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妈妈,谢谢你懂我》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妈妈,谢谢你懂我》读后感锦集

2021-04-23 03:38: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妈妈,谢谢你懂我》读后感锦集

  《妈妈,谢谢你懂我》是一本由【韩】卢庆实 著 / 【韩】 金英坤 绘著作,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妈妈,谢谢你懂我》读后感(一):韩国小学生的苦恼

  韩国小学生的苦恼

  读《妈妈,谢谢你懂我》/by烟波浩渺1980

  《妈妈,谢谢你懂我》读后感(二):你要先是孩子,然后你才能懂孩子

  妹妹家的孩子3岁了,是个女孩。平时上班忙,很少陪她玩儿。最近放暑假了,有大把的时间和她在一起。几天下来,发现平时乖乖巧巧的“苏菲亚小公主”也有变身“混世小魔王”的时候:爱看电视、挑食、生气时爱打人、和她讲道理时爱顶嘴……各种问题,让你有时手足无措,完全搞不懂这个小家伙。虽然从事教育行业,但也很困惑该怎么教育孩子。

  最近读了韩国作家卢庆实编写的《妈妈,谢谢你懂我》才有了一点启发。

  《妈妈,谢谢你懂我》读后感(三):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孩子天性的理解开始

  《妈妈,谢谢你懂我》是一本适合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及学生家长读的书。故事发生在四年级学生贤浩的身上,将上小学之后可能遇到的各种烦恼和困惑,用讲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

  最让我喜欢的是书中的漫画。觉得作者很用心编著这本书。漫画的内容和介绍的故事紧密相联。

  《妈妈,谢谢你懂我》读后感(四):爱我,从懂我开始

  拿到书时,看的时候跟想象中不一样,并不是特别厚,也不是一大段一大段的讲道理,而是把你带到四年级贤浩的身边,看他每天遇到的各种烦恼和困惑,看他与小伙伴的讨论,看他与父母的商量与聊天,让你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一个小学生的烦恼,走进你平时可能会忽略掉的另外一个世界。

  书是由卢庆实著,他是韩国作家协会的副理事长,兼任国立中央图书馆“分音坊”的副委员长。主要作品有《脱掉玻璃鞋的灰姑娘》《上溪洞的孩子们》《请换掉我的搭档》《十四岁是开始闯荡世界的年龄》等。

  书中的插画师由金英坤绘,她毕业于弘益大学的美术系,现任南首尔大学插图讲师,曾为《周刊朝鲜》《科学东亚》等杂志提供过插图,主要作品有:《儿童科学通话》系列。

  图文结合得特别棒,比如这一章“和妈妈吵架了,我是个坏孩子吗?”

  《妈妈,谢谢你懂我》读后感(五):嗨,你懂那个天使吗?

  因为身份的转变,开始重视育儿,不想错过孩子的成长,也不想因一些错误后悔,因此雨绸缪,便做了这个计划,提前预习了这本书。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小孩子心思单纯,就想着,吃饭,睡觉,玩游戏。然而,并不是,这本书里的各类细节,让我对自己粗浅,敷衍的认知感到羞愧。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也在担心经济问题,也会注意胖瘦。我以前从来不会想到孩子也会跟大人一般。担心学费交不上,担心太胖没朋友。这本书从孩子的视角,讲述了,家,父母,兄弟姐妹,同学,老师之间的相处,以及发生的各类趣事。这个小大人,他们在学校,家里遇到的事情,与我们在社会上遇到的各类事情有着太大的相似性。

  最近我身边的一些父母朋友交流说,孩子早早的就叛逆期,非常任性,在某些事情上面的固执,简直匪夷所思。再仔细观察,发现这些父母有一些共同点,热爱工作,非常忙碌,压力自然也非常大,孩子便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么强制粗暴,要么忍耐迁就,呈现出比较极端的方式,效果可想而知。

  在要孩子之前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现在才发现只是自以为的,每次看儿童类书籍都能恍然大悟,外加一点点懊悔。所以焦躁,尴尬,无助,困惑,失望,甚至于绝望的父母,这本书一定能帮到你们

