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给孩子的演讲》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给孩子的演讲》读后感精选

2021-04-25 01:53: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给孩子的演讲》读后感精选

  《给孩子的演讲》是一本由陈力川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孩子的演讲》读后感(一):《给孩子的演讲》

  今天是第26个读书日,有幸读到了一本好书--《给孩子的演讲》,这本书是由著名学者陈力川教授编著,精选了中外名家在各方面非常有代表的演讲,挑选出精彩段落,让孩子们更精准地领略到名家风采。给孩子系列的书真的是孩子很好的精神乐园,每一本都是专业的学者费心挑选的精华,像叶嘉莹先生选编的《给孩子的古诗词》特别喜欢,谢谢每一位为爱读书的人提供的这些好书,爱读书,读好书,辛苦!

  《给孩子的演讲》读后感(二):一本很好的演讲集

  本书选择了中外32篇优质的演讲,并根据内容分为科学、思想、教育、社会、中国、劝导六个部分。每一篇演讲或是有严谨的行文逻辑,或是有引人深思的思想深度,或是有精彩绝伦的论述语句,都能称得上是演讲中的佼佼者。正如编者所言:“我们选编的《给孩子的演讲》是在现有条件下和可能范围内的一个选本,目的是帮助孩子开阔眼界、学会思考、练习演讲。还有一个期待,就是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美和尊严,每一个有过美感体验的人都懂得尊严的可贵。” 不可否认,演讲是一种表达自我的工具,也是一项成人社会的必备技能。从学校的解题思路展示开始,竞赛论述、辩论比赛、毕业答辩、面试复试等一系列活动都需要我们登上前台,在人前讲述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与我们平时坐在自己座位上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要学会从信息的接收者转换到信息的发布者,学会让底下的观众听到我们的声音,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他们的认同。然而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在这方面的培养是不足的,课本上只有寥寥几篇名人演讲,我们学习的重点也不是他们的演讲技能。随着教育改革的一步步推进,作为课本知识的良好补充,这本书的价值也由此显现。 虽然书名写到“给孩子”,但这本书的受众范围并不局限于学校上课的儿童。书中很多篇目的思想深度、独到见解是作为一名步入社会的成年人都要花费一番功夫进行深思消化的。譬如蔡元培先生致北大青年的演讲才用了半文半白的语言,其论述的问题需要结合一定的学校生活体验以及对时代背景的了解才能进一步体会。值得称赞的是,书中的每一篇演讲前都有作者及时代背景简介,这对于读者理解演讲目的与观点无疑大有帮助。 我并不觉得我们应该小看孩子们,潜意识地认为他们的思想心智并不成熟,他们所接受的应该是浅显易懂的道理。事实上,由于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知识远超于前代人,他们会看到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情与观点,并提前形成自己的一套思想体系。我上初一的时候就思考了人生的价值,还向思政老师进行探究,最终得出了一个使自己满意的答案并信奉至今。我觉得,这本书有浅有深的篇章选择是恰当的,我们并不应该自以为是地轻视每一个人的思想,包括正在成长的孩子们。 由于很多文章选自国外,翻译工作也就比较重要。我特意找了一篇英文原文进行对照,可以说译者很好地忠于了作者原稿,并把那种澎湃的情感通过中文表达了出来。相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我们不能坐到演讲台下亲耳聆听大家的演讲,但通过这一本书却能弥补这一遗憾。或许有一天,我们有幸坐在大师的演讲台下或是自己成为了台上的演讲者,我们应该会感激从这本书得到的那一份力量。

  《给孩子的演讲》读后感(三):演讲是一门学问

  演讲是一门学问,不仅内容要清晰明了,更要从气势上达到演讲的目的。聆听名人的演讲能够在精神上得到启发,从心灵上受到洗涤,让人受益匪浅。《给孩子的演讲》这本书收录了几十篇名人演讲稿,分为科学篇、思想篇、教育篇、社会篇等几个部分。演讲人包括古今中外的多个领域的多位名人:布鲁诺、甘地、爱因斯坦、乔布斯、奥巴马等。 很多人感觉所谓的演讲很多时候就是说一些假大空的话,但是这样的内容没办法抓住人心,必须言之有物。而且其中也一定少不了掷地有声的名人名言,给人以鼓舞或震撼。本书中的演讲作品都实现了以上两点,非常有看头。 比如肯尼迪的《我们选择登月》,这篇演讲稿就完全体现了美国人敢拼敢抢的精神(当然有时候也走到另一个极端,但是暂且不谈)。其中肯尼迪在鼓舞大家实现登月梦想时这样说:“美国这个国家不是那些歇息、等待、总是留恋过去的人建立起来的。”这句话就直接提醒了国民美国走上自由之路的历史,一下子就可以点燃国民的热情。爱因斯坦在《论教育》的演讲里提到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这句话的前半句乍一听好像令人失望,但是再一思考整句话,教育的目的立刻显现在眼前。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至少是只言片语。但是完整读完之后发现这篇文章简直就是议论文及演讲文的典范。其中大量排比句的使用让语言的气势成倍增强,非常具有鼓舞的力量。

