照从原始人到魏晋的时间顺序,抓取了每一段历史最重要的时间并提炼了很好玩儿的的核心观点,这是最棒的。以前初中学历史,大概就是觉得那么多的时间和事件,和特别官方的意义影响解读,觉得很无趣,觉得我为什么要背这些?都是过去那么久的事了,那些“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听也听不懂,get不到。这本书的优秀之处在于,从一开始作者就明确了“史学”的意义不在于过去历程的讲述,而是从历史事件中感知到人类发展的逻辑,也就是所谓的历史的进程,这种逻辑是有趣又有用的。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思考一改课本中的抽象刻板不接地气,读着很有趣。感觉自己又看到了学历史的希望了(*/∇\*)。 毕竟青少年科普读物,深度广度都有限,推荐和我一样基本对历史没啥系统了解的人看,已经比较了解的大佬就不必阅读了。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1》读后感(七):生动的讲述历史

  这是一本科普历史的小书,然而竟然吸引着我读了两遍。有很多内容通俗明了,初高中的孩子们的基础读物。更值得借鉴的是对于知识的深刻理解,然后深入浅出的走入人心。以下是对于有用的知识的摘录:

  1、用能量转换的方式讲述人类为啥不养老虎当宠物。老虎吃的太多了,能量浪费严重。得不偿失。人类驯化生物,促使人类定居。从事农耕和畜牧,人类就变成了生产者。(生产力的提高使得一个人生产的食物超过自己所需的)

  2、狩猎时代,人类分享食物比独吞更有利。不存在自私的人。不是道德高尚而是生活必须。私有制的出现促使交易(商业),计算(数学),丈量土地(几何学)、天文历法、保卫家园、阻止战争、首领、统治阶层。文化文字。

  3、世袭制认为我们的基因有一种让自己努力延续下去的本能。家天下的原动力。

  4、生产关系包含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和产品的分配方式。这个社会的财富谁生产(被剥削阶级)这些财富谁拥有(剥削阶级)。主要生产方式。

  5、奴隶制社会社会经济的角度说的,钱怎么分配。分封制,从社会的政治的问题,权力怎么分配。类似分家。贵族,族,家族族群,一个人掌握了权力只能算一时的权贵。但是在分封制下掌握的权力和财富可以世袭。这样就是贵族了。

  6、礼制官方指定的道德规则去统治群臣和百姓。降低管理社会成本。

  7、艺术和政治,一个是极致的理想主义,一个是极致的现实主义。

  8、孝是礼的基础,也是社会秩序的基础。

  9、是历史创造了陈胜吴广、而不是他们创造了历史。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10、累世公卿:一辈辈做下去,家世越积累越大,财富越来越多,逐渐形成在个某个地区垄断经济政权权力的大家族。

  。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1》读后感(八):历史,研究人的学科

  刚看到这书名,以为是以段子、恶搞的方式去调侃一门学科… 但看下来,发现并不如此…

  从高中起,我们对文科就有了“死记硬背的学科”这样的印象,特别是对历史这门学科。似乎认为历史就没什么好说的,不像物理、数学,需要计算和推敲,只能硬生生记住教科书上阐述的事件和人物。但这本书想告诉我们,历史并不那么枯燥、那么高深,甚至不是无可质疑的。

  这本书讲述的内容,其实与我们历史教课书上看到的并没有大出入 —— 熟悉的名字、事件,但有更多鲜活的故事,以及不一样的讲述角度。历史是门学科,不但有事实,还必然有自己的理论。而作者认为,历史,研究的就是人,“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的人性特征,在重大历史事件中起到怎么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也影响到了各种制度,让“儒表法里”成为中国的政治传统。

  我们都知道,人类基因中“延续自己”本能,是“世袭制”的根源。所以也一直认为尧、舜、禹时期“禅让制”—— 把首领之位传给贤能之人,而非子女继承,是更为先进、高尚的制度。但本书中提出了质疑:当时尧、舜、禹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君王”,只是被推举出来的部落首领,因此权力是有限的。正因为权力是有限的,所以没有能力指定自己的子女为继承人,并非后世所赞颂的高尚贤德。禅让,是不得不让。这提醒了我们:历史也许没有我们在教科书上看到的美好,分析历史事件合理性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的人性的影响。

  正因人性有着如此特点,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才必须采取“儒表法里”的方式 —— “表面大谈道德,实际要用权术”,即用道德节省了管理成本,也用制度、法规让各地皆服从中央,从而建立稳固的政权。而书中,作者就举了“淝水之战”这个“反例”,剖析了秦军这次战败的症结在于统治者仅注重“儒表”而忽视了“法里”,导致统治松散,引发最终的失败…