  泰戈尔说过,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孩子天性的理解开始的。而我觉得,对孩子天性的理解基于尊重,把他当成年人去尊重,去理解,去沟通。摒弃身份优势,蹲下去用心听,才能找到那个入口,你打开那个小人儿的心门,找到那个点,进入孩子的世界,然后一起成长。

  有些错误可以弥补,或者时间能帮我们化解,但是孩子的心是很柔软的,心碎了,缝补时会疼,缝好了,心里也会留下伤痕。所以,一起来看看这本书,以童心换童心,不以爱的名义包办孩子的一切,不以教育的名义代替孩子成长,而爱,就是理解与尊重。

  《妈妈,谢谢你懂我》读后感(六):与孩子携手面对成长的烦恼

  好孩子是揍出来的吗?

  哭是丢人的事情吗?

  成绩不好,将来一定会成为失败者吗?

  这些都是小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困惑,想知道答案吗?那么,请翻开这本《妈妈,谢谢你懂我》吧。

  这是一本适合孩子和大人一起阅读的书籍,薄薄的一本,语言简洁,书中主人翁——韩国小学四年级男生贤浩每天发生的故事、遇到的烦恼,就像我们自己的小孩或隔壁家同龄的小明家发生的事情一样,简单,真实,确是孩子们不可避免的成长的烦恼,家长们必须直面的问题,无关国界。

  小学阶段的孩子读这本书更容易引起共鸣。书中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生活、学习等成长的烦恼、困惑以情景剧的方式抛出,并从贤浩父母、老师的口中为你解惑。读这本书的孩子会觉得,哦,原来别的小朋友也有跟我一样的困惑啊,比如怎么和父母、老师、同学相处,怎么提高学习成绩等等。在每章后面的“我的心灵手册”栏目,作者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小读者自己寻找到每个问题的答案,帮助他们解开谜团,正视问题,获得成长。

  《妈妈,谢谢你懂我》不只是简单的亲子教育类书籍,正如封面所写,这是“写给孩子,也写给大人的心灵词典”。父母不仅能从书中了解孩子的想法,学会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沟通,更能从每章后面的“今日心灵词典”中看到儿童心理学专家对儿童种种常见心理的权威解释和引导,真的是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父母们也能从本书中获得对自己人生的启发,如“有趣的人更吸引别人”,“悲观与乐观只在一念之间”,“分享会让人更幸福”等等。

  我们家宝宝还没到入园年龄,更别提小学了,但我对这本书却有极大的兴趣,因为可以提前看看小学阶段的孩子是怎么想的,父母应该怎么做。不能等到孩子成长到那个阶段了,做父母的才慌慌张张地翻开书籍寻找答案。孩子的成长很快,而且是不可逆的,父母要学会保持学习的状态,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成就更好的孩子。

  《妈妈,谢谢你懂我》读后感(七):了解孩子的思想

  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好像渐渐开始有更多欢喜与悲伤了,因为我们开始用自己的心感知这个世界并且对外界的一切给出我们自己的想法和做出相应的行动。这期间啊,我们遇到了和以往好多不同的事物。

  本书以四年级的小主人公贤浩的视角来写,贤浩与家庭成员的相处、与班上同学的交往。各种小烦恼与欢喜全都展现了那个阶段的小孩独有的思想。

  孩子的认知观和大人们是不一样的。经常小孩在周末一天没有在家,回家时,大人总认为小孩玩了一天了,不免唠叨几句,说快去看书呀,都玩了一天了,而这种做法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贤浩就遇到了这种问题,还和妈妈吵了一架,贤浩本来是参加棒球比赛的,还提前给妈妈说了自己会在哪、干什么,可是回家却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这时小孩会觉得很委屈。为什么自己已经给大人说了回家还是要挨骂。任何人都不喜欢平白无故地被骂。这时候如果家长换种说法,会让孩子心里好受很多。比如“贤浩,你回来啦,今天的棒球比赛怎么样?累不累?快休息一会,稍等一下就可以吃饭了。”这样孩子会感觉到受到了尊重,并且大人没有误解他,会很开心地和你谈论今天发生的一切。这样也有助于增进和孩子间的感情。交流多了,自然能了解孩子的想法,知道他的思维模式,他是怎么看待这些问题的。针对孩子的想法,大人们应该矫正他错误的思想,这样就能把孩子向一个美好的方向发展。