  又比如乔布斯和奥巴马的演讲,他们非常注重现身说法,用自己的或身边人的事迹来引起听众的共鸣。奥巴马说到在他小时候他的妈妈在工作之余每天坚持给他补课,为了不耽误工作她只能每天早晨四点半叫醒奥巴马,这让我想起科比的那句名言:“我每天早晨四点钟起来练习,你看到过早晨四点钟的太阳吗?”这样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时,内心的震动是非常大的。 这本书非常适合父母带领孩子一起阅读,不但可以学习演讲的技巧,还能够从中感受到名人们的激情,以及获得很多启发。

  《给孩子的演讲》读后感(四):有过美感体验的孩子,才会懂得尊严的可贵

  

这一套北岛主编的《给孩子系列》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套儿童书籍。迄今为止一共出了十六本。包括北岛选编的《给孩子的诗》,叶佳莹选编的《给孩子的古诗词》,周国平选编的《给孩子的哲理》,王安忆选编的《给孩子的故事》等等。

可以看到这一系列的每一本书都选了这个领域的名家来为孩子做内容的选择。当我看到第一本《给孩子的诗》的时候就惊艳了。因为里边的每一首诗都选在了我的审美上。它不像是其他的书选择的诗歌都非常的童趣,而是选择了更宽泛的、更加有力量、更具有美感的诗歌来丰富孩子们对于文字的感受力。

从这一本开始,我就爱上了这一系列。这一本陈力川老师选编的《给孩子的演讲》是这一系列的最新一本。

选编者陈力川老师,是一位旅法学者,曾任教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元培学堂等,可以说这是一位在文化领域德高望重的专家。

这本《给孩子的演讲》包括科学篇,思想篇,教育篇,社会篇,中国篇和劝导篇。

每一个篇章都选了三到五篇演讲。在选择每一篇章的时候,并不是全盘选用,而是截取了孩子们能够接受的片段。我大概看了一下,适合的年龄段大约在小学三年级到高中。再小的孩子可能对其中的一些章句就不太容易理解了。

第一部分《科学篇》的三篇演讲就让我和孩子看着热血沸腾。

第一篇是科学家布鲁诺在接受宗教裁判所审判时的演说。他在此之后不久就因为坚持日心说被执行了火刑。他是一位用生命来捍卫真理的科学家。

虽然布鲁诺这一篇演讲语言比较艰深,但是他所展现出来的精神是让人感慨的。布鲁诺代表了早期人类为了真理所付出的代价。

第二篇,肯尼迪总统为进行阿波罗登月计划所进行的演讲时。这一篇让我们看到了在多数人都反对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对太空进行探索。

因为人类的历史从来都是由不服输和好奇来组成的。人类之所以成为地球万物的那个特例,就是因为人们拥有想象力和好奇心以及行动力。这些让我们区别于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成为第一个向外空探索的唯一的生命体。

第三篇,著名物理学家费曼在《科学的价值》中跟孩子们探讨了科学到底是什么?是正义还是邪恶?

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力量,然而“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信念才能为科学正义的价值。

费曼曾经为了自己参与研究了原子弹而悔恨终生。他的这篇演讲结合人物背景来看就更有说服力了。

从《科学篇》的三篇演讲稿的选择就可以看出来,这本书展示了那些名人的演讲和他们自身的理论,拓宽了孩子们对于科学的想法和想象力。

陈力川老师说在选编这套书的时候,是希望能够帮助孩子开阔眼界,学会思考,练习演讲,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美和尊严。这是一套非常优秀的能让孩子们拓宽自己思想,引导孩子们认识自我的一套书。

这些演讲仿佛就是让这些名人专家为孩子们单独上了一课。家长本身的能力是有限的。随着孩子们逐渐的长大,孩子们的问题,有时候家长已经没有办法来进行解释了。比如说孩子会问我,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学习?这个问题,奥巴马在《我们为什么要上学》一篇中进行了阐述。

和我想象的不一样,奥巴马对于孩子们解释“为什么要学习”的时候是用了一种非常强硬的态度来告诉孩子们学习的责任。社会和家长提供了学习的条件,你就有责任好好完成学校作业。

是的,努力学习其实是每个人都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因为只有认真学习,掌握了知识,才能肩负起建设国家的任务。学习不仅是权利,更是一种为国为社会的责任。

其实我很难想象这篇关于学习的演讲是出于一个讲究个人主义的国家总统的口中。原来即使是美国,他们领导人也是知道集体领先于个人的道理。

在这本《给孩子的演讲》中,可以看到每位专家所进行演讲的风格完全不同。有的温柔,有的强硬,有的慷慨激昂,有的娓娓道来。他们是具有不同风格,也是具有不同的美感的。这些都给孩子们各种不同的体验。对于孩子们来说,有过美感体验的人,才会懂得尊严的可贵。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