  最后我想说,这是一本用新观点讲述旧事件的历史书,让我们看到历史事件的多面性。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1》读后感(九):历史轻松学

  从小学到中学,历史这门学科都一直出现在课堂里,但是,大家似乎很少探究它为什么是一门课程,对我们来说也没有什么实际性的意义,日常生活中根本就用不到。如果有这种想法,那你就错了,深读历史,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历史会告诉你如何做人,如何待人,如何处事,甚至还会告诉你治国之道,兴国之策,“前人之荐,后人之师”,如果不研究历史,如何知道前人之荐?谁人能说历史无用呢?!那是你没有发现历史之美而已。

  那么又会有人抱怨,历史不好学,那么多年份,那么多事件,还要记住这些事件的影响,太枯燥了,还是物理化学有意思,其实不然,历史像物理化学一样,需要严谨性,自然就需要记住很多东西。历史书上的内容只是很多历史事件相关信息浓缩了,所以显得枯燥,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很多的诱因,过程甚至结果,教材当然不可能讲那么详细,泱泱大国五千年岂是两三本教材能讲完的?!

  如果觉得历史课本枯燥的同学可以看看林欣浩所著的《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这套书,书中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对各个朝代的主要历史进行讲解,语言通俗易懂,而且和历史教材相结合,学生在阅读历史教科书时可以配合翻阅这本书,加深自己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认识。

  为了让大家对每个朝代有个基础的认识,作者对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出每个章节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阅读者很容易、轻松地知道该章节的主要内容,并且带着这种疑问去阅读、思考书中内容。每章节中也会采用疑问的方式讲述内容,就像老师讲课,妈妈讲夜前故事一般。作者还会将历史事件与现代例子相结合,加深读者的理解,例如在“历史是否存在必然性”这一部分,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和道理,作者将现在小孩子心里普遍存在的问题“你为什么要听父母的话?为什么家里的大事小情,最后都是爸爸妈妈说了算?”很有意思的比喻问题,这样打比方,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掌握。

  其实,要想真正学好历史、弄懂历史并不难,只要认真思考,认真学习就会掌握很多历史知识,读懂了这本书你就会了很多,它真的“彻底颠覆你对历史'枯燥'、'难学'的成见”,妈妈再也不会担心我的历史成绩!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1》读后感(十):“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我自己对历史最初的印象来源于中学历史课,课上历史老师精彩的讲解,一幅幅历史画卷徐徐也随时间的推移展开,渴望生活在秦皇汉武时代,愿意披上铠甲随军队远征漠北,也心痛晚清的腐败无能,将我大好河山治理的支离破碎。中华上下五千年,发生了太多吸引人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当然,课堂固然精彩,但是历史课本自然有他的时代局限,角度单一,浅尝辄止。而《哇,历史可以这样学12》这本书从另一个角度去重新看我们的历史,比如尧舜禹为什么要实行禅让制,原来是因为统治者有心世袭却苦于没有能力的妥协之举,归根结底还是生产力水平太低,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其实在史学界,夏朝是否存在是有争议的,因为我们没有发现夏朝存在的确切证据和历史文物;比如我们找到俄国1861年实行的农奴制改革,却不知道华夏大地早在战国时期就因为生产力的原因逐渐淘汰了农奴制。

  从上学伊始,我们学习的内容就被分门别类,数学是数学,生物是生物,历史是历史,地理是地理。其实历史,并不仅仅是王朝更替这类的政治史,还有经济史、文学史等等。这本书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可以帮我们青少年打通学科界限,打破固有思维、提升认知、开拓眼界的好书。所以当我们解释某个历史事件的时候,可以运用多个学科理论结合起来看,又如日本有个很著名的人物叫丰田秀吉,宁愿冒着江山易主的风险,也要把皇位传给亲生儿子,作者用生物学的进化论,即我们的基因都有“让自己努力延续下去”的本能来解释,这就是生物理论和历史的结合。

  谁都想知道历史的真相,但是真相往往不可能得到。书写历史的也是人,而人就是有感情的生物,他们记载和记录的也是他们眼中看到的、他们头脑中想到的。我们通过他们的著作所看到的也不过就是他们眼中的历史,也不过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而已。

  胡适先生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后人可以随意评说。因为历史事件是真实存在的,而对历史的解释却有各家之言,言之有理皆可。所以我们为什么愿意看这一类书,也是因为虽然是同一个历史事件,但是经过作者的解释,却能读出另一番风味来,这便也是看相关史书的乐趣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