  书里每个故事后会有心灵词典(介绍对这种问题的处理方法)心灵手册(孩子可以在这里写下类似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家里有小孩的亲们,可以看看本书的各类问题,上述一例,还有很多他们这个年龄段的问题值得学习。

  《妈妈,谢谢你懂我》读后感(八):因为懂得,所以包容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心理学认为,婴儿和抚养者的关系,是人生中的第一段关系,而这段关系直接影响着未来与他人关系的建立。

  最初的时候,孩子的世界是混沌的,他分不清我和他,对于抚养者是全身心的依恋,然而随着成长,孩子有了自我的概念,学会说“不”,开始表达自己的观念,我们会发现孩子不听话了,然而我们也会意识到这就是孩子的成长。随着孩子进入学校,体验到越来越多的事情,孩子的想法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让父母无法理解。

  《妈妈,谢谢你懂我》以四年级学生贤浩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孩子在面对外界环境的所思所想。翻看这本书,会感觉亲切,那似乎就是我们曾经经历过的事情,我们在童年似乎也曾和贤浩一样,会因为情绪不好,和父母发脾气,然后又后悔,觉得自己是坏孩子;会对好朋友不够重视自己而产生嫉妒;会为零花钱而烦恼;也会对于体罚、对于补课以及转校有着自己的见解。

  那个时候,我们敏感、恐惧,很想让父母了解我们的苦闷和担忧,总是想将这些负面情绪发泄出来。但是又胆小,不敢将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那时候多希望父母有读心术,能够发现我们的不安,并给予我们安慰,但其实也害怕被父母看穿,发现我们不是“好孩子”。而担心自己不是好孩子,其实恰恰是因为孩子的认知有限。

  《妈妈,谢谢你懂我》通过对于孩子的一些行为解读,帮助父母和孩子正确认识这些行为。因为了解,所以包容。

  父母能够理解孩子,孩子就愿意坦诚自己的想法。与之相反,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动辄就语言责骂,甚至身体惩罚,那么孩子也会隐藏起自己真实的想法,而越是隐瞒父母,父母对于孩子也越来越不放心,这恰恰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孩子给予父母多少信任,父母就给予孩子多少自由。父母给予孩子多少尊重,孩子则给予父母多少的信任。父母和孩子就如同照镜子一般,一方总是在影响另一方,所以想要孩子改变,父母得率先改变。

  《妈妈,谢谢你懂我》是主人公贤浩的小故事,孩子们从贤浩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而父母从中理解孩子。

  《妈妈,谢谢你懂我》读后感(九):你很爱我,却不一定懂我

  《妈妈,谢谢你懂我》以一个小学四年级韩国学生的日常为蓝本,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学生的各种问题和烦恼。原来全天下的孩子都有相同的问题,要面对妈妈的唠叨,要上补习班,要面对朋友间的小摩擦,要区分男女生间不同的情感。而天下所有的妈妈们也一样问题不断,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分享他们的心事了?为什么他们总是和我对着干呢?为什么整天操心,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

  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孩子思想的门,让我们学会了解孩子的视角(虽然我们曾经历童年、青春期,但却在为人父母后忘却了曾经我们也会因为和父母间的不同意见而产生的种种不快,流过的眼泪以及当时的想法,以至于在现在和自己的孩子相处时又充当了当时我们的父母的角色),不再包办孩子的一切,不再代替孩子成长,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和他们成为朋友。

  书中有一节谈到“有趣的人更吸引别人”,讲的是班上的一个漂亮优秀的女孩和一个外表不怎样的男孩交往了,原因是男孩很幽默。回家之后贤浩告诉了妈妈他们交往的事情,妈妈笑得很开心。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我们周围,估计大多数的家长会说禁止早恋这类的话题了。可是贤浩妈妈却跟儿子说起了“原来小孩子和大人一样吗,都喜欢有趣的人。”而且说“钱多、长得好看、学习成绩优秀当然也很重要,但是找恋人或朋友,更重要的是看人生态度是否积极,脸上是否经常挂着微笑,是否懂得倾听!想想看,如果这样的一个人成为你的朋友或恋人,你是不是会很幸福?”一个小学四年级的男生和妈妈的对话,我可以肯定的说,在中国的一般家庭是绝对听不到这样的对话的。家长不仅没有趁此机会教训孩子绝对不可以怎么样,反而讲起应该以什么为评判的标准去交朋友或者选择恋人,与其禁止打压,不如向好的方向引导,中国的父母甚少在这个问题上给我们指导,在未成年时根本不会讨论关于如何选择朋友和恋人的问题。

  经常被家长体罚的孩子在学校也收到孩子的同情,但这类学生往往比较具有攻击性,喜欢打架,其实和家长的体罚分不开,因为家长总是用拳头来处理问题,孩子也一样喜欢用拳头说话,可见孩子的很多习惯和性格都是跟家长学的。很多父母发现,自己说出来的话正是以前父母对自己说过的,他们正在用一种自己不喜欢的语气跟孩子说话,他们原本没打算这样的。如何避免这样的不幸,多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不要忘了童年时的自己的烦恼,可能更有利于我们和孩子成为好朋友。

  《妈妈,谢谢你懂我》读后感(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家里有个读一年级的孩子,特别期待能读到关于孩子教育的相关书籍。只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本很适合亲子共读的书籍,因此拿到书后非常激动。渴望通过本书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最终本书确实没让我失望。

  周六上午,我自己先花了一个小时把本书读完了,书中故事是以一个四年级的孩子的视角来讲述的,故事标题非常具有概括性,也特别吸引人。故事内容对孩子来说也浅显易懂。有趣的故事再配上优美,可爱的漫画插图,使人爱不释手。字体间距也挺大,孩子读起来也不会很累。内容排版也特别有新意,每个故事都会引申出问题小贴士。每个篇章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小故事,今日心灵词典,我的心灵手册。因此,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只看一眼就会喜欢上这本书。

  下午在家和孩子一起阅读,刚读前两个小故事,儿子就被故事深深吸引了。可能是因为故事内容贴近孩子的学校生活,孩子由此产生了共鸣吧。带着故事里的问题,和孩子共同阅读故事后面的心灵词典,发现孩子对这些知识点非常感兴趣,从中孩子学习到交友,血型,遗传,性格,感恩,礼物等许多知识。对父母来讲,读完心灵词典,也明白了如何与孩子沟通,进一步了解和理解孩子。

  通过故事的引导,再利用心灵手册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儿孩子沟通,发现儿子很积极回答这些问题,并且还和妈妈分享了许多学校有趣的事情。当问及交友相关问题时,让孩子明白应该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知道如何助人为乐,与人相处。当问及血型相关问题时,孩子说自己希望是O型血,因为O型血是无私的,孩子心中满满的爱几乎把我融化了。当问及遗传相关问题时,儿子列出了许多好的特点特征,说是妈妈传给他的,让妈妈深深感动了。原来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真的是很大,瞬间也让我明白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分量。通过孩子的回答,我们能简单推测出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及在学校的表现,和为人处世的一些方式。孩子的心灵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父母面前。基于这些特点,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指导意见,帮助孩子做更好的自己。同时,通过孩子的回答,父母也知道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和形象。有助于父母更好地塑造自己,为孩子做好榜样。

  知识性和趣味性并存的心灵手册是通往孩子心灵深处的阶梯。试着利用这本手册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孩子进行心灵对话,相信你会发现你的孩子有多棒,多懂事。如果你知道孩子的问题,那就试着用心灵手册来指引孩子,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使孩子一步步健康成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